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总是冷场,冷不丁就炸出个“呵呵”;在团队里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站起来就腿软,支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和父母沟通问题,三言两语便吵得面红耳赤;面对心仪的人,对话框里写了删,删了又写,就是开不了口……久而久之,便给自己冠上了“社恐”的名号,愈加封闭自己。
沟通真的就这么难吗?
本书给你直接的聊天指南。全书聚焦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类聊天场景,作者从其资深心理学家的角度出发,直击问题要害,让你明白你是如何将天聊死的。真实又略扎心的案例辅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教你避开聊天雷区,快速掌握聊天技巧。
胡慎之
资深关系心理学家,研究领域包括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曾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嘉宾、湖南卫视《变形计》特邀心理顾问、《家庭教育指导师》教材副主编 。
资深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行业长达10余年。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兼任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未成年人网络工作组主任。
另外,他还是一名作家,著有《变形计——十天变成一个好孩子》《别对我说谎——微表情读心术》《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等等,同时也是《婚姻与家庭》《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多家杂志报社特约撰稿人。
Part One 基础技能
第一章 表达自己
01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005
02说话理直气壮/ 013
03恰当地表达愤怒/ 019
04有效表达关心/ 025
05打造朋友圈形象/ 033
第二章 和他人沟通
06赞美到他人心里去/ 043
07请求原谅的正确姿势/ 049
08快速赢得他人信任/ 056
09应对不友善的挑衅/ 063
10得体地拒绝他人/ 068
11读懂小动作背后的秘密/ 076
12说服≠强迫/ 083
Part Two 场景化沟通
第三章 职场小课堂
13与忙碌的领导高效沟通/ 095
14面试技巧与误区/ 102
15妙读老板心思,赢得赏识/ 109
16巧应桀骜不驯的职场新人/ 115
17如何解决工作和家庭的矛盾/ 122
第四章 家庭小课堂
18消除和父母没话说的尴尬/ 133
19和父母想法不同时如何沟通/ 140
20应对亲戚们的过度关心/ 148
第五章 恋爱小课堂
21如何获得异性好感/ 157
22如何延长情感保质期/ 164
23恋爱十诫/ 170
24伴侣不开心时该说些什么/ 178
25和异性朋友相处如何避免越界/ 185
01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发现很多人会把心理咨询当作聊天。既然大家都喜欢这样的解释,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下“聊天”这门艺术的相关技巧。
一场愉快的聊天,将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同时也能凸显一个人情商的高低。
Lily是一位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女生,她的性格偏内向,空有一颗想融入同事并参与聊天的心,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做。每次看到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她总是心生羡慕。偶尔,她也会尝试着加入同事们的聊天,但总是以冷场结束。所以,她在公司几乎没什么朋友。
IT男Tom也有类似的烦恼。他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履历都挺优秀,但不知为何,谈了三场恋爱都失败了,而且女友提出的分手理由都一样: 跟他在一起吃饭、看电影很无聊,聊不到一起去。
为什么Lily和Tom不能跟别人好好聊天呢?问题出在以下三点,这些也是我们容易犯的错误。
错误一: 有我没你
Lily在与同事聊天时,一直都在思考: 别人是怎样看待我的?别人对我的话题感不感兴趣?表面上,Lily很在意别人,但实际上,她更在意的是别人对她的看法和感受。即使她有时关注到别人,但关注的更多的也是自己想象的内容,并非真实的客观实际。所以,“有我没你”的人很难跟人好好聊天。
错误二: 只说不听
Tom是典型的“只说不听”。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在路上,Tom都一直在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倾诉自己的想法,很少能耐下心来倾听女友说的话。在面对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话题时,他则更像是在开个人讲座一样,滔滔不绝。女友想加入话题,却总被他粗暴地打断。而当女友聊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Tom又沉默不语,不给予女友任何回应,让对方很尴尬。
更有甚者,他还会在对方已经对某话题流露出不感兴趣之后,依然滔滔不绝,不懂得适可而止。
错误三: 肆意评价对错和好坏
两个人一起出去吃饭,其中一人很喜欢吃椒盐口味的虾,而你不喜欢,所以你就说椒盐虾很难吃,这是在评价别人口味。其实,口味是很私人的事,无对错之分。你对对方做出的评价,会让对方感到不安,特别是在公众场合。
以上三点是我们在聊天中容易犯的错误,也是可能影响我们人际关系的“三把刀”。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愉快地聊天呢?愉快的聊天就像跳双人舞: 有铺垫,有互动,有亲近的表达,还有充满仪式感的收尾。所以,要想跟一个人聊得来,需要学会以下这四步。
第一步: 铺垫
在我们想跟别人聊些什么的时候,最起码我们要先传递给对方一些信息: 我很想跟你聊天。一般情况下,聊天刚开始时我们不会选择那些太深入的话题,而是有点像搭讪。比如: 老外喜欢对不熟的朋友说:“What�餾 up?”(最近怎么样?)如果是很熟的朋友,我们可能会这样表达:“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可以说说?”
