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核心要求是应试人员应熟练掌握考试指定的规范和常用的力学知识。本书对各相关科目主要规范的核心条文,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明确了相关条文之间的关系、指出易错点,并精选考题作为示例。本书并未试图面面俱到,或追求内容的新、难、奇、偏,仅仅围绕历年真题考核的着重点,来引导读者复习。是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必备的复习资料
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结构专业考试的要点,保证复习的效率与效果,是每一个应试者Z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全书以考试科目的顺序分章,每章对考生在复习应考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陷阱、要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解析。对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给予提示,使考生能全面理解知识点并掌握解题技巧。
本书试图把各个科目中的基本考点,以易错点→流程图→易考点→典型考题→考题精选作为一个小节,形成一个复习小单元的形式呈现给考生,这也符合工程师们的认知习惯,以提高应试者的复习效率。本书内容可以直接在考试中应用,节省翻阅规范的时间和匆忙中忘记相关条文,而导致失分的情况。
本书精选了2003-2016年度一、二注册结构专业考试典型考题,对相应的知识点给出了示例,以方便考生复习,增强实战效果。
马瑞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编《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易考点与流程图》《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题精选》《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易考点与流程图》《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题精解》等书籍
目录
前言
导读
1 钢筋混凝土结构 1
1.1 考试常用条文与内容 9
1.2 基本设计规定和结构分析 12
1.3 受弯构件计算 21
1.4 受压构件计算 39
1.5 受拉构件计算 52
1.6 受扭构件计算 56
1.7 受冲切构件计算 69
1.8 局部受压计算 78
1.9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3
1.10 构造规定 94
1.11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102
1.12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117
1.13 《混规》附录 131
1.14 《抗规》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考点 141
1.15 《荷规》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考点 166
1.16 《异形柱规》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考点 168
1.17 审图题 171
2 钢结构 181
2.1 考试常用条文与内容 188
2.2 基本设计规定 191
2.3 受弯构件 202
2.4 轴心受力构件 221
2.5 拉弯、压弯受力构件 241
2.6 构件的计算长度及长细比 249
2.7 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259
2.8 疲劳计算与塑性设计 261
2.9 塑性设计 265
2.10 普通螺栓连接 268
2.11 高强度螺栓连接 279
2.12 角焊缝连接 289
2.13 对接焊缝连接 305
2.14 钢和混凝土组合梁 317
2.15 《抗规》中钢结构考点 326
2.16 《荷规》中的钢结构考点 338
2.17 其他 342
3 砌体结构 344
3.1 考试常用条文与内容 349
3.2 材料和基本设计规定 350
3.3 砌体设计方法 355
3.4 无筋砌体构件 365
3.5 构造要求 391
3.6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 399
3.7 配筋砖砌体构件 417
3.8 配筋砌块砌体构件 429
3.9 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436
4 木结构 471
4.1 考试常用条文与内容 473
4.2 基本设计规定 474
4.3 木结构构件计算 481
4.4 木结构连接计算 497
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结构专业考试的要点,保证复习的效率与效果,是每一个应试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也正是作者试图帮助广大考生解决的问题。本书试图把各个科目中的基本考点,以易错点→流程图→易考点→典型考题→考题精选作为一个小节,以一个专项训练的形式呈现给考生,提高应试者的复习效率;本书内容也可以在考试中直接应用,节省大家翻阅规范的时间和匆忙中忘记相关条文,导致失分,从而与成功通过考试失之交臂。
本书的第一版,经过两年的使用,获得考友的认可,当然,在使用过程也发现了里面错误和不当之处。值此本书第二版的修订之际,作者对本书做了全面的修订,编写过程,我们着力把本书打造成一本“面向对象”的注册结构专业考试书(对象为考题与考生)。纵观历年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考题的内核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核心是相关专业规范(规程),专业规范的要点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考题中80%左右的内容是紧紧围绕这些要点内容来考核的,每年变化的是考核的形式、要点的组合方式,而不变却是这些要点内容。
全书以考试科目的顺序划分章节,每章以规范条文顺序为主线展开讲解。对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给予提示,使考生能全面理解这些要点并充分掌握解题技巧。
毕竟,注册考试仅仅是一个执业资格考试,考核的是对本专业基本的、核心的知识掌握情况,虽然注册结构考试已历经二十载,考题难度日渐增大,考试的核心要求是应试人员应熟练掌握考试指定的规范和常用的力学知识。本书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对各相关科目主要规范的核心条文,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明确了相关条文之间的关系、指出易错点,并精选考题作为示例,以期考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做到事半功倍。当然,也正如此,有些规范条文并暂未纳入本书的视野之内,考生可参考相关资料予以补充。
为了适当的减少版面,在书中我们对连锁考题的大题干仅出现一次,后续题目如果需要查看大题干的内容,我们采用了交叉引用的方式(如大题干参见考题精选1-7),请读者在使用本书时予以注意。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规范标准、政策文件和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全书由马瑞强任主编、李传涛、胡田亚、郭猛、吴彦林、宋佃泉、李建锋、石立春、黄荣、朱海、巩艳国、祖庆芝、冯立岗、刘长春、赵东黎、徐黎明、倪焕敏、徐顺清、田梅青、庞建军、吕国良、韩富江等参与了编写工作。
请扫描群二位码加入QQ群,获得增值服务。购买盗版者,无需费力加群。支持正版,我们将支持你的考试。
购买正版者,加入时,请输入封底的ISBN号码即可;并把QQ群备注名改为“省-城市-姓”,比如“京-东城-李、粤-广州-程”等进行交流。
