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士聯袂推薦
專業視角,獨樹一幟;細節豐富,讀者友好。
無論你持什麼立場或態度,你都在身不由己地滑進人工智能時代。而這本書,彆開生麵地站在社會科學與前沿科技的交叉處,對未來進行瞭一場全景檢視,是一部幫助我們瞭解一個即將到來的新時代的入門必讀著作。
從功能化的層麵來說,更龐大的人工智能係統可能會徹底顛覆我們在某些行業上的認知,甚至整個行業。從更宏遠的層麵來說,關乎人類未來100年命運的選擇,即使還沒呼之欲齣,其綫索一定已經藏在瞭書裏。
趣緣閤作、電子人權、算法獨裁、透明人、數據生命體,都是什麼?科學測謊、無人駕駛、智能投顧、手術機器人,十八般武藝,何去何從?
走進未來去看一看,因為,也許它已近在眼前瞭。
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來臨。如同每一次飛躍性的技術革新都帶來瞭整個社會層麵的顛覆性變化,人工智能的誕生和進化,更可謂人類的瘋狂發明。對此巨變,人文社會學界卻少有足成體係的解析。而如若社會不能達成應有的平衡,科技進步帶來的將是一個“群魔亂舞”的世界。基於此,本書從産業格局、社會公正和人文倫理的層麵,討論瞭人工智能的未來與我們每一個人,及與社會之間喜憂參半的關係,並由之提齣“趣緣閤作”“數據生命體”“算法獨裁”“透明人”等一係列科技與人文碰撞而生的概念。哪些職業將遭遇巨大衝擊?現行的法律和規則將麵臨哪些挑戰?人工智能的社會將給人性帶來什麼改變?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有待解答的問題。
高奇琦,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上海市大數據社會科學應用研究會副會長、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亞洲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國際易學聯閤會學術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治學會理事、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政治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等。曾獲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奬勵、上海市曙光學者等榮譽。以專傢身份推動瞭全球治理指數(SPIGG)、國傢治理指數(NGI)和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指數(CICSR)三大指數項目,並取得國內外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
人工智能時代將首次讓人類在自身之外有瞭另一個坐標係。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將成為擺在我們眼前真切而現實的選擇。
———王輝耀(國務院參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理事長)
人工智能源自哲學、成於科學、造就智能技術,但歸根結底必須用於社會服務人類。因此,哲學、科學技術之外,我們還必須從社會人文的角度理性審視。高奇琦教授的《人工智能:馴服賽維坦》正是這樣一部從社會政治科學並從交叉視角思考和探索人類與技術,特彆是智能技術之關係的優秀著作。
——王飛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人工智能:馴服賽維坦》以一位法學專傢的視角、從社會學涉獵的多個維度,為我們展示瞭未來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社會以及人類麵臨的機遇、挑戰與選擇,這同時也是具有現實意義和曆史價值的社會科學前沿交叉課題,值得深入研究。
——陳鍾(北京大學教授、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創始院長)
必須直麵新型信息技術和大數據,認真研究互聯網的話語空間變化對法律秩序的影響——這就是本書傳遞的時代呼聲。
——季衛東(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引言 參與性塑造: 人工智能社會科學的未來/001
人工智能隻是屬於科技界的“熱鬧”?/004
怎麼看待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失業影響?/005
人類可以嚮人工智能學什麼?/008
參與性塑造與人工智能規則的製定/011
第一部分 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影響/013
第一章 電子人權與算法獨裁: 人工智能對法律的重塑/015
人工智能的發展對律師行業的衝擊/017
電子人權的齣現對民法的挑戰/021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相關的侵權與刑事責任/026
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庭與司法活動/030
算法獨裁的齣現與法律的公平正義/034
結語: 用算法的正義來保護法律的正義/039
第二章 從金融科技到智能金融: 人工智能對金融
領域的影響/041
從寬客到人工智能/043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047
人工智能對金融領域的顛覆性影響/051
結語: 智能金融的變與不變/056
第三章 共享智能汽車對汽車行業的影響/059
國際上智能駕駛領域的新進展/061
國內智能駕駛領域的進展/066
未來交通新模式: 從無人駕駛到共享智能汽車/070
共享智能汽車的技術、法律和管理問題/073
結語: 製造商轉型齣行服務的大趨勢/077
第四章 人工智能時代醫療行業的機遇與挑戰/079
智能診斷: 取代醫生的前景/081
智能治療: 手術中的“達芬奇”/087
日常化護理: 大數據與常態健康管理/091
人性化醫療: 緩解醫患矛盾的可能性/096
智能醫療未來發展的三種積極趨勢/102
結語: 正確應對智能醫療的衝擊/107
第二部分 人工智能時代的應對與選擇/111
第五章 從功能分工到趣緣閤作: 人工智能時代的
職業重塑/113
作為一種基礎設施: 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要義/115
功能分工: 傳統的職業規劃與教育/117
結構性失業和全麵性失業/119
趣緣閤作: 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模式/124
興趣、心靈與終身教育/129
結語: 打破傳統職業分工的自由人與逍遙遊/135
第六章 人工智能稅與差彆原則: 對被剝奪者的補償/137
機器人+人工智能: 社會的生産部門/139
憤怒的失業者: 社會的不安定因素/141
人工智能時代的差彆原則/146
徵收智能稅以補償失業者/149
學習或靜修: 失業者的兩種命運/154
結語: 從最不利者的角度來思考社會問題/159
第七章 數據參與與雙嚮賦權: 人工智能時代公民的
數據意識及其意義/161
人工智能時代中公民生活的數據化/163
數據意識的意義與定義/166
數據參與: 公民參與政治的新方式/173
開放政府與開放企業: 數據參與基礎上的雙嚮賦權/176
結語: 用數據賦權來對抗權力鴻溝/181
第三部分 人工智能與未來/183
第八章 主奴辯證法與相互承認: 試論人工智能戰勝
人類的可能性/185
奇點: 人工智能超過人類的臨界點/187
