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

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晶莹 著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长
  • 生活方式
  • 心理学
  • 情绪管理
  • 幸福感
  • 居家生活
  • 日常
  • 练习
  • 治愈
  • 好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38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23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52
字数:1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再见,不够好的日常 : 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一书以盛行于欧美的“生活教练”为概念,利用方法、管理、工具让生活更SMART,使工作与人生更加圆满。可以纯粹阅读、可以查询、可以给予灵感,希望看了这本书的人,都能够思考,融会贯通,创造出自己专属的新内容。“好生活,只要比现在好,慢慢地就能越来越好,一天比一天更好。” “只要点燃火种,按部就班慢慢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生活教练。”

内容简介

经营一个家,要有一些小心机。不需要花大钱,花点时间做家事、用心布置,一块布、一支蜡烛、一盆花、一个抱枕,餐桌上的饭菜香、小阳台的葱葱绿意……就能营造出家的味道,累积满满的生活感。家,不再只是睡觉的地方,而是补充能量、消除身心疲惫的所在。会过生活的人都有超能力。在家事中找到强大的力量,你我都能。在《再见,不够好的日常 : 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一书中,YAHOO!奇摩第1届生活摩人、MY LOHAS园艺单元及台湾画刊“家事全通略”专栏作者阿妮奇(Annie K.),针对生活中基本而切身的项目,如料理、园艺、收纳、家事(洗衣、打扫、废物利用等),以一贯温润流畅的笔触,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故事,引进欧美生活教练的概念,利用表格、列表、小测验和方便好用的便利贴,搭配丰富的实景图片,设计了37个简单的实作练习,规划执行细节与步骤,提供具体实用且多元的生活方法,让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环境与经验,从点到面,透过自我练习,终找到生活好感觉,让生活更有质量,也让家更有归属感。

作者简介

台湾角川Walker Cafe网站的产品经理,曾担任乡间小路月刊、丰年半月刊总编辑。Yahoo奇摩第1届生活摩人、MY LOHAS园艺单元及台北画刊《家事全通略》专栏作者。
网名阿妮奇,自然卷、眯眯眼、爱笑的她喜欢动手过生活的感觉,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生活的人。网络上很多人或许不曾见过她,但却每天习惯性地去点击和阅读她的文章,欣赏她平淡却具有强烈生活感的文字。
葛晶莹毕业于世新大学采编专业,在媒体界工作多年后,取得了元智大学资讯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她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善于将专案管理的概念运用于生活中,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并将其运用于工作中,因此她经常担任朋友的“生活教练”,很乐于将“干物女”改造成为具有生活宅味的家政达人。
她的宅很生活、很舒服也很让人羡慕。“善于生活的人,就是在现有生活中,用经济的方式,享受惬意的人生”,作者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写下这句话。你听过一朵花改变一个人的故事吗?在本书中,每一个课程都可以作为一朵花,找一朵喜欢的花开始欣赏,相信后每个人都能拥有一片花园,让人生充满芬芳!

精彩书评

“我喜欢做家事,并享受家事带来的舒适感受。” ──《家事的抚慰》雪瑞.孟德森研究显示,从事生活中的作业,转移注意力,有助于缓解压力,建立成就感,对现代人而言,是一种心理疗愈。许多生活中的领悟,运用到工作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意。因此,在欧美,生活教练受到许多企业支持与重视,透过料理、园艺、打毛线等家事课程,使员工获得心灵安顿与疗愈,同时利用做家事训练其他能力,从中获得工作灵感与创意。

