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精装) 叶蓓卿注

列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精装) 叶蓓卿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蓓卿注 著
图书标签:
  • 列子
  • 先秦诸子
  • 道家
  • 叶蓓卿
  • 中华经典
  • 名著
  • 全注全译
  • 精装
  • 古籍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9115
商品编码:175520544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列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精装) 作者 叶蓓卿注
定价 20.00元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09115 出版日期 2015-05-01
字数 160000 页码 243
版次 2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天瑞
黄帝
周穆王
仲尼
汤问
力命
杨朱
说符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列子》:洞察人情世故,体悟生命真谛的智慧之书 《列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典籍之一,与《论语》、《孟子》、《庄子》并称“四子书”,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寓言故事、精妙的譬喻论证,深刻地探讨了天道、人道、生死、情欲、知行等诸多人生根本性问题。这部著作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将深奥的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让读者在品读故事的趣味中,潜移默化地领悟人生的智慧。 内容概要 《列子》全书共八篇,分别为《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汤问》、《外篇》、《天瑞》、《刻意》、《说符》。篇章的顺序并非完全按照逻辑递进,而是以话题或故事的关联性进行组织。 《汤问》篇: 这一篇集中探讨了“问”与“答”的哲学。《汤问》篇开篇便以商汤向伊尹请教治国之道为引子,拉开了对天地万物、人生百态的追问。篇中“夸父逐日”、“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都以一种极富想象力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的欲望、困境与追求。例如,“夸父逐日”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神话人物不自量力的故事,更可以解读为人类永恒的求知欲和对极限的挑战;“愚公移山”则歌颂了坚持不懈、终将成功的顽强精神;而“杞人忧天”则警示了不必要的恐慌与杞人忧天的荒谬。这些故事在嘲弄不自量力、盲目恐惧的同时,也蕴含着对智慧、审慎和远见的推崇。 《力命》篇: “力”与“命”的辩证关系是本篇的核心。《力命》篇深入探讨了人的能动性与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的力量,即主观能动性,虽然能够影响事情的进程,但最终的结局往往受到命数的制约。然而,作者并非完全否定“力”的作用,而是强调在认清“命”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发挥“力”的作用。篇中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绘,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例如,对那些虽然努力却命运坎坷的人,以及那些似乎无所作为却安享晚年的人的对比,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杨朱》篇: “重己”的人生哲学在本篇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杨朱》篇集中阐述了杨朱的“为我”思想。杨朱主张“乐生恶死”,强调生命的宝贵,认为人应当珍惜当下,满足自身的需求,不为外物所累。他的哲学核心在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并非是狭隘的自私,而是一种对生命个体价值的深刻肯定,以及对社会义务与个人需求的理性权衡。杨朱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其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以及对如何安顿身心的深刻思考,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说符》篇: “道理”与“世情”的融合是本篇的特色。《说符》篇以大量的实例和故事,说明了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世事变幻的无常。作者通过各种情境,阐述了“名实相符”的道理,即事物的名称应该与其本质相符,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和处理问题。篇中充满了对现实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例如,对于一些人表面上的仁义道德,以及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的揭示,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汤问》(第二篇,与第一篇篇名相同,内容有所区分): 这一篇继续探讨了与“问”相关的哲学命题,特别是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汤问》篇继续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天地间的种种奥秘,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些奥秘时的不同态度。篇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知”与“不知”、“有为”与“无为”的讨论,以及对事物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外篇》: “外篇”顾名思义,是对主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外篇》内容广泛,包含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探讨。篇中既有对神仙方术的描述,也有对世俗生活的观察,更有对人生哲理的阐发。这一篇更加贴近生活,内容更为驳杂,但其中仍然蕴含着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追问。 《天瑞》篇: “天道”的玄妙与“人道”的顺应是本篇的主旨。《天瑞》篇从“天”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应该如何顺应自然。作者认为,自然界自有其运行的法则,人类应当尊重和遵循这些法则,而非强求改变。篇中对“道”的阐释,既有形而上的玄妙,也有形而下的实践指导。 《刻意》篇: “刻意”即审慎地规划自己的行为,是本篇的核心。《刻意》篇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审慎的态度和周密的计划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以达到内心平静和长久安宁。作者强调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即通过顺应自然、减少干预,反而能够实现更广泛的成就。篇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养生、修身、处世的智慧,对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事提供了深刻的指导。 思想精髓 《列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家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列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反对人为的干预和强制。同时,它又吸收了庄子“齐物论”的精神,主张超越物我界限,达到精神的自由。与《庄子》相比,《列子》的文章更为平实,故事性更强,更容易为普通读者所接受。 2. 对“道”的理解: 《列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它无处不在,无形无相,却又支配着一切。顺应“道”,便是合乎天理,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外在的和谐。 3. “为我”与“非我”的辩证: 以杨朱为代表的“为我”思想,在《列子》中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它强调个体生命的重要性,认为应当珍视自我,满足基本需求,不为外物所累。但这并非是绝对的自私,而是在认识到个体有限性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更加理性、平和的生活态度。同时,书中也包含对“利他”行为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思考。 4. 生死观的豁达: 《列子》对生死持一种豁达的态度,认为生死是自然的变化,如同昼夜更替、四季轮回。不必过度恐惧死亡,而应更加珍视生命,过好当下。篇中一些对神仙方术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永恒的向往,但其本质上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5. 知行合一的追求: 《列子》提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与行动的一致性。既要有深刻的见解,也要有切实的行动。同时,它也警示了脱离实际的空谈和盲目的行动,主张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审慎地采取行动。 6. 对世俗观念的超越: 《列子》常常以一种超然的视角审视世俗的功名利禄、是非恩怨,引导读者超越这些外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它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巧妙地揭示了许多世俗观念的虚妄和荒谬。 艺术特色 《列子》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寓言故事的精妙: 《列子》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便是其丰富多样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构思奇特,情节生动,语言精炼,往往以简洁的叙述展现深刻的哲理。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逐日”、“邯郸学步”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流传至今。 2. 譬喻论证的生动: 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譬喻来阐释抽象的哲学概念。这些譬喻或来源于自然界,或来源于日常生活,形象贴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深奥的道理。 3. 对话体的运用: 《列子》常常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问答来展开论述。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思想的表达更加直观和富有逻辑性。 4. 语言的简洁与韵味: 《列子》的语言简洁、凝练,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意境。它不像《庄子》那样文采斐然、辞藻华丽,而是以朴素的语言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哲学韵味。 价值与影响 《列子》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哲学价值: 《列子》对道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关于“道”、“天命”、“人生”的论述,为后世的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文学价值: 《列子》的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艺术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寓言故事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价值: 《列子》所蕴含的智慧,如顺应自然、珍视生命、豁达生死、审慎行事等,对于现代人理解人生、处理困境、追求幸福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供了一种超脱功利、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 文化价值: 《列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之中。研究《列子》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结语 《列子》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智慧之书。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体悟生命的真谛,洞察人情世故,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无论是在面对人生困境,还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道路上,《列子》都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引。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豁达、顺应自然的心,是抵达幸福的彼岸的关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精装本的《列子》,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一股庄重感扑面而来。书页的质感非常棒,摸上去细腻而不失韧性,装帧设计也透着一股古朴雅致的气息,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艺术品。我一直对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似天马行空却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叶蓓卿先生的注疏部分确实下了大功夫,注释详尽,不仅解释了生僻的字词,更对那些跳跃性的情节和晦涩的哲理进行了深入的阐发。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就像是有一位博学的向导,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充满奇谈异闻的古代世界。特别是书中那些关于“逍遥游”的描述,读完后心里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尘世的烦恼在那一刻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对于想深入理解道家思想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光是翻阅这些文字,就能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智慧,让人忍不住想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个字背后的深意。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阅读的“通顺度”和“启发性”。很多版本的《列子》要么注释太少,让人读起来云里雾里,要么注释过多,反而喧宾夺主,冲淡了原文的韵味。这套精装本的平衡感做得恰到好处。它将注释巧妙地放置在页眉和页脚,不打断主体阅读的流畅性,但需要深入了解时,信息又唾手可得。我最近在思考如何平衡工作压力与个人精神追求,偶然翻到其中关于“人力有穷而道无穷”的论述,那段关于人力做功与自然伟力的对比,读来令人深思。它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通过故事的引申,提醒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转而向内求索。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比直接的教诲更有力量。精装的硬壳保护着书页,让我在反复翻阅时不用担心会损坏书脊,这对于经常需要做批注和标记的深度读者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评分

