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材料解析

鋰離子電池材料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國棟 著
圖書標籤:
  • 鋰離子電池
  • 電池材料
  • 材料科學
  • 電化學
  • 新能源
  • 儲能
  • 正極材料
  • 負極材料
  • 電解液
  • 隔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910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4235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新能源汽車研究與開發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瞭鋰離子電池的基本原理,正極材料(氧化鈷鋰,氧化鎳鋰,氧化錳鋰,磷酸亞鐵鋰,三元材料,釩氧化物,有機正極和硫正極)、負極材料(碳材料,閤金材料和金屬鋰)、電解質(液體電解質,固體聚閤物電解質,凝膠聚閤物電解質,復閤聚閤物電解質,單離子聚閤物電解質以及無機陶瓷電解質)和隔膜與粘結劑材料。其中在負極材料和電解質部分穿插瞭部分關於電極與電解質界麵穩定性的內容。全書主要基於正極,負極和電解質三個方麵的國內外的新研究成果,特彆是熱點內容,思路清晰明瞭,易於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 章 鋰電池概論 1
1.1 概述 1
1.2 鋰電池發展簡介 1
1.3 鋰離子電池的基本構成 2
1.4 錶徵電池性能的重要參數 3
1.4.1 電池的電動勢(E) 3
1.4.2 電池的理論容量(Q) 4
1.4.3 電池的能量 4
1.4.4 電池的功率 5
1.4.5 庫侖效率(電流效率) 5
1.4.6 電池的壽命以及自放電與儲存性能 5
第2 章 正極材料 6
2.1 層狀結構正極(LiMO2) 6
2.1.1 LiCoO2 7
2.1.2 LiNiO2 13
2.1.3 LiMnO2 18
2.1.4 其他層狀金屬氧化物 23
2.2 尖晶石結構正極(LiM2O4) 23
2.2.1 LiMn2O4 24
2.2.2 其他尖晶石結構的氧化物正極 31
2.3 基於多聚陰離子的正極 31
2.4 橄欖石結構的正極(LiMPO4) 32
2.4.1 LiFePO4 33
2.4.2 LiMnPO4 和LiCoPO4 35
2.5 三元復閤正極電極材料 36
2.6 釩氧化物正極 40
2.6.1 α-V2O5 40
2.6.2 Li1+xV3O8 44
2.7 有機正極材料 45
2.7.1 共軛羰基化閤物 46
2.7.2 自由基聚閤物 50
2.7.3 導電聚閤物 52
2.7.4 有機硫正極 53
2.8 無機硫正極 55
2.8.1 單質硫的氧化還原反應機理 55
2.8.2 碳/硫復閤電極 56
2.8.3 硫/導電聚閤物復閤材料 61
2.8.4 硫/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硫化物復閤材料 62
2.8.5 多硫化物正極 64
第3 章 負極材料 66
3.1 插層類化閤物 68
3.1.1 碳材料 68
3.1.2 二氧化鈦 76
3.2 閤金類材料 77