目录

自 序 改变生活,就能改变人生。

part1.概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方法却是

共通的。 ” 014

“过好生活,疗愈人生。 ” 018

“设立目标,按部就班,靠自己就能拥有想要的生活。 ” 021

part2.料理

“自己做料理后的意外收获。 ” 026

“自炊,知难行易。 ” 031

“模仿菜与食物链。 ” 034

“设立自己的目标,准备计划。 ” 038

[ course 1 ] 有锅有炉就是厨房 040

[ course 2 ] 寻找好食谱,然后写出自己的食谱 044

[ course 3 ] 去最近的市场采买食材 048

[ course 4 ] 选择安心食物 052

[ course 5 ] 食材的清洗与处理 056

[ course 6 ] 进阶的食材处理:储藏 062

[ course 7 ] 进阶的食材处理:腌渍 070

[ course 8 ] 点菜时顺便了解烹饪的方法 076

[ course 9 ] 便当, 作为午餐与其他 082

[ course 10 ] 接触烘焙做西点 090

[ course 11 ] 用创意制作天然饮品 094

[ course 12 ] 轻松办一场家庭派对 098

[ course 13 ] 添购厨房功能型小家电 104

part3.家务事

“除了公主与女王,凡人很难逃得过做家务事。 ” 108

“设立自己的家务事目标。 ” 112

[ course 14 ] 找到快速扫地的方法 114

[ course 15 ] 学会基本的收纳原则 118

[ course 16 ] 开放式收纳,把家变成咖啡馆 126

[ course 17 ] 检查自己的洗衣方法 130

[ course 18 ] 冬衣的清洁、整理与收纳 138

[ course 19 ] 小苏打的认识与使用 144

[ course 20 ] 让浴室保持清爽、 干燥 150

[ course 21 ] 循序渐进节约能源 154

[ course 22 ] 练习垃圾分类 160

[ course 23 ] 消除异味,使满室生香166

part4.家务事

“让家成为家人的依恋。” 172

“点缀家的妆容。” 175

[ course 24 ] 光与布料的运用 178

[ course 25 ] 跟着气候、节庆做布置 182

[ course 26 ] DIY自己动手做 188

[ course 27 ]收纳容器变装饰 192

[ course 28 ]规划属于自己的角落 198

part5.绿意

“纾压解郁的绿色魔法。” 204

“描绘自己的绿色地图。” 206

[ course 29 ] 买花前做功课 208

[ course 30 ] 在哪里买与如何挑选植物 212

[ course 31 ] 阳台种菜之新手上路 216

[ course 32 ] 种植香草植物,可泡茶可做料理 222

[ course 33 ] 用水种植物点缀夏日环境 226

[ course 34 ] 学会浇水与施肥 232

[ course 35 ]利用多肉植物学繁殖 236

[ course 36 ] 练习做组合盆栽 240

[ course 37 ] 边走边观察四季植物的变化 246


精彩书摘

炒、蒸、炖、烩、拌、烤等常见基本法。
炒三鲜、炸排骨、烫青菜、烩海参、蒸蛋、凉拌黄瓜、烤鱼,有没有发现这些菜的名称中都带有烹饪的方法?我觉得到餐厅点菜时,对于烹调法印象深刻的是,一条鱼可以蒸、炸、红烧、烩,甚至来个三吃 ;想吃鸡,有烧鸡、白斩鸡、葱油鸡等到底要选哪一道呢?所以我们常说某人特别会点菜,通常此人必定对烹调的方式有相当的认识。因此,即使是不动手做菜的人,也该利用机会认识各种烹调方法,至少点菜时很实用,不会做也要懂得吃。

