电动汽车技术100问

电动汽车技术1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砚奎 著
图书标签:
  • 电动汽车
  • 新能源汽车
  • 汽车技术
  • 汽车工程
  • 动力系统
  • 电池技术
  • 充电技术
  • 电机控制
  • 电驱动
  • 汽车电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48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249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能源汽车技术百问百答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对电动汽车技术人员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汇集和分类,涉及电动汽车的能源系统、驱动系统、辅助系统、控制系统、基础设施等,深入讲解了电动汽车各知识点,并尽量利用案例来进行剖析,介绍概念,剖析原因,提供思路。书中介绍的案例既有编者在近几年来在电动汽车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有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篇电动汽车概述
问题1 什么是汽车? 2
问题2 什么是电动汽车(EV)? 2
问题3 电动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 2
问题4 电动汽车的优点有哪些? 2
问题5 电动汽车目前存在哪些缺点? 3
问题6 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在驾驶操作上有哪些区别? 4
问题7 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在部件组成上有哪些区别? 4
问题8 世界电动汽车的历史是怎样的? 8
问题9 我国目前生产电动汽车的厂家主要有哪些? 10
问题10 未来的汽车有哪些特征? 12
问题11 什么是车联网技术? 14
问题12 电动汽车上的数据采集终端具有什么功能? 14
问题13 电动汽车能用手机控制吗? 15
第二篇电动汽车的动力源
问题14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有哪些? 17
问题15 动力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17
问题16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是什么? 19
问题17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分类是什么? 20
问题18 锌电池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23
问题19 铝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是什么? 24
问题20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是什么? 26
问题2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组成结构是怎样的? 28
问题22 目前燃料电池的应用车型有哪些? 31
问题23 什么是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 33
问题24 如何估算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 33
问题25 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有哪些? 35
问题26 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36
问题27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是什么? 37
问题28 特斯拉汽车所用的动力电池是怎样的? 42
问题29 动力电池的常见故障有哪些? 44
第三篇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问题30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 47
问题31 电动汽车对驱动电机的要求有哪些? 47
问题32 电动汽车所使用的驱动电机的类型有哪些? 48
问题33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有哪几种? 51
问题34 他励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52
问题35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56
问题36 交流异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58
问题37 驱动电机控制器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60
问题38 驱动电机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61
问题39 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61
问题40 驱动电机上的传感器有哪些? 62
问题41 驱动电机上的旋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63
问题42 驱动电机的拆装步骤是怎样的? 64
问题43 驱动电机系统的常见故障有哪些?如何排除这些故障? 65
问题44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有哪些基本功能? 66
问题45 整车控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68
问题46 整车控制器包括哪些元器件? 68
问题47 电动汽车上的CAN总线具有什么特点? 80
问题48 电动汽车上的LIN总线具有什么特点? 82
问题49 电动汽车上的MOST总线具有什么特点? 83
问题50 电动汽车上的FlexRay总线具有什么特点? 84
问题51 整车控制器与各系统控制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85
第四篇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
问题52 什么是电动汽车的传导式充电? 91
问题53 充电机常用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93
问题54 车载充电机的作用及主要组成是什么? 94
问题55 电动汽车的漏电保护及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95
问题56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是怎么回事? 97
问题57 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99
问题58 直流快速充电是怎样的一种充电模式? 100
问题59 电动汽车上的高低电压是怎样转换的? 103
问题60 现用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有哪几种? 104
第五篇电动汽车的高压电
问题61 电动汽车整车供断电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哪些? 106
问题62 在电动汽车整车供断电过程中低压供电和唤醒模式是如何
工作的? 106
问题63 电动汽车高压供电的原理是什么? 108
问题64 电动汽车整车供电、断电的流程是怎样的? 109
问题65 什么是高压互锁?其作用是什么? 110
问题66 高压互锁回路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它遵循的原则和控制策略是
什么? 110
问题67 高压互锁回路的控制原理及实施过程是怎样的? 112
问题68 电动汽车上使用的高压系统是如何进行电气安全防护的? 115
问题69 高压熔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18
问题70 选用高压熔断器应遵循什么原则? 122
第六篇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
问题71 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分类? 126
问题72 电动汽车空调的主要组成部件有哪些? 127
问题73 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36
问题74 设计电动汽车空调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39
问题75 电动汽车空调的热负荷是如何计算的? 139
问题76 电动汽车的空调压缩机与燃油汽车的空调压缩机有哪些相同与
不同之处? 142
问题77 空调系统的参数与选择匹配是怎样的? 143
问题78 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控制电路是怎样的? 145
问题79 电动汽车如何进行采暖制热? 147
问题80 电动汽车的全自动空调是怎么回事? 158
第七篇如何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
问题81 如何购买电动汽车? 163
问题82 购买电动汽车后如何安装充电桩? 163
问题83 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的特征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163
问题84 电动汽车的驾驶方式和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64
问题85 纯电动汽车的日常维护有哪些? 164
问题86 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有什么特点? 165
问题87 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冷却系统一样吗? 168
问题88 电动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是怎样的? 170
问题89 电动汽车空调的使用控制方式及通信原理是怎样的? 172
第八篇电动汽车的保养和维修
问题90 目前电动汽车在使用安全方面要注意什么? 176
问题91 电动汽车需要做哪些保养? 179
问题92 电动汽车的故障等级和维修诊断方法有哪些? 180
问题93 怎样排除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常见故障? 181
问题94 怎样排除电动汽车慢速充电的常见故障? 183
问题95 如何进行电动汽车高低电压转换器的故障诊断? 185
问题96 如何进行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 185
问题97 如何排除电动汽车无法正常供电起动的故障? 186
问题98 电动汽车维修的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 187
问题99 维修电动汽车时易造成电气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188
问题100 如何对电动汽车进行绝缘检查? 188
参考文献190