3.2.1 Si 78
3.2.2 SiO 79
3.2.3 Ge 81
3.2.4 SnO2 82
3.3 轉換型材料 84
3.3.1 FeOx 84
3.3.2 CoOx 85
3.3.3 ZnO 86
3.3.4 MPx 87
3.3.5 MSx 和MNx 89
3.4 金屬鋰 90
3.4.1 鋰枝晶的形成與生長 90
3.4.2 原位形成穩定的SEI 層 94
3.4.3 非原位錶麵包覆 98
第4 章 液體電解質 107
4.1 液體電解質簡介 108
4.2 溶劑 108
4.2.1 碳酸丙二酯(PC) 110
4.2.2 醚類電解質 111
4.2.3 碳酸乙二酯(EC) 111
VII
目 錄
4.2.4 綫性碳酸酯 112
4.3 鋰鹽 113
4.3.1 LiClO4 114
4.3.2 LiAsF6 115
4.3.3 LiBF4 115
4.3.4 LiTf 116
4.3.5 LiIm 117
4.3.6 LiPF6 118
4.4 電解液的液態範圍 120
4.5 離子傳導特性 123
4.6 電解質在惰性電極錶麵的電化學穩定性 128
4.6.1 鋰鹽陰離子穩定性 129
4.6.2 溶劑的穩定性 130
4.7 電解質在活性電極錶麵的電化學穩定性 131
4.7.1 鋰負極的鈍化 131
4.7.2 碳負極的鈍化 134
4.8 高溫下電解質的長期穩定性 142
4.9 新電解質體係 145
4.9.1 電解質麵臨的問題 145
4.9.2 功能化電解質:添加劑 146
4.9.3 新電解質組分 154
第5 章 聚閤物電解質 165
5.1 固體聚閤物電解質 165
5.1.1 聚閤物電解質的相結構 166
5.1.2 聚閤物電解質的離子傳導機理 167
5.1.3 基於PEO 169
5.2 凝膠聚閤物電解質 187
5.2.1 凝膠聚閤物電解質的增塑劑 187
5.2.2 增塑劑的改性 188
5.2.3 基於PEO 191
5.2.4 基於PAN 193
5.2.5 基於PMMA 196
5.2.6 基於PVC 197
5.2.7 基於PVDF 197
5.3 復閤聚閤物電解質 199
VIII
鋰離子電池材料解析
第6 章 單離子導體電解質 207
6.1 基於聚閤物的單離子導體電解質 207
6.1.1 羧酸鹽 208
6.1.2 磺酸鹽 210
6.1.3 磺酰亞胺鹽 212
6.1.4 硼酸鹽 214
6.1.5 其他陰離子 216
6.2 基於有機無機混閤材料的單離子導體電解質 217
6.3 基於陰離子受體的單離子導體電解質 218
第7 章 無機陶瓷電解質 220
7.1 固態中離子傳導的基礎 220
7.2 離子傳導的機理和性質 221
7.3 固體電解質 222
7.3.1 LISICON 型 222
7.3.2 硫銀鍺礦 225
7.3.3 NASICON 型 225
7.3.4 石榴石 227
7.3.5 鈣鈦礦 228
7.4 結構改性 228
7.4.1 通過取代調節晶格體積 228
7.4.2 通過機械張力調節晶格體積 229
第8 章 隔膜與粘結劑 230
8.1 隔膜 230
8.1.1 隔膜的類彆 230
8.1.2 隔膜的性能 230
8.1.3 隔膜性能的評價 231
8.1.4 電池隔膜的製造技術 235
8.2 粘結劑 236
8.2.1 粘結劑的分類 236
8.2.2 適閤鋰離子使用的粘結劑 237
8.2.3 聚偏二氟乙烯(PVdF)粘結劑 238
參考文獻 241

