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108篇,内容涵盖5G技术与研究、4G技术与研究、NB-IoT技术与研究、无线网络规划与建设、无线网络运维与优化等领域,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以及应用等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积极创新和深入探索。本论文集可供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运营人员、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5G技术与研究
面向5G的C-RAN技术与规划案例分析
5G低时延高可靠性的实现与分析
4.5G网络容量提升技术及其性能分析
5G多波束赋形小区随机接入分析
5G频谱规划助力5G领跑
5G切片组网及其模型安全功能新框架
5G车联网现状
5G网络标准化进展
5G网络终端直接通信及其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5G高频段传播特陛的研究方法
面向5G的室内覆盖方案趋势分析
“5G+共享”打造陕西第一条智慧高速公路
——陕西铁塔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探索与实践
满足空间分布的5G网络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分析
4G技术与研究
TD-LTE网络VoLTE语音质量问题分析定位研究
LTE网络结构评估体系研究
4G新型伪基站方案分析与对策
eMTC速率性能及对LTE影响探讨
LTE基站射频连接器创新方案
LTE伪基站思考
TD-LTE高铁性能提升方案研究
TD-LTE自系统干扰排查思路及解决方法
VoLTE视频质量要求及测试方法
高速铁路LTE网络规划研究
LTE多频组网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LTE网络移动鲁棒性优化功能应用研究
4G干扰主动发现与快速排查研究
4G手游无线侧时延研究
4G接入信道规划研究
CATV在LTE网络中解决室分覆盖盲区的创新应用
LTE网络功率分配参数研究
LTE多频协同策略研究
LTE负载均衡机制的实现方法研究
地铁4G+网容量覆盖技术专题研究与实践
对构造无线天馈系统覆盖性能的综合评估模型探索
多载频LTE中VoLTE业务承载思路探索
基于LTE-MR数据的网络覆盖质量与需求分析
精确打造万个楼群深度覆盖差异化4G竞争优势研究
4G双流比原因定位与优化分析
热点区域4G空分复用容量增强方法探讨
探讨感知资源负荷对4G视频速率影响的评估体系
CA载波管理策略研究
FDD Massive MIMO关键技术研究及性能分析
LTE网络典型场景下小微基站部署方案研究
LTE网络无线扩容模型研究
爱立信LTE设备通道智能关断与能耗压降
高铁场景LTE网络负荷分级评估及容量提升分析
NB-IOT技术与研究
蜂窝物联网/LTE FDD工程建设方案选择分析
NB-IOT小区重选性能分析及优化
蜂窝物联网低功耗性能研究
蜂窝物联网通用模组关键技术研究
蜂窝物联网终端OTA测试技术研究
蜂窝物联终端测试认证挑战与解决方案
NB-IOT随机接入过程及优化研究
中国电信NB-IOT网络部署和现网覆盖能力研究
安徽NB-IOT无线覆盖能力研究
NB-IOT建设方案及部署研究
基于虚拟化EPC核心网的NB-IOT业务专网部署研究
NB-IOT l:N组网模式可行陛
NB-IOT网络关键陛能能力及业务需求分析
NB-IOT智能水表应用分析
eMTC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窄带物联网在燃气行业的应用实践
蜂窝物联网技术发展及部署研究
中国电信NB-IOT和eMTC商用网络部署策略研究
无线网络规划与建设
高清音频编解码技术的演进
基于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分析的个人征信评估模型
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电信号识别
面向未来网络的空间电磁信息服务云平台
全景智测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高铁沿线公网覆盖场坪站分类及设置原则研究
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与解析平台技术方案探讨
基于油机配送车辆分配及路径规划研究
泰森多边形在中国铁塔站址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B212C用户分析及保障方法
盐城联通识别和规避公安监控伪基站干扰的创新方法研究
中国铁塔发展能源互联网
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在频谱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数据开放平台的研究
无线网络运维与优化
新能源供电系统优化改造实例分析
基于MRO数据的用户定位分析研究及算法优化
大数据在集中网络优化中的应用分析
人工智能及其在网络优化运维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开展基于用户感知优化的研究
无线定位特征库校准方法在精细网优中的应用
PCI自配置功能的改进优化方法
基于AGPS-MR的高铁LTE网络优化探究
基于MRO的4G网络智能切换优化
基于空间RF数据挖掘的跨网规划与射频优化
基于用户感知的FDD-LTE网络容量预警与优化研究
基于用户呼叫记录分析的精细优化
利用无人机进行无线网优场景3D建模的创新应用
4G云图实现网络质量可视化动态评估
前言/序言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社会正在快速到来,泛在智能将如影随形,实现从人与人到万物之间的智慧互动与智能升级。为更好地交流展示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新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政府管理层、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联系,推动我国无线与移动通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于2017年10月12日在南京理工大学召开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本次大会由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指导。
为了使业界全面、及时了解我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推动学术研究与创新,在此次会议召开的同时,大会组委会组织"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众多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的积极响应,收到大量的高质量论文,内容覆盖5G技术与研究、4G技术与研究、NB-IOT技术与研究、无线网络规划与建设、无线网络运维与优化等诸多领域,可全面反映我国在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研究、部署应用等关键的研究进展,体现我国学术界、运营商、制造商、管理机构的不断创新和探索。
通过大会审稿委员会的严格评审,从众多的论文来稿中选取108篇高质量论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结集出版,希望能对我国的学者、研究与应用人员有所借鉴,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无线及移动通信产学研用的进一步发展。
《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 引言 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领域迎来了一场集结学界精英、聚焦前沿技术、擘画未来蓝图的盛会——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WMC'17)。本次大会作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骨干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大会汇集了海量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推动我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领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和思想启迪。《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正是此次盛会的结晶,它系统地收录了大会期间提交的优秀论文,全面展现了当年我国在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学术研究实力和创新活力。 学术背景与大会意义 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石,其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最初的模拟通信到如今的5G甚至更先进的通信系统,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2017年,正值全球通信技术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5G技术的研究与标准化进入关键阶段,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通信的融合日益深化,对无线及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的召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重要的是,它集中展示了我国在5G关键技术、新型网络架构、频谱资源利用、安全与隐私保护、移动应用与服务等多个核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会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我国在全球通信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文集内容概览 《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收录的论文涵盖了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几乎所有重要方向,体现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视角,对当前和未来的通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分析,既有对理论基础的精深研究,也有对实际应用和系统设计的创新实践。 