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安防係統工程》共分5個項目,項目一介紹瞭視頻監控係統的基本概念、設備參數、選型、安裝、調試等內容,並詳細分析瞭銀行營業廳以及高校校園兩個具有代錶性的監控設計、施工實際工程案例;項目二介紹瞭門禁對講係統的主要係統構成、設計安裝要點,並通過大樓門禁對講係統設計、施工與小區保安控製室聯網管理門禁對講係統設計與施工兩個案例詳細描述瞭門禁對講係統的設計施工過程;項目三針對室內安防需求,按照探測器種類、應用場閤特點介紹瞭室內安防係統的選型、安裝、調試等內容,並剖析瞭住宅與商戶兩個安防需求不同的實際工程案例;項目四詳細介紹瞭火災自動報警與聯動係統的設備、參數、裝調方法、係統功能要點;項目五介紹瞭樓宇智能化電氣綜閤控製係統的相關知識,結閤組態軟件及DDC等可編程電氣自動化控製設備以樓宇智能照明係統為例展示瞭樓宇智能化係統平颱構建的方法。
《安防係統工程》可作為高等院校建築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智能監控專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以及消防工程技術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安防係統工程的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項目一 視頻監控係統
項目知識1 攝像機的主要參數與選型
項目知識2 鏡頭的主要參數與選型
項目知識3 後端設備的功能與選型
項目知識4 視頻監控係統設計與工程實施(實訓項目)
項目二 門禁對講係統
項目知識1 小區門禁對講係統
項目知識2 公共場所門禁管理係統
項目知識3 停車場門禁管理係統
項目知識4 門禁對講係統的設計與工程實施(實訓項目)
項目三 入侵報警係統
項目知識l 紅外入侵報警器的主要參數與設備選型
項目知識2 可燃氣體、火災報警器的主要參數與設備選型
項目知識3 聲音、破拆類報警器的主要參數與設備選型
項目知識4 室內安全防範係統設計與工程實施(實訓項目)
項目四 火災自動報警與聯動控製係統
項目知識1 火災自動報警設備與總綫設備的參數和功能
項目知識2 火災自動報警與聯動控製係統調試
項目知識3 電子編碼器的使用
項目知識4 消防廣播係統調試
項目知識5 消防泵控製與聯動
項目知識6 濕式自動噴淋係統控製與聯動
項目知識7 防煙排煙係統的控製與聯動
項目五 樓宇電氣綜閤控製係統
項目知識1 樓宇綜閤安防係統介紹
項目知識2 樓宇自控硬件設備與軟件
項目知識3 樓宇公共及應急照明組態與編程
前言/序言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城市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增長速度最快、規模最大、全國發展較為統一的行業,尤其是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快速發展和壯大,超大規模城市、大型建築、綜閤型功能建築、大型小區,以及如火車站、機場、地鐵站、醫院等人數多、流動性大的公共服務性機構的構建規模越來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多;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建設和諧社會發展思路的提齣,城市治安環境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建築配套設施智能化的需求日益突齣,隨之齣現的安防係統、建築物智能控製係統的需求和涉及領域日益廣泛,並形成瞭産業鏈相對完整、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技術含量、高成長型行業,在服務政府、構建“和諧社會”、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等戰略方麵發揮瞭十分顯著的作用。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安防係統工程行業又將進入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時期,與樓宇智能化技術相結閤的安防係統工程技術也將成為各高等院校建築智能化相關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本書結閤建築智能化安防係統工程行業的發展現狀、人纔需求、主要崗位技能需求以及國內大部分高等院校現有的實訓條件、已開設相近專業建設基礎等實際情況,與相關行業、企業專傢、一綫工程師,技術人員緊密閤作,使本書內容既符閤企業當前安防係統工程行業主要崗位的能力需求,又兼顧該行業在未來技術發展、應用方麵的需求。本書主要介紹建築智能化安防係統工程中的視頻監控係統、門禁係統、室內安防係統、消防係統以及常見的樓宇電氣設備智能控製係統與樓宇綜閤安防係統平颱等典型樓宇安防弱電子係統的方案設計、係統構建、設備選型、安裝調試、設置使用等內容。在介紹每一個安防子係統的同時將樓宇弱電工程的施工標準、技術規範、查故排故等相關內容結閤實際工程案例進行介紹。
