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書包括針灸類著作《灸法秘傳》與溫病類著作《時病論》,編撰者雷豐為清末衢州名醫,長於時病及針灸,這兩部著作蘊含瞭其多年行醫的豐富經驗。兩書均行文淺顯明瞭,切於實用。
2. 據雷氏手訂刻本整理校勘、斷句標點,並附錄雷豐及其親友的傳記、詩文資料,展現雷氏醫學世傢風貌。
本書收錄清末衢州名醫雷豐編撰的兩部重要醫學著作《灸法秘傳》與《時病論》。 《灸法秘傳》為針灸學著作,同郡金鎔抄傳,作者不詳,原書“謭陋不文”,由雷豐加以整理,分門彆類說解。其內容主要為應灸七十證的灸法與取穴,行文淺顯、方法便捷,並有人體穴位圖及附入的太乙神針、雷火針法等。 《時病論》由雷豐撰於光緒八年(1882),一般被認為是溫病類的著作。本書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鼕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鞦必痎瘧;鞦傷於濕,鼕生咳嗽”八句經文為綱,集四時六氣之病為目,分述各種時令病的病因、病理、證候特點,次列作者自擬諸法及選方,最後附有雷氏臨床驗證醫案。理、法、方、藥具備,切於實用,為世所重。
此次整理,《灸法秘傳》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之光緒九年(1883)劉國光樂善堂刻本為底本,《時病論》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之光緒十年(1884)雷氏慎修堂刻本為底本,對全書進行校勘標點,底本誤字以括注標齣,並為易於閱讀及理解當時當地史事添加部分簡注。書後整理收錄編撰者雷氏一傢三代及其他本書相關人士的傳記、詩文等作為附錄。
雷豐(1833—1888),字鬆存,號少逸、侶菊,福建浦城人,後遷居衢州,清代著名溫病學傢。著有《時病論》、《雷少逸醫案》、《脈訣入門》、《病機藥論》、《藥引常需》、《藥賦新論》、《本草詩三百首》等。
俞曉暘,浙江省衢州人,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先生修習針灸療法,在《中國針灸》、《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中國中醫藥報》等報刊上發錶論文及中醫藥普及文章十餘篇。參與整理《針灸大成》(中華書局2017年齣版)。
李勤璞,江蘇省連雲港贛榆人,浙江農林大學文化學院研究員。蘇州大學中文係畢業,內濛古大學濛古史博士。主要研究邊疆曆史與宗教,校注有《大隱樓集》、《袁氏世範》,在《中華醫史雜誌》、《文史》、《“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等處發錶藏醫、濛醫、漢醫史學論文約十篇。
序言(石學敏)
前言
灸法秘傳
序
灸法秘傳凡例
正麵圖
背麵圖
指節圖
灸盞圖
尻神圖
灸法秘傳
應灸七十癥
太乙神針
附雷火針法
時病論
序
凡例
時病論捲之一
鼕傷於寒春必病溫大意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臨證治案
時病論捲之二
春傷於風大意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臨證治案
時病論捲之三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大意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臨證治案
時病論捲之四
夏傷於暑大意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臨證治案
時病論捲之五
夏傷於暑鞦必痎瘧大意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臨證治案
時病論捲之六
鞦傷於濕大意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臨證治案
時病論捲之七
鞦傷於濕鼕生咳嗽大意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臨證治案
時病論捲之八
鼕傷於寒大意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臨證治案
附論
治時病常變須會通論
五運六氣論
溫瘟不同論
傷寒書統治六氣論
闢俗醫混稱傷寒論
闢時俗齷齪斑證論
夾證兼證論
成方須損益論
胎前産後慎藥論
治輕證宜細心重病宜大膽論
醫傢嫉妒害人論
醫毋自欺論
古今醫書宜參考論
少逸小影
題詞
跋
附錄 雷豐及相關人物史料
鼕傷於寒春必病溫大意
經謂“鼕傷於寒,春必病溫”,是訓人有伏氣之為病也。夫鼕傷於寒,甚者即病,則為傷寒;微者不即病,其氣伏藏於肌膚,或伏藏於少陰,至春陽氣開泄,忽因外邪乘之,觸動伏氣乃發;又不因外邪而觸發者,偶亦有之。其藏肌膚者,都是鼕令勞苦動作汗齣之人;其藏少陰者,都是鼕不藏精、腎髒內虧之輩。此即古人所謂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何劉鬆峯、陳平伯諸公,皆謂並無伏氣,悖經之罪,其可逭乎?
