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大师套装(京东套装共3册)

金融投资大师套装(京东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沃伦 E. 巴菲特,[美] 伯顿 G.马尔基尔,[美] 杰克,D.,施瓦格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投资
  • 投资理财
  • 股票
  • 基金
  • 价值投资
  • 财务自由
  • 京东图书
  • 套装
  • 经济学
  • 理财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123381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811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认准正版授权2018第4版,巴菲特DI一人称亲笔撰述。
  2、精装460页涵盖八大主题,增加近年年报内容并注释。
  3、金石致远CEO杨天南翻译推荐。
  4、学习巴菲特的10本必读书之冠。
  5、摩根大通银行推荐给百万富翁的10本必读书之一。
  6、《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必读书之一。
  7、这本书比任何一本关于我的传记都要好。——巴菲特
  《漫步华尔街》
  这是一个市场充满波动性、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高频交易者和对冲基金经理似乎高居于普通投资者之上。此时,这部不含任何噱头的投资经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阅读的必要。20世纪70年代至今投资界*畅销的经典之作,美国大学MBA投资学课程指定参考书。
  作为一部畅销世界已40多年的经典之作,本书的*大特色就是与时俱进,第11版从头至尾新增了很多有价值的新材料,以探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一些投资机会,包括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投资机会,并以全新一章讨论了“聪明的β”这一*新投资策略存在的陷阱和前景。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
  金融怪杰三部曲作者杰克.施瓦格新作
  犀利解读一个真实的市常
  世界上知名的对冲基金掌管者、著名的交易员都在推荐这本书。"


