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包括针灸类著作《灸法秘传》与温病类著作《时病论》,编撰者雷丰为清末衢州名医,长于时病及针灸,这两部著作蕴含了其多年行医的丰富经验。两书均行文浅显明了,切于实用。
2. 据雷氏手订刻本整理校勘、断句标点,并附录雷丰及其亲友的传记、诗文资料,展现雷氏医学世家风貌。
本书收录清末衢州名医雷丰编撰的两部重要医学著作《灸法秘传》与《时病论》。 《灸法秘传》为针灸学著作,同郡金镕抄传,作者不详,原书“谫陋不文”,由雷丰加以整理,分门别类说解。其内容主要为应灸七十证的灸法与取穴,行文浅显、方法便捷,并有人体穴位图及附入的太乙神针、雷火针法等。 《时病论》由雷丰撰于光绪八年(1882),一般被认为是温病类的著作。本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八句经文为纲,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分述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特点,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及选方,最后附有雷氏临床验证医案。理、法、方、药具备,切于实用,为世所重。
此次整理,《灸法秘传》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光绪九年(1883)刘国光乐善堂刻本为底本,《时病论》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光绪十年(1884)雷氏慎修堂刻本为底本,对全书进行校勘标点,底本误字以括注标出,并为易于阅读及理解当时当地史事添加部分简注。书后整理收录编撰者雷氏一家三代及其他本书相关人士的传记、诗文等作为附录。
雷丰(1833—1888),字松存,号少逸、侣菊,福建浦城人,后迁居衢州,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著有《时病论》、《雷少逸医案》、《脉诀入门》、《病机药论》、《药引常需》、《药赋新论》、《本草诗三百首》等。
俞晓旸,浙江省衢州人,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先生修习针灸疗法,在《中国针灸》、《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及中医药普及文章十余篇。参与整理《针灸大成》(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
李勤璞,江苏省连云港赣榆人,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研究员。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内蒙古大学蒙古史博士。主要研究边疆历史与宗教,校注有《大隐楼集》、《袁氏世范》,在《中华医史杂志》、《文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处发表藏医、蒙医、汉医史学论文约十篇。
序言(石学敏)
前言
灸法秘传
序
灸法秘传凡例
正面图
背面图
指节图
灸盏图
尻神图
灸法秘传
应灸七十症
太乙神针
附雷火针法
时病论
序
凡例
时病论卷之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二
春伤于风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四
夏伤于暑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六
秋伤于湿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八
冬伤于寒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附论
治时病常变须会通论
五运六气论
温瘟不同论
伤寒书统治六气论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
辟时俗龌龊斑证论
夹证兼证论
成方须损益论
胎前产后慎药论
治轻证宜细心重病宜大胆论
医家嫉妒害人论
医毋自欺论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
少逸小影
题词
跋
附录 雷丰及相关人物史料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训人有伏气之为病也。夫冬伤于寒,甚者即病,则为伤寒;微者不即病,其气伏藏于肌肤,或伏藏于少阴,至春阳气开泄,忽因外邪乘之,触动伏气乃发;又不因外邪而触发者,偶亦有之。其藏肌肤者,都是冬令劳苦动作汗出之人;其藏少阴者,都是冬不藏精、肾脏内亏之辈。此即古人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何刘松峯、陈平伯诸公,皆谓并无伏气,悖经之罪,其可逭乎?
据丰论,春时之伏气有五,曰春温也,风温也,温病也,温毒也,晚发也。盖春温者,由于冬受微寒,至春感寒而触发;风温者,亦由冬受微寒,至春感风而触发;温病者,亦由冬受微寒,寒酿为热,至来春阳气弛张之候,不因风寒触动,伏气自内而发;温毒者,由于冬受乖戾之气,至春夏之交,更感温热,伏毒自内而发;晚发者,又由冬受微寒,当时未发,发于清明之后,较诸温病晚发一节也。此五者,皆由冬伤于寒,伏而不发,发于来春,而成诸温病者,当辨别而分治之。
程曦曰:推松峯与平伯,皆谓并无伏气,有由来也。一执《云笈七签》“冬伤于汗” 之句,一执钱氏“冬伤寒水之脏” 之文。殊不知两家祇顾一面文章,全不顾春伤、夏伤、秋伤之训作何等解。思二先生天资高迈,亦受其蒙,不正其讹,反助其说,毋怪后之医者,统称暴感,恣用发散,羗防麻桂,逼汗刼津,误人性命,固所不免,此不得不归咎于作俑之人也。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感觉,淡淡的黄色纸张泛着岁月的痕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中医世界。书名“灸法秘传 时病论”几个大字,遒劲有力,一看就知道蕴含着深厚的学问。我平时对传统中医,尤其是针灸推拿方面比较感兴趣,虽然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但对那些传承千年的古籍总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的整体风格吸引了,那种厚重感,那种学术气息,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好书。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详细地列出了各种时令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每一个病症的描述都细致入微,光是看标题,就能想象到书中所包含的内容该有多么丰富和实用。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时病”的论述,因为我们都知道,季节变化往往会引发特定的疾病,而中医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体系,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我准备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去研读,去体会其中精妙之处,相信一定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这本书的外观就如同一个静静等待被揭开面纱的宝藏。墨绿色的封面,烫金的书名,配合着古体字的印刷,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庄重的气息。我一直认为,中医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而针灸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疗效。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灸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疗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时病论”这个副标题更是勾起了我的兴趣,时令疾病,古今中外,都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健康挑战,而中医如何用灸法来应对这些季节性的病症,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病因病机,又是如何运用特定的穴位和手法来进行治疗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医疗的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古人对健康的深刻理解和智慧。我期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让我能以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和运用中医的瑰宝。
评分这款书籍的装帧设计,可以说是一种复古情怀的极致展现。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捧在手里的是一段被封存的历史。封面上的龙纹图案,栩栩如生,寓意着力量与传承,与书名“灸法秘传 时病论”相得益彰,仿佛在诉说着灸法的不凡来历。我本身就对古籍的风格情有独钟,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经典著作,往往蕴含着令人惊叹的智慧。这本书的书名,单是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灸法秘传”暗示着其内容的珍贵和不轻易示人,“时病论”则点明了其核心研究方向,即针对不同时节易发的疾病进行论述。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了解古人是如何辨证施治,如何运用灸法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季节性疾病的。我非常期待在书中看到那些详细的病症分析、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一个更深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简洁而有力,给人一种沉静的力量感。传统的线装工艺,加上泛黄的纸张,仿佛刚从尘封的故纸堆中被发掘出来,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灸法秘传 时病论”的书名,简单却直击主题,让人一眼就能明白其内容的核心。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医药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针灸,更是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灸法,作为针灸的重要分支,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一直让我着迷。而“时病论”则更是点出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针对不同季节的疾病进行论述,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非常期待在书中看到那些关于季节性疾病的辨证分析,以及灸法在这些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古老中医智慧的大门,让我有机会去探寻那些被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
评分初见此书,便被其低调而富有内涵的设计所吸引。仿古的纸张,古朴的书体,再辅以“灸法秘传 时病论”这样充满历史感的书名,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而灸法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本书的出现,正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求知欲。“时病论”更是直击要害,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体的健康状况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息息相关,而中医在这方面的研究尤为深入。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系统地阐述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疾病,以及如何通过精准的灸法来达到调理和治疗的目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可能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著作,让我对如何顺应自然,保持健康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好
评分好书
评分可以
评分好
评分好书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