由简单的蒸煮开始
炒与煎有什么不同?煮与炖又有何差异?如果不是老饕或料理人,大概很少会注意到这些细节。其实在中国料理中,常见的烹饪方法有三四十种,有些在日常生活中可见,有些做法则难得一见,甚至有些方法我还是在漫画中看到的,所以如果对料理有兴趣,不妨也多看看相关漫画。
如果是刚踏入厨房学料理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先了解基本的做法,例如 :拌、蒸、煮、煎、炒等。撇开拌菜不说,“蒸”是适合初学者的烹饪方式,也是适用于没有厨房的租房族的烹饪法。用电饭锅蒸煮是安全、简单的方法,电饭锅开关会自动跳起,不用担心蒸锅的水烧干。我曾经跟朋友合作,写过儿童食谱的专栏,当时设计的食谱都是以蒸为主,我还记得有瓜子肉、黄瓜酿肉、香菇虾仁等,这些料理连小朋友都可以自己动手做,而且很适合做便当菜,越蒸越好吃。我在一家蒸饺店中看过一道蒸蔬菜,把蔬菜放入蒸笼,跟蒸饺一起蒸,当时觉得这家老板真聪明。不过,入门的蒸菜简单,要进阶也十分讲究,例如火力大小、时间掌控,何时掀盖等,都有不同的窍门。这就有待大家慢慢去学习与了解了。
除了蒸之外,煮也是个不大需要厨艺的方法,只要把食材处理好,放入汤锅,加水或高汤,开火煮熟,起锅前再调味就好了。之前我在朋友那里看到了一道“玫瑰白菜猪肉锅”的照片,因为是煮物,所以我没有问食谱,直接自己发挥,买了白菜和火锅猪肉片,又加了一些木耳、胡萝卜、金针菇等,把整个锅排成一朵花,倒入汤汁煮 20分钟,就可以直接端上桌,而且色香味俱全。简单说,这道菜只要稍具美感、会排列食材, 都能做得好。此外,煮泡面也有进阶版本,加点青菜、海鲜、肉片等,同样可以吃得很丰盛。
对于初学者或没有时间下厨的人来说,卤是非常好用的烹调方法。卤菜的用途多多,一次卤一锅不用当天吃完,可以当平时的菜肴、便当菜、下酒菜、零食等,因此,卤是料理的必杀技。卤分为红卤与白卤,在台湾常见到用酱油做的红卤,家家都有自己的独门老卤,但大多以葱、 姜、 蒜、香料、酱油、酒、盐、冰糖等材料混合成卤汁,放入处理好的食材,如鸡腿、鸡翅、牛腱、猪肠等,让食材成熟入味。
每次卤完,将卤汤煮开后静置放凉,装入塑料袋冷冻,下次再卤时只需添加香料与酱油,时间一长就变成老卤。但要记住,豆制品、海带不要直接放入老卤中,而是舀一些卤汁出来单独卤,因为豆制品容易腐败,海带会有黏液,都会损害卤汁。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料理,可以从炒青菜、煎蛋开始学习,然后慢慢到煎鱼、烩虾、红烧肉等家常料理。

烹调方法分类后更好认识
想知道有哪些烹调方法吗?在此稍微做了整理。虽然方法很多,但有些烹调方法极为类似,稍做分类归纳, 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例如简单的是前面提到的蒸、 煮、 卤,多利用水蒸气或汤汁来烹调,如蒸、扣、烫、煮、焖、卤、炖、涮、汆等,由于烹调过程中没有放油,热量较低,很适合要减肥瘦身或注重养生的人。如果在汤汁中勾芡,汤汁较多的是“羹”,如鱿鱼羹 ;汤汁较少的就是“烩”,如烩饭 ;无汤汁、只是勾芡让菜滑嫩,则为“溜”。
要放油、用炒锅或平底锅来烹调的有煎、炒、炸、爆等。家庭料理中“爆”比较少见,因为是使用大火,将食材放入热油中爆炒后快速起锅,又分酱爆、油爆、汤爆,如酱爆青蟹、葱爆牛肉等,可以感受到以大火激出的锅气与香气,几乎都是下饭菜。此外,要花点时间烹调的有烧、烤、煸、烘、 焗、煨等,多以小火让食物软烂或熟透,如红烧肉、烤鸭、干煸四季豆、烘蛋、盐焗鸡、鸡汤煨白菜等。