内容简介

  作为一部畅销世界已40多年的经典之作,本书的*大特色就是与时俱进,第11版从头至尾新增了很多有价值的新材料,以探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一些投资机会,包括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投资机会,并以全新一章讨论了“聪明的β”这一*新投资策略存在的陷阱和前景。
  马尔基尔既是杰出的专业投资者,又是造诣精深的经济学家。在本书中,他将投资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由坚实基础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引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同时讲述了金融史上著名的投资泡沫和投机狂潮,文字优雅、流畅,写作既学术又通俗,既深入浅出又令人信服,一步步引导读者满怀信心地跨越市场。
  书中没有任何夸夸其谈的投资技巧,只有一个历经时间检验、以全面研究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本书的一大经典内容是为各个年龄段的投资者量身定制的生命周期投资策略,帮助投资者自信地筹划未来。
  你将学到如何分析潜在的投资收益,不仅包括股票和债券,还涉及所有投资机会,包括货币市场、房地产、保险、黄金和收藏品等。普通投资者,无论人生阅历和风险承受力如何,都将在书中找到有关的详细指导,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即将退休,或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群,《漫步华尔街》的全新版本都应该列为你阅读书单上的第*本书。
  在流行观点几乎每天都在变化的今天,马尔基尔这部信息量巨大的经典著作仍是你能买到的*佳投资指南。
  众所周知,巴菲特每年都会亲自执笔给伯克希尔的股东写一封信,迄今已写了52年。每一封致股东信都洋洋洒洒数万言,信中回顾公司业绩、投资策略,还会就许多热点话题表达观点。
  1996年,巴菲特授权劳伦斯·坎宁安教授编撰他的信件,并出版了超级畅销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书中全部文字原汁原味地保留巴菲特第一人称的叙述,将其投资思想与管理智慧分为公司治理、财务与投资、投资替代品、普通股、兼并与收购、估值与会计、税务等主题。从此坎宁安教授成为巴菲特的御用编辑,并得到巴菲特的授权进入伯克希尔进行深度调研采访,并创作姊妹篇《chao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一书,专门论述伯克希尔的经营管理之道。
  相较于前三版,《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第4版保留了原来的架构和哲学,增加了巴菲特近年新的年报内容。这些新增的内容被编入了书中的相应篇章,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丝毫不影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对于稳健企业和投资哲学的整体印象。为了帮助读者区分书中哪些部分是新增的内容,在书末的“注释”部分标注了这些内容是选自哪些年度的致股东的信件。
  20年来,本书四版获得了无数赞誉,但zui有价值的莫过于巴菲特本人的评价:“坎宁安做了一项伟大的工作,他整理呈现了我们的理念。这本书比任何一本关于我的传记都要好,如果让我选一本书去读,那必定是这一本。”
  当我们讨论投资模型和理论的时候,现实却总是表现得一败涂地。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如果我们坚持要把投资理论和市场模型应用于现实,它们肯定是错误的。那些毫无根据的假设、错误的理论、非现实的模型、投资者认知的偏差、情绪的波动,以及无法证实的信念,都导致了投资者的失败,无论是对职业投资者还是市场菜鸟而言都是如此。
  在这本新书里,杰克D.施瓦格对市场上流行的观点、对财富管理的误解,以及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做了深刻的论述。从有效市场理论,到在牛市买入熊市卖出,施瓦格在本书中对其逐个击破。他以一系列历史事实为依托,辅以恰到好处的常识论证,对核心投资理论里那些备受尊崇的错误概念和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在本书中,你会发现为何:
  *按专家理论选股并不比猩猩掷飞镖选股更可靠;
  *市场一点也不有效;
  *低波幅不意味着低风险,高波幅也不意味着高风险;
  *股票价格并非呈正态分布;
  *在市场向好的时候投资不会取得好过均值的回报;
  *投资于近期表现良好的基金并不是一个好策略;
  *过去投资回报不是对未来投资回报的有效指标;
  *对冲基金的组合策略不会比传统的投资组合策略风险更大;
  *VaR不是坏情况的风险指标;
  *基金回报高不能说明基金经理技高一筹。
  然而,施瓦格并非只是澄清谬论。他对现实投资,无论是传统的投资还是衍生的新兴投资工具,都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和投资洞见。他分享了他从多年资产管理和交易里得到的无价的经验,涵盖了一系列投资主题,包括基本和进阶的投资组合管理、风险预估、投资选择、对冲基金投资、投资时机,以及更多的话题。
  对于任何程度的投资者而言,《市场真相》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现实的投资指导和投资智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沃伦E.巴菲特
  (WarrenE.Buffett)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全球知名的投资大师,被誉为“股神”。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巴菲特排名第二;他也是世界上知名的慈善家,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捐献给慈善事业,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值得尊敬的男人”。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2017年12月其市值已超过4800亿美元。每年,巴菲特都要向伯克希尔股东发表一封年度信件,但这封信的受众远远超过该公司的股东群体,全世界的投资者和企业家都希望从致股东信中了解这位伟大投资家的投资思想与管理智慧。
  劳伦斯A.坎宁安
  (LawrenceA.Cunningham)
