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电子学 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

精通电子学 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纳德.泉 著,张东辉 译
图书标签:
  • 电子学
  • 电路分析
  • 电路设计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嵌入式系统
  • 创新设计
  • 实战案例
  • 高等教育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28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900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实用电子电路设计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提供PSpice仿真软件,可以加入PSpice仿真群(QQ:336965207)索取软件和交流学习。

内容简介

《精通电子学 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首先讲解电路和信号,包括光发射器和接收器、收音机、振荡器和视频,以及模拟图像处理;然后陆续讲解曲线或多项式方程与电子电路或电路系统的关系。本书分为3部分:第1部分为初级电子学(第1~6章),适合初学者,主要讲解元器件和简单电路,包括电池、发光二极管(LED)、手电筒和电源,同时介绍焊接技术。第2部分为中级电子学(第7~9章),适合中级爱好者,主要内容包括音频前置放大器电路和不同类型的振荡器。第3部分为高级电子学(第10~18章),适合高级爱好者,主要讲解AM(调幅)和FM(调频)无线电技术、电视电路和电路系统,另外介绍电路分析、电路创新和故障排除技术。本书涉及大量电路实例,方便读者从头开始一步步学习电子学。

作者简介

Ronald Quan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是SMPTE,IEEE和AES的会员。他曾担任FM和AM广播电台的广播工程师,同时还持有业余无线电许可证。

他是《自创晶体管收音机》(McGraw-Hill/TAB Electronics,2012)的作者,该书不仅涵盖无线电、电路和信号理论与实践,还包括大量全新设计的无线电电路。

30多年来,他一直在视频和音频设备相关公司(Ampex,Sony,Macrovision,Monster Cable和Portal Player)工作。 在Ampex公司,他设计出CRT(阴极射线管)电视监视器、音频和视频电路的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其他设计包括Sony(索尼)公司的HDTV录音机宽带FM检测器;Macrovision公司的2倍彩色载波频率(7��16MHz)差分相位测量系统,并曾担任该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另外,在Macrovision公司他还设计出多种锁相环电路,利用该电路为CD播放机的原始EFM(8-14调制)数据流提供再生时钟信号。

在惠普光电领域工作期间,他开发出一系列低功率条形读码器,该读码器所消耗功率仅为传统光笔阅读器功率的一小部分。

目前,他拥有至少400项全球专利(其中包括超过80项美国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涉及模拟视频处理领域、视频信号降噪、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低失真电压控制放大器、宽带晶体电压控制振荡器、视频监视器、音视频IQ调制、带内载波音频单边带调制解调、音频和视频干扰、条形码阅读器和音频测试设备。

2005年,他曾是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研究生论坛特邀发言人,主讲低噪声和失真压控放大器。他曾担任斯坦福大学三门不同电气实验课程的导师。在2010年11月和2012年10月,他将音频放大器失真的相关论文提交给旧金山音响工程学会会议Moscone中心。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序