前言/序言

改变生活,就能改变人生。
“写本书吧!”这几年来,只要在咖啡厅坐定,聊着聊着,对面的人多半会冒出这句话。然后我磨磨蹭地拖着,虽不至于对出书有畏惧,但看看五花八门的出版市场,却不知道自己还能写些什么? 然而一次次的鼓励与催促,还是会在心中埋下种子,生根发芽,自然而然就结出了果。生活书是大家对我的期待,但过着平凡小日子的我,能跟大家分享什么事情呢?我的肚脐眼儿注自认不是很精彩, 写写博客、脸书还行,如果要出书会心虚,白纸黑字要请大家花钱买回去,总得要有益于读者。
不做老师,做教练翻翻近年来我在杂志媒体专栏写的文章, 观察、参与了周围朋友的生活, 加上自己的小愿望 :想让大家都能体会生活的乐趣,多点时间在家里陪伴家人,自己动手做健康的料理,拥有平凡却能让身心更安顿的日子。或许,我可以带着大家踏入“过生活”的世界,即使很忙、即使没时间、即使不会,只要心有所愿, 通过一些方法就能达成。
但由于每个人的状况与环境不同,不可能一种方法大家都适用,于是,我想到了近年来渐渐盛行的“生活教练”。称之为教练,主要是像健身房的教练一样,是一对一的为健身者设计课程,而不是一个专业老师对多个学生同时教授相同的内容。选手们经过练习,都能成功,甚至比教练还厉害。
“生活教练”在欧美已经发展一段时间,是正式的职业,如同企业顾问、心理医师般存在,协助人们整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例如家庭问题、个人理财问题,或者学料理、谈恋爱等,都能找到专业的教练协助,主要的做法是设定目标、督促行动。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在生活方面却非常无力, 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工作的表现,因此,生活教练被精英人士重视,渐渐成为流行风潮。
聘请生活教练对于一般人而言十分昂贵,所以在本书中,我借由生活教练的概念,设计了一些简单的、较软性的生活目标,让想要提升生活质量却不知如何着手的人,有一把入门的钥匙,并通过自我练习、跟朋友切磋而成长,达到“做自己的生活教练”的目标,不用花钱,但获得的成果无价。过日子是简单也不简单的事情过日子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要过得好,却不简单。
基本上,我觉得即使上菜市场买菜,这件看来小而普通的事情,都蕴含着思考、企划、创造、判断与解决事情等能力。这些能力就蕴藏在生活中, 只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体会与贯通。每每思考至此,还很窃喜原来自己的风花雪月、拈惹草还算有用。
对于我母亲那一代而言,在生活上的种种事情,多传承于父母,例如家务事料理,孩子们会被要求帮父母做家务事, 在帮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不需要特别学习 ; 而现今年轻一代大多远庖厨,甚至对简单的家务都很陌生,虽不知家庭生活教育缺乏对于人的成长、成熟会有多少影响,但是却可以看到许多人放假时茫茫然,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重心与休闲习惯,于是大多数人会外出聚餐、去风景游乐区玩耍,一个假期就如此度过。
出门游玩应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他时间还是要另做安排,虽然安排休闲时光是另一门学问,但见微知著,能妥善安排生活的人,必定在事业上也有一番想法与作为的,这也是我觉得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懂得生活的另一个原因。
为了确认这些事情,除了自身的观察与经验外,我还拜访了一些朋友,了解不同家庭的情况。我相信,只要点燃火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生活教练,从小处练习,熟练后,生活就能改头换面。或许这周邀朋友来家中吃自己做的料理、下周逛逛花市,年前全家一起大扫除外,还能自己动手油漆墙壁,如此一来,假期结束后会更有成就感,返回工作岗位时,心情亦会不同。
从专心简单生活中得到心灵疗愈
当我将想法透露给出版社时,他们给了我另一个目标 :希望能疗愈处于压力中的现代人。在不景气的时代,人们每日汲汲营营于工作,一方面无法顾及生活,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宣泄压力的出口。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寄托,就能释放工作压力。 通过自己动手做料理、种菜等事情,可以食用更健康的食材,缓和社会上总是爆发黑心食品事件带来的忧虑 ;而如果能花些心思投入家务事,或许还能找到节省家用的方法, 应对不景气的时代。后或多或少都能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与宽慰。
的确,专心过日子是有疗愈功效的,我曾亲身体验,现在也正在实践,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启发与灵感,回馈于工作与人生。因此,即使是野人献曝,也想为需要的朋友们写下这本书。记得曾经看过一则寓言故事,有个生活糟糕且家里肮脏的人,某一天收到一朵朋友送他的鲜花,他看着美丽的花,觉得应该要插在水瓶里,于是找出一个瓶子洗净插上花 ;但放花的桌子很脏乱,一点也不相配,他动手整理了桌子 ;环顾四周又发现应该把房子整理一下,才配得上这朵花,接着整个环境都焕然一新,主人的心境因为这朵花而更积极向上,也因此改变了人生。这本书中每一个课程都可以说是一朵花,找一朵喜欢的开始欣赏,希望大家后都能拥有一片花园, 让人生充满芬芳。
告别平淡,迎接温暖:37个步骤,重塑你对“家”的感知 你是否时常觉得,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缺少令人心动的色彩?窗外的风景似乎总不如意,内心的角落也总是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空虚。你渴望回到一个真正让你感到安心、舒适、充满能量的地方,但那个“家”的轮廓,却在日常琐碎中渐渐模糊。 这本书,并非要为你提供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蓝图,也不是简单地罗列家居装饰的技巧。它是一份邀请,邀请你深入探索“家”在你心中的真正含义,并提供37个切实可行、充满温情的练习,帮助你一点一滴地将这份感知具象化,让你的生活空间,乃至内心世界,都散发出属于家的独特光芒。 重新定义“家”:它不只是一处居所,更是一种心境 我们常常将“家”等同于物理空间,一个拥有墙壁、屋顶和门窗的地方。然而,真正的“家”,远不止于此。它是一种情感的归属,一种精神的慰藉,一种让你卸下防备、回归真实的港湾。这本书将引导你跳脱出对“家”的传统定义,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它在你生命中的角色。 你是否曾因为工作的疲惫,将办公室的情绪带回家,让原本温暖的空间弥漫着冰冷?你是否曾因为人际关系的烦恼,对自己的房间感到疏离,仿佛它只是一个暂时的落脚点?这本书将帮助你认识到,“家”的营造,始于你内心的转变。