  巴菲特的“御用”编辑。自1996年起协助巴菲特编撰并出版超级畅销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每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都采用一人称,并由巴菲特本人亲笔撰写;坎宁安负责全书的主题设置与内容整理,他的工作得到巴菲特高度评价,迄今两人已合作《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至第4版。
  坎宁安还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拥有亨利圣乔治塔克尔三世教席,同时担任纽约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律、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坎宁安还著有《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等书。
  他的研究曾发表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等一流名校的研究期刊上。他还经常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上发表专业观点。
  译者简介
  杨天南北京金石致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金融投资家、财经专栏作家。美国圣地亚哥大学金融MBA。
  亲赴奥马哈与巴菲特握手的中国人。出身于金融世家,具有25年金融市场投资经验,长于资产规划、投资管理,涉及A股、港股、美股等资本市场。其管理的金石旗下基金,截至2017年1月,所有基金的所有投资人全部盈利。
  多年从事财务健康投资理念的研究、实践与传播。曾作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访谈嘉宾,并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MBA投资学课程。
  著有《规划财富人生》《一个投资家的20年》(荣获亚洲财经具影响力财经书刊评选di一名)。译作包括《巴菲特之道》《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戴维斯王朝》。其中《巴菲特之道》荣获“华文财经图书大奖”,并因此荣获“优秀译者”荣誉。
  杨先生于多家媒体发表财经文章数百篇。其中自2007年4月起,连续在“中国投资理财di一刊”《钱经》、央行旗下《中国金融家》杂志撰写投资专栏,成为国内历时久的财经投资专栏。至2017年10月的126个月(十年半),其专栏记录的投资组合从100万元增长到1022万元,取得了“十年半十倍”的回报,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91%。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股票及其价值
第1章坚实基础与空中楼阁/2
何为随机漫步/3
如今投资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5
投资理论/7
坚实基础理论/8
空中楼阁理论/10
随机漫步如何进行/12
第2章大众疯狂/14
郁金香球茎热/15
南海泡沫/18
华尔街溃败/24
小结/32
第3章20世纪60~90年代的投机泡沫/33
机构心智健全/33
20世纪60年代狂飙突进/34
20世纪70年代“漂亮50”/46
20世纪80年代喧嚣扰攘/47
历史的教训/53
第4章21世纪初的超级泡沫/58
互联网泡沫/59
21世纪初美国房地产泡沫及其破裂/78
泡沫与经济活动/84
第二部分
专业人士如何参与城里这种最大的游戏
第5章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88
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的本质区别/89
图表能告诉我们什么/90
图表法的基本依据/95
为何图表法可能并不管用/97
从图表师到技术分析师/98
基本面分析技法/99
三条重要警示/107
为何基本面分析可能不管用/109
综合使用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111
第6章技术分析与随机漫步理论/115
鞋上有破洞,预测中有朦胧/116
股市存在趋势吗/117
究竟何为随机漫步/119
一些更为精细复杂的技术分析方法/122
其他几个帮你赔钱的技术理论/128
为何技术分析师仍能安居乐业/136
评价技术分析师的反击/137
对投资者的启示/140
第7章基本面分析究竟有多出色及有效市场理论/142
来自华尔街和学术界的观点/143
证券分析师果真是天眼通吗/143
水晶球为何浑浊不清/147
证券分析师选出好股票了吗——考察共同基金的投资业绩/158
有效市场假说的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形式/166
高频交易(HFT)略记/169
第三部分
新投资技术
第8章新款漫步鞋:现代投资组合理论/172
风险扮演的角色/173
风险的定义:收益率的离散度/174
风险纪实:一项针对长期跨度的研究/177
降低风险:现代投资组合理论/179
投资实践中的多样化/183
第9章不冒风险焉得财富/191
β与系统风险/19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5
让我们看一下记录/200
对证据的评价/203
量化分析师寻求更优风险测量方法:套利定价理论/204
法玛-弗伦奇三因素模型/206
小结/207
第10章行为金融学/210
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213
行为金融学与储蓄/228
套利限制/230
行为金融学给投资者的教训/233
行为金融学教给我们战胜市场的方法了吗/241
第11章“聪明的β”果真聪明吗/242
何为“聪明的β”/243
四种特色各自的优缺点/244
混合特色和投资策略/253
“聪明的β”基金通不过风险测试/255
实践中因素倾斜型投资组合的表现如何/257
混合投资策略/261
其他因素倾斜型投资组合/265
对投资者有何意义/266
对有效市场理论信奉者有何意义/268
以市值确定权重的指数化投资仍是最佳策略/272
第四部分
随机漫步者及其他投资者实务指南
第12章随机漫步者及其他投资者健身手册/274
练习1:收集漫步必需品/275
练习2:不要在急需用钱时发现囊中空空:用现金储备和保险来保护自己/277
练习3:保持竞争力,让现金储备收益率跟上通胀步伐/281
练习4:学会避税/284
练习5:确保漫步鞋合脚——认清自己的投资目标/290
练习6:从自己家里开始漫步:租房会引起投资肌肉松弛/297
练习7:考察在债券领域的漫步/299
练习8:临深履薄般穿过黄金、收藏品及其他投资品的原野/307