致谢

作者简介


第1部分 初级电子学

第1章 引言3

 本书目标3

第2章 元器件和原理图5

 2.1 导线5

 2.2 导线工具6

 2.3 电池7

  2.3.1 电池“首次解密” 9

  2.3.2 串联电路和电池座10

  2.3.3 “第二次解密”:提高LED钥匙扣灯电池寿命12

  2.3.4 “第三次解密”:将AA电池装进笔形电筒13

  2.3.5 手电筒制作13

 2.4 电压、电流、电阻和功率15

 2.5 电阻17

 2.6 电容20

 2.7 电感和线圈22

 2.8 半导体25

  2.8.1 二极管和整流器25

  2.8.2 放大器26

  2.8.3 双极型晶体管27

  2.8.4 真空管29

 2.9 放大器和逻辑门集成电路31

 2.10 电路图32

 参考文献35

第3章 组装工艺和简单测试设备36

 3.1 无焊电路组装工艺36

  3.1.1 利用双绞线组装电路36

  3.1.2 自制实验板38

 3.2 面包板39

 3.3 焊接工具41

 3.4 电线或连接器预镀锡43

 3.5 各种接头焊接实例44

 3.6 面包板焊接44

 3.7 矢量和穿孔板46

 3.8 矢量板焊接———LM386音频放大器47

 3.9 简单测试设备———电池测试仪49

 3.10 万用表用作电池测试仪51

 3.11 元件清单53

 参考文献54

第4章 光发射器和接收器55

 4.1 白炽灯55

 4.2 #222手电筒灯泡实验56

 4.3 LED 58

 4.4 LED驱动60

 4.5 LED输出参数61

 4.6 LED与白炽灯对比62

 4.7 LED实验测试62

  4.7.1 LED实验1 62

  4.7.2 LED实验2 63

 4.8 光接收器64

 4.9 光敏二极管实验66

 4.10 遥控信号接收实验68

 参考文献70

第5章 二极管、整流器及相关电路71

 5.1 二极管和整流器工作特性71

 5.2 电源交流-直流转换电路73

 5.3 直流分压电路和电压乘法器77

 5.4 二极管开关和增益控制81

 5.5 测量电池组直流电阻实验82

 5.6 二极管增益控制电路83

 5.7 二极管混合射频电路85

 5.8 二极管逻辑电路86

 5.9 变容二极管87

 5.10 电压调节齐纳二极管87

 参考文献89

第6章 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和真空管90

 6.1 电流源和电压控制电流源器件90

 6.2 利用JFET构建恒流“二极管” 91

 6.3 利用双极型晶体管构建电流源93

 6.4 输入信号变化时集电极电流和电压增益变化值测量95

 6.5 利用LED建立基准电压97

 6.6 利用恒流源提供低纹波输出电源99

 6.7 利用JFET、MOSFET和真空管建立电流源102

 6.8 利用晶体管放大器和LED构建低功耗夜明灯107

 6.9 运算放大器快速浏览109

 6.10 利用JFET和双极型晶体管建立电压控制电阻114

 参考文献114


第2部分 中级电子学

第7章 放大器和反馈117

 7.1 什么是负反馈系统117

 7.2 同相增益运算放大器119

 7.3 反相增益配置121

 7.4 实验:光敏二极管传感器和自动电平控制放大器123

  7.4.1 光传感器123

  7.4.2 音频信号电平控制125

 7.5 电压控制放大电路127

 7.6 电压控制共发射极放大器128

 7.7 利用负反馈稳定和调节自偏置集电极电流129

 7.8 功率输出级和VBE乘法器电路132

 7.9 正反馈缺点134

 7.10 运算放大器选型136

 参考文献137

第8章 音频信号和电路138

 8.1 传声器、留声机、线路输入和扬声器信号电平138

 8.2 用于广播和录音室的平衡或差分模式音频信号140

 8.3 传声器前置放大器电路143

 8.4 利用附加晶体管增加增益带宽积和实现低噪声148

 8.5 利用移动磁体磁性建立高输出唱机盒前置放大器149

 8.6 用于录制和播放记录的频率响应和相位150

 8.7 RIAA均衡前置放大器实验151

  8.7.1 RIAA唱机前置放大器实验1 151

  8.7.2 RIAA唱机前置放大器实验2 153

  8.7.3 RIAA唱机前置放大器实验3:少即是多? 156

  8.7.4 低电压真空管放大器制作158

 8.8 前置放大器电路供电电源160

 8.9 音响设备标准失真测试162

 参考文献166

第9章 振荡器167

 9.1 振荡器系统简要概述167

 9.2 张弛振荡器工作原理169

 9.3 相移振荡器170

 9.4 自动增益控制无削波正弦波文氏桥振荡器173

 9.5 通用文氏桥振荡器175

 9.6 张弛振荡器设计实例176

 9.7 利用双路比较器、场效应晶体管和触发器建立555定时器179

 9.8 利用单片74HC14或74AC14建立张弛振荡器181

 9.9 射频振荡器182

 参考文献186


第3部分 高级电子学

第10章 调幅信号和电路189