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觉察练习,你将被鼓励去倾听内心的声音,识别那些让你感到“不够好”的源头,并从中学习如何与它们和解。 37个触手可及的练习,让“家”的感觉渗透生活 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其“37个练习”。这些练习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行动,让你在实践中体会到改变的力量。它们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视觉到触觉,从听觉到嗅觉,甚至触及你与物品、与他人、与自己的互动方式。 在空间中寻找宁静与秩序: 清理与重塑: 你将学习如何以一种更加温和、理解的方式来审视你的物品。不再是被动地“丢弃”,而是主动地“选择”。每一次清理,都是一次与过去对话,与自我和解的过程。你将发掘那些真正值得你珍藏的物品,并为它们找到最适合的位置,让它们在你的空间里闪耀。 感官的唤醒: 窗帘的材质是否让你感到舒适?灯光的色温是否能带来温暖?你将学会如何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和嗅觉来调动你的感官,让你的家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空间。或许是选择一块柔软的地毯,摆放几盆生机勃勃的绿植,或是点燃一支淡淡的香薰,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都能极大地提升你的居家体验。 动线的优化: 并非高深的设计理论,而是关于如何让你的空间更符合你的生活习惯。如何在回家后能顺畅地放置随身物品?如何在客厅里创造一个既私密又能与家人互动的角落?这些练习将帮助你重新审视你的空间布局,让它成为你生活的得力助手,而非阻碍。 在情感中滋养与连接: 仪式感的注入: 日常生活不应是单调的重复,而是可以被注入仪式感的。从一杯晨间咖啡,到睡前阅读的片刻,这些微小的仪式,都能为你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意义。本书将引导你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仪式,让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凡。 与物品的情感连接: 那些陪伴你多年的老物件,它们承载着怎样的故事?你将学习如何去感知这些物品的情感价值,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你的生活,让它们成为你温馨回忆的载体。 家庭氛围的营造: 如果你与家人同住,这本书同样会为你提供宝贵的建议。如何通过共同的活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如何创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感到被尊重和爱护的空间?它将帮助你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家庭环境。 在内心深处发现力量与平静: 自我接纳的练习: “不够好的日常”往往源于内心的不接纳。本书将鼓励你正视自己的不完美,学会与自己的焦虑、失落对话,并从中找到内在的力量。 感恩的力量: 学会感恩,是提升幸福感最直接的方式。你将有机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学会如何将这份感恩传递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专注当下: 现代生活节奏飞快,我们常常被思绪的洪流裹挟。本书将引导你学习如何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这本书适合谁? 这本书,是写给所有渴望让生活变得更好,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你。 如果你是一位忙碌的职场人士,下班后只想瘫在沙发里,却又感到内心空虚,渴望一个能真正让你放松和充电的避风港。 如果你是一位家庭主妇(夫),日复一日的琐碎让你感到疲惫,渴望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乐趣。 如果你是一位独自居住的年轻人,正在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并希望它能承载你的梦想和情感。 如果你是一位渴望与家人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人,希望你的家能成为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共同体。 这本书将带给你什么? 阅读这本书,你将获得: 对“家”的全新认知: 从物理空间到心灵归属,你将深刻理解“家”在你生命中的真正意义。 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案: 37个精心设计的练习,让你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改变,而非纸上谈兵。 重拾生活的热情: 通过营造一个充满温度的空间,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 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学会接纳自己,感恩生活,并在日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 更美好的居家体验: 让你的家成为一个真正让你感到舒适、安全、充满能量的地方。 告别那个让你感到“不够好”的日常吧。翻开这本书,跟随这37个温暖的指引,一步步走进你心中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让温暖与幸福,从此渗透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就像一句温柔的邀请,邀请我告别那些让我感到疲惫和失落的日子。我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场无休止的奔波,忙忙碌碌,却找不到真正的方向和意义。特别是回到家里,我更是感到一种疏离,好像家与我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这本书的出现,给我带来了希望,让我相信改变是可能的。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知心的朋友,提供具体的指导,帮助我找到那些能让“家”变得温暖和有归属感的方法。那“37个练习”,听起来就很有操作性,我希望能通过它们,一点点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喜悦,让我的每一天都充满“家的好感觉”。