练习9:记住,佣金成本并不是随机漫步的,有些更为低廉/309
练习10:避开塌陷区和绊脚石,让你的投资步伐多样化/310
最后:体格检查/311
第13章金融竞赛的障碍:理解、预测股票和债券的收益/312
什么因素决定了股票和债券的收益/312
金融市场收益率的四个时代/317
舒适安逸的时代/318
焦虑不安的时代/320
精神焕发的时代/325
感到幻灭的时代/327
2009~2014年的市场/328
未来收益的障碍/328
第14章生命周期投资指南/332
资产配置五项原则/333
重新调整资产类别权重可以降低风险,还可能提高投资收益/342
根据生命周期制订投资计划的三条一般准则/346
生命周期投资指南/349
生命周期基金/353
退休之后的投资管理/354
如何投资退休储蓄金/356
继续持有退休前的投资组合,如何过好退休生活/359
第15章三种步伐漫步华尔街/363
省心省力漫步法:投资指数基金/365
亲力亲为漫步法:可资使用的选股规则/377
使用替身漫步法:雇请华尔街专业漫步者/383
晨星公司提供的共同基金信息服务/385
马尔基尔漫步法/387
悖论/390
投资顾问/392
对我们这次漫步做一些总结陈词/393
最后一言/395
附录A随机漫步者通讯录及共同基金、ETFs参考指南/397
译者序巴菲特成功的八字诀—与时俱进,良性循环
第3版推荐序一本渴望已久的书
第4版前言
开场白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1
导言17
公司治理20
财务与投资26
投资替代品35
普通股37
兼并与收购42
估值与会计45
会计诡计49
会计政策51
税务问题51
第1章公司治理
A.完整公平的信息披露55
B.董事会与公司高管59
C.企业变化的焦虑78
D.社会契约87
E.由股东决策的公司捐赠方法91
F.公司高管的报酬原则99
G.风险、声誉和失察114
第2章财务与投资
A.市场先生121
B.套利127
C.戳穿标准教条136
D.“价值”投资:多余的两个字151
E.聪明的投资161
F.捡烟蒂和惯性驱使(机构强迫症)172
G.生命与负债177
第3章投资替代品
A.三类投资资产184
B.垃圾债券191
C.零息债券201
D.优先股211
E.衍生品227
F.外汇和国外权益241
G.房屋产权:实践和政策250
第4章普通股投资
A.交易的祸害:交易成本257
B.吸引正确的投资者264
C.分红政策与股票回购266
D.拆股与交易活动281
E.股东策略285
F.伯克希尔公司的资本重构286
第5章兼并与收购
A.错误的动机和高昂的代价295
B.合理的股票回购和绿色邮件讹诈式回购311
C.杠杆收购(LBO)312
D.稳定的收购政策315
E.出售企业320
F.有选择的买家326
第6章估值与会计
A.伊索寓言和失效的灌木丛理论332
B.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和市场价格337
C.透视盈余346
D.经济的商誉vs.会计的商誉353
E.股东盈利和现金流谬论365
F.期权的估值375
第7章会计诡计
A.会计把戏的讽刺382
B.标准的设定390
C.股票期权391
D.“重组”费用398
E.退休福利估计404
F.账面盈利的实现问题407
第8章会计政策
A.并购410
B.分部数据和会计合并413
C.递延税项414
D.退休福利417
第9章税务问题
A.公司税负的分配422
B.税务和投资的哲学429
后记437
注释447
推荐序
前言
第一部分市场、收益与风险
第1章专家建议/2
喜剧频道大战CNBC
精灵指数
财经通讯
投资见解
第2章无效市场假设/14
有效市场假说与实证研究结果
价格未必总是对的
市场坍塌:有何信息支持?
基本面的变化与股价变化之间的断裂
价格变化决定了金融新闻
运好还是技高?文艺复兴大奖章基金的辉煌纪录
有效市场假说的错误前提:以棋局为喻
有些投资者甚至并没有想要赢
缺了哪一块
瞎猫碰到死耗子:为何市场如此难以战胜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谬误进行诊断
为何有效市场假说注定要被经济学理论所抛弃
投资见解
第3章历史回报的残暴统治/58
标普指数在市场见顶或见底后的表现
高回报和低回报年份对长线投资的含义
选择最好的板块有用吗
对冲基金:最高历史回报策略的相对业绩
为何选择业绩最优的板块或策略类型会跑输那么多
等等!我们是不是想说明……
投资见解
第4章风险计量指标/90
错误计量不如不计量
风险计量指标:波动性
问题在哪里
隐含风险
如何评估隐含风险
我们容易混淆波动性和风险
风险价值(VaR)指标存在的问题
资产风险:为何其外表极具欺骗性?价格重要吗?
投资见解
第5章波动性:不仅是风险——以杠杆ETF为例/115
杠杆ETF:所得非所愿
投资见解
第6章历史业绩陷阱/125
潜在风险
数据相关性陷阱
过高的收益率可能反而是坏事
无可比性
过长的历史业绩往往失去意义
投资见解
第7章回测数据,天使还是恶魔?/135
投资见解
第8章如何评价历史业绩/138
仅仅看收益率是没有意义的
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
索提诺(Sortino)比率
可视化业绩评估
投资见解
第9章相关性:事实与谬误/168
相关性的定义
相关性体现的是线性关系
确定性系数
“荒唐的”相关性
相关性之误区
熊市中的表现
相关性与贝塔
投资见解
第二部分以对冲基金作为投资选择
第10章对冲基金的起源/182
第11章对冲基金概述/192
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差异
对冲基金类型
与股票的相关性
第12章对冲基金投资的观念与现实/209
对冲基金投资的基本原理
在对冲基金中引入投资组合的优势
管理期货的特例
单一基金风险
投资见解
第13章关于对冲基金的恐惧:人性使然/219
一则寓言
关于对冲基金的恐惧
第14章FOF表现不佳的悖论/226
投资见解
第15章杠杆谬论/233
武断的投资规则的愚蠢之处
杠杆和投资者偏好
杠杆何时危险
投资见解
第16章账户管理:比基金投资更便捷的选择/241
管理账户和基金之间的本质区别
管理账户的主要优点
个人管理账户与间接管理账户投资
为什么基金经理认同管理账户
有没有投资策略是不适用于管理账户的
反对管理账户的四种观点
投资见解
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对冲基金的投资回报如梦幻泡影?/254
第三部分投资组合
第17章分散投资:10只股票够不够/260
分散投资的益处
分散投资:要多分散才合适
随机风险
异质风险
分散策略的有效性讨论
投资见解
第18章分散投资:何时该去繁从简/270
投资见解
第19章劫富济贫的罗宾汉投资/276
新的实验
投资组合重组的原理是什么
澄清一点
投资见解
第20章波幅大就一定不好吗/287
投资见解
第21章投资组合的构建原则/292
投资组合最优化问题
投资组合构建的八个原则
相关系数矩阵
投资见解
附录一期权基础知识/308
附录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313
关于作者/317