 10.1 AM信号定义189

 10.2 AM信号类型192

 10.3 载波抑制调幅信号194

 10.4 I通道和Q通道197

 10.5 基本收音机电路199

 10.6 收听无线电广播实验202

  10.6.1 TRF收音机204

  10.6.2 固态再生收音机206

  10.6.3 再生收音机和TRF收音机对比207

  10.6.4 信号混合207

  10.6.5 双联可变电容器208

  10.6.6 振荡线圈209

  10.6.7 中频变压器209

 10.7 利用MK484/TA7642芯片的超外差收音机213

 10.8 共射放大器测试215

 参考文献215

第11章 调频信号和电路216

 11.1 调频信号定义216

 11.2 实验1:采用压控变容二极管建立调频振荡器实验218

  11.2.1 利用预加重和去加重发射与接收均衡曲线220

  11.2.2 观察预加重和去加重影响222

  11.2.3 调频和预加重网络223

  11.2.4 调频收音机225

 11.3 利用陶瓷滤波器和谐振器建立FM调谐器231

 11.4 SiliconLabs公司调频收音机实验235

 11.5 调频探测器238

 参考文献245

第12章 视频基础知识———包括视频信号246

 12.1 通过对比度、亮度、分辨率和锐度检查静物照片246

 12.2 电视画面分辨率和品质250

 12.3 宽高比253

 12.4 Kell系数255

 12.5 宽高比、Kell系数、帧速率和带宽决定扫描行数256

 12.6 锐度和频率响应259

 12.7 蝙蝠侠耳朵式图像增强恢复259

 12.8 彩电基础知识262

 参考文献264

第13章 视频电路与系统265

 13.1 视频电路亮度和对比度265

 13.2 锐度电路269

 13.3 亮度、对比度和锐度视频处理器271

 参考文献282

第14章 高等电子数学283

 14.1 线性方程283

 14.2 偏置电压285

 14.3 线性方程在FM立体声系统中的应用288

 14.4 线性方程在颜色编码中的应用289

 14.5 多项式291

 14.6 一阶多项式负反馈系统296

 14.7 多项式在放大器负反馈失真效果计算中的应用298

 14.8 本章总结303

 参考文献303

第15章 基本电路分析技术304

 15.1 基尔霍夫定律在环路和节点电路方程分析中的局限性304

 15.2 环路方程305

  15.2.1 输入零电压源305

  15.2.2 定义电流和电压方向306

  15.2.3 使用正电荷电流推导电压分压器公式306

  15.2.4 使用节点方程求解并联电阻307

 15.3 戴维南等效电路309

  15.3.1 通过戴维南等效电路分析实际电路311

 15.4 交流电路分析313

 15.5 RC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简单瞬态或脉冲响应319

 参考文献322

第16章 回顾与分析323

 16.1 文氏桥振荡器RC反馈网络323

 16.2 唱机前置放大器327

 16.3 射极跟随电路330

 16.4 利用发射极输出阻抗决定共射放大器特性335

 16.5 反相增益视频放大器分析338

 16.6 以前项目的改进或变化340

 16.7 利用60W灯泡实现文氏桥振荡器342

 16.8 谐波失真分析初探344

 16.9 利用差分增益求解谐波失真346

 参考文献348

第17章 半导体开关器件349

 17.1 电路破解349

 17.2 发明和专利354

  17.2.1 应用于宽频移相陶瓷滤波振荡器355

  17.2.2 非变容式电子可调电容器359

  17.2.3 伺服控制静态偏置AB放大器364

 17.3 其他设计实例368

  17.3.1 振荡器电源频率调制368

  17.3.2 LC射频匹配网络369

 参考文献371

第18章 故障排除与思考372

 18.1 电路组装372

 18.2 电路完成与测试372

 18.3 直流偏置条件373

 18.4 正确选择运算放大器374

 18.5 高速和大电流逻辑门电路374

 18.6 去耦电容374

 18.7 如何消除放大器振荡375

 18.8 低频振荡375

 18.9 在电源端注入噪声实现电源去耦378

 18.10 振荡器失振379

 18.11 减少外部噪声380

 18.12 实例分析381

 18.13 利用AM /FM收音机测试振荡器是否工作381

 18.14 低压差稳压器382

 18.15 测试设备回顾382

 18.16 疑难解答总结383

 18.17 本书思考383

前言/序言

作者序

学习电子学首先需要掌握电阻、电容、二极管和晶体管等元器件的基础知识。本书不仅对以上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而且对不同类型的电池和组装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以供读者学习。