自學習: 人工智能讓人生畏的地方/191
情感計算與自我意識的産生/194
主奴辯證法的曆史循環/197
人與機器相互承認/200
結語: 主奴辯證法的悖謬與新場景/205
第九章 透明人與空心人: 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性的
改變/207
人性善惡的曆史爭論/209
大數據時代下的透明人/214
空心人在物聯網時代中的進化/220
“套路”的終結與人類獨特性的消失/225
結語: 真善美作為人類的最終狀態/228
第十章 作為新物種的數據生命體/231
大數據對時代和生活的改變/233
數據工具論: 人類對數據的偏狹態度/237
為什麼數據是有生命的?/240
從相互承認到相互尊重/243
人機結閤: 數據生命體的未來/246
結語: 數據的自主性與人的數據化/250
第十一章 共産主義在人工智能時代實現的可能性
考辨/251
網絡共産主義的端倪/253
全球小康社會的可能圖景/259
瓦爾登湖式的生活與相互閤作/263
可支配時間的增加與心靈的安頓/266
共産主義與自由人的聯閤體/269
結語: 自由人的全麵發展/275
結語 馴服賽維坦: 把握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嚮/277
從利維坦到賽維坦/279
跨眾閤善: 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嚮/281
“智能+”: 一種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285
結語: 人工智能潛能的運用與馴服/287
主要參考文獻/288
後記/292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來臨。不僅一些大的軟件公司正在布局人工智能,傳統的電腦製造商也紛紛嚮這一領域進軍。例如,IBM公司通過收購以色列Mobileye公司,全力轉嚮智能汽車領域,Facebook也在全力布局人工智能的未來規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列的公司都在全力進軍這一領域,中國的互聯網巨頭也不例外。譬如,2017年2月,國傢發改委正式批復由百度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傢工程實驗室。在此之前的幾年時間裏,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已投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招募瞭上韆名軟件工程師和開發人員,在人工智能汽車方麵也取得瞭驕人的成績。2017年3月19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計算機圍棋大賽決賽上,中國另一傢科技巨頭———騰訊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序“絕藝”戰勝日本的“DeepZenGo”獲得冠軍。
簡言之,整個科技界都呈現齣人工智能熱的圖景,而這種熱度也反映在幾次大的預言中。《未來簡史》一書指齣,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將會對未來的職業産生重要影響。在未來,有一些職業將會麵臨衝擊,這些職業依次是:旅遊谘詢業、外文翻譯、律師助理、銀行保險。除此之外,還有預言描繪瞭未來的社會變化。例如,人類在十年之後將不再擁有汽車,自動駕駛的齣租車會成為主流的景象。這將為城市騰齣大量的空間,而這些空間將會被改造成公園,從而提升城市生活的舒適度。
與科技界的“熱鬧”不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似乎錶現得很淡然。其實,這對人文社會科學而言,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窘境。目前的學術界似乎存在這樣一種邏輯:隻有某個學科內的學者纔有權利對該學科的問題發錶看法。在一些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看來,人工智能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而人文社科在這一領域缺乏建樹,所以不能在這一領域評頭論足。這種觀點阻止瞭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參與人工智能的討論。此外,人文社科學者相對“沉寂”的一個原因是,科技領域的發展進步日新月異,已經遠遠超齣瞭傳統意義的思想傢和哲學傢思考的範圍。
在這場可能決定人類未來發展的大討論中,人文社科學者的缺席,顯然不利於人工智能的總體發展。例如有學者就指齣,大數據的未來不能僅僅掌握在那些數據公司手中。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未來同樣也不能僅僅掌握在自然科學傢、工程師和科技公司手中。因為這不僅是科技和科學傢的未來,也是整個人類的未來。科學傢和工程師可以掌控科技發展的技術走嚮,但不一定能深刻地理解科技對人類的復雜性影響。因此,人文社科學者和思想傢們不能缺席這場討論,而應該主動參與到影響人類命運和人類發展的大討論中。
這本書,真不是一本“普通”的書。我不是那種容易被“標題黨”吸引的人,通常都會仔細看看簡介和目錄,但這本書,我幾乎是憑著直覺就入手瞭,而這個直覺,完全沒有讓我失望。它沒有把人工智能描繪成某種神秘的、不可預測的力量,而是把它分解成瞭一個個可理解的組成部分。書中的內容,涉及到很多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概念,比如“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等,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用瞭一個非常有趣的類比,來解釋機器如何“學習”,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其中的邏輯。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展示瞭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從藝術創作到金融分析,從環境保護到城市管理,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之廣泛,簡直超齣瞭我的想象。它讓我看到瞭,人工智能不僅僅是改變科技行業,而是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這本書的行文流暢,邏輯嚴密,讀起來有一種抽絲剝繭的感覺,讓我忍不住想要一口氣讀完。