前言/序言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使我国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国工程院陈清泉院士在2016年第四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有望在未来十年左右发展成为电动汽车强国。汽车在今后的30年将发生巨大变化,变化的特点是汽车能源动力总成的革命。这也为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我国的交通情况与外国不同,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需要开发不同类型的汽车,包括能满足绝大多数人出行需求的普通乘用车(要求廉价、轻量化、安全,大多不需要有跑车性能,以及高端车、出租车、公交车、载重车、特种车和广大农村和城镇用的低速车等。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未来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人文网将互相融合,将电动汽车、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本书献给立志于环保事业,投身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建设与发展和支持使用电动汽车的朋友们。本书由曹砚奎主编,王恩奇为副主编,杨传帅、刘学敏、许峰、秦玉芳、吴文谦、李姿怡、王超、李伟、王玉芳、相勇、魏毅、陈欢欢、栾庆宇、李抗抗、王潇涵、李素花等参与了编写。
  由于编者的视野和能力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编 者

《电动汽车技术100问》内容概要 《电动汽车技术100问》是一本旨在全面、深入地解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知识的著作。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性地梳理了电动汽车在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及未来发展等各个环节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供详尽的解答。 本书内容涵盖以下几大主要板块: 一、 电动汽车基本原理与构成 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 详细阐述了电动汽车如何通过电能驱动,与传统燃油车的工作原理进行对比,并解释了其能量转换的过程。 电动汽车的典型结构组成: 剖析了电动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减速器)、整车控制器、充电系统、热管理系统等,并逐一介绍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新能源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关系: 明确新能源汽车的范畴,并重点突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类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 动力电池系统技术 电池类型与化学体系: 深入探讨了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化学体系,如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分析其性能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电池单体、模组与电池包: 详细解释了电池的层级结构,包括单个电池单元(cell)、电池模组(module)以及最终集成的电池包(pack),并阐述了它们的设计、制造和管理要点。 电池管理系统(BMS): 重点介绍了BMS的核心功能,如SOC(剩余电量)、SOH(健康状态)估算、过充过放保护、温度控制、均衡管理等,并分析了BMS在保障电池安全和性能方面的重要性。 电池热管理技术: 深入剖析了电池热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主动热管理(风冷、液冷)和被动热管理技术,以及如何通过温度控制来优化电池性能和延长寿命。 电池安全技术: 探讨了电池在滥用(如短路、过充、碰撞)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以及电池材料、结构设计、BMS和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电池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 分析了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和未来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电池寿命与衰减机制: 解释了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的机理,如电化学老化、机械损伤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使用来延长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 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 探讨了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回收处理技术和经济价值,以及电池梯次利用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三、 电驱动系统技术 电机类型与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了几种主流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类型,如永磁同步电机(PMSM)、交流异步电机(IM)、开关磁阻电机(SRM)等,分析了它们的结构、性能特点、效率和功率密度。 电机控制策略: 阐述了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矢量控制(FOC)、直接转矩控制(DTC)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来提高电机效率、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电力电子器件: 介绍在电驱动系统中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碳化硅)和GaN(氮化镓)功率器件等,分析了它们的特性、优势以及在提高系统效率和功率密度方面的作用。 减速器与传动系统: 解释了减速器在电动汽车中的作用,包括降低电机转速、提高扭矩输出,并介绍单速减速器、多速减速器等类型。 电驱动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讨论了电机、电控、减速器等组件的集成设计,以及如何通过系统优化来提高整体性能和降低成本。 四、 整车控制与集成技术 整车控制器(VCU): 介绍VCU作为电动汽车的“大脑”,如何协调和管理各个子系统(动力电池、电驱动、制动、转向、空调等)的运行,实现整车功能的集成控制。 能量管理策略: 详细阐述了能量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根据驾驶需求、路况和电池状态,智能分配和调度能量,以实现最优的续航里程和性能。 制动能量回收(Regenerative Braking): 深入解析了制动能量回收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制动回收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热管理系统(TMS): 阐述了电动汽车整体热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车厢等各个部分的温度控制,以及如何通过集成化的热管理系统来提高舒适性和效率。 车辆网络与通信: 介绍了电动汽车中常用的CAN(控制器局域网)、LIN(局域互联网络)等通信协议,以及它们在实现车辆各部件之间信息交互中的作用。 五、 充电技术与基础设施 充电接口标准: 介绍国内外主流的充电接口标准,如GB/T、CCS(Combined Charging System)、CHAdeMO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兼容性。 交流充电(慢充)与直流充电(快充): 详细解释了两种主要充电方式的原理、特点、充电速度和应用场景。 车载充电机(OBC): 介绍OBC的功能,即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电池充电,并讨论OBC的功率、效率和智能化设计。 充电桩技术: 介绍不同类型的充电桩(交流桩、直流桩、无线充电桩),以及充电桩在充电功率、通信协议、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智能充电与V2G(Vehicle-to-Grid): 探讨了智能充电技术如何实现电网负荷的均衡,以及V2G技术下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与电网互动的前景。 六、 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 车联网(V2X): 介绍V2X技术,包括V2V(车对车)、V2I(车对基础设施)、V2P(车对行人)等,以及它们在提升驾驶安全和交通效率方面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 详述了在自动驾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各类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LiDAR)、毫米波雷达(Radar)、超声波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高精地图与定位: 解释了高精地图在自动驾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IMU(惯性测量单元)等实现高精度定位。 决策规划与控制: 探讨了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决策规划算法,以及如何基于感知信息进行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等。 OTA(Over-the-Air)升级: 介绍OTA技术如何实现车辆软件的远程更新和功能升级。 七、 安全、法规与未来发展 电动汽车安全标准: 介绍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包括电池安全、电气安全、碰撞安全等。 行业发展趋势: 展望电动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固态电池、新型电机技术、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等。 环保与可持续性: 探讨电动汽车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技术100问》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读者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问,是汽车工程师、技术研究人员、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电动汽车爱好者了解和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理想参考书籍。

