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 [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 [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著
图书标签:
  • 石油工业
  • 中国石油
  • 能源经济
  • 行业报告
  • 石油发展
  • 能源政策
  • 市场分析
  • 2018年
  • 行业研究
  • 中国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24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71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石油蓝皮书
外文名称: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21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针对全球能源市场的革命性变化,国内外各大机构和石油公司纷纷发布各自观点,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这展现了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较量,更是软实力的博弈。
BP公司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重要的参考资料;埃克森美孚2000年以来每年发布《世界能源展望》,已成为能源领域重要的中长期展望报告之一;中石油每年发布《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和“长期能源展望”,也已受到行业内外高度关注。
《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专家团队,对涉及石油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重大经济问题和行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运用专业分析方法,提出关于中国和全球未来石油需求等重大问题的中国观点。

作者简介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同时,在中国大陆以外设立了6个分支机构。联合石化亚洲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香港,主要主要负责中东、远东原油贸易业务;联合石化英国有限公司位于英国伦敦,主要负责西非、北非、地中海及欧洲地区原油、成品油业务;联合石化新加坡有限公司位于新加坡,主要负责亚太地区成品油、天然气等业务;联合石化美洲有限公司位于美国纽约,主要负责南、北美地区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业务;在香港上市的中石化冠德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开展国际仓储、物流业务;联合石化越南代表处位于越南胡志明,主要协调终端客户、搭建与该地区有关各方的交流平台。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石油产业形势分析与展望【本书编写组 执笔人:柯晓明】/001
  一 经济与能源发展/002
  二 国际石油市场/006
  三 中国石油市场/009
  四 上游勘探开发/013
  五 炼油与石化/017
  六 对外合作/024

Ⅱ 宏观篇
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李 平 刘 强】/026
3 两个一百年:中国能源发展展望【严晓辉 刘红光 刘晓宇】/056

Ⅲ 市场篇
4 国际油价走势回顾与展望【王 佩】/071
5 世界成品油需求现状与展望【刘文卿】/090
6 中国成品油市场现状与展望【张 硕 李振光 乞孟迪】/106
7 中国原油贸易现状与展望【任 娜 王晓涛】/120
8 中国油品贸易现状与展望【高瑞明 张 婧】/136

Ⅳ 勘探篇
9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2018年展望【罗佐县 杨国丰 卢雪梅】/154
10 中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回顾与2018年展望【潘继平 王陆新 娄 钰】/169
11 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与2018年展望【杨国丰 梁 慧】/186

Ⅴ 产业篇
12 世界炼油业发展现状与展望【李 涵】/199
13 世界石化工业发展步入快速道【骆红静】/213
14 中国炼油业转型升级展望【张 硕 李振光】/227
15 中国石化工业再启扩【张之年 吕晓东】/241