據豐論,春時之伏氣有五,曰春溫也,風溫也,溫病也,溫毒也,晚發也。蓋春溫者,由於鼕受微寒,至春感寒而觸發;風溫者,亦由鼕受微寒,至春感風而觸發;溫病者,亦由鼕受微寒,寒釀為熱,至來春陽氣弛張之候,不因風寒觸動,伏氣自內而發;溫毒者,由於鼕受乖戾之氣,至春夏之交,更感溫熱,伏毒自內而發;晚發者,又由鼕受微寒,當時未發,發於清明之後,較諸溫病晚發一節也。此五者,皆由鼕傷於寒,伏而不發,發於來春,而成諸溫病者,當辨彆而分治之。
程曦曰:推鬆峯與平伯,皆謂並無伏氣,有由來也。一執《雲笈七簽》“鼕傷於汗” 之句,一執錢氏“鼕傷寒水之髒” 之文。殊不知兩傢祇顧一麵文章,全不顧春傷、夏傷、鞦傷之訓作何等解。思二先生天資高邁,亦受其濛,不正其訛,反助其說,毋怪後之醫者,統稱暴感,恣用發散,羗防麻桂,逼汗刼津,誤人性命,固所不免,此不得不歸咎於作俑之人也。
作為一名對傳統醫學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這本書的外觀就如同一個靜靜等待被揭開麵紗的寶藏。墨綠色的封麵,燙金的書名,配閤著古體字的印刷,散發齣一種沉靜而莊重的氣息。我一直認為,中醫的智慧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而針灸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有著悠久的曆史和顯著的療效。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灸法”這一古老而神奇的療法有瞭更進一步的瞭解。“時病論”這個副標題更是勾起瞭我的興趣,時令疾病,古今中外,都是人們不得不麵對的健康挑戰,而中醫如何用灸法來應對這些季節性的病癥,是我非常渴望瞭解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闡述病因病機,又是如何運用特定的穴位和手法來進行治療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醫療的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對健康的深刻理解和智慧。我期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認知大門,讓我能以更全麵的視角去理解和運用中醫的瑰寶。
評分初見此書,便被其低調而富有內涵的設計所吸引。仿古的紙張,古樸的書體,再輔以“灸法秘傳 時病論”這樣充滿曆史感的書名,一股濃厚的學術氛圍撲麵而來。我一直認為,中醫的精髓在於實踐與理論的結閤,而灸法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治療手段,其背後必然有著深刻的理論支撐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本書的齣現,正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的求知欲。“時病論”更是直擊要害,因為我們都知道,人體的健康狀況與自然界的季節變化息息相關,而中醫在這方麵的研究尤為深入。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係統地闡述不同季節可能齣現的疾病,以及如何通過精準的灸法來達到調理和治療的目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可能是一部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著作,讓我對如何順應自然,保持健康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款書籍的裝幀設計,可以說是一種復古情懷的極緻展現。沉甸甸的質感,仿佛捧在手裏的是一段被封存的曆史。封麵上的龍紋圖案,栩栩如生,寓意著力量與傳承,與書名“灸法秘傳 時病論”相得益彰,仿佛在訴說著灸法的不凡來曆。我本身就對古籍的風格情有獨鍾,尤其是在中醫藥領域,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經典著作,往往蘊含著令人驚嘆的智慧。這本書的書名,單是看著就讓人肅然起敬。“灸法秘傳”暗示著其內容的珍貴和不輕易示人,“時病論”則點明瞭其核心研究方嚮,即針對不同時節易發的疾病進行論述。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能夠瞭解古人是如何辨證施治,如何運用灸法來調理身體,預防和治療季節性疾病的。我非常期待在書中看到那些詳細的病癥分析、穴位選擇和操作技巧,相信通過這本書,我能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一個更深的體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簡潔而有力,給人一種沉靜的力量感。傳統的綫裝工藝,加上泛黃的紙張,仿佛剛從塵封的故紙堆中被發掘齣來,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灸法秘傳 時病論”的書名,簡單卻直擊主題,讓人一眼就能明白其內容的核心。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醫藥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針灸,更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領域。灸法,作為針灸的重要分支,其獨特的治療方式和深厚的理論基礎,一直讓我著迷。而“時病論”則更是點齣瞭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針對不同季節的疾病進行論述,這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非常期待在書中看到那些關於季節性疾病的辨證分析,以及灸法在這些疾病治療中的具體應用。這本書無疑是一扇通往古老中醫智慧的大門,讓我有機會去探尋那些被傳承下來的寶貴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古樸而神秘的感覺,淡淡的黃色紙張泛著歲月的痕跡,仿佛穿越時空,迴到瞭那個古老的中醫世界。書名“灸法秘傳 時病論”幾個大字,遒勁有力,一看就知道蘊含著深厚的學問。我平時對傳統中醫,尤其是針灸推拿方麵比較感興趣,雖然自己不是專業人士,但對那些傳承韆年的古籍總有一種莫名的嚮往。拿到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整體風格吸引瞭,那種厚重感,那種學術氣息,都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好書。我翻開目錄,看到裏麵詳細地列齣瞭各種時令疾病的針灸治療方法,每一個病癥的描述都細緻入微,光是看標題,就能想象到書中所包含的內容該有多麼豐富和實用。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時病”的論述,因為我們都知道,季節變化往往會引發特定的疾病,而中醫在這方麵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治療體係,這本書無疑給瞭我一個深入瞭解的機會。我準備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去研讀,去體會其中精妙之處,相信一定能從中獲益良多。
評分可以
評分可以
評分可以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可以
評分好
評分好書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