评分

我最近的生活状态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同一首老歌,虽然熟悉,却早已失去了新鲜感和打动我的力量。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让我的日常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的方式,特别是关于“家”的感觉,我渴望它能变得更加温馨和牢固。当我在书店看到《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的标题吸引了。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渴望的东西吗?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创新性的方法,帮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我的生活,并且学会如何创造一个真正让我感到舒适和幸福的“家”。那“37个练习”,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指导非常具体和实用,我相信它们会成为我迈向“好感觉”日常的坚实步伐。

评分

我最近的状态可以用“疲惫不堪”来形容,每天都在被各种琐事追赶,感觉自己像一个陀螺,停不下来,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转些什么。直到我看到了《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这本书。这个书名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不够好的日常”。我渴望改变,渴望找到一种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满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家”这个对我来说应该最放松和温暖的地方。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更好地与家人沟通,如何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我尤其对书中的“37个练习”感到好奇,数量不多,但我想它们一定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走出困境,重新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本书给了我一种莫名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改变的契机,让我从“不够好”的泥沼中挣脱出来,找到真正属于我的“家的生活好感觉”。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仿佛一束光,照进了我有些黯淡的生活。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得像一个机器人,每天重复着相似的模式,工作、吃饭、睡觉,缺乏激情和乐趣,更别提什么“生活好感觉”了。尤其是在家里,我常常感到疲惫和疏离,好像家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而不是我心灵的港湾。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一种转变,一种从“不够好”到“好感觉”的跃迁,并且给出了具体的“37个练习”。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有实际操作性的指南。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技巧,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重新连接我的家人,让家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爱和幸福的空间。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会如何调整心态,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让我的生活不再是勉强维持,而是真正地充满活力和喜悦。