Ⅵ 专题篇
16 “一带一路”地区炼油产业发展状况及合作机会分析【邹劲松 刘晓宇 罗佐县】/255
中国能源格局的宏大叙事:聚焦新能源与全球资源战略 书名:新世纪能源转型与地缘政治(2024年度报告) 作者团队: 国家能源战略研究院、全球能源治理研究中心联合编撰 出版社: 环球视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 深度解析:重塑全球能源版图的关键变量 本书以全球视野和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了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格局所经历的深刻变革,特别关注了在气候变化压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技术创新加速的三重驱动力下,各国能源战略的演变路径、核心挑战及未来趋势。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能源企业高管、国际关系学者及关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前瞻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能源转型的多维驱动力与技术前沿 本部分首先审视了驱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力量。我们并未将重点放在传统的化石燃料生产趋势上,而是深入研究了非化石能源的“加速度”。 第一章:气候治理的紧迫性与“净零”承诺的兑现难度 本章详细分析了《巴黎协定》目标达成路径中的现实困境。重点考察了全球主要经济体(G20国家为主)所承诺的“碳中和”时间表与其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巨大鸿沟。我们特别引入了“能源系统惯性模型”,量化分析了现有基础设施(如现有燃煤电厂的资产寿命与退役成本)对转型速度的制约作用。内容涵盖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全球贸易链的潜在冲击,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瓶颈与政策激励措施。 第二章: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与电网韧性挑战 本书突破了对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的简单罗列,而是聚焦于如何实现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与消纳。详细探讨了智能电网、柔性直流输电技术(HVDC)的应用瓶颈、储能技术的“成本悬崖”现象(如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以及虚拟电厂(VPP)在需求侧管理中的潜力。特别关注了能源系统的“热化”(Heat Decarbonization),分析了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氢能(特别是绿色氢能)在工业脱碳中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博弈与战略安全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电气化和数字化迈进的背景下,锂、钴、镍、稀土等关键矿产已成为新的战略资源。本章详细梳理了这些矿产的全球储量分布、主要开采国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精炼加工环节的集中度。报告引入了“资源风险指数(RRI)”,评估了主要工业国在关键矿产供应中断下的脆弱性。同时,也探讨了循环经济在矿产回收领域(特别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创新实践与政策激励。 第二部分:地缘政治重塑与全球能源治理 本部分聚焦于国际关系中的能源角力,探讨地缘冲突、区域一体化对能源流向和定价机制的深远影响。 第四章:能源贸易通道的重构与“去中心化”趋势 在传统油气贸易受到制裁和冲突影响的背景下,本章分析了新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枢纽的崛起(如北美、卡塔尔的新项目),以及亚洲买家在长期合同谈判中的策略调整。重点分析了“北溪”事件后欧洲天然气安全体系的重建过程,以及全球LNG定价基准(如JKM)对区域价格的溢出效应。此外,报告探讨了通过“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如东南亚的电网连接项目。 第五章:能源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与“数字主权” 随着能源系统日益数字化和智能化,能源技术的标准制定权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本章分析了在工业物联网(IIoT)、能源数据管理、网络安全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标准制定上的分歧与合作。探讨了能源数据跨境流动(Data Governance)的法规框架,以及各国在保护关键能源基础设施免受网络攻击方面的合作机制与挑战。 第六章:新兴经济体的能源抉择:发展需求与可持续性的平衡 本章将焦点投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及拉丁美洲等地区。这些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能源贫困挑战,其能源政策的选择对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我们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接受西方“绿色金融”援助的同时,如何平衡对可靠、负担得起的化石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短期依赖。报告考察了“系泊式浮动天然气装置”(FLNG)在资源分散地区的应用潜力,以及多边开发银行(MDBs)在支持其能源转型的角色转变。 第三部分:未来展望与政策工具箱 第七章: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与韧性建设 本章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更能抵御极端天气事件、地缘政治冲击和网络攻击的能源系统。分析了冗余设计、分布式能源(DERs)部署、以及跨区域电网互联在提升系统韧性中的作用。引入了“系统弹性评估模型”,量化分析了不同政策干预措施对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的有效性。 第八章:政策工具箱的迭代:从补贴到激励机制的转变 报告认为,单纯的化石燃料补贴正加速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精细化的市场激励机制。详细评估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在推动清洁能源投资方面的全球示范效应,以及欧盟“绿色协议产业计划”(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如何通过本地化要求重塑全球供应链。结论部分强调,成功的能源政策必须是动态的、跨部门协作的,并能够灵活应对技术迭代和突发事件。 --- 本书特色: 跨学科研究: 融合了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材料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数据驱动: 报告中的所有趋势分析均基于最新的全球能源统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专业模型推演。 战略前瞻性: 重点关注未来五年内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技术和地缘政治摩擦点。 目标读者: 能源行业高层管理者、外交与安全政策分析师、宏观经济研究人员、大学能源与环境专业师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书名和年份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对2018年中国石油产业的一次系统性回顾与总结。我预期它会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石油产业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其石油产业的发展动向备受关注。这本书能否清晰地勾勒出2018年中国石油产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贡献与努力?它是否能够为我们描绘出2018年中国石油产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脉络,以及它如何为未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问题的解答,将使这本书成为一本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参考。

评分

从我有限的接触来看,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下足了功夫。作为一本行业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无疑是其生命线。我推测,报告中肯定包含了大量来自官方统计、行业协会以及市场调研机构的一手或二手数据,涵盖了原油产量、消费量、进口、出口、炼化能力、成品油价格、勘探开发投资、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这些数据的呈现方式想必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或许会以图表、曲线图、柱状图等多种可视化形式展现,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行业动态。能够提供如此详尽的数据支持,这本书对于政策制定者、行业分析师、投资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量化中国石油产业在2018年的发展状况,还能为预测未来的趋势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这一点令我非常期待。

评分

如果说数据和分析是报告的骨架,那么案例研究和深度解读则能赋予其灵魂。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石油企业或项目,进行深入剖析,展现它们在2018年是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发展,甚至引领行业潮流的。比如,对某个大型油田的勘探开发技术突破,或者某个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成功运营,又或者是某个新能源项目如何为传统石油巨头注入新的活力。这些生动的案例,能够让抽象的行业数据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石油产业的活力和潜力。同时,报告中可能还会包含一些专家学者的评论和观点,对行业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这些多角度的呈现,将极大地丰富报告的内容,提升其思想深度和阅读体验。

评分

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中国石油产业在2018年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彼时,全球能源市场风云变幻,地缘政治风险、技术革新以及环保压力等因素都在深刻影响着石油行业。我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数字的罗列,而是会剖析这些外部因素如何作用于中国石油产业,以及中国石油企业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例如,在技术创新方面,书中是否会提及页岩油气开发、新能源技术的融合,或是数字化转型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在能源领域的布局和进展又如何?这些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将远比简单的统计数字更能揭示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未来走向,这正是我作为一名深度关注者所迫切希望了解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稳重而又不失现代感,封面上“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旁边辅以英文“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让人一眼就能明白其内容核心。我尤其欣赏这种清晰明了的设计,对于一本旨在反映行业现状与趋势的报告来说,这样的封面能够迅速抓住目标读者的注意力,并传递出一种专业、权威的气息。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一本好的报告首先要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其所能提供的信息价值,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单从封面设计所传达出的严谨态度和专业品味,就足以让我对其内部的编排和信息呈现方式抱有极高的期待。它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里面蕴藏着关于中国石油产业在2018年这一关键年份的深度洞察和详实数据,期待它能成为我了解这一重要领域的一扇窗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