前言/序言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
  就某种程度而言,我们的股东群体是相当不凡的一个群体,这使得我们和大家的沟通方式也非同寻常。例如,每一年的年底与年初相比,伯克希尔公司(Berkshire)的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有98%是不变的。这种情况表明大家都是老朋友,我们不必年复一年重复之前说过的话。你们可以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而我们也不至于感到厌倦。
  此外,有大约90%的本公司投资者,他们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在其所有投资资产中是占比最大的,遥遥领先于其他持股。所以,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反过来,如果我们处于同样的位置,也希望能从年报中得到更多信息。
  相对于年报的详细,我们在季度报告中的叙述比较简略。因为,我们的投资者和管理层都着眼于长期的企业前景,不太可能每个季度都发生一些对于长期有重要影响的新事件或新观点。
  当你收到我发出的信息,应该知道这来自于一个由你们支付工资、为你们管理企业的人。我坚定地认为,股东们应该可以直接与公司CEO进行沟通,得到他现在和未来如何对企业进行估值的看法。这样的做法,通常只有未上市公司能采用,上市公司一般无法做到。公司的CEO就像是股东为公司聘请的管家,一份一年一度来自管家的报告,与一份来自基于管理层和投资者关系的专家或公关顾问的公事公办的职业报告是不一样的。
  我们认为,作为公司的股东、公司的所有者,你们应该有权得到我们作为管理层的报告,就像伯克希尔公司作为母公司可以得到旗下各个子公司管理层的报告一样。当然,二者的详细程度可能会有所区别,尤其当内容涉及商业机密和竞争对手时。但是从总体范围、平衡尺度以及坦率程度而言,两者应该并无二致。我们不喜欢旗下公司高管们在汇报时,写得像官样文章,我想你们应该也不喜欢。
  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特征决定了它的股东特征,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公司追求短期的结果或短期的股价表现,那么,它所吸引的股东也会同样关注短期表现。如果公司对待股东随便,它们也只会得到随便的结果。
  广受尊重的投资家兼作家菲尔·费雪(即菲利普·费雪,PhilFisher)曾经将公司吸引股东的策略比喻为餐馆吸引顾客的策略。
  一家餐馆可以定位于特定的食客阶层—喜欢快餐的,喜欢优雅的,喜欢东方食品的等。通过风格的定位,最终获得一批志同道合的拥趸。如果餐馆的服务、菜单、价格水平策略得当,那么这批客户会成为固定的回头客。但如果餐馆经常转换风格,那么这批快乐而稳定的客户就会消失。如果餐馆的定位在法式美食和外卖鸡之间摇摆不定,那么一定会令回头客感到困惑,最终离开。
  公司定位与股东之间的相处关系,与餐馆和食客的关系类似。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满足所有的人。有人关注眼前回报高的投资,有人关注长期的资本增值,有人关注市场的动态,但你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些公司的管理层希望自己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跃,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感到非常奇怪。这个观点的实际意思是,希望现有的支持者抛弃自己公司的股票,替以他人。因为,公司的股份有限,有人出去才会有人进来,而这些新进来的人一定怀有不同的预期。
  我们非常希望,那些喜欢我们服务和“菜品”的人年复一年地与我们在一起。伯克希尔公司的总股本是有限的,股东的位子也是有限的,相对于目前的股东而言,很难发现更好的一批人更适合坐在伯克希尔股东的位子上。所以,我们希望公司股票的低换手率可以继续保持,保持在那些理解公司运营,欣赏我们策略,分享我们愿景的人手中。祝愿我们梦想成真。
  1983年,我总结了13条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认为这将帮助新的股东了解我们的管理思路。既然称之为“原则”,那么这全部的13条时至今日,依然有效。
  1.虽然组织形式上是公司制,但我们以合伙人的态度来行事。芒格和我将我们的股东视作我们的合伙人,而我们自己则是执行合伙人(因为无论是好是坏,从所占比例来说,我们都是控股合伙人)。我们并不将公司本身看作资产的最终所有者,而是认为公司仅仅是我们持有资产的一个渠道。
  芒格和我并不希望你将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视为一张标有价格的纸片,而这些纸的价格每天波动,你有可能为了一些经济或者政治上的事件焦虑不安,并随时打算出售它们。
  我们希望你将自己视为一个真正长期拥有公司部分资产的人,就像你和你的家人共同拥有的农场或公寓一样。对我们来说,我们并不希望伯克希尔的股东是一群经常变动的陌生人,相反,他们是我们的投资伙伴,他们将资产委托给我们管理,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良好的回报。
  有证据表明,伯克希尔的大多数股东已经接受了这种长期合作的观念。即使将我所持有的股份排除在外,在美国的大型上市公司中,伯克希尔每年的股票换手率也是相当低的。
