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吸纳了中公研发团队新教研成果,紧随北京市考变化,立足教学研发,传授实战技巧,一题一码微课助学,帮助考生破解行测题量大、考点多、方式活三大难题,全面提高。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细致分析了北京行测命题的变化趋势及具体考情,按照“历年精华·考情详析——新真题·考点分析——题型/考点/技巧方法讲解”的顺序,分七章系统讲解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学运算、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资料分析、常识判断。具体特点如下:
1.真题考点分析。本书各章开篇设置“历年精华·考情分析”“新真题·考点分析”,通过题型解读和考点分析深入分析命题特点,确保考生备考方向不跑偏。
2.讲授核心知识。全书贯彻“讲练结合”思想,在讲解核心知识过程中配以真题精讲进行阐述说明,帮助考生真正吃透理论,学会运用。
3.呈现优解法。全书以“直观易学,讲透教会”为宗旨,尽可能多的使用图解形式,将作答过程步骤化,并对部分题型针对性的配以“点拨”,力求为考生呈现各类题目的优解法。
4.双线备考助学。通过集考点浓缩、在线题库、考友圈答疑、视频直播为一体的移动自习室,考生不仅可以学习基础理论、模拟实战考场,也能与专业老师互动、求教学习中的难题,还可以下载多种复习资料。
目录
历年精华·考情详析(2)
新真题·考点分析(2)
第一节把握阅读材料(6)
一、公文类文章(6)
二、社会科学类文章(9)
三、自然科学类文章(13)
四、片段性材料(17)
第二节突破核心考点(19)
一、公文知识(19)
二、选词填空(22)
三、细节判断(24)
四、主旨归纳(25)
五、词句理解(27)
六、语句排序(29)
七、语句填充(30)
八、标题添加(31)
九、推断下文(32)
十、分析隐含信息(33)
历年精华·考情详析(36)
新真题·考点分析(37)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必备(39)
一、算术基础知识(39)
二、代数工具(43)
三、实战技巧(46)
第二节数学运算高频考点(52)
一、几何问题(52)
二、工程问题(57)
三、行程问题(59)
四、利润问题(64)
五、排列组合(66)
六、概率问题(70)
七、不利原则(72)
第三节数学运算扩展考点(75)
一、浓度问题(75)
二、日期问题(76)
三、时钟问题(77)
四、策略制定(79)
五、推理分析(80)
六、年龄推算(80)
七、容斥问题(81)
八、周期循环(83)
历年精华·考情详析(86)
新真题·考点分析(86)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考点(88)
一、数量类考点(88)
二、结构类考点(96)
三、位置类考点(98)
四、叠加类考点(101)
五、空间类考点(103)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精讲(107)
一、顺推型图形推理(107)
二、九宫格图形推理(107)
三、分类型图形推理(109)
四、类比型图形推理(109)
第三节图形推理实战技巧(111)
一、求同分析法(111)
二、特征图形定位法(112)
历年精华·考情详析(118)
新真题·考点分析(118)
第一节必然性推理(120)
一、直言命题(120)
二、概念和三段论(125)
三、复言命题(130)
四、模态命题(138)
五、智力推理(139)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144)
一、削弱、加强型(144)
二、结论型(153)
三、评价型(155)
四、解释型(157)
五、选项分析(158)
历年精华·考情详析(162)
新真题·考点分析(162)
第一节定义判断实战技巧(164)
一、分析定义要点(164)
二、归纳关键信息(167)
三、判断定义间关系(169)
四、对比选项内容(171)
第二节定义判断考查学科(173)
一、心理学(173)
二、经济学(174)
三、社会学(175)
四、法律法规(175)
五、行政管理(176)
六、语言文学(177)
历年精华·考情详析(180)
新真题·考点分析(180)
第一节核心统计知识(183)
一、基期与现期(183)
二、增长(183)
三、贡献率与利润率(187)
四、顺差与逆差(189)
第二节核心考查体系(190)
一、比重(190)
二、倍数、翻番(194)
三、平均数(197)
四、隔年增长(200)
五、年均增长(201)
第三节实战快解技巧(203)
一、实战速算方法(203)
二、高频公式速解(210)
历年精华·考情详析(216)
新真题·考点分析(216)
第一节北京市情(219)
一、市情概况(219)
二、北京时政(222)
第二节政治(226)
一、时政文件(22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28)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29)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31)
第三节经济(233)
一、微观经济(233)
二、宏观经济(234)
第四节法律(237)
一、宪法(237)
二、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38)
三、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39)
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42)
第五节人文与历史(245)
一、文化常识(245)
二、历史常识(248)
第六节科技与生活(255)
一、高新技术(255)
二、生活常识(257)
第七节国情与地理(262)
一、国情概况(262)
二、自然地理(264)
三、世界地理(266)
第八节行政管理(267)
一、管理基础知识(267)
二、公文基础知识(268)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体系(27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4)
精彩书摘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5—2018年北京市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总题量均为35道,考查题型近三年稳定为片段阅读与文章阅读。具体题型、题量分析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市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总体特点为“稳”,具体分析如下:
1.题型结构“稳”——片段阅读+文章阅读
2016—2018年,北京市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均保持“片段阅读+文章阅读”的考查形式,其中文章阅读题量占比约86%,为主要考查题型;片段阅读题量占比约14%,考查力度较轻。