用户评价

评分

《电动汽车技术100问》的书名,给我一种“知识宝库”的感觉,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深入了解电动汽车的“敲门砖”。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标准?例如,家用充电桩的安装有哪些注意事项?公共充电站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有哪些区别?充电接口的标准是否统一?这些都是用户在实际用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用户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充电需求,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为我揭示一些电动汽车的“隐藏”技术,比如一些鲜为人知但对用车体验至关重要的功能,或者一些未来可能普及的新技术。例如,车辆的OTA升级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它对车辆的性能和功能又有什么样的提升作用?这些内容会让这本书更具吸引力和价值。

评分

我将《电动汽车技术100问》视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读物,它不仅能解答我对于电动汽车技术本身的好奇,更能帮助我理解这项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有见地的分析。例如,在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的结合,将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怎样的变革?未来的电动汽车是否会成为一个集移动空间、娱乐中心、工作平台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它是否会触及一些关于能源转型、碳排放、气候变化等宏观议题,并分析电动汽车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这些 broader context 的讨论,会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帮助我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电动汽车的意义。我期待它能够让我看到电动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未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评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关于电动汽车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但信息的质量却参差不齐。《电动汽车技术100问》的书名,给我一种“权威”和“系统”的感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为读者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它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讨论,比如电池起火的风险、碰撞安全性能、高压电防护等等?这些都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科学的视角,解释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防护措施,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而不是被一些片面的信息所误导。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触及一些关于电动汽车回收和环保的问题。毕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伴随着新的挑战,比如废旧电池的处理和再利用。如果这本书能对这些议题有所探讨,那将使其更具深度和前瞻性,展现作者的责任感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电动汽车技术100问》,书名直观明了,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个对新兴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对电动汽车这个概念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同时又觉得它神秘莫测,各种技术名词和概念层出不穷,让我望而却步。拿到这本书,我抱着一种“解惑”的心态,希望它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揭开电动汽车神秘的面纱。我期待它能够回答我脑海中那些最基础、最普遍的问题,比如电动汽车到底是怎么跑起来的?它和我们熟悉的燃油车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电池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充电又是怎么回事?续航里程到底有多重要?安全性如何?这些都是我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但又不太理解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耐心和专业的知识,引导我一步步走进电动汽车的世界,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这项颠覆性技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消除一些关于电动汽车的误解和疑虑,让我能够更理性、更客观地看待它,而不是被一些夸大其词的宣传或者片面的信息所左右。这本书的100个问答形式,让我觉得非常友好,仿佛每一个问题都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可以在里面找到我所有想要了解的答案,而且节奏感应该会很好,不会让我觉得枯燥乏味。