根據高等院校人纔培養的要求,結閤安防係統工程的特點,編者擬定以安防係統設計過程和安防係統中問題解決的方法為主綫,並結閤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組織本書的內容體係。將實際工程項目或案例作為載體,以市場占有率高的安防設備作為教學案例,在每一個安防子係統項目中以2~3個實際的工程案例作為工作情境。工作情境規模由小到大,項目結構由簡單到復雜,智能化程度由低到高,以一個項目的不斷擴展和層層推進來全麵帶動每一個安防子係統的設計、選型、功能、安裝調試等知識的融閤。在工程案例中盡量詳盡分析各步驟中的常見故障和解決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盡量用圖或産品的說明書信息解決問題。全書共分5個項目,項目一介紹瞭視頻監控係統的基本概念、設備參數、選型、安裝、調試等內容,並詳細分析瞭銀行營業廳以及高校校園兩個具有代錶性的監控設計、施工實際工程案例;項目二介紹瞭門禁對講係統的主要係統構成、設計安裝要點,並通過大樓門禁對講係統設計、施工與小區保安控製室聯網管理門禁對講係統設計與施工兩個案例詳細描述瞭門禁對講係統的設計施工過程;項目三針對室內安防需求,按照探測器種類、應用場閤特點介紹瞭室內安防係統的選型、安裝、調試等內容,並剖析瞭住宅與商戶兩個安防需求不同的實際工程案例:項目四詳細介紹瞭火災自動報警與聯動係統的設備、參數、裝調方法、係統功能要點:項目五介紹瞭樓宇智能化電氣綜閤控製係統的相關知識,結閤組態軟件及DDC等可編程電氣自動化控製設備以樓宇智能照明係統為例展示瞭樓宇智能化係統平颱構建的方法。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建築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智能監控專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以及消防工程技術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安防係統工程的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本書由董娜、李庚和白寶成主編並定稿,由李秀成和範海龍擔任副主編,另有參編人員:李姝寜、劉佳玲和郭蘇玲等。楊打生主審全書。
建築智能化安防係統工程行業發展迅速,新技術、新理念日新月異,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在不斷深入,由於編者水平很有限,因此書中難免存在一些疏漏與不足,敬請廣大同行批評指正。
現代城市交通管理與規劃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代城市交通麵臨的復雜挑戰,並係統闡述瞭現代交通管理與規劃的理論框架、先進技術以及實踐策略。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交通擁堵、安全隱患以及環境汙染已成為製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本書旨在為交通規劃師、城市管理者、交通工程師以及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一套全麵、前沿且極具操作性的指導。 第一部分:城市交通係統的基礎理論與現狀剖析 第一章:城市交通的本質與演進 本章首先界定瞭城市交通係統的基本構成要素,包括基礎設施(道路、軌道)、交通工具(機動化與非機動化)以及交通流(人流、車流)。接著,迴顧瞭城市交通模式的曆史演變,從早期的步行和馬車時代,到工業革命後的汽車主導階段,再到當前追求綠色、智慧齣行的轉型期。重點分析瞭交通需求産生、吸引、分配和模式選擇的基本理論模型,如重力模型、四階段法在現代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局限與改進。 第二章:當代城市交通問題的深度診斷 本章聚焦於當前城市交通係統中的痛點。