本书主要分为3部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以适合不同阶层的电子爱好者。每一部分均附带具体实例供读者实践,以加强实践经验,增强电子产品基本理论。

正如标题所言,“精通电子学”,本书不仅为电子爱好者介绍电子电路基本知识,而且引导其到达更高级别——学习和构建更加复杂的电子电路。另外本书还讨论了高等数学中谐波失真分析等高级主题。

本书不仅适用于电子爱好者,对于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工程师等同样适用,同时本书也可用于电子实验课程指导。


译者序

当需要进行电路设计时,往往首先应查找相关电路图样,然后对电路进行剖析,在完全理解电路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设计指标对电路进行改进、创新,以满足最终设计要求。

本书不仅可以满足以上电路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而且对电阻、电容、二极管和晶体管等元器件基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且对不同类型电路的组装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以供读者学习。

另外本书对光发射与接收电路、整流电路、放大与反馈电路、音频电路、振荡器电路、调幅与调频电路和视频电路等类型电路进行工作原理分析、数学计算、实际电路搭建及测试。

最后本书对电路故障排除进行系统讲解,故障排除的同时也对电路进行设计改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书内容源于实际,用于实际,使得电路工程师能够系统地分析电路、设计电路、顺利排除电路故障,以便最终设计出完美的产品。

如果读者希望对书中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加入PSpice仿真群(336965207)进行讨论学习。


