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

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传华,周玲,朱美红 著
图书标签:
  • 输送技术
  • 过程设备
  • 工业应用
  • 机械工程
  • 流体输送
  • 管道设计
  • 压缩机
  • 输送机械
  • 设备选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31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13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0
字数:70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共6个分册,分别为:《反应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燃烧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传热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分离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和《工业过程设备维护与检修》。本书是其中的一个分册。
《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在简要介绍流体流动机理及特性的基础上,分别详细介绍了液体输送设备、气体输送设备和粉体输送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工作特性、用途及评价,并对两相流及固体输送过程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石油、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医药、环境、机械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同时,也适合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化工机械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根据过程工业所用原料和生产产品的特性,提出了对输送设备的要求,对流体流动从理论上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液体输送设备——泵、高压气体输送设备——往复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低压气体输送设备——风机、粉体的机械式输送设备、粉体的流态化输送设备——气力输送与水力输送、粉体的生产加工设备——粉碎设备的工作原理、特性、分类、选型、使用要求、优化设计及工业应用等内容。
本书不仅适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医药、环境、机械等专业的院校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同时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程设备使用与维护、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等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人员也会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廖传华,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廖传华(1972—),男,湖北洪湖人。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本科生《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工作,编写教材2部。2005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 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从事以下方向的研究工作:(1)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和有机污泥进行深度治理,不仅满足达标排放,还能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已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4部,申报发明专利15项(获授权3项)。研究成分果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2)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份进行高效提取,既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又降低产物中的化学溶剂残留。已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3)超细粉体的制备:采用超临界膨胀法制备超细粉体。已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4)热力干燥:主要从事喷雾干燥、喷雾造粒、半干法喷雾烟气脱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多篇,获授权专利1项。现为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干燥专业组理事、中国通用机械干燥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用机械干燥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5)可再生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主要从事中硬质秸秆的气化、生物质超临界水部分氧化制甲烷、中高温太阳能热利用、城市型风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8项。(6)工业节水减排技术:针对高耗水行业,采用夹点技术,在对用水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与新型设备的开发,通过循环用水和废水处理再生回用而实现节约用水。研究成果获2011年江苏省水利科技优 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工业节水案例与技术集成》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 秀图书二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过程工业的特征/001
1.2过程工业的原料及产品/002
1.2.1无机产品及原料/002
1.2.2有机产品及原料/003
1.2.3生物质碳资源/008
1.3过程工业对输送设备的要求/010
第2章流体流动
2.1流体的有关性质/011
2.1.1流体的密度/011
2.1.2流体的压力/013
2.2流体静力学/015
2.2.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015
2.2.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016
2.3流体动力学/018
2.3.1流量与流速/018
2.3.2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019
2.3.3流体流动的物料衡算/019