2.文章选材“稳”——公文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
北京市考文章阅读的选材基本为公文类、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三种材料。其中,公文类文章阅读一直占据文章阅读首篇的位置,其特殊之处在于,除了考查语言的使用外,还考查公文基础知识,由此可知,命题人较为注重考查考生作为公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其余5篇文章阅读则为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选材主要涉及经济学、社会学、人文科学、地理环境、自然科学等。
3.题目难度“稳”——篇幅虽长,但难度稳定
时间短、材料长、信息量大等特点,是文章阅读对考生构成的直接作答障碍,使得考生对这部分“望而生畏”。但从近几年的文章选材来看,材料本身的内容较为“平易近人”,未曾出现刁钻难懂或专业性过强的文章,文章阅读部分的整体难度较为稳定。因此,考生保持平常心态即可,在备考时注意掌握该类题目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技巧,并多做练习,加强语感。
4.考点类型“稳”——考点均为常规题型
北京市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涉及考点主要包括主旨观点、细节判断、选词填空、词句理解、语句连贯、标题添加、推断下文等,无论是文章阅读还是片段阅读的考查,均未超出这个范围。故考生在备考时,需注意掌握这些考点的解题方法,灵活运用。
【2018北京行测NO.36】设计高度约为1007米的王国塔将于2018年落成,该塔将成为世界高建筑。事实上,王国塔初的设计高度是1500米,自降近500米的原因是什么呢?主因就是风。工程师威廉·勒迈苏尔指出,当地面上人们感觉清风拂面时,500米高处其实已是狂风呼啸。1978年,纽约刚刚立起278.9米高的花旗集团中心大楼,正出自勒迈苏尔之手。一位建筑系学生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楼这么高,有没有可能被风吹倒呢?勒迈苏尔惊出一身冷汗,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垂直风向,45度风向的影响被抛之脑后!工作人员只得在半夜偷偷加班,焊上了防风支撑板,并且将这个秘密保守了20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建筑高度受制于风
B.勒迈苏尔的无心之过
C.世界高建筑将超一千米
D.花旗集团中心大楼的独特之处
答案|难度A★★
解析:文段先说将于2018年落成的王国塔,从初的设计高度1500米降为现在的1007米,主要原因是风;接着举了1978年刚刚立起的花旗集团中心大楼,由于设计中未考虑45度风向影响,不得不在半夜偷偷加班,焊上防风支撑板,以确保建筑安全的例子。两个事例均围绕风对建筑的影响来展开,即建筑高度受制于风,A项表述正确。B、C、D三项均属于举例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A。
中公点评:本题考查主旨归纳,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把握两个事件之间的共同点,并对共同点进行归纳总结。
阅读以下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中的文物虚拟修复技术就是对一些文物数字图像中所缺失、损坏的部分,应用现有的图像信息,根据一定的修复原则进行还原修复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使修复后的数字图像无限接近原视图。
在文物保护领域中,受到很多历史因素或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出土的文物和存放时间长的文图表面会有很多的缺失破损情况,如裂缝、咬色、生锈、霉变等,这使得文物信息大量缺失,对文物欣赏及研究有很大影响。在以往的文物修复过程中,一般是修复工作者通过对文物补色、刷洗等方法进行简单修复;即使在当今的文物修复中,依然主要由具有想象力的修复专家在文物本体上进行处理。这种处理一旦形成便很难更改,稍有大意,存留下来的文明将不复存在,因此风险性极高。同时,不同的文物专家通常对文物修复会有不同的主张,意见分歧难以统一。
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修复技术,对需要修复的文物及数字图像进行仔细评估,充分运用统计学理论及微积分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再用图像已知区域信息对缺失区域进行评估,这样便可更好地对数字图像进行虚拟修复,更加方便快速地提出修复方案,大大缩短文物修复的工作周期,有效预防手工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二次伤害,同时避免人工修复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大限度地修复文物的缺失信息,使文物重现原貌。
在文物虚拟修复实验中,对任何情况的信息缺失的修复,均需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如初”的基本原则。如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唐昭陵六骏中的“清骓”石雕,就采用了基于变分PDE的修复模型进行了原型修复,对图像中的裂痕进行了严密合理的计算估计,并根据所得周围像素的数值对裂隙处的像素进行了填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缝隙中缺失的相关信息,使修复效果较为连续自然。
另外,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如果通过已知信息不能对文物缺失部分进行判断,并且查阅不到相关资料证明其缺失情况,则不能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对文物进行修复。在文物虚拟修复时,一定要给计算机发出相应指令,对图像进行对照分析,标记出图像中可以进行虚拟修复的位置,对不能判断的部分则不能进行标记,否则计算机就会进行错误的修复。
【2018北京行测NO.46】第3段中所说的“上述问题”包括:
①修复专家短缺
②传统修复方法风险大
③修复专家各执己见
④修复工作要求专家经验丰富
⑤要求文物有较好的修复基础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答案|难度B★★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上述问题”指的应是第2段末尾的内容。“同时”前后论述了两方面问题,其中“这种处理一旦形成便很难更改,稍有大意,存留下来的文明将不复存在,因此风险性极高”对应②。“不同的文物专家通常对文物修复会有不同的主张,意见分歧难以统一”对应③。故本题选B。
中公点评: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就近原则,在第2段中找到相关细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进而锁定答案。
【2018北京行测NO.47】“清骓”石雕的例子,意在说明数字图像修复技术:
A.具有独特优势
B.可能存在的问题
C.应遵循的原则
D.如何填补缺失信息
答案|难度C★★
解析:由第4段的“对任何情况的信息缺失的修复,均需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如初’的基本原则。如……‘清骓’石雕……”可知,“清骓”石雕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应遵循“修复如初”的基本原则,C项与此相符。故本题选C。
中公点评:本题考查段落主旨,解题关键在于抓住“如”字,明白“清骓”石雕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段落首句的观点句。
【2018北京行测NO.48】根据文意,可以推知:
A.数字虚拟技术有助于避免文物在出土时受损
B.计算机无法自动识别出文物无法修复的部分
C.只有具有鉴赏和研究价值的出土文物值得修复
D.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已在文物中占主导地位
答案|难度B★★★★
解析:A项,由第一段可知,数字虚拟技术是对文物缺失、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并不具有避免受损的功能。C项无中生有,文章未涉及什么样的文物值得修复的内容。D项,由第二段的“即使在当今的文物修复中,依然主要由具有想象力的修复专家在文物本体上进行处理”可知,“主导地位”无法推出。由文章后一段“在文物虚拟修复时,一定要给计算机发出相应指令,对图像进行对照分析,标记出图像中可以进行虚拟修复的位置,对不能判断的部分则不能进行标记,否则计算机就会进行错误的修复”可推知,B项正确。故本题选B。
中公点评:本题考查细节信息,解题关键在于将选项代入原文,根据相关表述,逐一排除。
【2018北京行测NO.49】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本文关键词的是:
A.数字图像修复技术文物保护
B.出土文物文物修复人工智能
C.数字技术虚拟修复文物鉴赏
D.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技术革命
答案|难度A★★★
解析: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中的文物虚拟修复技术是什么,第二段、第三段由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缺陷引出文物虚拟修复技术的优势,后两段阐述了文物虚拟修复技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由此可知,文章主旨在于论述数字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B项的“人工智能”范围过大,脱离了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修复文物这一话题,排除。文章未涉及“文物鉴赏”的内容,数字修复的主要目的是文物保护,排除C。D项的“考古研究”文段未涉及,且“技术革命”表述笼统,排除。故本题选A。
中公点评:本题考查文章的关键词,实质也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论述主体,及围绕论述主体展开的相关论述。
《公务员考试:行测全景解析与高分突破》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备考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实用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简称“行测”)复习指南。本教材精选历年真题,结合最新考试趋势,对行测科目的各个模块进行了细致的拆解与分析,力求帮助考生掌握核心考点,洞悉出题规律,提升应试技巧,最终实现高分突破。 一、 考试概述与备考策略 本书首先对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测科目进行宏观解读,详细阐述考试的性质、目的、题型结构、分值分布以及常考模块。我们将深入分析近几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命题特点、难度变化趋势以及高频考点,帮助考生建立清晰的备考认知。 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考生,本书将提供个性化的备考策略。从宏观的备考时间规划,到微观的模块训练方法,都将一一呈现。我们将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指导考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同时,本书将强调心态调整的重要性,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压力,保持学习效率。 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是行测的重头戏,考查考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辨析和运用能力。本书将对该模块的四大题型:阅读理解、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词句理解,进行逐一攻破。 阅读理解: 本节将系统梳理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包括审题技巧、文段分析方法、主旨概括、细节查找、推断判断等。我们将精选大量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阅读文段,涵盖社科、科技、文学、经济等多个领域,并提供详细的解析,帮助考生熟悉各种阅读材料的特点,提高信息提取和分析的速度与准确性。特别会强调如何识别作者的观点、隐含信息以及文章的逻辑结构。 逻辑填空(词语替换): 针对词语辨析、词语搭配、语境选择等难点,本书将提供系统性的词汇积累方法和辨析技巧。我们将分类归纳常考的实词、虚词,深入解析近义词的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搭配习惯。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帮助考生在语境中准确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提高填空题的得分率。 片段阅读: 此部分将重点训练考生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将介绍不同的提问方式(如主旨句、中心论点、作者意图等)的解题策略,教授如何快速定位文段的“黄金句”,以及如何通过关联词、逻辑关系等辅助理解。大量的专项练习将帮助考生熟练运用这些技巧。 词句理解: 对于词语的准确含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本书将通过具体的案例解析,引导考生深入理解。 三、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模块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数学运算、数列、图形、概率、统计等。