张东辉

2018年1月11日



《电子世界的奥秘:从基础到前沿的探索》 这是一本带领读者深入电子学世界的入门指南,它将带你跨越从原子层面到宏观电路的广阔领域,揭示电子信号如何流动、控制和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各种功能。本书摒弃了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实例,为你打开一扇通往精密制造、智能科技和无限创新的大门。 第一章:微观世界的基石——电荷与电流的诞生 在踏入电子学的殿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构成一切物质的微观粒子——电子。本章将为你剖析原子的结构,揭示电子的特性及其在不同材料中的行为。你将了解自由电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定向的运动,从而产生我们所说的电流。我们将探讨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理解它们为何在电子世界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你将初步建立起对电场和电势的基本认知,为后续的电路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能量的流动——电压、电阻与欧姆定律 电流的产生离不开能量的驱动,这便是电压的角色。本章将深入浅出地解释电压的含义,它是驱动电荷移动的“推力”。你将学习到如何衡量电压,以及不同电源(如电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紧接着,我们将引入电阻的概念,它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通过理解材料的导电性和几何形状如何影响电阻值,你将学会如何计算电阻。本书的重中之重——欧姆定律将在这一章得到详细阐述。它如同电子世界的“牛顿定律”,精确地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际例子,让你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一核心定律,为解决实际电路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章:电路的语言——串联与并联的奥秘 真实的电子世界并非孤立的元件,而是由无数元件组成的复杂网络。本章将引导你认识电路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你将学习到串联电路的特性,即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并联电路,理解其电压处处相等,总电流等于各部分电流之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的规律。通过对比和分析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异同,你将能够直观地理解电流和电压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分配,为分析更复杂的电路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章:掌握能量——功率与能量的计算 电流在电路中流动,不仅传递信息,更消耗或传递能量。本章将为你揭示功率的概念,它是单位时间内能量转化的速率。你将学习到如何根据电压、电流和电阻来计算电路的功率,并理解功率的单位“瓦特”。同时,我们将探讨能量的概念,它与功率和时间息息相关。理解电能的消耗(如电灯泡发热)和转化(如电动机转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在设计中考虑能效问题。 第五章:控制的艺术——开关、继电器与电路的启停 电路的生命在于其动态性,而控制则是实现这种动态性的关键。本章将带你认识各种形式的开关,从最简单的物理开关到更复杂的电子开关,理解它们如何通过接通或断开电路来控制电流的流动。我们将深入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它如同一个由电信号控制的“大开关”,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这些控制元件,你将初步掌握如何实现电路的启停、切换以及组合控制,为构建更复杂的逻辑电路打下基础。 第六章:非直流的魅力——交流电的基本原理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力大多是交流电,它与我们之前讨论的直流电有着显著的区别。本章将为你揭示交流电的本质,即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特性。你将了解正弦波的含义,以及频率、周期和幅值等重要参数。我们将初步介绍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并简要提及它们在交流电路中的独特表现,为后续深入学习交流电路打下基础。 第七章:信号的传递——电容与电感的独特作用 电容和电感是电子电路中最基础但也最具魅力的元件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电容的作用,理解它如何像一个小型的“能量储存罐”,通过储存电荷来影响电压的变化。你将学习到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以及它在滤波、耦合等电路中的应用。随后,我们将探讨电感,它则是一个“磁场储存器”,通过储存磁场能量来抵抗电流的变化。你将了解电感在振荡电路、变压器等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深刻理解电容和电感如何与电阻配合,形成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电路。 第八章:逻辑的构建——二极管与三极管的基础 进入半导体领域,我们将接触到电子世界中的“智能”元件——二极管和三极管。本章将详细介绍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理解它如同一个“单向阀”,只允许电流朝一个方向流动。你将学习到二极管在整流、稳压等电路中的应用。随后,我们将重点解析三极管,它是一种神奇的“电子开关”和“放大器”,通过微小的输入信号来控制更大的输出电流。你将了解三极管的几种基本结构和工作模式,为理解更复杂的集成电路打下基础。 第九章:集成电路的智慧——芯片的诞生与运作 我们每天接触的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核心都离不开集成电路(IC)。本章将带你一窥芯片的奥秘,了解它是如何将成千上万甚至数亿个电子元件微缩并集成在一块硅片上的。你将了解集成电路的种类,如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以及它们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对集成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你将能够更好地把握现代电子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 第十章:创造的火花——电子学的应用展望 在掌握了电子学的基本原理之后,本章将引导你展望电子学广阔的应用领域。从通信技术、医疗设备、人工智能到新能源开发,电子学无处不在,并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你将了解到电子学如何与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催生出更多令人惊叹的创新。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你对电子学的兴趣,鼓励你积极探索,甚至在未来成为电子学领域的创新者。 本书旨在为你提供一个扎实而全面的电子学入门知识体系,让你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电子学的无穷魅力和无限可能。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希望系统梳理知识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你探索电子世界不可或缺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对于电子学一直抱有一种敬畏又略带恐惧的心情,《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曾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电子知识,但往往因为过于理论化或者缺乏系统性而半途而废。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剖析”的能力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我记得在讲解一个音频放大电路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最终的成品,而是带领我一步步拆解,分析前置放大、功率放大等各个阶段的功能,以及每个元器件的作用。通过这种“庖丁解牛”式的讲解,我才真正明白了电路的逻辑,不再是对一堆符号和线条感到茫然。书中的“设计”章节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它并没有提供一些固定的“模板”,而是教我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思考和构建电路。例如,在设计一个电源稳压电路时,作者会引导我考虑输入电压的范围、输出电流的需求、以及对纹波的要求,然后一步步推导出合适的元器件选择和参数设置。这种“由外向内”的设计方法,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复制,而是在创造。而“创新”的部分,则像是为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它鼓励我跳出框架,去思考如何用更优化的方式实现功能,或者如何将不同的技术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火花。这本书真正让我体会到了电子学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关于电路,更是关于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评分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一本能让我如此沉浸其中的科技类书籍了,《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绝对是其中之一。我之前对电子学一直怀有一种敬畏感,总觉得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参数是遥不可及的。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在“剖析”这个环节上,做得尤为出色。他不仅仅是告诉你一个电路的功能,更是深入到每一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实现整个电路的功能。我记得在讲解传感器接口电路时,作者并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分析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然后逐步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滤波器以及模数转换器,最终搭建出稳定可靠的接口电路。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实验室,一步步地学习和实践。更让我欣喜的是,“设计”的章节,作者并没有提供一些“万能公式”,而是着重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他鼓励读者从实际需求出发,去思考如何实现功能,如何权衡性能和成本,如何优化电路。这种“以终为始”的设计方法,让我感到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技术,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的部分,更是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它鼓励我去思考如何利用已有的技术,去创造出新的应用,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实用、最有价值的科技类书籍之一。我一直对电子世界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常常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这本书就像一艘坚固的航船,带着我踏上了探索电子学奥秘的旅程。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将那些原本复杂深奥的理论,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剖析”的深度。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仅仅列出电路图和参数,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分析它们在电路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举个例子,关于半导体器件的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类比和详细的图解,让我彻底理解了二极管和三极管的PN结特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导通和截止的,这比我之前死记硬背的教科书要深刻得多。更让我觉得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设计”的应用。它教会我如何从零开始,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一个电路,如何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何进行参数的计算和优化。这种“动手”导向的学习方法,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创造的过程中。书中的“创新”理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鼓励读者发散思维,去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电路,或者创造出全新的解决方案。这种培养创造力的指导,对于想要在电子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电子学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这本书,绝对做到了这一点。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对“剖析”的精深理解。作者并非简单地给出电路图,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电路的每一个角落,去理解每个元器件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我特别记得在讲解数字信号处理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罗列算法,而是从最基本的采样、量化过程讲起,然后逐步引入滤波器、FFT等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让我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这种“解构式”的学习方法,让我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而“设计”的篇章,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电子学的实用性和创造力。作者鼓励读者从实际需求出发,去构思和实现自己的电路。他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是设计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设计一个智能家居控制器时,他会让我考虑用户交互、功耗管理、通信协议等多个维度,然后一步步指导我完成电路设计。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而“创新”的部分,则像是为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突破现有技术的局限,去创造出更智能、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评分