2.3.4流体流动的能量衡算/020
2.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028
2.4.1牛顿黏性定律与黏度/028
2.4.2流体的流动类型/030
2.4.3流体的流动阻力/032
2.4.4管路计算/038
2.4.5管道直径的确定/041
2.5流速与流量的测量/042
2.5.1测速管/042
2.5.2孔板流量计/043
2.5.3转子流量计/045
参考文献/046
第3章泵
3.1泵的分类与选型/047
3.1.1泵的分类/047
3.1.2泵的性能参数/048
3.1.3泵的特性和使用要求/049
3.1.4过程工业用泵的要求/051
3.1.5泵的选型/052
3.2离心泵/053
3.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特性/054
3.2.2离心泵的分类/059
3.2.3离心泵的主要部件/061
3.3旋涡泵/069
3.3.1旋涡泵的工作原理/069
3.3.2旋涡泵的结构与分类/070
3.3.3旋涡泵的工作特性/071
3.3.4旋涡泵的选用/072
3.4往复泵/073
3.4.1往复泵的工作原理/073
3.4.2往复泵的分类/074
3.4.3往复泵的性能曲线/075
3.4.4往复泵的特点/076
3.4.5往复泵的应用/077
3.4.6其他往复泵/077
3.5转子泵/079
3.5.1齿轮泵/079
3.5.2螺杆泵/084
3.6真空泵/089
3.6.1往复式真空泵/090
3.6.2水环式真空泵/090
3.6.3射流式真空泵/092
3.6.4其他类型真空泵/094
3.7磁力泵/094
参考文献/095
第4章往复式压缩机
4.1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及其特性/100
4.1.1适用范围/101
4.1.2结构与组成/103
4.1.3分类及特性/103
4.1.4发展趋势/106
4.2往复式压缩机的组成/106
4.2.1机体/106
4.2.2曲轴/108
4.2.3连杆/113
4.2.4十字头/117
4.2.5轴承/120
4.2.6气缸(套)/122
4.2.7活塞及活塞环/128
4.2.8气阀/136
4.2.9活塞杆及填料/140
4.2.10附件/144
4.2.11润滑系统及润滑油(脂)/148
参考文献/149
第5章离心式压缩机
5.1离心式压缩机的基础理论/152
5.1.1压缩机的常用气体性质/152
5.1.2压缩机级中的气体流动/153
5.1.3功与压力升高——伯努利方程式/157
5.1.4压缩机的压缩过程和压缩功/157
5.1.5压缩机的级效率/159
5.1.6压缩机的内功、内功率和轴功率/161
5.2压缩机的基本组成/162
5.2.1进气室/162
5.2.2叶轮/163
5.2.3扩压器/167
5.2.4弯道和回流器/170
5.2.5 排气室/171
5.3离心式压缩机的组成/172
5.3.1气缸和隔板/172
5.3.2转子/174
5.3.3叶轮/176
5.3.4轴向力及其平衡装置/177
5.4离心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179
5.4.1迷宫型密封/179
5.4.2浮环密封/180
5.4.3机械接触式密封/183
5.4.4干气密封/184
5.5离心式压缩机的轴承结构/185
5.5.1动压轴承工作原理/185
5.5.2支持轴承/186
5.5.3止推轴承/188
参考文献/189
第6章风机
6.1风机的分类和用途/191
6.1.1离心式通风机/192
6.1.2轴流式通风机/192
6.1.3罗茨式鼓风机/193
6.1.4其他类型的风机/194
6.1.5通风机主要参数的确定/195
6.2离心式通风机/197
6.2.1主要气流与结构参数/197
6.2.2通风机的理论基础/199
6.2.3离心式通风机的损失和效率/205
6.2.4离心式通风机的组成/208
6.2.5离心性通风机的性能与用途/214
6.3轴流式通风机/214
6.3.1主要气流与结构参数/214
6.3.2轴流式通风机的工作原理/216
6.3.3翼型空气动力特性/220
6.3.4叶栅气动力基本方程/223
6.3.5轴流式通风机的损失和效率/225
6.3.6轴流式通风机的组成/228
6.3.7轴流式通风机的性能与用途/232
6.4罗茨鼓风机/232
6.4.1罗茨鼓风机的组成/233
6.4.2罗茨鼓风机的选用/234
参考文献/234
第7章粉体输送设备
7.1胶带输送机/237
7.1.1胶带输送机的构造/237
7.1.2胶带输送机的应用/248
7.1.3胶带输送机的选型计算/250
7.1.4选型计算示例/257
7.2螺旋输送机/259
7.2.1螺旋输送机的构造/259
7.2.2螺旋输送机的应用/261
7.2.3螺旋输送机的选型计算/263
7.2.4选型计算示例/265
7.3斗式提升机/266
7.3.1斗式提升机的构造/266
7.3.2斗式提升机的应用/269
7.3.3斗式提升机的装载和卸载方式/270
7.3.4斗式提升机的选型计算/271
7.4链板输送机/272
7.4.1板式输送机/272
7.4.2刮板输送机/273
7.4.3埋刮板输送机/275
7.4.4FU链式输送机/276
参考文献/278
第8章两相流与固体流化输送
8.1两相流的基本性质/279
8.1.1两相流的浓度/279
8.1.2两相流的密度/280
8.1.3两相流的黏度/281
8.1.4两相流的比热容和热导率/281
8.2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282
8.2.1颗粒的受力/282
8.2.2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283
8.2.3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方程/284
8.3固体流态化/285
8.3.1流化床/285
8.3.2流体阻力/287
8.3.3流化床的操作范围/291
8.4气力输送/293
8.4.1气力输送系统的类型/294
8.4.2空气输送料槽/296
8.4.3螺旋式气力输送泵/298
8.4.4仓式气力输送泵/300
8.4.5气力提升泵/302
8.4.6气力输送系统的主要参数/303
8.4.7固体颗粒在水平管内的稀相输送/304
8.4.8垂直管中稀相输送时的最低气速/306
8.4.9倾斜管中的最低气速/307
8.4.10稀相气力输送的压强降/308
8.4.11气力输送系统的优化设计/310
8.4.12气力输送系统的应用与发展/317
8.5水力输送/322
8.5.1基本原理与颗粒的受力分析/322
8.5.2输送管道内固体颗粒的运动/323
8.5.3水力输送前后的处理/327
8.5.4水力输送过程存在的问题/329
8.5.5水力输送管道的压力损失/329
8.5.6水力输送中的管道磨损/331
参考文献/335
第9章粉碎设备
9.1粉碎过程的主要表征参数/337
9.1.1粉碎过程的基本参数/338
9.1.2粉碎物料的基本物性/339
9.2粉碎工艺/340
9.2.1粉碎方式/341
9.2.2粉碎模型/341
9.2.3混合粉碎和选择性粉碎/342
9.3破碎设备/344
9.3.1颚式破碎机/345
9.3.2锤式破碎机/351
9.3.3辊式破碎机/357
9.3.4反击式破碎机/359
9.3.5圆锥式破碎机/367
9.3.6破碎设备的工业应用/371
9.4粉磨设备/373
9.4.1球磨机/373
9.4.2辊压机/381
9.4.3立式磨机/383
9.4.4粉磨工艺的工业应用/386
9.5超细粉碎设备/392
9.5.1机械冲击式超细粉碎机/393
9.5.2气流粉碎式超细粉碎机/395
9.5.3搅拌磨/400
9.5.4振动磨/407
9.5.5胶体磨/409
9.6粉碎物料的空气分级设备/410
9.6.1粗粉分离器/411
9.6.2离心式选粉机/412
9.6.3旋风式选粉机/413
9.6.4O-Sepa选粉机/414
9.6.5Sepax选粉机/417
9.6.6组合式选粉机/418
9.6.7转子选粉机/420
9.6.8矿渣微粉分级机/420
9.6.9打散分级机与V形选粉机/421
9.6.10选粉效率和循环负荷/423
参考文献/424