  事实上,我们公司的股东对待伯克希尔的行为,和伯克希尔对待它所投资的企业的行为是一致的。例如,作为可口可乐和吉列的股东,伯克希尔是这两个杰出企业的非管理合伙人。我们通过公司的长期成长来衡量成功,而不是通过每个月的股票价格变动来衡量成功。
  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关心这些公司的股票好几年没有交易,甚至没有市场报价。如果我们对一只股票有良好的长期预期,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除非有人报给我们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
  2.大多数的公司董事会成员将伯克希尔视为自己的产业,他们财富的主要部分就是持有公司股份所带来的价值。换而言之,我们吃自己做的饭。
  芒格90%以上的家庭资产都放在伯克希尔的股票上,而我则是98%~99%。此外,我的许多亲戚,比如姐妹和堂表亲,也都有很大一部分资产在持有我们公司的股票。
  芒格和我对于这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状况感到很舒服,因为伯克希尔本身持有一系列多元化的杰出企业。事实上,无论是拥有这些企业的控股权还是少数权益,我们都相信伯克希尔是一个拥有股权质量和多样性都非常好的企业,这是伯克希尔的独一无二之处。
  芒格和我无法向你承诺结果。但我们可以保证,只要你是我们的合伙人,在任何时段,你的金融资产和我们自己的资产将完全保持一致的成长。我们对高薪、期权奖励,或者其他什么从你们身上挣钱的事情毫无兴趣。我们只希望和我们的合伙人一起,以相同的比例赚钱。甚至,在我犯错时,我希望从你们那里得到一丝慰藉,因为我和你一起,遭受了同样比例的损失。
  3.我们长期的经济目标(受到限制的部分会在后面提及)是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平均年回报率最大化。我们并不以公司规模来衡量经济意义或表现,而是以每股的增长来衡量。我们确信未来每股的增长率将会下降—这是由于资产规模过大所致。但如果我们的增长率无法超过美国大型企业的平均增长率,我们将会非常失望。
  4.为了达成目标,我们的首选是直接持有一系列多元化的企业,从中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持续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我们的第二选择是通过旗下的保险公司,主要是在市场上寻找便于交易的股票,从而持有一些类似企业的股票。股票的价格和可获得的程度,以及保险资金的需求决定了任何特定年份的资本配置。
  近些年来我们收购了一些企业。虽然有些年份没有动作,但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十年能够收购更多的企业,并且希望能够进行一些大型的收购。如果这些收购的对象能够达到我们过去的水平,那么伯克希尔将会获得很不错的回报。
  像产生现金流一样迅速地产生出好的想法,这对于我们是个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低迷的股票市场,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好事。
  第一,它使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下整个公司;
  第二,低迷的市场使得我们的保险公司可以更容易地在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上,购买一些优秀企业的股票,包括我们已经持有部分股票的公司;
  第三,一些优秀的企业,例如可口可乐,会持续回购自己的股票,于是它们和我们都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股票。
  总之,伯克希尔和它的长期持有者会从下跌的股市中获得好处,就像一个需要购买日常食品的消费者,从食品价格的下跌中获得的好处一样。所以当市场大跌时,和平常一样,不用担忧,不用沮丧,这对于伯克希尔反而是个好消息。
  5.由于我们的企业所有权方式以及传统会计方式的局限性,综合会计报表显示出的盈利无法真实体现出我们实际的经济成果。芒格和我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实际上会忽略这些由综合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然而,我们会向你们报告我们所控制的重要企业所产生的收益和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数字。这些数字和我们提供的其他信息一起,将有助于你们做出判断。
  简单地说,我们试着在年报中披露那些确实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芒格和我投入大量精力去了解企业运营的情况,以及它们所处的商业环境。比如,我们企业的发展是一帆风顺,还是逆水行舟?芒格和我需要确切了解市场状况,并由此相应地调整预期。我们也会将我们的结论告诉你。
  长期以来,我们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绩。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失望,但无论是喜是忧,我们都坦白地做出说明。当我们采用非传统的方式制作报表时,会解释其概念并说明它们为何如此重要。换句话说,我们会告诉你们我们是如何思考的,由此,你们不仅可以判断伯克希尔的价值,也可以对我们的管理方式和资本配置做出判断。