总之,铺垫就是在进入话题之前,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感兴趣,并且,你特别愿意跟他聊天。
第二步: 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关键词: 代入感和投入感。
代入感是指我们在表达自己或说一件事情时,用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比如,谁、哪天、在哪里、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情……故事讲得好,就像好的书、好的电影一样能够引人入胜,让人们产生代入感。如果你讲故事可以让对方产生代入的感觉,那你就是个聊天高手。
投入感则指让对方感觉到你是进入对方的情景和情绪中的。一个人是否在关注你,你是能够感受到的。
在人际关系中,代入感和投入感能让我们产生一种最重要的感觉——存在感,即被重要的人所发现、所注视。在开始聊天时,如果我们投入的感情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话匣子往往能够被顺利打开。
同样,当进入话题时,应该给予对方情绪、语言、行为举止等各方面的积极回应。例如,一位朋友失恋了,你对他说,“失恋的感觉一定很痛苦吧,前段时间我看你闷闷不乐。我也失恋过,我知道那种感觉”。你的这种投入感和代入感,能够让对方产生一种倾诉的冲动。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共情”。��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沟通救星”!我一直是个不太擅长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总是担心说错话、惹人生气,所以很多时候宁愿选择沉默。尤其是在工作中,有时候明明有好的点子,但就是不敢说出来,生怕被别人质疑,结果很多机会就这么溜走了。我买这本书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打开之后就被深深吸引了。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用了很多非常贴近生活、非常真实的案例来讲解。读着读着,我发现很多时候我遇到的沟通困境,书里都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可行的方案。比如,它讲到如何倾听,不仅仅是听进对方的话,更要理解对方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这一点我之前从未意识到,总以为只要听清楚字面意思就行了。书里还教了怎么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既能清晰明确,又能顾及对方的面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我尝试着在和同事沟通项目时运用书里的一些小技巧,惊喜地发现,原来沟通可以这么顺畅,而且大家之间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融洽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沟通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开始期待每一次的交流。
评分我是一名销售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客户的拒绝、不满、刁难,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以前,我总是把这些负面情绪往心里去,导致压力很大,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它里面关于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书里提到的一些心理调适方法,非常实用。它让我明白,客户的拒绝不一定是个人的攻击,很多时候是基于产品、服务本身,或者他们自身的情绪。学会了区分这些,我的心态就平和了许多。书里还分享了很多关于如何建立信任、如何说服他人而不引起反感的技巧,这些对于我的销售工作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尝试着在和客户沟通时,运用书里教的“同理心”技巧,先理解客户的顾虑,再提出解决方案,效果比之前好太多了。很多原本以为很难搞定的客户,现在都能愉快地成交。这本书让我不仅提升了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
评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太合群的人,在社交场合总是感觉浑身不自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害怕说错话。这种焦虑感让我错失了很多和人建立联系的机会。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原来沟通可以如此有艺术性和技巧性。书里关于如何开启话题、如何让对话持续下去、如何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等方面的讲解,都非常细致入微。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提问的艺术”那一部分,它让我明白了,好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对方说话,更能展现你的真诚和兴趣。我尝试着在和新认识的朋友聊天时,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并且认真倾听他们的回答,结果发现,对方似乎也更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故事。渐渐地,我在社交场合不再感到那么紧张,甚至开始享受和人交流的过程。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找回了自信,让我相信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受欢迎、有魅力的人。
评分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似乎越来越简化,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进行信息交换,而忽略了情感的传递。我一直深信,真正有价值的沟通,是能够触及人心、产生共鸣的。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深度沟通的探索。它没有给我一套僵化的模板,而是引导我思考沟通的本质,以及如何在每一次互动中,展现出真正的自我和对他人的尊重。书里关于“倾听的力量”和“非暴力沟通”的理念,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沟通方式,发现很多时候我过于关注“我说了什么”,而忽略了“对方听到了什么”以及“对方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时,避免指责和评判,而是用“我”开头的句式来陈述事实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对方的防御心,也更容易让我的意图被理解。我现在觉得,每一次的沟通,都像是一次小小的连接,而这本书,就是帮助我搭建这些连接的指南针。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居家带娃的妈妈,我发现和孩子的沟通成了最大的挑战。小孩子的情绪变化太快,而且很多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回应他们。有时候他们哭闹不止,我感觉自己已经筋疲力尽,完全没有耐心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这本书的出现,真的让我看到了希望。虽然它不是一本专门针对亲子沟通的书,但书里关于如何理解他人情绪、如何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我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太有帮助了。书里讲到,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爆发,是因为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感受。我开始尝试着去观察孩子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去猜测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回应孩子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说“别哭”或者“不许闹”,而是会蹲下来,认真地看着他们,尝试用平静的语气说:“我知道你很难过/生气,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时候孩子真的会慢慢平静下来,并试着跟我交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耐心和理解才是连接亲子关系最坚实的桥梁,让我在育儿这条路上不再感到孤单和迷茫。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