前言/序言

物料输送设备是过程工业中最常见的设备,人们常将其比喻为过程工业生产系统的“心脏”。过程工业所涉及的原料和生产的产品多种多样,根据其形态可分为气态物料、液态物料和固态物料。针对过程工业生产系统中所处理原料及所生产产品的物态、工艺条件等要求,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22)的资助下,我们编写了这本《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系统介绍了输送过程对所用设备的要求及各种不同输送设备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力求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对目前过程工业中涉及的输送过程设备及其应用特性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根据物料的存在状态及输送要求,本书将输送设备分为液态物料输送设备(统称泵)、气态物料输送设备(根据压力大小分为压缩机和风机)、粉状物料输送设备(机械式输送设备、流态化输送设备)及粉状物料制备设备(粉碎设备),并分别针对各种设备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工业应用实例介绍,使得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全书共分9章。第1章根据过程工业所用原料和生产产品的特性,提出了对输送设备的要求;第2章对流体流动从理论上进行了介绍;第3章介绍了液体输送设备——泵;第4章和第5章分别介绍了高压气体输送设备——往复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第6章介绍了低压气体输送设备——风机;第7章介绍粉体的机械式输送设备;第8章介绍了粉体的流态化输送设备——气力输送与水力输送;第9章介绍了粉体的生产加工设备——粉碎设备。
全书由南京工业大学廖传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周玲和南京三方化工设备监理有限公司朱美红著,其中,第1~3章、第6章、第8章由廖传华著,第4章、第5章由朱美红著,第7章、第9章由周玲著。全书由廖传华统稿。
全书从选题到材料的收集整理、文稿的写作及修订等方面都得到了南京工业大学黄振仁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南京三方化工设备监理有限公司赵清万、许开明、李志强,南京工业大学李政辉对本书的写作工作提出了大量宝贵的建议,南京朗润机电进出口公司朱海舟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研究生赵忠祥、闫正文、王太东、李洋、刘状、汪威、李亚丽、廖玮、宗建军等在资料收集与文字处理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写作与修订工作历时三年,虽经多次审稿、修改,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书中没有一一列出,在此谨对原文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著者
2017年8月于南京工业大学
《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脉搏:现代物料搬运系统精要》 在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浪潮中,高效、精准的物料搬运系统已成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本书《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脉搏:现代物料搬运系统精要》深入剖析了当前工业生产中最具活力的输送技术、设备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实用的技术参考,助力企业构建更智能、更柔性的物料流解决方案。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系列丛书的简单概述,而是聚焦于“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这一核心主题,从更宏观、更具前瞻性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现代物料搬运领域的发展脉络、技术前沿和实际挑战。我们将一同探索那些驱动着工厂车间、仓库物流乃至复杂供应链高效运转的“生命线”——那些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的输送设备与技术。 第一章:物料搬运系统概论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物料搬运系统的整体认知框架。我们将首先探讨物料搬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战略地位,阐述其如何影响生产流程的连贯性、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整体的竞争力。随后,我们将回顾物料搬运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机械装置到如今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先进系统,分析各个阶段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演进方向。 特别地,本章将重点关注当前物料搬运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 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 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AI)在物料搬运中的深度融合,如自主导航搬运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的应用,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路径优化和故障预测。 柔性化与模块化设计: 应对日益多样化的产品和生产需求,输送系统如何从固定、刚性向灵活、可配置的模式转变,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绿色化与可持续性: 节能技术的应用,如高效电机、能量回收系统,以及环保材料的使用,共同构建更可持续的物料搬运生态。 数字化与互联互通: 物料搬运系统如何融入工业物联网(IIoT)和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共享,从而进行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和全局优化。 第二章:核心输送设备解析 本章将深入介绍各种主流的输送设备,从基本原理到技术特点,再到适用场景,进行详尽的剖析。我们将涵盖以下几类关键设备: 带式输送机: 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输送带(如橡胶带、PVC带、金属网带等)的特性、适用范围、驱动方式,以及在散料、件料搬运中的具体应用。 