詳細分析瞭交通擁堵的成因,區分瞭周期性擁堵、隨機性擁堵和瓶頸擁堵的特點。在安全層麵,探討瞭交通事故的統計規律、主要影響因素(如道路設計缺陷、駕駛行為、天氣條件)以及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論。此外,還深入研究瞭交通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包括尾氣排放導緻的空氣質量惡化、交通噪聲汙染,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城市空間格局的割裂效應。本章特彆強調瞭交通公平性問題,即不同社會群體在獲取交通服務方麵的差異。 第二部分:交通規劃與設計的前沿方法 第三章:需求管理與可持續交通戰略 本章側重於“需求側”的調控,而非單純擴大供給。詳細介紹瞭交通需求管理(TDM)的核心策略,包括高峰時段擁堵收費(Congestion Pricing)的實施案例與經濟學原理分析;停車管理策略的優化,如差彆化收費、限製供給對齣行模式的引導作用。同時,係統闡述瞭可持續交通規劃的原則,強調“以人為本”,推廣步行友好型社區設計、自行車道網絡建設,以及公共交通優先(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的發展模式,確保交通發展與城市空間布局的協同性。 第四章:交通流理論與智能控製 本章深入交通流動力學和控製技術。係統闡述瞭交通流的基本參數(密度、流量、速度)之間的關係,包括 Greenshield 模型、Greenshock 模型等經典模型的應用。重點講解瞭智能交通係統(ITS)的核心技術:自適應信號控製係統(SCATS, SCOOT等)的工作原理、實時交通信息采集技術(地感綫圈、視頻檢測、GPS/北鬥定位),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實時路徑誘導和應急管理。對於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交通流管理,本章也提供瞭匝道控製和可變限速的工程化應用指南。 第五章:綜閤交通網絡規劃與多模式集成 成功的城市交通需要高效的軌道交通、地麵公交、齣租車/網約車以及慢行係統的無縫銜接。本章探討瞭如何構建多模式耦閤的綜閤交通網絡。詳細分析瞭軌道交通(地鐵、輕軌)選綫與站點布局的優化方法,公交係統的綫網優化、時刻錶編製與服務質量評估。特彆關注瞭“最後一公裏”問題的解決,探討瞭共享單車、微循環公交與主要交通樞紐的接駁設計標準和管理規範。 第三部分:智慧交通與未來趨勢 第六章: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本章聚焦於信息技術的革命性影響。講解瞭如何利用城市運行大數據(如手機信令數據、公交刷卡數據、社交媒體數據)進行宏觀齣行OD(起訖點)分析和微觀個體齣行鏈重建。深入探討瞭機器學習算法在交通預測中的應用,如基於深度學習的擁堵預測模型、異常事件自動檢測係統。此外,還涵蓋瞭交通仿真軟件(如 VISSIM, AIMSUN)的高級應用,用於新基礎設施和新策略的效能評估。 第七章: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V2X)技術集成 自動駕駛的到來預示著交通係統的範式轉變。本章詳細介紹瞭車路協同(V2X)的基本架構,包括車輛對基礎設施(V2I)、車輛對車輛(V2V)的通信技術標準(如 C-V2X)。分析瞭自動駕駛車輛對現有交通流的影響,如間隙通過、編隊行駛帶來的通行能力提升潛力,以及在交通信號交叉口協作控製中的潛在應用。同時,也審視瞭自動駕駛對城市規劃、保險、法律責任等方麵帶來的深遠影響。 第八章:韌性交通係統與氣候適應性規劃 麵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交通係統的韌性(Resilience)變得至關重要。本章討論瞭如何通過冗餘設計、多路徑選擇和快速恢復機製來增強交通網絡抵禦災害的能力。內容包括交通基礎設施的抗洪澇設計標準、應對極端高溫對路麵和軌道影響的維護策略,以及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大流行病)中如何快速調整交通服務以保障關鍵人員通勤的應急預案設計。 結論:麵嚮未來的城市交通治理體係 總結全書內容,強調未來城市交通管理需要跨部門協作、公眾參與,並建立以數據驅動、技術支撐的敏捷治理體係。展望未來十年,交通係統將朝著更安全、更高效、更綠色、更具包容性的方嚮發展。 本書內容詳實,圖錶豐富,結閤國內外最新的工程案例和研究成果,是交通領域專業人士案頭必備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