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琴·境》是作者李成琳2010年《时光滴落》之后的一本全新而个性的作品集。由“琴”与“境”两大部分的内容构成。“琴”是以古琴为主题的系列散文,主要叙述抗战陪都的琴人琴事及当下古琴文化生态的片段。“境”以作者的即兴随笔为主,记游、赏景,享受当下,积沙成塔。“琴”与“境”,长短结合,交替呈现。
《琴·境》是研究某一地、某一文艺的丰富资料,尤其是对于重庆地区的古琴历史、古琴生态,具备独特的史学价值、文艺价值。
作者简介
李成琳(1962年5月-2017年7月),散文作品入选《第六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写意沙坪坝——中国当代作家散文镜像》等书,曾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重庆市文学奖”“重庆首届散文大奖”“重庆十年散文精品奖”等;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人大新闻奖”及“重庆新闻奖”等。
出版有《夏日心情》、《生命的“后花园”——抵达精神自由的审美之舟》(与黄建华合著)、《新VS旧——关于文明的二人对话》(与黄建华合著)、《时光滴落》、《济航——重庆巴县中学教育之道抉微》(与黄建华合著)等著作。
目录
断章:琴为心音,境随心转(代自序)
琴一
醒琴
这样的夜晚
天风地图
元音袅袅,白云悠悠
境一
这个春天
无言之大美
清香而柔软的时光
旧时光
四季
踏歌而行
彩云之南
琴二
清风入弦
兰馨于室
清如琴
一溪云外琴何在?
境二
那夏
奔西昌
白马山小札
那个盛夏的北戴河
偷来的光阴
山居吟
从湘西到黔东
琴三
印象·丁承运
茶与古琴的对话
百年高罗佩
古琴荟片羽
境三
秋之味
清欢
那些闪回的温情片段
英伦之行点滴
在山西
川北·蜀南
江津记忆
琴四
放牛巷的“春天”
琴记三则
冯玉祥·天风琴社·陪都记忆
琴聚
境四
冬之韵
从冬入春
在海南过年
微言片语
天意人缘的素艳
曾经的缤纷与青葱
告别
陪伴
附录
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李成琳:散文是弹给自己的古琴
十年蔚成林
精彩书摘
《琴·境》:
立秋后一天,是个周日,太阳依然生猛。怀揣着一份忐忑的兴奋,独自穿行于枇杷山斑斓的树影里。
来到山脚下一幢古旧的楼前,散乱堆叠的残缺的石雕、石碑,散发着光阴的味道,一张古旧的竹帘躺在石梯上,安详的绿在白花花的阳光里依然安详。摁响那枚古旧的门铃,仿佛转瞬之间,那道厚重木门便悠然而开,一张诚实的脸迎门而立,微笑,点头,毋需多语。进门,出示身份证,填写登记册,在“事由”一栏里填写的是“醒琴”。
然后,另一道门打开了。教室一般空旷的屋子里,“躺”着四张古琴,名副其实的古琴,一张唐琴,两张宋琴,一张明琴。他们在博物馆的文物库里一“睡”就是数十年!古琴专家说,从物质层面修复的古琴,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唤醒,需要日日的弹奏以唤起他们往昔的记忆。
并非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些古琴,但只有今天,是我独自一人和四张名琴共处一室。一个人,整整一个下午,独享四张名琴的饕餮盛宴!忐忑,兴奋,甚至,有点手足无措。深深地吸一口气,用目光向他们一一致意。四张琴,就好像四位优雅的古人,静若处子般,等候着我与他们的对话。
坐下来,面对的是一张充满沧桑感的斑驳古琴,暗朱红的色调,通体的流水兼小牛毛断纹,琴额上镶嵌着一块淡绿的翡翠,岳山、琴尾及雁足都是深红的檀木,再配以蚌徽,透着苍古而端庄的韵味。一指下去,有钟磬金石之声,也有恬淡清真之韵,仿佛岁月的回响悠悠而来,古朴,浑厚,饱满,苍凉,让人屏住呼吸,目眩而神迷。平凡的旋律仿佛凭空增了韵味,哪怕是错漏的乐段也别有一番韵致,丝丝入扣,弦弦人心。此时此刻,只有妙音绕梁,绵绵不绝。
小心翼翼地翻看琴底的刻字,琴项处有一方形印章式篆文琴名——“襄”,中正端庄。相传此琴曾为北宋大书法家蔡襄所藏。龙池两侧有铭文四行:“宋人得唐琴如拱璧,喜刊章为记,向在京师,见雷琴数张皆然。此琴既经莆阳蔡氏珍藏,定为唐制无疑。惜乎阅世已久,几经重髹,难睹庐山面目矣。”此间的“莆阳蔡氏”便是蔡襄。阴刻行楷,秀雅道劲,有岁月的浸润感。此铭文的落款时间“万历壬午小阳月”,乃公元1582年10月,距今已有428年。这张琴的“阅世”时间虽不可细考,但以唐末907年计,距今也有1103年了。穿越千年的清音,怎不让人目眩神迷、心襟荡漾?
