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關我什麼事

統計學關我什麼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小島寬之 著,羅夢迪 譯
圖書標籤:
  • 統計學
  • 數據分析
  • 概率論
  • 日常生活
  • 實用統計
  • 思維方式
  • 決策分析
  • 信息解讀
  • 科學方法
  • 入門普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2304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9383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4
字數:1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日本銷量突破10萬冊的暢銷書!國內統計學通俗讀物都有很好的銷量。


2.微軟和榖歌早就在用、大量互聯網企業正在用的貝葉斯統計工具。


3.發明瞭用畫圖代替計算的“麵積圖”法,學習統計學竟然可以完全不需要公式,僅靠簡單的四則運算就能學會。


4.從垃圾郵件的篩選、潛在顧客分析,到二胎性彆概率、中奬概率分析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讀者像看故事一樣輕鬆理解統計學原理。


5.什麼人適閤閱讀本書?(1)對數據分析感興趣的人;(2)對統計學感興趣的人;(3)希望看懂財經新聞的人;(4)希望不被大量是似而非信息忽悠的人。


6.作者小島寬之大學時的專業和統計學完全無關,後憑藉興趣到東京大學深造。本著讓統計學“更生動、更直觀、更好懂”的理念創作瞭一係列的統計學通俗讀物,本本暢銷。


內容簡介

本書拋開讓人難以理解的“貝葉斯公式”,用“麵積圖”做直觀形象的解讀。隻要會做四則運算,就能快速入門,進而在一個個生活場景中,領會貝葉斯統計學的精髓。貝葉斯統計學的優勢在於“在數據少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推測”,貝葉斯統計學的統計過程和人腦的決策過程是很相似的,在人工智能時代有著廣泛的商業應用。微軟操作係統、榖歌的自動翻譯係統等都引入瞭貝葉斯統計技術。如果能夠熟練掌握貝葉斯統計,個人也能夠更好地做決策,可以說與好的生活息息相關。

作者簡介

小島寬之

日本帝京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知名數學隨筆作傢。1958年齣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院數學係,東京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著有《幾率的思考方式》《方便運用!幾率的思考》《世界第1簡單微積分》《從零開始學習微積分》以及《專為文科設計的數學教室》等多部作品。

精彩書評

概率是生活的指南。

——古羅馬著名政治傢、哲學傢西塞羅


如果你對數據拷打足夠的時間,它一定會招供。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羅納德·科斯


我一直堅信,未來十年*受歡迎的職業是統計。

——榖歌首席經濟學傢哈爾·範裏安博士


統計學是大數據時代常用的分析手段,沒有統計學的一整套工具,數據也隻不過是一段無用的信息罷瞭。微軟的21世紀戰略正是貝葉斯統計戰略。

——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關於微軟基本方針的演講


貝葉斯統計的優勢在於,“在數據少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推測,數據越多,推測結果越準確”的性質,以及“對所獲的信息可作齣瞬時反應,自動升級推測”的學習功能。瞭解瞭這一點之後,就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貝葉斯統計是*適閤應用於高端商業的技術瞭。

——本書作者日本帝京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小島寬之


小島寬之教授以淺顯的文字,深入淺齣的方式,結閤生活中的實際現象,嚮我們描繪瞭統計學的原理、方法與應用。難能可貴的是,學習本書幾乎不用概率的知識,也完全不需要微積分和高等數學的基礎,讓零基礎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係副教授肖勇波


目錄

第0講?隻要會做四則運算,便可掌握貝葉斯統計學 001


本書的特點

快速學習!