我个人对“因果论”在古代思想中的体现非常关注,而《列子》中关于命运、偶然与必然的探讨,一直是我探究的重点。这本全本全注全译的版本,为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它没有回避那些哲学上的悖论,反而通过详尽的分析,引导读者去正视这些问题。特别是对比了不同时期对“变化”的理解,使得读者可以构建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框架。精装的装帧质量保证了书本的耐用性,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在书上做各种标记、甚至偶尔会进行纸质文献对比研究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这套书能够伴随我未来数年的学习和思考。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感,让人在面对世界的复杂性时,能多一份从容和淡定,这才是阅读经典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设计,必须单独提出来赞扬一番。字体选择大小适中,行距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厚重的经典,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而这本《列子》通过其优美的视觉呈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记得有一次,在咖啡馆里翻阅,旁边的朋友好奇地凑过来,光是看到那个古色古香的封面和清晰的版式,就忍不住问起是哪本书。这说明它不仅适合闭门研读,也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能激起周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叶蓓卿先生的译文部分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既保留了古代白话的韵味,又剔除了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表达,使得年轻人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精髓,无疑是推动经典传播的一大功德。

评分

我收藏了不少古代经典,但说实话,很多注译本都显得过于学究气,读起来枯燥乏味,硬生生地把思想的活水变成了僵硬的教条。然而,这本《列子》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语言的表达非常流畅自然,几乎没有那种强行“灌输”的感觉。叶蓓卿的解读非常贴近现代读者的思维习惯,她没有将古人的思想“神化”,而是将其置于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使得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如“愚公移山”的变体或者“杞人忧天”的哲学基础,都变得清晰可辨。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心性论”和“自然无为”的阐释,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能够真正把握住老庄思想流变中的关键脉络。这不仅仅是一本让你“知其然”的书,更是一本教你“所以然”的书,对于提升个人的哲学思辨能力,帮助是极大的。装帧的精良,也让我在阅读时更加珍惜这份阅读的体验,不会轻易地就合上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