或许是“襄”琴给我“一抚钟情”的感觉太深厚,使得其他几张琴的“美”很难超越“襄”琴之“妙”。尽管如此,仍不影响我在一下午空旷的时间里静静地对其一一“品读”。
眼前的“凤鸣”琴形制宽大,琴底项部刻有篆书“凤鸣”,其下阴刻行草四言诗两行:“凤皇来仪,鸣于高岗。文章瑞世,其道大光。”前两句应衍自《诗经》,以明“凤鸣”琴名之由来。另有落款:“景祜元年春日,清画堂主人题。”款下有一方章,篆文为:“王元颖印。”清画堂主人与王元颖无考,不知是制琴者还是藏琴者。而景祜为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其元年为1034年,据考证,此琴的制作年代即在此年甚至更早,距今已近千年无疑。
“凤鸣”在修复之前琴头残损厉害,琴面无弦,有十余道让人伤感的挫斫痕,就是被当作普通木头随意挫斫过的痕迹。不知这张曾经“鸣于高岗”的古琴,如何在岁月的尘埃里无奈蒙尘,如何在愚昧的伤害里无助哀鸣。但岁月流逝,怎样的尘埃也难掩其瑞世大光,怎样的伤害也难湮其凤鸣大音。轻轻地抚抹,柔润而苍凉的琴声仿佛在传递着“劫后余生”的宽厚与豁达……
“松石间意”是四张古琴中抚弹时间最短、阅读铭文时间最长的一张琴。这张琴本身也是目前所见题刻数量最多的古琴,整个琴底基本被铭文覆盖。这些题刻从北宋至明至清,既有书法的价值,更有文学的韵味,投射着历代文人超然恬淡、朴素脱俗的情怀,让人感慨而流连。
……
前言/序言
丙申除夕,待新年的钟声及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彻底平息之后,我仍无法入睡。辗转之间,房间里空气净化器睡眠模式的超低音也在暗夜里放大。与其煎熬,不如放下。便通过蓝牙,点开我喜欢的一个音乐公众号,音量调到最低,旋律如水般流出,舒缓,细腻,缥缈,如影随形的忧郁而惆怅的基调,如此匹配这个新旧交替的无眠暗夜。倾听,在旋律里漫游,梦幻一般的深情与慰藉,不知今夕何夕!依然无法入睡。寻出手机里收藏的古琴曲,点开溥雪斋先生的《普庵咒》,恍若另一个时空!如此熟悉的旋律在如此静谧的夜里,竟有一种腾空而起的陌生感和俯瞰感,让我透过空净澄澈的琴音,看到天地如此之大!曲中的坚定、从容和慈悲,弥漫,渗透,于身心里荡漾,仿佛抵达灵魂的缝隙,驱逐着陈年旧岁所积淀的纷扰。质朴而肃穆的琴声牵引着我,慢慢地入静,禅定,渐入梦中……
很多无眠的夜晚,是古琴,如熨帖的时光,让我栖息。
与古琴的缘分,初始来自文字,《诗经》里吟“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阮籍写“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陶渊明道“乐琴书以消忧”,李白叙“闲坐夜月明,幽人弹素琴”,苏东坡叹“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诗文里的琴,真的可如白居易所言“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吗?
记得某年赴泰国一孔子学院进行古琴文化交流,遇见一位古典文学的博士生,他在古琴音乐会后特地找到我们,说他在古典文献里阅读了那么多关于古琴的诗文,今天终于聆听到现实里的琴音!他所表达的遗憾和欣慰,让我颇多共鸣。
琴·境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