前言/序言

自從鋰離子電池齣現以來,因為其能量密度高、輸齣電壓高、循環壽命長、自放電慢等優點從而廣泛應用於小型可移動電子設備,例如手機、筆記本電腦、相機等。這些可移動電子設備的應用已經大幅度改變瞭人們傳統的交流方式。在當今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斷提高,電池技術也不斷發生變革,從開始的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到目前使用的基於聚閤物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再到未來的理想化的全固態鋰離子電池。
由於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賦予瞭鋰離子電池新的使命——作為汽車的能源。由於電池技術的不斷革新,目前多傢汽車公司均已推齣瞭純電動汽車,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特斯拉等。這些電動汽車可以基本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
目前世界各國都從政策上和資金上大力支持當地電動汽車的發展。在我國,政府不僅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持,還采取相應的鼓勵政策,激勵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企業共同研發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爭取早日突破技術瓶頸,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基於鋰離子電池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總結電池各個組成部分的發展過程、瞭解最新技術革新、把握電池技術的核心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本書正是基於這個需求,總結瞭過去幾十年鋰離子電池的技術發展軌跡,並介紹瞭目前的發展狀況與未來的技術方嚮。
本書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正極材料的發展(第2 章);負極材料的發展(第3 章);電解質的發展(第4~7 章)。此外還包括鋰電池概論(第1 章)和鋰離子電池中的隔膜和粘結劑(第8 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電解質的發展,因為電解質相比於電極材料發展較為緩慢,目前已經成為製約鋰電池(鋰離子電池)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書著重分類介紹瞭鋰離子電解質的發展過程,從液體電解質IV鋰離子電池材料解析(第4 章)、聚閤物電解質(第5 章)、單離子導體電解質(第6 章)到無機陶瓷電解質(第7 章)。希望本書可以幫助讀者瞭解目前鋰離子電池電解質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的趨勢。
本書能夠得以齣版,首先要特彆感謝我的閤作導師程寒鬆教授給予我的支持與幫助,感謝他支持我全身心地投入寫作。其次我的夫人也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幫忙搜集資料並默默支持,在此對她錶示真誠的感謝。此外,本書參考瞭大量的國內外期刊文獻以及專利等,在此嚮所有文獻作者和專利發明者錶示感謝。
由於本人學術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遺漏和錯誤,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徐國棟2018 年3 月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解析》 本書深入探討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最核心的技術——動力電池,聚焦其關鍵組成部分、工作原理、性能評估及未來發展趨勢。讀者將全麵瞭解當前主流的動力電池技術,包括但不限於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鎳鈷錳酸鋰電池等,剖析它們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成本等方麵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各自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 在材料層麵,本書將詳細解析影響電池性能的各種化學物質。讀者將接觸到正極材料(如LCO、NCA、NCM、LFP等)的結構、閤成方法、電化學特性及其演變;負極材料(如石墨、矽碳復閤材料、鈦酸鋰等)的性能特點、改性策略及其對電池整體性能的貢獻。此外,電解液(包括溶劑、鋰鹽、添加劑等)的組成、功能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離子傳導、界麵穩定性等方麵也將得到詳盡闡述。隔膜材料的作用、類型、製備工藝及其在防止電池內部短路、保證離子通透性方麵的關鍵作用同樣是本書的重點。 除瞭對靜態材料進行分析,本書還將深入講解動力電池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讀者將學習到鋰離子在充放電過程中的傳輸機製,電極/電解液界麵的演變,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導緻電池性能衰減,例如容量衰減、內阻增加等。這部分內容將涵蓋電化學阻抗譜(EIS)等常用分析手段,幫助理解電池內部的電化學過程和動力學行為。 在性能評估方麵,本書將介紹衡量動力電池性能的核心指標,如能量密度(Wh/kg和Wh/L)、功率密度(W/kg和W/L)、循環壽命(充放電次數)、倍率性能(C-rate)、安全性能(熱失控、過充/過放保護)以及成本構成。本書將詳細解讀這些指標的測試方法、評價標準,並分析不同材料體係和結構設計如何影響這些性能參數,為讀者理解電池技術進步的驅動力提供堅實基礎。 安全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重中之重。本書將專項分析電池熱失控的發生機理、誘因及防控策略,包括材料本身的安全性、電池設計(如熱管理係統、電池包結構)、以及係統層麵的監控與保護措施。讀者將瞭解到如何通過材料選擇、工藝優化和安全設計來提升電池的固有安全性,最大程度上規避潛在風險。 展望未來,本書還將探討動力電池技術的發展前沿。包括但不限於固態電池的原理、關鍵材料(如固態電解質、新型正負極材料)的研發進展、麵臨的挑戰以及其可能帶來的技術革命。此外,新型電池體係(如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的潛在優勢和研究方嚮,以及電池的迴收與梯次利用技術,也將作為重要章節進行探討,勾勒齣未來動力電池産業的發展藍圖。 本書旨在為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工程師、學生以及行業從業者提供一個係統、深入的學習平颱。通過對材料、結構、原理、性能和未來趨勢的全麵解析,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動力電池技術的深刻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行業脈搏,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與創新。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剖析鋰離子電池材料性能與製備工藝之間內在聯係的書籍。作為一個在材料科學領域深耕多年的研究者,我深知材料的微觀結構、晶體學特性、錶麵形貌等對其宏觀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我特彆關注的是,這本書能否在理論層麵,清晰地闡述不同晶體結構(如層狀氧化物、尖晶石結構、橄欖石結構)和不同化學組成的材料,是如何決定其鋰離子嵌入/脫齣機製,進而影響電池的電壓平颱、容量和倍率性能的。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對材料形貌控製(納米化、微米化、多孔化)的研究,以及這些形貌改變如何影響鋰離子的擴散路徑、電子導電性以及電解液的浸潤性。此外,對於材料的錶麵改性技術,例如包覆、摻雜等,其作用機理以及對提升電池循環穩定性和安全性(如抑製界麵副反應)的有效性,我非常希望書中能有詳盡的介紹。更進一步,我期待本書能探討不同製備方法(如固相法、溶膠-凝膠法、水熱法、氣相沉積法)對材料微觀結構和最終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來獲得具有特定性能要求的材料。我不是初學者,所以我需要的不是科普,而是能夠提供深入理論指導和前沿研究方嚮的參考,能夠幫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一步拓展我在這方麵的研究思路和實驗設計。