探索财富增长的底层逻辑:经典金融著作精选(3册典藏版) 揭示市场运行的深层机制,构建稳健的投资决策框架,助您穿越周期,实现长期财富增值。 本套装精选了三部在各自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投资经典,它们跨越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投资流派,共同构筑了一套全面、深刻的现代投资知识体系。这不是关于短期暴富的秘籍,而是深入理解资本市场、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的思想基石。 --- 第一册:洞悉人性与市场周期的不朽经典——《漫步华尔街》(原版增订版) 作者:伯顿·马尔基尔 (Burton G. Malkiel) 内容导读: 本书自初版问世以来,便以其清晰的逻辑和对市场有效性理论的精辟阐述,成为了全球投资者必读的入门与进阶之作。马尔基尔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幽默的笔触,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热门理论”进行了无情的解构。 核心知识点剖析: 1. 随机漫步理论的深度解析: 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股价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股票价格的变动遵循“随机漫步”(Random Walk)的特性。这要求投资者放弃寻找“下一个大牛股”的幻想,转而关注系统性的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 2. 技术分析与基本面的终极辩论: 本书系统性地对比了技术分析(图表、形态学)与基本面分析(价值评估)的有效性边界。马尔基尔认为,在长期视角下,试图通过历史价格形态预测未来的做法,其成功率并不高于抛硬币。 3. 投资组合构建的实践指南: 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低成本的指数基金(Index Funds)构建一个能够长期跑赢绝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组合。书中提供了详尽的数据支持,证明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买入并持有”整个市场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策略。 4. 识别投资的“泡沫”与“陷阱”: 增订版特别增加了对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等近期市场事件的分析,帮助读者识别周期末期的非理性繁荣现象。它提醒投资者,贪婪和恐惧是投资最大的敌人,而市场先生(Mr. Market)的脾气往往是难以捉摸的。 5. 跨越世代的投资智慧: 总结了巴菲特等价值投资大师理念中与有效市场假说相契合的部分,并指出了它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局限性。本书旨在教会读者建立一套抗干扰、反人性的长期投资哲学。 --- 第二册:从估值到决策的严谨工具箱——《证券分析》(精粹修订版)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与 戴维·多德 (David L. Dodd) 内容导读: 被誉为“价值投资的圣经”,本书奠定了现代金融分析的基础框架。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股票选择的书,更是一套系统化的企业价值评估和风险防御方法论。理解本书,是真正理解“投资”与“投机”之间鸿沟的关键。 核心知识点剖析: 1. 投资与投机的明确界限: 格雷厄姆首次清晰定义了何为“投资”(以可靠的分析为基础,旨在保证本金安全并获得满意回报的行为)与何为“投机”。这要求投资者必须对所持有的资产有深刻的理解。 2. 内在价值的确定性评估: 本书的核心在于“内在价值”的概念。它教导读者如何运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对企业进行细致入微的审查,计算出其真实的经济价值,而非仅仅依赖市场报价。 资产分析: 侧重于清算价值、调整后的账面价值(Book Value)计算,尤其关注流动性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真实可变现价值。 盈利能力分析: 强调对历史盈利的稳定性、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对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剔除,以获得可靠的平均收益指标。 3.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的实操应用: 这是格雷厄姆哲学的灵魂。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显著差距来保护资本。它指导读者只在市场极度低估时才出手,为不可预见的错误或市场波动预留缓冲空间。 4. 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策略差异: 详细区分了侧重于资产组合分散化、适度安全边际和高股息回报的防御型策略,以及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承担更高风险以追求超额收益的积极型策略的实践路径与风险控制点。 5. 债券分析与混合投资组合: 包含了对固定收益证券(债券)的详细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个人风险偏好来平衡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构建一个能够抵御不同市场环境的混合投资组合。 --- 第三册:理解金融市场的权力结构与非理性行为——《非理性繁荣》(修订版) 作者:罗伯特·希勒 (Robert J. Shiller) 内容导读: 希勒教授将经济学理论与行为金融学完美结合,深入剖析了资产泡沫的社会学根源和心理驱动力。本书超越了简单的技术指标分析,直指人类集体行为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核心知识点剖析: 1. 泡沫的生成机制: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资产泡沫(如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互联网泡沫)的生命周期。希勒认为,泡沫的形成不是单纯的错误定价,而是由新颖的观念、媒体的传播、羊群效应共同驱动的社会传染病。 2.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视角: 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市场看起来是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也常常表现出系统性的偏差。重点探讨了代表性偏差(Availability Heuristic)、损失厌恶以及过度自信如何被放大并引发市场失衡。 3. “叙事”的力量: 希勒强调,金融市场是由“故事”驱动的。一种激动人心的、关于未来财富的叙事一旦被广泛接受,就能吸引大量资金,推动价格脱离基本面。识别并审视这些盛行的市场叙事,是保护投资者的重要一步。 4. 泡沫的预防与应对策略: 尽管预测泡沫何时破裂极其困难,希勒提出了市场参与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审慎的资产配置调整: 在市场情绪高涨时,逐步降低风险敞口。 长期视角下的锚定: 坚持以贴现现金流等基本面指标为决策锚点,抵抗短期的市场噪音。 对新技术的理性评估: 承认技术创新带来的价值,但警惕市场对其未来收益的“无限拔高”预期。 5. 全球视角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不同资产类别(房地产、股票、艺术品)的泡沫案例,揭示了人类贪婪的普遍性,以及各国监管和文化差异对泡沫演变的影响。 --- 总结: 本套装集合了从“如何理性地进行长期投资”(马尔基尔)到“如何严谨地评估企业价值”(格雷厄姆),再到“如何理解市场非理性与周期性风险”(希勒)的完整知识链条。它为严肃的投资者提供了横跨理论、实践与行为心理学的全方位武装,是构建独立、稳健投资哲学的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金融投资大师套装》的引进,简直是给迷茫中的我指明了方向!我一直对金融市场充满好奇,但又害怕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直到翻开这三本书,才发现原来投资可以如此系统和清晰。第一册像是一本扎实的入门教科书,它没有过多地陷入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把股票、债券、基金这些基础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风险管理”的强调,这一点在很多市面上的“速成”书籍里是被轻描淡写的。书里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比如经典的郁金香泡沫和近年的次贷危机,让我深刻认识到,不懂风险就等于把钱扔进了一个没有安全垫的深渊。读完这一本,我感觉自己对金融世界的敬畏感增加了,不再是那种盲目乐观的“一夜暴富”幻想,而是建立在稳健认知之上的长期主义视角。它让我明白,投资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对于那些想系统学习、打好地基的初学者来说,这本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套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很多金融书籍为了追求“专业感”,常常使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和复杂的图表,让人望而却步,但《金融投资大师套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三本书的纸张质量上乘,阅读起来不费眼,最关键的是,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会穿插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或者简单的图形来辅助说明。比如,他们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时,用的例子让我瞬间理解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对价格的影响。而且,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每一章的结尾都有一个清晰的总结,方便回顾和知识点内化。这种对读者友好度的重视,使得即使是像我这样工作日比较忙碌的人,也能保持学习的热情,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阁成为“精神食粮”。

