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茶座》的创刊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应以大学生以及低于大学生的高中生、高于大学生的研究生、青年教师为主,同时,从事国学相关工作如编辑、图书馆、企业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孔子学院)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一般国学爱好者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该杂志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重探幽抉微,阐发新见。典籍之流传,学问之演变,人物传记,史事本末,诗文品藻,文字训释,均所提倡。总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所宗尚。
卷首语
严佐之 国学:以学术形态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
经
王新春 易学浅说(十七)
程仁君 《左传》中战争的叙述要素分析
史
刘小成 孔氏南宗史话(四)
崔晓新 清初名儒朱彝尊“变节”始末
邱 林 汉阳周贞亮生卒年考
徐有富 胡小石与董莲枝
洪光华 刘节的著述和对刘节的评述(中)
刘聿鑫 蒋维崧先生学术贡献琐记二则
刘心明 石刻拓本漫谈
涂嘉敏 此生是“客”:一个客家支系的代际故事——以广州萝岗涂家为个案的分析(一)
曹晓虎 南怀瑾太湖大学堂教育模式的文化意义
子
邹庆超 正始之际阮籍对儒道融合的理论回应——《通老论》《老子赞》及《孔子诔》小考
关长龙 数术文化浅谈(三)——拟数占之易筮法
徐传武 胡真 近南天极星
童正伦 百年红学假作真——考证派曹学伪学辨(下)
陈 坚 “开悟的楞严”——禅语的活力(七)
集
张忠纲 韦庄的杜甫情结
刘永翔 诗词创作漫谈(六)
唐 玲 “小东坡”唐庚《诉衷情》词发微
关家铮 赵景深致关德栋信札十六通辑注(下)
陈晓红? 被“学名”掩盖“文名”的黄侃——兼评《黄侃文学研究》一书的价值
名家介绍
漆永祥 孙钦善先生学行简述
考证派曹学理论是建立在发现同名曹雪芹之上的,曹家“自叙传”也是由此得出的。其将《红楼梦》书上所言“增删”者曹雪芹与敦氏兄弟和张宜泉所识曹雪芹当作同一人是根本立不住脚的,只是姓名相同而已,而书上的曹雪芹则是虚名;明义、永忠等说只是据传闻加臆测,本身即是错误的;脂砚斋之说是故意在摆迷魂阵而隐藏真正的作者;所言故事时间、地点、内容与曹寅家事毫不相干;书也非写于乾隆年间,而是成于康熙年间。因此,考证派曹学从作者到故事都不成立,是彻头彻尾的红学中的伪学。考证派所谓“科学”考证法只能用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考证,而不能用于作品的研究。其摒弃作品只考作者曹家的研究范围是将红学研究舍主干正道而引入旁支歧途,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其不仅自己无法解开《红楼梦》之谜,还百般丑诋弯曲封杀索隐派正道的解谜,致使近百年来《红楼梦》之谜仍迷雾如故。呜呼!百年红学步入歧途自胡适始!作者写了一个“ 荒唐”的故事,考证派则考证出了一个荒唐的结论。作者写了《红楼梦》一部悲剧,现实中考证派又给《红楼梦》制造了一场悲剧。红学研究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了,该去歧途而归正道了。考证派曹学不倒,《红楼梦》之谜则难解。考证派曹学该退出红学舞台了!此乃迷津,速速回头!平心而论,考证派在版本等研究中的正确成果应予以肯定。借一句《红楼梦》书上之言,考证派曹学该“树倒猢狲散”了。
——童正伦《百年红学假作真——考证派曹学伪学辨(下)》
《国学茶座》的第17期,一拿到手就让我感觉很亲切。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看着它,我的思绪就已经开始在各种可能性中飘荡。我注意到其中有一栏目似乎会涉及“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演变”,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很想深入了解的。我们现在的许多节日,虽然保留了名称,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往往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所变异。我非常期待这一期能够带领我穿越时光,去探寻这些节日最初的模样,感受它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命力。我相信,《国学茶座》的编辑们一定能够从古籍、史料中挖掘出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细节,让我重新认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节日。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好奇,更是一种对文化根源的追溯与认同。
评分每次拿到《国学茶座》,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感,就像收到一份来自过去的珍贵礼物。第17期,仅仅是瞥了一眼目录,就让我感觉到了内容的丰富度和深度。我尤其对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古代的养生智慧”部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平衡身心健康,找回自然的韵律,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我猜测,这一期大概率会从古代医典、文人养生随笔中汲取灵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揭示那些被遗忘却又极其宝贵的健康秘诀。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受到传统智慧的魅力。而且,《国学茶座》的编辑团队总能找到那些既有学术价值又具可读性的内容,让我在轻松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
评分我必须承认,《国学茶座》的第17期,光看封面和目录,就勾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我注意到其中有一篇文章似乎是关于“古代的士大夫精神”,这正是我一直以来都很想深入了解的。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冲突和人生选择,而回溯历史,去探寻那些在乱世中依然坚守原则、胸怀家国天下的士大夫们,无疑能够给我们提供宝贵的精神指引。我非常期待能够从文字中感受到他们的风骨与气节,学习他们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通常,《国学茶座》都会选取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并用生动有趣的笔触去描绘,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顺序,而是鲜活的人物故事。我相信,这一期的内容,定能让我受益匪浅,拓宽我的视野,也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评分这次的《国学茶座》,光是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融合,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国学”的韵味。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每一期都不会让我失望。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关于“诗词鉴赏”的部分,总是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让我对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时候,一篇短小的古文,在编辑的解读下,竟然能挖掘出如此丰富的内涵,这是我独自阅读时难以企及的。而且,《国学茶座》的语言风格也总是那么优雅而晓畅,不会过于艰涩,让即使是初涉国学领域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我相信,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一定会被其中的某个故事、某段哲思所深深吸引,就像品一杯醇厚的普洱,越品越有味,越品越回甘。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
评分光是翻开《国学茶座》的第17期,那股熟悉的、带着淡淡墨香的纸页气息就扑面而来,仿佛瞬间把我带回了那个需要静心品味的午后。这次的茶座,虽然我还没来得及逐字逐句地细细研读,但仅仅是目录和几篇吸引我眼球的标题,就足够让我对它的期待值飙升。我尤其对其中一篇关于“古人如何与自然相处”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象着那些在山水之间挥洒写意、寄情于景的文人墨客,他们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一定能在字里行间得到生动的展现。我期待着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能借由这本《国学茶座》的文字,寻觅到一份宁静与超脱,感受古人的智慧,为自己的内心世界注入一丝清流。每一次翻阅《国学茶座》,都像是一次与古贤的对话,他们穿越时空的智慧,总能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让思绪随着文字的起伏而翩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