評分

我最近對鋰離子電池的固態化技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且迫切希望找到一本能夠全麵深入地探討這一領域的書籍。目前市麵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很多都停留在概念介紹層麵,缺乏對關鍵材料的深度解析和技術挑戰的詳細闡述。我特彆想瞭解的是,目前主流的固態電解質材料,例如聚閤物電解質、硫化物電解質、氧化物電解質(如LLZO、LAGP),它們各自的離子電導率、電化學穩定性窗口、機械性能以及與電極材料的界麵相容性究竟如何?書中能否詳細分析這些材料的製備方法、微觀結構對離子傳輸的影響,以及它們在固態電池中的實際應用所麵臨的瓶頸?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界麵問題,例如固-固接觸電阻,如何通過優化界麵層、引入導電添加劑或采用原位聚閤等技術來降低界麵阻抗,提高電池的整體性能。同時,對於全固態電池的設計,包括電極材料的選擇(如矽負極、鋰金屬負極),以及如何實現大麵積、低成本的製備技術,我也希望能得到詳盡的解答。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不同類型固態電池的性能對比,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並且能夠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專利信息,那將對我非常有價值,能夠幫助我理清思路,為我的相關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參考。

評分

我是一名在高校能源材料專業就讀的本科生,即將開始我的畢業設計,主題是關於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我知道能量密度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新型正負極材料的開發。因此,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夠詳細介紹和分析各種高性能正負極材料的書籍。對於正極材料,我希望能深入瞭解三元材料(NCM、NCA)的組成優化、結構設計以及如何提高其高電壓下的穩定性;對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我希望瞭解其容量衰減的原因以及如何通過結構調控和摻雜改性來抑製容量損失;對於磷酸鐵鋰(LFP)及其改性材料,我也希望瞭解其在高功率和低溫性能方麵的提升潛力。在負極材料方麵,我尤其關注矽基負極。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矽材料為何具有高容量,但同時存在體積膨脹問題,以及目前有哪些策略(如納米化、復閤化、構建緩衝結構)來解決這一難題。此外,關於金屬鋰負極,其高能量密度優勢與安全隱患(如鋰枝晶生長)之間的矛盾,以及如何通過電解液設計、隔膜改性或采用固態電解質等方法來抑製枝晶生長,我也希望能得到深刻的解讀。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理論知識,還能包含一些實驗上的指導性建議,比如材料的閤成路綫、錶徵方法以及性能測試的注意事項。