评分

第三册的内容,说实话,对于我这个想从散户向更专业层面迈进的人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深入探讨了宏观经济指标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比如美联储的利率决策、通货膨胀数据对不同资产类别(如黄金、大宗商品)的影响。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分析了“资产配置的动态再平衡策略”,书中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框架,教你如何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调整投资组合的权重,而不是一成不变地持有。我尝试根据书中的模型,对我的退休金账户进行了小幅调整,虽然时间尚短,但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是之前没有的。这册书的论述逻辑极其严密,引用了大量翔实的数据支持,虽然需要静下心来反复阅读和消化,但一旦掌握了,你就不再是随波逐流的小散,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和预测市场的大致走向了。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套书会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但读完第二册后,我的看法彻底改观了。这一册的重点似乎是放在了“行为金融学”和“市场心理”的分析上,这部分内容简直太有趣了!作者成功地揭示了,为什么即使是掌握了所有基本面知识的专业人士,也会在市场恐慌或狂热时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书中有不少关于“羊群效应”、“锚定偏误”的经典实验和分析,让我对自己过去几次投资失败的原因有了醍醐灌顶的认识——原来很多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自己内心的贪婪和恐惧。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人性弱点,并学会在市场情绪极度高涨时保持一份警惕,在大家一片哀嚎时寻找潜在的机会。这种从心理层面剖析市场的角度,比单纯的技术分析要深刻得多,它教会了我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如何更客观地看待市场的波动。

评分

综合来看,这套套装绝对是近年来我在金融学习领域中遇到的最佳投资。它不是那种只教你几个“秘籍”然后让你去赌博的书,而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指南。它覆盖了从最基础的术语理解,到中级的行为心理分析,再到高级的宏观资产配置策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学习闭环。我感觉自己现在看财经新闻时的理解深度和洞察力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不再是被标题党牵着鼻子走。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问我最近有什么好书推荐,我都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这套,特别是对于那些想建立自己独立投资哲学,而不是盲目听信“股神”建议的人来说,这三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指导。物超所值,强烈推荐给所有严肃对待财富增值的人。

评分

讲座老师推荐购买的,书是正品

评分

物流真快快递小哥真给力!赞一个!这是是啊,423读书日囤了很多书,慢慢看呗!?

评分

应该还是可以的,还没有开始看,是值得看的一本书。

评分

孩子的书一直在京东购买,这次替公司购买图书,相信京东的品质与速度

评分

书是很不错的,非常好,虽然没有优惠多少,但是书是非常好的,内容也好

评分

京东的质量还是不错的,物流速度超快

评分

听说不错~听说不错~听说不错~听说不错~

评分

自营非常方便,就是活动价格变化大,又满减又优惠券,算来算去,书不错支持京东活动

评分

巴菲特历年来致股东的信却有口皆碑,因为他很诚实,喜忧都会与股东开诚布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