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书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2018年重点推出的书法碑帖类图书,近期将陆续面世。全书采用大八开彩色印刷,由名家主编,选本精良、图版清晰、释文严谨、技法娴熟、印装精美。
该系列书分为:天卷、真书、地卷、草书、玄卷、隶书、黄卷、篆书、宇卷、行书五个大的序列,每个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书30卷和玄卷隶书12卷将提前上市。
孙伯翔,现代书法家。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李刚田,幼承家训醉心书法、篆刻,擅多种书体,以隶、行见长。所作纵横舒展,意态俊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华人德 号维摩,斋号维摩方丈室。194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著有《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注》《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等书,发表书法史学论文39余篇。书法创作上,初学颜、柳、赵诸体楷书,后上溯北魏、两汉,潜心钻研碑志、简牍、铜器、砖瓦之属,不再涉二王一下名家藩篱。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沧浪书社总执事、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书法“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隶书的古朴厚重感很着迷,但总觉得无从下手,感觉那些漂亮的隶书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才能写出来。拿到《人美书谱-玄卷-隶书-东汉礼器碑》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精致的装帧和清晰的印刷吸引了。它对《礼器碑》的呈现,真的非常用心。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讲解每个字的时候,不仅仅是给出了字形,还会对关键的笔画进行放大和分析,比如横画的起笔和收笔,竖画的顿笔,以及那些漂亮的波磔,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示范和讲解。我觉得它让我明白了,原来隶书的每一个笔画都有它的讲究,都有它的生命力,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也接触过不少名家的隶书字帖,但很多都经过了二次加工,或者是在选字、编排上有所取舍,总觉得不如直接面对原碑来得真切。这本《人美书谱》的“玄卷”部分,对《礼器碑》的临摹指导,可谓是下了苦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碑文,更重要的是,它从隶书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特别喜欢它对隶书“一波三折”的解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描述,而是结合具体的笔画,讲解了如何通过运笔的提按、转折,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出那种饱满、富有弹性的隶书韵味。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礼器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这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写字,更是在理解字背后的故事,感觉学习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容易入心。
评分这本《人美书谱-玄卷-隶书-东汉礼器碑》简直是打开了我书法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隶书情有独钟,觉得它线条古朴,结构端庄,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但自己临摹的时候,总觉得不得其法,尤其是在把握隶书特有的波磔和蚕头燕尾上,常常是不得要领,写出来的字要么呆板,要么过于夸张,总感觉少了些神韵。当我拿到这本《礼器碑》的专著时,真是惊喜万分。首先,它的装帧就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油墨印刷清晰,每一笔每一画都还原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细致地观察到碑石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那些因为年代久远而留下的自然磨损和裂痕,这些反而增添了它独特的历史沧桑感,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原碑”的魅力。
评分我长期以来一直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摸索,但总感觉很多碑帖的讲解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论指导。这本《人美书谱-玄卷-隶书-东汉礼器碑》却让我眼前一亮。它在对《礼器碑》的呈现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的精良。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隶书结构时,不仅仅是停留在字形的美感上,而是深入剖析了汉代隶书在字形上的“隶变”特点,比如如何将篆书的圆转笔画变为方折,以及字的重心如何调整,使其更加扁平、开张。书中还对《礼器碑》中一些代表性的字进行了详细的解剖,例如“礼”、“器”等字,分析了它们的部首组合、笔画搭配以及整体的协调性,让我对隶书的章法和布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汉隶的端庄和典雅情有独钟,尤其是《礼器碑》,更是被誉为汉隶中的“小楷”。但很多时候,自己临摹起来总是不得其法,写出来的字总显得软弱无力,或者过于刻板。《人美书谱》的这本《玄卷》,在对《礼器碑》的呈现上,可谓是做到了匠心独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了字帖,更重要的是,它在讲解隶书的笔法时,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特别喜欢它对隶书“蚕头燕尾”的分析,不仅仅是讲解怎么写出这个形状,更是强调了其中的力度和韵味,如何通过提按和转折,让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笔画,焕发出生命力。书中还对《礼器碑》的结字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比如如何做到字的重心稳定,笔画之间如何呼应,让我对隶书的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人美书谱》中的《东汉礼器碑》部分,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碑帖。我之前尝试过临摹《礼器碑》,但总觉得抓不住那种端庄大气的感觉,写出来的字要么显得仓促,要么又过于拘谨。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没有选择将碑文进行过度的“现代化”处理,而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碑的笔意和风貌。它的印刷非常精美,油墨饱满,字迹清晰,甚至能看到一些拓片特有的飞白效果,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隶书笔法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对于隶书的用笔技巧,特别是“藏锋”和“露锋”的运用,以及横画的“蚕头”和捺画的“燕尾”的形体变化,都有非常详细的解析,让我对这些抽象的笔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书法字帖,但很少有一本能让我像这本《人美书谱-玄卷-隶书-东汉礼器碑》一样,感受到如此深入的讲解和精美的呈现。我一直觉得,《礼器碑》是隶书学习中的一座高峰,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拓片或者字帖,都无法完全展现出原碑的韵味。《人美书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的印刷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非常到位,甚至能看到碑石上细微的刀痕。更令我欣喜的是,它在对隶书的讲解上,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笔画的细节,比如如何用笔才能写出那种饱满而富有弹性的隶书笔画,以及如何调整笔画的长短、粗细,来达到字的和谐统一。书中还提到了《礼器碑》的章法特点,让我明白,原来一个好的隶书作品,不仅仅是字写得好,整体的布局也同样重要。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人美书谱》的《东汉礼器碑》专篇,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汉隶气息。我一直觉得,《礼器碑》是汉隶中的一座高峰,它既有早期隶书的古朴,又有成熟隶书的典雅,是一种非常融洽的结合。这本书在呈现《礼器碑》的时候,选择了极其精良的印刷质量,甚至连碑石上细微的磕碰和剥蚀的痕迹都清晰可见,这让我感觉像是直接面对着原碑在学习。我喜欢它在讲解笔画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摹,还会分析每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微妙之处,特别是那些“蚕头燕尾”的处理,书中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如何才能写出那种收放自如、富有生命力的笔势。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书法历史有些研究的爱好者来说,能够看到一本如此认真对待《东汉礼器碑》的书,真是难能可贵。《人美书谱》的这本《玄卷》,在呈现《礼器碑》时,其印刷质量简直是无可挑剔,清晰度极高,甚至能感受到碑石原有的肌理。我一直觉得,《礼器碑》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在于其笔画的精妙,更在于其整体的艺术风格,那种既端庄又灵动,既古朴又富有变化的特点。这本书在讲解时,非常注重对这种整体风格的把握,它会从《礼器碑》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汉代隶书的发展脉络,以及《礼器碑》在其中所处的关键位置。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礼器碑》的收藏和流传故事,这让我觉得在学习书法技法的同时,也获得了一次宝贵的文化体验。
评分作为一个对书法艺术充满好奇的普通爱好者,我总觉得很多名碑字帖在印刷和讲解上,总是有那么一层隔阂,不能完全体味到原碑的精髓。但是,《人美书谱-玄卷-隶书-东汉礼器碑》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距离《礼器碑》原貌近了很多。它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色彩还原度很高,甚至连纸张的质感都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礼器碑》的讲解,不仅仅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字、每一笔的细节。我尤其对书中对隶书“隶变”过程的阐释很感兴趣,它通过《礼器碑》的实例,生动地展示了篆书如何一步步演变成隶书,字形如何变得更加扁方,笔画如何变得更加平直,以及那些标志性的波磔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将书法史的演变与具体的字帖临摹结合起来的方式,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一次有趣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