評分

我是一名對電池安全性能特彆關注的消費者,並且對鋰離子電池在高溫、短路、過充等極端情況下的失效機製感到擔憂。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詳細解釋這些安全問題背後材料學原理的書籍。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為什麼某些材料(例如,一些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容易在高溫下分解並釋放氧氣,導緻熱失控?為什麼有些電解液容易發生分解並産生氣體,導緻電池鼓脹?我希望能瞭解到,隔膜材料的選擇對電池安全有多大影響,比如陶瓷塗層隔膜在抑製短路和提高熱穩定性方麵是如何起作用的?此外,對於電極材料與電解液之間的界麵副反應,如何影響電池的安全性能,以及有哪些材料設計或添加劑可以抑製這些有害反應,我也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有詳細的論述。當然,我更關注的是,如何通過改進材料本身(例如,開發更穩定的正極材料、更安全的電解液、更耐高溫的隔膜)來從根本上提升電池的安全性。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電池熱失控的模擬分析,以及不同材料在安全性能上的對比測試數據,那將對我更好地理解和選擇安全可靠的電池産品非常有指導意義。

評分

我是一名對鋰離子電池的成本控製和規模化生産極為關注的行業觀察者。我知道,材料的選擇和製備工藝的優化是影響電池成本的關鍵因素。因此,我非常希望找到一本能夠詳細分析不同鋰離子電池材料的成本構成,以及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生産成本的書籍。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正極材料(如鈷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和負極材料(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矽基材料)在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和設備投入方麵的差異。我希望能瞭解到,哪些材料的成本對整體電池成本影響最大,以及有哪些替代材料或改性方法能夠有效降低這些關鍵材料的成本。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探討,不同製備工藝(如濕法製備、乾法製備)對材料成本的影響,以及規模化生産如何帶來成本的下降。此外,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供應鏈管理、原材料價格波動對電池成本影響的分析,以及未來低成本、高性能電池材料的發展方嚮,那將對我全麵理解電池産業的經濟性具有極大的價值。

評分

作為一名在電池生産綫上工作的技術人員,我需要非常具體和實用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我們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如何優化生産工藝。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詳細介紹各種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生産製備方法和工藝流程的書籍。對於正極材料,我希望書中能詳細描述固相法、共沉澱法等主流製備工藝的反應機理、工藝參數(如溫度、時間、氣氛控製、攪拌速率)對最終材料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晶體粒徑、形貌和比錶麵積的調控。對於負極材料,特彆是石墨的錶麵處理和矽碳復閤材料的製備,我也希望能得到詳細的指導。此外,對於電解液的配方組成(溶劑、鋰鹽、添加劑),以及如何精確控製其純度、水分含量和電導率,我也希望能有深入的瞭解。書中如果能包含一些關於材料質量控製和檢測方法的介紹,例如XRD、SEM、TEM、EIS等錶徵手段的應用,以及如何根據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來判斷其是否閤格,那將對我日常的工作非常有幫助。我需要的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而是能夠指導實際操作、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問題的具體知識。

評分

作為一名在電池迴收領域工作的工程師,我深切關注鋰離子電池的材料組成及其在迴收過程中的可行性。每次接觸報廢電池,我都很想知道其中究竟包含瞭哪些核心材料,它們的純度如何,以及這些材料的迴收價值和技術難度有多大。因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不同類型鋰離子電池(如鈷酸鋰電池、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中正極、負極、電解液以及隔膜的具體材料成分和配比。我希望能瞭解到,這些材料的提取和分離方法有哪些,無論是物理法(如破碎、篩分、磁選)還是化學法(如酸浸、堿浸、沉澱),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當前主流的電池迴收技術,例如濕法冶金技術,其提鋰、提鎳、提鈷、提錳的工藝流程和關鍵技術點。我也非常希望能瞭解,如何通過迴收得到的材料,重新製備齣性能可用的電池材料,實現閉環迴收。書中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不同材料迴收成本的估算,以及對未來迴收技術發展趨勢的展望,那將對我理解整個行業的挑戰與機遇非常有幫助。畢竟,可持續發展是未來能源領域的重要課題,而電池迴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環。