本书将以“化繁为简,巧解数学”为宗旨,提供高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数学运算: 本节将聚焦于常用的数学概念、公式和运算技巧,包括基本运算、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经济问题、植树问题、浓度问题等。我们将提供多种解题思路,例如代入排除法、特殊值法、方程法、图表法等,并结合大量例题进行演示。 数列推理: 针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组合数列、递推数列等常见数列类型,本书将系统讲解其规律的识别方法。我们将深入分析数列数字之间的递进关系,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考生迅速捕捉数列的内在逻辑。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是考查空间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重要题型。本书将分类讲解图形的类比、数量、样式、位置、组合、求同、求异等各种考查形式。我们将详细解析图形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旋转、翻转、叠加、删除、添加等),并提供一套系统的观察方法,帮助考生快速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 概率与统计: 本部分将梳理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概率的计算方法、期望、方差等,以及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的阅读与分析。本书将提供解题公式和常用技巧,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解答相关问题。 四、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模块是行测中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的部分,主要包括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和图形推理(在数量关系部分已包含)。本书将从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出发,帮助考生掌握核心解题技巧。 定义判断: 本节将指导考生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我们将重点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词、限制条件,并教授如何运用排除法、对比法、归纳法来选择符合定义的选项。 逻辑判断: 这是判断推理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本书将系统讲解演绎推理(如联言、选言、假言、负言等推理规则)、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削弱反驳、支持加强、真假话问题等。我们将提供清晰的逻辑符号和推理步骤,通过大量的真题案例,帮助考生理清复杂的逻辑关系,准确判断命题的真伪和推理的有效性。 类比推理: 本部分将侧重于分析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功能关系、属种关系等。我们将提供多种分析词语间关系的方法,并指导考生如何从选项中选择与题干具有相同或最相似逻辑关系的词语对。 五、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唯一一个相对稳定、得分率较高的模块,但需要考生具备快速阅读、精准计算和灵活运用能力。本书将提供一套高效的资料分析解题体系。 阅读与理解: 本节将训练考生快速浏览和理解各类统计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表格)和文字资料的能力,掌握信息定位和提取的关键技巧。 计算技巧: 针对资料分析中常见的计算问题,本书将传授一系列快速、简便的计算技巧,包括估算、速算、约算、尾数法、首数法、分数与百分数互化技巧等,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计算。 数据分析与应用: 本节将深入剖析常考的计算指标,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指数等,并提供一套完整的解题步骤。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分析题组,指导考生如何根据问题类型选择最适合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准确的判断。 六、 模拟演练与真题解析 本书精选了大量历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真题,并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解析,涵盖了每个模块的典型题型和高频考点。通过对真题的反复研读,考生可以最直观地了解考试的难度、风格和命题方向。 此外,本书还精心设计了多套高质量的模拟演练题,紧扣最新考试大纲和热点时事。这些模拟题不仅在题型、难度和题量上与真实考试高度相似,更在考查的重点和方向上具有前瞻性,旨在帮助考生在考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实战演练,检验学习效果,发现知识盲点,调整答题节奏。 【本书特点】 1. 体系化: 全面覆盖行测所有考点,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2. 精细化: 对每个题型进行深入剖析,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实战化: 大量精选历年真题和高质量模拟题,贴合考试实际。 4. 人性化: 语言通俗易懂,排版清晰,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5. 前瞻性: 结合最新考试趋势,预判未来考点,助力考生“赢在起跑线”。 【适用人群】 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考生 希望系统梳理行测知识,提升应试能力的考生 在行测各模块存在薄弱环节,寻求专项突破的考生 渴望在行测科目上取得高分的考生 【郑重承诺】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资深公务员考试研究专家、一线教师及大量通过公务员考试的优秀学员组成,他们对考试的理解深刻,对命题规律把握精准。我们致力于为广大考生提供最权威、最实用的备考指导,助您顺利踏入公务员队伍! 请注意: 本书内容侧重于“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科目的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