理解貝葉斯統計學的精髓


第1部


第1講?信息增加導緻概率變化 002


“貝葉斯推理”的基本方法

小結014/練習題015


第2講?貝葉斯推理的結果,有時與直覺大相徑庭① 016


使用客觀數據時的注意事項

小結025/練習題026


第3講?根據主觀數字也可以進行推理 027

疑惑時分的“理由不充分原理”

小結036/練習題037


第4講?運用“概率的概率”,拓寬推理範圍 038


小結050/練習題051

專欄 貝葉斯是何許人也?052


第5講?從推算過程開始,逐漸明確的


貝葉斯推理的特徵 053

小結058/練習題059


第6講?明快而嚴格,但其使用場閤受到限製的


內曼-皮爾遜式推理 060

小結064/練習題064


第7講?通過少量信息得齣切實結論的貝葉斯推理 065


與內曼-皮爾遜式推理的差異

小結072/練習題073


第8講?貝葉斯推理的基礎:極大似然原理 074


貝葉斯統計學與內曼-皮爾遜統計學的銜接點

小結079/練習題080


第9講?貝葉斯推理的結果,有時與直覺大相徑庭② 081


蒂霍爾問題與三個囚犯的問題

小結094/練習題094

專欄 關於“幸運”的兩條法則095


第10講 掌握多條信息時的推理① 096


運用“獨立試驗的概率乘法公式”

小結103/練習題103


第11講 掌握多條信息時的推理② 104

以垃圾郵件過濾器為例

小結113/練習題114


第12講 在貝葉斯推理中可以依次使用信息 115

“序貫理性”

小結123/練習題124


第13講 每獲得一條信息,貝葉斯推理就變得更精確一些 125


小結136/練習題137

專欄 幫助貝葉斯復興的學者們138

完全自學!

從“概率論”到“正態分布”


第2部


第14講 “概率”與“麵積”的性質相同 140


概率論的基礎

小結150/練習題150


第15講 在獲得信息之後,概率的錶示方法 151


“條件概率”的基本性質

小結162/練習題163


第16講 “概率分布圖”幫助我們進行更加通用的推理 164


小結174/練習題175


第17講 “貝塔分布”的性質由兩個數字決定 176


小結185/練習題185


第18講 決定概率分布性質的“期待值” 186


小結199/練習題199

專欄 何為“主觀概率”?200


第19講 在“貝塔分布”中使用概率分布圖進行高級推理 201


小結213/練習題214


第20講 在拋硬幣或天體觀測時觀察到的“正態分布” 215


小結223/練習題224


第21講 在“正態分布”中使用概率分布圖進行高級推理 225


小結235/練習題236

補講 貝塔分布的積分計算237


結語 239

參考文獻 242

練習題參考答案 245

精彩書摘

第1講 信息增加導緻概率變化

“貝葉斯推理”的基本方法

1-1? 通過貝葉斯推理來辨彆“買東西的人”和“隨便逛逛的人”

本講將通過一個商業案例,為大傢介紹經典的貝葉斯推理方法。

商店裏的售貨員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這位顧客究竟是來買東西的,還是隨便逛逛而已”。真正來買東西的顧客,一般而言,比起四處逛逛看看,更傾嚮於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另一類顧客則是這樣的:一時不急著買,而是先隨便問問價格,為以後購買做個參考。對待前者,作為售貨員,理應為其介紹需要的商品並讓其買下;而對待後者,如果同樣花費時間為其推薦商品,顧客不但不會購買,反而會感到厭煩,結果適得其反。

所以對於店員來說,通過顧客的行為來揣測他們的真實想法,是一項重要的本領。很多店員可以做到:通過直覺來判斷顧客屬於哪一類,而這正是身為一名店員的重要工作技巧。在此,我們將這種“基於直覺的的判斷”數值化,從而使它可以通過計算獲得。把方法編成手冊,教給新店員,這就像在互聯網上能夠實現自動判斷的AI(人工智能)一樣,是一項意義非凡的工作。

下文將具體介紹“將店員的判斷方法數值化”的方法,該方法恰巧適用貝葉斯統計學。進而言之,通過該事例,我們也可以弄懂貝葉斯統計學的概念。下文將分節進行解說。

1-2?第一步:通過經驗設定“先驗概率”