辊筒输送机: 剖析其驱动原理(如电动辊筒、摩擦驱动),不同辊筒的材质和间距选择,以及在包装件、托盘等规则形状物料输送中的优势。 链式输送机: 探讨其重载能力、链条类型(如板式链、刮板链)、运行方式(如悬挂式、链板式),及其在汽车制造、重工等行业中的应用。 斗式提升机: 介绍其垂直提升散状物料的能力,不同斗型、牵引构件(链条或钢丝绳)的选择,以及在粮食、水泥、矿石等行业的应用。 螺旋输送机: 解析其紧凑结构、输送粉状、小颗粒物料的特点,以及不同形式(如水平、倾斜、垂直)的优缺点。 振动输送机: 探讨其利用振动原理输送物料的特点,以及在易碎、易粘连物料处理中的应用。 气力输送系统: 详细介绍正压、负压、密相、稀相气力输送的原理、组成部件(如风机、输送管道、分离器),以及在粉体、颗粒物料远程、自动化输送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章:先进物料搬运技术与系统集成 本章将聚焦于更先进的物料搬运技术,以及如何将不同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有效集成,构建高度协同的物料搬运系统。 自动导引车(AGV)与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深入比较AGV和AMR的技术原理、导航方式(如磁条导航、激光导航、视觉导航)、调度系统,以及它们在仓储、制造、配送等场景中的应用。 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 剖析AS/RS的核心组成部分(如堆垛机、货架、输送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不同类型的AS/RS(如巷道堆垛机、穿梭车系统),及其在提升仓储效率、空间利用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分拣系统: 介绍各种自动化分拣技术,如交叉带分拣机、推播式分拣机、滑块式分拣机,以及它们在快递物流、电商订单处理中的关键角色。 机器人集成与自动化装卸: 探讨工业机器人(如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在物料搬运中的集成应用,以及自动化装卸设备(如自动叉车、升降平台)如何提高装卸效率和安全性。 系统集成与控制: 强调物料搬运系统与其他生产设备、信息系统(如MES、ERP)的集成,以及如何利用PLC、SCADA、WCS等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协同作业和流程的自动化管理。 第四章:物料搬运系统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实践 本章将结合具体工业领域的实际需求,展示物料搬运技术和设备的典型应用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 制造业: 汽车工业: 汽车总装线上的零部件输送、白车身搬运、成品车存储与配送。 电子电器: 精密元器件的SMT贴片线输送、成品组装线、包装与入库。 食品饮料: 原料输送、半成品及成品包装、灌装线、冷链物流。 化工与制药: 粉末、颗粒、液体原料的密闭输送,危险品安全搬运,GMP规范下的洁净输送。 重工与冶金: 矿石、煤炭、钢铁等原材料的远距离、大批量输送,成品件的搬运。 仓储物流: 电商与快件: 高效的包裹分拣、自动入库、出库与配送。 第三方物流(3PL): 灵活的存储、集货、发货解决方案。 港口与机场: 集装箱、行李的自动化搬运与分拨。 其他领域: 港口码头: 散货、集装箱的装卸与转运。 机场: 行李处理系统、货物自动化分拨。 第五章:物料搬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优化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回归到实际操作层面,指导读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物料搬运系统规划、设计和持续优化。 需求分析与方案选择: 如何根据物料特性、生产工艺、场地条件、投资预算等因素,准确评估需求,并选择最合适的输送设备和技术。 系统设计原则: 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易于维护、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等关键设计原则。 场地布局与流程规划: 如何优化生产线布局,设计合理的物料流路径,减少搬运距离和瓶颈。 能耗分析与节能设计: 如何评估系统的能耗,并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维护与故障诊断: 常见故障的预防与排除,预测性维护的应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维护体系。 未来发展展望: 探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在物料搬运系统中的进一步融合,以及智能化、无人化工厂的未来形态。 《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脉搏:现代物料搬运系统精要》旨在成为您在物料搬运领域探索与实践的可靠指南。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更深刻地理解现代输送技术的核心价值,掌握各类先进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并能为您的企业量身定制高效、智能的物料搬运解决方案,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制药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对物料输送的洁净度、精度和无菌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偶然的机会看到《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翻阅后发现它对我的工作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书中关于医药级输送设备的部分,虽然不是全书的主体,但其提及的细节和要求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在输送粉末或颗粒状药品时,对输送设备的材质、表面处理、易于清洗和灭菌的设计,以及如何避免交叉污染的措施,都有非常具体的说明。书中介绍的某些特殊设计的蠕动泵、隔膜泵,以及用于无菌环境下输送的真空输送系统,都与制药行业的工艺要求高度契合。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输送系统与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合规性的内容,这对于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书中还提及了对输送过程中物料损耗的控制,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输送量来保证药品配方的准确性。尽管该书的主体偏向通用工业,但其对输送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细节的关注,依然能为我们制药行业的输送设备选型和系统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评分