我必须承认,《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学习体验。我之前总觉得电子学是一个非常高深的领域,门槛很高,难以入门。然而,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我从“门外汉”变成了对电子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电路时,都极其注重“剖析”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给你一个完成的电路图,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步步带着你拆解,分析每个元器件是如何工作的,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配合,最终完成预期的功能。例如,在讲解数模转换器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然后逐步展示其内部结构,以及每个模块的职责,让我逐渐清晰地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这种“抽丝剥茧”式的讲解,让我获得了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而“设计”的篇章,更是让我看到了电子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无限可能。作者鼓励读者从实际需求出发,去构思和实现自己的电路。他会提供一些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但绝不会限制你的创造力,而是引导你去探索最优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的“创新”理念,更是激发了我内在的创造力,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去改进现有的技术,或者提出一些全新的想法。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的好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无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阅读之前,我对于电子电路的认知,大概停留在“连接几个零件就能工作”的层面,充满了神秘感和不可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者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他对“剖析”的极致追求。他对待每一个电路,都如同对待一件精密的艺术品,细致入微地分析其每一个组成部分。我记得在学习运算放大器的时候,书中花了大量篇幅,从其内部结构,到各种反馈电路的设计,再到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淋漓尽致,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它被誉为“电子世界的万金油”。更让我惊喜的是,“设计”的部分,简直就像是给我量身定做的一样。作者并没有提供僵化的设计模板,而是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将抽象的电子原理转化为具体的电路实现。他鼓励我从实际需求出发,去分析问题,然后一步步构建出满足要求的电路。这种“引导式”的设计教学,让我感到无比的自信和充实。而“创新”的理念,更是将这本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更是激发了我的创造力,让我开始思考如何用电子技术去解决更广泛的问题,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评分