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及时获取注册结构考试相关信息。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给我的感觉是典型的“应试工具书”风格,高效、直接,但缺乏阅读的舒适感。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它在“流程图”上的处理方式,这部分确实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它试图将复杂的规范条文和计算步骤,转化为一目了然的线性或树状结构。比如在处理钢结构的连接设计时,那张关于焊缝强度验算的大流程图,初看之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通关密码。但是,这种高度的抽象和简化,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在实际的考场上,题目往往会设置一些“异常情况”或“交叉约束条件”,而流程图的线性思维很容易让人忽略这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我发现自己对照流程图去套用计算时,总是在一些细微的规范引用上卡壳。这说明,流程图是梳理知识的利器,但它不能替代对规范条文背后逻辑的深刻理解。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知识点关联性梳理得不够清晰,比如从钢筋混凝土的受拉破坏模式,如何类比到钢结构的屈服和失稳,这种跨体系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本书没有太多着墨。它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模块的集合,你需要自己去搭建知识网络。对于追求高分的考生来说,这种孤立的知识点整理,最终可能导致在面对跨专业综合题时,反应速度不够快。
评分老实说,当我听说这本涵盖一级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书籍时,我内心是存疑的——如何能在一本书里平衡两个不同等级的考试深度要求?翻阅之后,这种疑虑部分得到了证实。在砌体结构和木结构这两部分内容上,本书的深度明显更偏向于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要求,即基础概念的掌握和基本承载力的计算。例如,在处理砖墙的抗剪承载力时,提供的公式和校核步骤是准确的,但对于一级结构工程师可能会涉及的复杂砌体剪力墙的整体稳定性分析或者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深入探讨,则完全没有涉及,感觉只是蜻蜓点水。这使得作为二级考生的我,在看到二级重点内容时感到很充实,但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这本书一窥一级考试门槛的二级考生来说,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前瞻性”知识储备。反过来看一级考生,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本书的砌体和木结构部分太过基础,而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部分,虽然覆盖了易考点,但深度明显不足以应对一级考试中对规范理解的细致程度。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目标明确,只想稳扎稳打通过二级考试的考生准备的“精简版复习指南”,对于冲击一级高分或者进行系统化一级复习而言,其效用是有限的,更像是“合格线”的助推器,而非“拔尖”的利器。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是它的“高效性”,但这种高效是以牺牲对概念的溯源为代价的。在结构工程的学习中,很多时候“为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背后的力学原理和规范制定的初衷,才能在面对变体问题时游刃有余。这本书在“流程图”的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但它几乎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怎么做”(即计算步骤)上。例如,在木结构的抗风荷载计算流程中,它清晰地列出了如何确定风压系数、结构形式系数等,这些步骤在考试中非常实用。然而,当我试图回顾一下,为什么木结构的连接设计中,螺栓的抗剪强度要比钢结构连接中的螺栓设计标准更为保守时,书中并未给出明确的对比和解释,这使得知识点变得有些零散和“机械化”。我需要不断地在脑中建立与我原有教材的联系,才能将这些流程图中的点连接成一条条线。对于时间紧迫的考生,这或许是快速得分的捷径;但对于追求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结构工程师的人来说,这种知识的“快餐化”处理,可能会在未来执业中留下隐患。它教会你如何通过考试,但可能没有完全教会你如何严谨地设计。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梳理庞大规范条文脉络的工具书,尤其对“易考点”和“流程图”抱有极高期待。在钢结构部分,这本书的表现尚可,它成功地将一些需要反复查阅规范的步骤(比如验算不同类型螺栓的受力)进行了流程化处理,这在考场上能节省宝贵的几分钟。然而,我在阅读时发现,关于材料性能的描述,特别是对于不同等级钢材的塑性指标和温度效应,处理得过于简略。规范中很多关于材料取值的表格和图示,在这里被压缩成了简单的文字说明,这对于需要精确计算的题目来说,信息的缺失感比较强。我不得不频繁地翻回原版规范来核对这些细节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本书作为“一站式复习”工具的效能。此外,本书的“易考点”聚焦似乎过于集中在计算公式的应用上,而对设计概念和选择题中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区分度不够。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和耐久性设计部分,流程图可以解决计算问题,但无法解决对“什么是合理的裂缝宽度”的判断题。因此,它更像是一本“计算指导手册”,而不是一份全方位的“应试宝典”。
评分拿到这本《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易考点与流程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干货满满,但需要深度挖掘”。初看目录,确实涵盖了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砌体结构和木结构这四大核心板块,对于备考一级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生来说,这个覆盖面似乎很全面。然而,当我翻到钢筋混凝土部分时,发现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点的罗列和流程图的速览,而非深入的解析。比如在讲解抗震设计时,图表化的流程确实能帮助快速建立框架,但在理解一些复杂概念背后的理论推导时,总感觉意犹未尽。这本书的优势在于提炼了“易考点”,对于那些基础已经打得比较牢固,现在需要进行考前冲刺、查漏补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把时间花在了刀刃上。它不是一本让你从零开始建立结构力学体系的教材,更像是一本高浓度的“考点速溶剂”。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关键公式旁的注释,虽然简单,但往往能点出这个公式在考试中最容易被考察的角度。不过,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大量例题来巩固理解的考生来说,书中的例题数量偏少,而且深度上还不够“刁钻”。如果能增加更多贴近真实考试难度和陷阱设置的综合性例题,并配上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这本书的价值会再上一个台阶。总体而言,它适合作为复习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料。
评分很不错的书,提炼了不少要点。
评分很不错的书,提炼了不少要点。
评分还不错,就是。。。。。。。。。。其实我还没看!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一直想买本这样的书,虽是去年的,但还可以用,带着它一起迎战注册结构考试。
评分东西不错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评分书很不错,买来做工具书用!好评!书写的很用心!在京东上买的放心!
评分不错不错,老公觉得好!
评分开始复习了。。。就准备看这个了,不知道怎么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