收到,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10段图书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风格、内容和语句结构各异,且避免了AI写作的痕迹: 刚拿到这本《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就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作为一名在化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深知输送技术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物料的稳定供应、生产效率的提升,甚至安全生产的保障。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平台。从最初的粉体输送,到液体的泵送,再到气体的压缩与输送,几乎涵盖了工业生产中遇到的所有物料形态和输送需求。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气力输送的部分,里面详细讲解了负压输送、正压输送以及密相输送、稀相输送的原理、设备选型和实际应用案例。那些图文并茂的设备结构示意图,以及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对比,都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一些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比如物料堵塞、磨损问题、能耗优化等,书中都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和可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输送管道的材质选择、弯头设计以及防爆、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考量,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传授他的毕生绝学,让我们这些后辈能够少走弯路,更快地成长。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还会不断地翻阅它,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在机械设计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工程师,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原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术细节充满兴趣。而《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渴望。它并没有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每一个输送环节的细节之中。我仔细研读了关于离心泵的章节,里面不仅讲解了叶轮的结构设计、汽蚀现象的成因与避免,还涉及到了泵的效率曲线、性能曲线以及NPSH(净正吸入扬程)的计算方法。这些参数的精确理解和应用,对于优化泵的设计、提高输送效率至关重要。另外,书中对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通用输送设备的结构特点、驱动方式、承载能力以及适用物料范围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关于输送带的材质选择、接头方式以及承载计算等内容,都体现了作者严谨的设计思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本书还探讨了输送系统的集成化和自动化问题,这对于提升现代工业的生产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能够从中找到许多启发,并将这些宝贵的知识应用于我今后的设计工作中。