评分

我之所以对《电动汽车技术100问》感到特别好奇,是因为它承诺解决“100个问题”。这意味着它将触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并且采用了“问答”这种极具互动性的形式。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会非常灵活,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严谨的原理分析,而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更贴近生活的场景描述。我期待它能避免过于技术化的语言,而是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的知识。例如,在解释能量回收系统时,它可能会用“刹车时能量不浪费,还能给电池充电”这样的简单说法,然后逐步深入到其工作原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时刻,让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如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的比较和分析,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差异和适用场景。

评分

我期待《电动汽车技术100问》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电动汽车性能和驾驶体验的深入解析。虽然我主要关注技术层面,但最终我还是会回到“驾驶”本身。电动汽车在加速性能、操控稳定性、乘坐舒适性等方面,与燃油车有着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哪些技术决定的?例如,为什么电动汽车的起步加速如此迅猛?是电机特性还是动力分配的优势?悬挂系统和电池组的布局对车辆的重心和操控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专业又不失趣味的方式,解释这些驾驶感受背后的技术原理。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牌照政策等与购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果书中能有所涉及,那将是对读者非常实用的补充。毕竟,技术最终是为了服务于用户的,而用户最关心的,往往是那些直接影响他们用车体验的方方面面。

评分

我对《电动汽车技术100问》的期待,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是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实际的用车指导和思考。作为潜在的电动汽车购买者,我非常关心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成本,包括电费、保养费用、保险费用等等,以及与燃油车相比的长期经济效益。这本书是否会解答这些“接地气”的问题?比如,不同续航里程的车型,其电耗是否会差异很大?冬季低温对续航的影响有多大?快充和慢充的优劣势各自是什么?电池的寿命到了之后,更换成本会是多少?这些都是决定我是否选择电动汽车的关键因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客观的数据和实际案例,来帮助我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一味地鼓吹电动汽车的优点。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帮助我了解如何更好地维护和保养我的电动汽车,延长其使用寿命,发挥其最佳性能。例如,关于电池的日常使用和充电习惯,是否存在一些“潜规则”或者最佳实践?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例如车辆抛锚或者电池故障?这些实际操作层面的知识,对于新手车主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电动汽车的书籍,很多都过于偏向理论,读起来像教科书一样枯燥乏味,让我难以坚持下去。而《电动汽车技术100问》的书名,让我感受到了它在内容呈现上的“人性化”和“易读性”。我设想,它应该会采用大量图文并茂的方式,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技术概念。比如,在解释电机的工作原理时,可能会用风扇叶片转动或者水流推动涡轮的比喻;在解释电池能量密度时,可能会用箱子大小和里面能装多少东西来类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无疑会大大降低阅读的门槛,让我能够更轻松地吸收知识。我特别期待它能有一些关于电动汽车发展历程或者未来趋势的探讨,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例如,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在电动汽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否会展望未来,比如固态电池、无线充电等新技术的应用前景?这些内容会为这本书增添更多人文色彩和前瞻性。

评分

我关注《电动汽车技术100问》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电动汽车无疑是当前汽车行业最热门、最具颠覆性的领域之一。政策的推动、技术的进步、消费者需求的转变,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汽车产业的格局。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解答我现有的疑问,更能帮助我理解这场变革的深层逻辑和未来走向。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分析,比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自动驾驶技术的融合等等?这些都是影响电动汽车普及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对整个电动汽车生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而不仅仅是关注车辆本身。例如,它是否会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的策略和差异?是否会分析传统汽车巨头和造车新势力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这些宏观的视角,对于我理解这项技术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非常有帮助。

评分

翻开《电动汽车技术100问》,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态度。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堆砌名词术语,而是围绕着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构建了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动力系统构成,比如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的相互作用,到更深层次的能量管理策略、热管理系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再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充电技术、电池安全性、续航优化等等,几乎涵盖了电动汽车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它将复杂的技术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并进行详尽解答的方式。这意味着我无需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也能轻松理解。例如,在解释电池技术时,它可能不会止步于“锂离子电池”,而是会进一步细化到不同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组成,以及它们对电池性能(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的影响。同样,在讨论电机时,它也可能区分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等不同类型,并分析它们的优劣势。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觉得作者在技术深度和科普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到位,真正做到了“面面俱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