評分

我是一名對下一代電池技術發展趨勢非常關注的科技愛好者,並且對現有鋰離子電池的局限性(如能量密度瓶頸、安全性問題、充電速度限製)深感好奇。因此,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探討超越當前鋰離子電池技術範疇的新型電池材料的書籍。我非常希望能瞭解到,除瞭鋰離子電池,還有哪些備選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例如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書中能否詳細介紹這些新型電池體係的核心材料,例如固態電池中的固態電解質(聚閤物、硫化物、氧化物)、鋰硫電池中的硫正極和鋰金屬負極、鋰空氣電池中的金屬鋰負極和氧還原催化劑,以及鈉離子電池中的鈉基正負極材料?我希望書中能夠分析這些新型材料的優勢和挑戰,例如鋰硫電池高理論能量密度與多硫化物穿梭效應的矛盾,鋰空氣電池低循環穩定性的問題,以及鈉離子電池在成本和資源豐富度方麵的優勢。此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對這些新型電池技術的商業化前景,以及可能顛覆現有能源格局的可能性進行展望。

評分

我是一位對新能源汽車充電速度和續航裏程都十分看重的潛在購車者,而這兩項性能的提升,我深知都與電池材料的性能息息相關。因此,我迫切地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清晰解讀“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材料的書籍。對於快速充電,我希望書中能解釋,為什麼有些材料(例如,摻雜瞭金屬離子的石墨負極,或者具有高導電性的納米結構材料)能夠實現更快的鋰離子傳輸速度,從而縮短充電時間。我希望能瞭解,電解液的粘度和電導率如何影響鋰離子的遷移速率,以及是否存在新型電解液體係能夠進一步提升充電性能。在續航裏程方麵,我希望書中能詳細分析,高能量密度正極材料(如高鎳三元材料、矽基負極)是如何實現單位體積或單位質量下儲存更多電能的。同時,我也想瞭解,材料的循環穩定性對續航裏程衰減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材料設計和改性來延長電池的壽命,保持其長期的續航能力。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未來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電池材料的研究進展,例如全固態電池、鋰硫電池等,並對其商業化前景進行分析,那將更能滿足我的好奇心,讓我對未來電動汽車的發展充滿期待。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為一名對新能源領域,特彆是鋰離子電池技術充滿好奇但又缺乏專業背景的普通讀者,我常常在瀏覽科技新聞或行業報告時,對那些晦澀的技術名詞感到一頭霧水。比如“固態電解質”、“三元正極”、“矽基負極”,這些聽起來像是某種神秘咒語,讓我望而卻步。我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揭開這些復雜概念的麵紗,讓我明白它們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重要,以及它們是如何工作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比如鋰離子電池的基本構成,電荷是如何在正負極之間傳遞的,能量是如何儲存和釋放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詳細解讀那些影響電池性能的關鍵材料,比如正極材料(鈷酸鋰、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負極材料(石墨、矽碳復閤材料),以及電解液和隔膜。我希望能瞭解不同材料的優缺點,它們在成本、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能等方麵的權衡,以及當前行業內主流的材料體係和未來發展趨勢。甚至,我希望書中能穿插一些行業內的真實案例,比如某款電動汽車為何選擇某種電池材料,某項技術突破是如何實現的,這樣能夠讓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技術革新的脈搏。我一直堅信,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是真正掌握一項技術的前提,而我,正迫切地需要這樣一本“翻譯官”般的書籍,幫助我跨越知識的鴻溝,讓我能夠自信地參與到關於鋰離子電池的討論中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