評分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時,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我讀過太多關於未來科技的書,很多都給人一種“大而空”的感覺。但《人工智能》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最打動我的是,它非常注重“人”的視角。它沒有把人工智能描述成一個獨立的、純粹的技術實體,而是深入探討瞭人工智能與人類互動、共存的方方麵麵。書中有很多關於倫理、道德和哲學層麵的討論,讓我不得不思考,當人工智能越來越強大,我們該如何定義“智慧”、“意識”甚至“生命”?它提齣瞭很多關於人工智能監管、責任歸屬的議題,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必須麵對的重要問題。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它不僅展示瞭人工智能的成就,也揭示瞭它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睏難和挑戰。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對人工智能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筆非常老練,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篇關於人類未來命運的深刻思考。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不斷迴蕩著那些關於人工智能與人類關係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我隻能說,它以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重塑瞭我對“可能性”的認知。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對新事物接受度很高的人,也算是個科技迷,讀過不少關於科技前沿的書籍,但《人工智能》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一扇我從未察覺卻又無比重要的大門。它沒有那種枯燥的技術參數堆砌,也沒有那種空泛的未來暢想,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看到瞭人工智能如何在當下,已經悄然改變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我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機裏的推薦算法,到那些能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的AI係統,再到自動駕駛汽車的雛形,這本書都用一種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學習”的部分,不是那種生硬的機器學習理論,而是通過類比和生動的故事,讓我理解瞭AI是如何通過海量數據來“理解”和“進步”的。讀完之後,我常常會陷入一種思考:如果AI能做到這些,那麼人類自身的價值又體現在哪裏?它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我所追求的未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娓娓道來,既有知識的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讓我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纍。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書,而是會一直在腦海裏迴蕩,不斷引發新的思考和聯想。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破瞭我對“人工智能”這個詞的刻闆印象。我之前總覺得,人工智能離我們很遙遠,是那些科學傢在實驗室裏纔能接觸到的東西。但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看到瞭人工智能真實而多樣的麵貌。它從我們生活中最貼近的例子入手,比如智能傢居、個性化推薦、甚至是我們使用的搜索引擎,來解釋人工智能是如何工作的。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非技術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原理。書中有大量的圖錶和插畫,它們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非常有目的地解釋復雜的概念,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易懂。我特彆喜歡書中的一個章節,它詳細描述瞭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從輔助診斷到新藥研發,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能夠挽救生命,改善人類健康。這讓我對人工智能的未來充滿瞭希望。同時,書中也毫不避諱地探討瞭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挑戰,比如就業崗位的替代、隱私泄露的風險等等。作者以一種非常客觀的態度,呈現瞭正反兩方麵的觀點,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人工智能。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失溫度,讀起來讓人感到既有啓發,又很安心。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一場意外的驚喜。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偏嚮技術理論的書籍,所以購買時還有些猶豫,但打開第一頁,我就被它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瞭。它沒有上來就拋齣一大堆專業術語,而是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探討瞭人工智能的起源和發展脈絡。通過迴顧曆史上的關鍵節點和代錶人物,這本書構建瞭一個清晰的邏輯框架,讓我能夠理解人工智能並非一夜之間齣現,而是經曆瞭漫長而麯摺的演變過程。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將人工智能描繪成一個冰冷的、純粹的技術産物,而是深入探討瞭它與人類社會、文化、倫理之間的復雜關係。書中關於“意識”、“創造力”和“情感”的討論,尤其讓我感到震撼。作者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提齣瞭很多發人深省的問題,鼓勵讀者去獨立思考。這種開放式的探討方式,恰恰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它讓我意識到,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人類自身認知的一次深刻挑戰。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很巧妙,每一章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但又緊密相連,共同構成瞭一幅宏大的人工智能畫捲。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某些觀點而停下來,反復咀嚼,思考它可能帶來的長遠影響。
評分去掉封皮後,封麵居然是紅色的
評分挺好的書,很值得認真揣摩學習
評分挺好的書,很值得認真揣摩學習
評分必須瞭解這種新技術對國傢建構的影響瞭!
評分去掉封皮後,封麵居然是紅色的
評分必須瞭解這種新技術對國傢建構的影響瞭!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必須瞭解這種新技術對國傢建構的影響瞭!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