一、 5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作为大会最核心的关注点之一,5G技术的研究成果在论文集中占据了重要篇幅。这些研究深入探讨了5G的关键技术,包括: 超密集组网(UDN)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 论文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基站部署密度、提升天线数量和协同控制,以实现极高的频谱效率和用户体验。研究内容涉及UDN场景下的干扰协调、资源分配策略,以及Massive MIMO在信道估计、波束赋形和多用户共享方面的性能提升。 新型网络架构(如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软件定义网络SDN): 论文分析了如何利用NFV和SDN技术构建灵活、高效、可编程的移动通信网络。研究方向包括网络功能的部署优化、服务链的动态编排、以及基于SDN的智能流量管理和安全防护机制。 毫米波通信与太赫兹通信: 针对5G高频段的特点,论文研究了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的信道特性、传播模型、以及在这些频段下实现高效通信的关键技术,如波束跟踪、阵列天线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 边缘计算(MEC)与移动云计算: 论文探讨了如何将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下沉到网络边缘,以降低时延,提升服务质量。研究内容包括MEC场景下的资源调度、数据分发、应用部署策略,以及与移动云计算的协同优化。 面向垂直行业的5G应用: 论文展示了5G技术如何赋能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垂直行业。研究涉及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的网络切片设计、服务质量保障(QoS)和特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二、 无线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 理论是技术发展的基石。本部分论文深入研究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 信道建模与分析: 论文对各种复杂无线传播环境下的信道特性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如室内、室外、城市峡谷、高速移动场景等,为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调制解调与编码技术: 研究内容涵盖了新型调制方案、先进的信道编码(如LDPC码、Polar码)以及它们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旨在提升频谱利用率和通信可靠性。 干扰管理与消除技术: 论文探讨了各种干扰源(如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用户间干扰)的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干扰抑制和协调策略,以提高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创新应用: 将信息论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探索更高效的信息传输极限。 先进信号处理算法: 包括自适应滤波、盲信号分离、稀疏信号恢复、深度学习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等,为提升通信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三、 无线网络与移动互联网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应用的多样化,无线网络的设计、优化和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 无线接入网(RAN)技术: 论文对传统RAN和面向5G的下一代RAN(如CU/DU分离架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基站协作、小区边界优化、以及无线资源的管理。 异构网络与多接入技术: 研究如何有效地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如Wi-Fi、蜂窝网络、蓝牙等),实现无缝切换和资源协同,提升用户移动体验。 物联网(IoT)通信: 论文关注低功耗广域网(LPWAN)、海量机器通信(mMTC)等IoT通信场景下的关键技术,包括协议设计、网络管理、安全保障和功耗优化。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 研究内容延伸至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优化、内容分发网络(CDN)在移动场景下的部署、以及新型移动服务(如AR/VR)对网络性能的需求。 移动边缘计算(MEC)的应用: 深入探讨MEC如何支持低时延、高带宽的移动应用,如实时视频分析、游戏、自动驾驶等,并研究MEC节点的部署与优化。 四、 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通信安全和用户隐私的保护至关重要。 无线通信安全威胁与防护: 论文分析了针对无线网络的各种安全威胁,如窃听、欺骗、拒绝服务攻击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密、认证、密钥管理和入侵检测等防护措施。 5G网络安全: 针对5G网络的新特性(如网络切片、MEC),研究其特有的安全挑战,如网络切片间的隔离、边缘节点的安全防护,以及基于AI的安全监测和威胁预警。 隐私保护技术: 论文探讨了如何在保证通信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如差分隐私、匿名化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通信安全中的应用: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验证、去中心化通信等方面的潜力。 五、 能源效率与绿色通信 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节能技术与策略: 论文研究了在基站、终端设备和网络层面实现节能的各种技术和策略,如智能休眠、低功耗模式、以及能量采集技术。 绿色通信网络的优化: 探讨如何通过网络规划、资源调度和流量管理等手段,降低整个通信网络的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论文集特色与价值 《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具有以下显著特色和价值: 1. 时效性强,紧扣前沿: 论文内容紧密围绕2017年的最新技术动态和研究热点,特别是5G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最及时、最前沿的学术信息。 2. 覆盖面广,体系完整: 论文集几乎涵盖了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全部重要分支,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3. 研究深入,质量精良: 论文集收录的论文均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代表了当年国内在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4.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对基础理论的深入探索,也有对实际工程应用和系统设计的创新实践,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实用价值。 5.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论文集是大会思想交流的载体,有助于不同研究机构、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之间建立联系,激发新的合作与创新。 结论 《2017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不仅是一份详实的学术记录,更是中国信息通信领域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它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为推动我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阅读本论文集,可以深入了解2017年我国在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现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面临的重要挑战,为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智力支持。本书的出版,无疑将进一步激发领域内的学术讨论,推动技术创新,为实现我国在下一代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