刚拿到这本《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真的像是打开了一个宝藏。我一直对电子世界充满好奇,但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只是隔靴搔痒,对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元件总是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个及时雨。从我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循序渐进,就像带着你一步步攀登高峰。比如,讲解电阻的章节,我之前只是知道它“阻碍电流”,但这本书却详细地剖析了它的物理本质,从材料特性到温度效应,再到不同类型的电阻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我才真正理解了它在电路中的“身份”。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非常注重“剖析”二字。对于一个电路,它不仅仅是给出最终的图纸,更是拆解它,分析每一个部分的功能,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种“解剖”式的教学,让我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模式,学会了如何去“看懂”电路,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而且,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从简单的LED闪烁电路到稍微复杂一点的信号放大电路,每一个案例都配有详尽的讲解和原理图,让我有机会将理论付诸实践,亲手搭建和调试,这种学习体验是任何线上教程都无法比拟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设计”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连接元件,更是教你如何根据需求去思考,如何进行权衡取舍,如何优化性能。这让我觉得,电子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智慧的学问。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阅读《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毕竟市面上关于电子学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显得过于理论化或者脱离实际。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者巧妙地将抽象的电子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联系起来,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电容的章节,书中通过生活中的水箱蓄水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让我这个对物理概念不太敏感的人,也能瞬间领会其中的精髓。更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是,本书在“剖析”电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简单地展示电路图,而是层层递进地分析,从各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再到整个电路的运行机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将复杂的电路分解成易于理解的模块,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电子实验室,亲手操作,一点点揭开电路的神秘面纱。特别是那些“设计”章节,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初学者量身定做的。作者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是“怎么”去设计。它教会我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何进行参数的计算和优化,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这种“从需求出发”的设计思路,让我真正体会到电子设计的乐趣和挑战。书中的“创新”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种前瞻性的引导,让我对电子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

初次接触《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我就被其独特的视角所吸引。我一直认为,电子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学科,但这本书用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那些枯燥的理论化为触手可及的知识。作者在“剖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不仅仅是给你展示一个完整的电路,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一步步地带领你解构电路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其功能、作用以及与其他部分的关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讲解逻辑门电路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真值表,而是从最基础的“开关”概念入手,逐步解释了AND、OR、NOT门是如何通过物理元器件实现的,然后才引出更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这种“追根溯源”的讲解方式,让我对数字电路的理解更加深刻。更让我惊喜的是,“设计”的章节,作者并没有提供大量的“拿来主义”的设计方案,而是着重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他鼓励读者从实际问题出发,去分析需求,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电路。这种“以我为主”的设计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更是在参与创造。而“创新”的理念,更是将这本书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去用电子技术解决现实中的挑战,这种前瞻性的指导,对于任何想要在电子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评分

这本书,《精通电子学:电路剖析、设计与创新》,简直是我电子学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我之前尝试过很多关于电子学的教材,但总觉得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缺乏实际应用指导,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剖析”这个概念贯穿始终,让我不仅仅是知道“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例如,在讲解射频电路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展示复杂的S参数和阻抗匹配公式,而是先从信号在传输线中的传播开始,逐步分析了信号反射、损耗等现象,然后才引出如何通过阻抗匹配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更让我惊喜的是,“设计”的章节,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一些现成的电路图,而是引导我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电路。比如,在设计一个低功耗蓝牙模块时,他会让我考虑功耗、通信距离、数据吞吐量等多个因素,然后逐步选择合适的器件和优化电路结构。这种“由需求驱动”的设计过程,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电子设计的乐趣和挑战。而“创新”部分,则更是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它鼓励我去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解决新的问题,或者创造出全新的应用。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电子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创造价值的手段。

评分

一如既往的支持京东!赞我大京东,给力!

评分

很不错的,

评分

送货速度快,服务态度好。

评分

写得不太全面,只是把部分内容操作了一遍,适合初学者

评分

这本书很像是高仿的,不像正版的

评分

还输很不错的

评分

还算不错,有参考价值!

评分

书被仔细封装,印刷质量也还很好。

评分

为了学OrCAD专门买的,挺好的。就是爱思唯尔太黑了,一本这么薄的书卖这么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