评分

我是一名负责港口码头散货装卸的工程师,对大宗物料的高效、安全、可靠输送有着极高的要求。在翻阅《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时,书中关于大型散料输送设备的内容,让我倍感亲切和受益。我重点研究了关于斗轮堆取料机、抓斗卸船机、以及各种输送皮带机在港口作业中的应用。书中详细讲解了这些大型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输送能力以及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设备防腐蚀、防磨损的设计,以及在恶劣天气(如强风、雨雪)下的作业稳定性保障。书中提供的关于提高卸载效率、减少物料破损、降低能耗以及保障操作人员安全的设计理念,都为我在实际工作中优化现有设备和规划新建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一些复杂的卸载场景,例如卸载不同种类、不同粒度的散货,书中也提供了针对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的价值,远不止于介绍各种输送设备本身,更在于它揭示了这些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灵魂”——也就是它们如何被设计、选型、集成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我是一名项目经理,经常需要协调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并对项目预算进行把控。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宏观视角。我能够从中了解不同输送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设备成本、运行费用以及维护要求,这有助于我在项目初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书中关于输送系统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对我来说极具参考价值。我还可以利用书中提供的各种图表和数据,向管理层清晰地解释不同输送方案的优劣,从而争取到必要的资源支持。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这样一个非技术出身但需要掌握技术全局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工具,让我能够更专业、更自信地处理与输送技术相关的项目。

评分

最近我接触到一些关于矿山物料输送的项目,对高效、可靠的输送设备需求非常迫切。偶然间得知了这本《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阅了一下,结果惊喜连连。书中关于散料输送的部分,特别是对重型输送带、长距离输送以及在恶劣环境下(如高温、低温、腐蚀性环境)输送的解决方案,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详细学习了输送带的选型依据,包括物料的密度、粒度、输送量、输送距离、运行速度以及环境因素等,还有关于输送带张力、托辊的布置、清扫装置的设计等细节。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实际案例,例如如何解决矿石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如何提高输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产损失。对于一些特殊的输送场合,比如输送易燃易爆物料时的防爆设计,输送高磨损性物料时的耐磨材料选择,书中有详尽的介绍和建议。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为我在今后的矿山项目设计中提供了更专业、更具操作性的指导。

评分

作为一名对过程控制和自动化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工程师,我在阅读《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时,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输送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的部分。书中并没有将输送设备仅仅视为独立的机械部件,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生产流程的宏观视角下进行考量。我认真研读了关于输送系统与DCS(集散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方案,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变频器等实现对输送速度、流量、压力等参数的精确控制。书中还讨论了智能输送的概念,例如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输送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优化输送路径,减少能耗,以及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并进行远程诊断。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输送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我进行相关的自动化改造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书中关于输送系统安全联锁设计,以及如何与消防、紧急停车系统联动的内容,也为我提升了对整个生产线安全性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的设备管理人员,对于输送设备这块知识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各样、性能各异的输送设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庆幸的是,我找到了这本《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的输送原理讲起,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输送设备的类型、工作机制、技术参数以及优缺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输送设备在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分析,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在某个特定环节需要选择某种特定的输送设备。例如,在处理高粘度物料时,书中推荐了螺杆泵和齿轮泵,并详细对比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输送能力,这对我以往只知道大概概念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等全方位的知识。特别是关于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以及如何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章节,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负责设备正常运行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让我对输送设备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也给了我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评分

这本《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真是集大成之作,里面的内容之丰富,涉及的领域之广泛,让我叹为观止。我平时主要关注的是食品加工行业的物料输送,这本书正好能满足我的需求。书中关于输送过程中防止物料变质、保持食品新鲜度、以及对设备卫生安全的要求,都有很详细的阐述。我研究了书中关于粉体输送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比如面粉、糖、奶粉等,以及对输送设备的材质要求(如食品级不锈钢)、密封性、防潮、防虫等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液体物料的输送,如牛奶、果汁、酱料等,书中也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包括泵的类型选择、管路的材质、温度控制以及CIP(在线清洗)和SIP(在线灭菌)系统的配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输送过程中物料损耗的最小化和破碎的避免,以及如何实现精准输送以满足食品生产的配方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输送过程,也蕴含着许多值得研究的技术细节,而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评分

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直非常关注,因此在阅读《过程设备与工业应用丛书--输送技术、设备与工业应用》时,便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节能减排和绿色输送的章节。书中对于不同输送方式的能耗对比分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备选型、改进运行参数来降低能耗,都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了解到,一些传统的输送方式虽然应用广泛,但在能耗方面可能并不占优势,而一些新型的输送技术,例如高效的泵送系统、优化的气力输送方案,在降低能耗方面有着显著的潜力。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输送系统的密闭性设计,减少物料泄漏和粉尘排放,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一些废弃物的输送和处理,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具有环保理念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输送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更是为了实现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工业生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