评分

我最近常常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每天的生活都像在重复上演同一部老电影,缺乏新意和惊喜,让我觉得日子过得很“不够好”。尤其是回到家,我希望能得到放松和慰藉,但有时候却感觉自己依然被各种情绪和压力困扰。《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痛点,并且给出了“37个练习”的承诺,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实践性。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帮助我调整心态,改善与家人的关系,甚至重新布置我的居住空间,让“家”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港湾。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告别“不够好的日常”,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家的生活好感觉”。

评分

我最近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和焦虑,明明生活里该有的都有,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一种踏实和满足感。朋友推荐了《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光听名字就觉得特别贴合我的心境。我渴望摆脱这种“不够好的日常”,想要重新找回那种在家就应该有的温暖和安心的感觉。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能主动去创造和经营。尤其对那“37个练习”充满好奇,我想它们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帮助我逐步调整自己的状态,改善与家人的关系,让家真正成为我心灵的归宿。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力量和灵感,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温度,不再被“不够好”困扰。

评分

我最近经常陷入一种“假性忙碌”的状态,好像每天都很充实,但过后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留下,也没有真正感受到快乐。特别是回到家里,这种空虚感就更加明显,感觉家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而不是我心灵的寄托。《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这个书名,就像一针强心剂,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摆脱这种“不够好的日常”,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并真正体会到“家”的意义。那“37个练习”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我期待它们能引导我一步步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让我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温暖,让家成为我真正的避风港。

评分

自从进入社会以来,我总觉得自己一直在和“不够好”的生活较劲,每天都在为了各种目标而奔波,却很少停下来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尤其是“家”的感觉,似乎变得越来越淡薄。我看到《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这本书的标题,简直就像看到了我的救星。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练习”,能够帮助我重新连接我的内心,找回那种属于“家”的温暖和归属感。我期待书中能教会我如何去发现日常中的小确幸,如何去经营人际关系,如何去创造一个让我感到安心和幸福的生活空间。这本书给我了一种踏实的感觉,让我觉得改变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实现的。

评分

哇,这本书真的太及时了!我最近总是感觉生活一团糟,工作压力大,回到家也提不起精神,好像每天都在应付,而不是真正地生活。看到《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这个书名,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虽然我还没开始阅读,但仅仅是书名就给了我巨大的安慰和希望。我能想象到,这本书会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以及那种久违的“家”的温馨和舒适。我尤其期待书中提到的“37个练习”,数量不多不少,感觉很精炼,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希望能一步步引导我走出“不够好”的日常。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看看书中的智慧能否点亮我灰暗的内心,让我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贴心的朋友,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给我鼓励,给我方向,让我明白,即使是平凡的日常,也能过得有滋有味,充满爱和温暖。

评分

《再见,不够好的日常:37个练习让你找到家的生活好感觉》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最近的生活状态。感觉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没有惊喜,也没有太多的满足感,甚至有些麻木。尤其是在家里,我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那种温馨、归属的感觉,好像离我越来越远。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寻找改变的方向。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打破这种“不够好的日常”,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意义。我期待它能够教我如何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如何与家人建立更深的联结,以及如何将“家”打造成一个真正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的港湾。那“37个练习”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感觉是经过提炼的精华,希望能帮助我一步步地实现转变,让我的生活不再是“凑合”,而是真正地“好起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