假設一個場景:麵前有一位顧客,此時你需要做的是,推測該顧客究竟是“來買東西的人”,還是“隨便逛逛的人”。隻有作齣正確的判斷,纔能采取正確的接待方法。


推算的第一步:將兩種顧客(來買東西的顧客、隨便逛逛的顧客)的比例進行數值分配。這句話的意思是:假設麵前的這位顧客一定屬於兩種中的一種,以此為前提,該顧客為第一種或第二種的可能性分彆為多少?將這個可能性用數值錶示齣來。

在貝葉斯統計學中,這種“某種類彆的概率(比例)”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先驗概率”。“事前”的含義是:在獲得某項信息之前。此處的“信息”是指:附加的狀況,比如顧客忽然過來詢問。通過“過來詢問”這一信息,可以對顧客類彆的推算進行修改,而“先驗概率”是指,在“過來詢問”或“不過來詢問”的情況發生之前進行的概率判斷。

通常,“先驗概率”可通過經驗來判斷。在特殊情況下,即使沒有類似經驗,也可以進行判斷,這部分特殊事例將在第3講進行解說,此處暫且不做討論。

根據自己的經驗,每5位顧客中就有1位是“來買東西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顧客占全體的20%(0.2),那麼剩下“隨便逛逛”部分的比例便為80%(0.8)。這兩個數字,便是兩類顧客的“先驗概率”。

在這個事例中,在觀察麵前顧客的行為之前,判斷“該顧客是屬於概率0.2的買東西的人,還是概率0.8的隨便逛逛的人”,這個過程被稱為“某一類彆的先驗分布”,如圖錶1-1所示。

圖錶1-1?先驗分布:分割長方形


圖錶1-1中的大長方形被分割為兩部分,兩部分的麵積所占比例分彆為0.2和0.8,這正是分割時的訣竅。本書將在後麵逐漸闡明:“麵積”的概念在貝葉斯概率的計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上圖示的方法為本書獨創。希望各位讀者將這幅圖牢記於心,這樣有助於在頭腦中勾勒齣貝葉斯統計學方法的大緻雛形。

該圖可以理解為:將整體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這意味著,自己所處的環境為A或B中的一個,A情況下的顧客為“來買東西的人”,B情況下的顧客為“隨便逛逛的人”,但不知道究竟是A還是B。隻是先在頭腦中構築一個大緻的印象。哲學上將這種見解稱為“可能世界”,在進行邏輯推算或概率推算時,采用這種“劃分互不相同的可能性”的思維方法,有利於整理思路。

在這裏將長方形的麵積設定為0.1和0.4,兩部分的比例依然為1:4,這與設定為0.2和0.8時的比例相同。那麼,為何要將麵積設置為0.2和0.8呢?這是因為,用數值來計算概率的情況下,需要在多種可能性中,選取“將各部分概率相加,總和為1”的那一種,這種情況被稱為“標準化條件”。

1-3?第二步:設置發生“嚮店員詢問”事件的條件概率

在這一步,我們要做的是:為“來買東西的人”和“隨便逛逛的人”這兩類顧客分彆設定“嚮店員詢問”的概率。如果沒有相關經驗和數據作為支撐,這項工作是無法完成的。上一節講到,即使沒有相關經驗,也可以設定先驗概率。但此處的“各個分類的行動概率”,必須是基於一定的經驗、實證、實驗的數值。

圖錶1-2中的數值,是為瞭計算簡便而設定的,並非真實數據。

圖錶1-2?關於“嚮店員詢問”這一行為的條件概率


從圖錶1-2中可以看齣,“來買東西的”顧客嚮店員詢問的概率是0.9,而“隨便逛逛的”顧客嚮店員詢問的概率隻有0.3。

需要注意的是:圖錶1-2從橫嚮來看,0.9+0.1=1,0.3+0.7=1,兩行都滿足標準化條件;而縱嚮來看,0.9+0.3≠1,也就是說並不滿足標準化條件。具體分析一下:橫嚮的一行,錶示某一類彆的顧客可能采取的兩種行動。比如第一行數字,錶示“來買東西的人”嚮店員“詢問”或“不詢問”這兩種行為,顧客有可能詢問,也有可能不詢問,最終采取的行動一定是其中之一,沒有第三種可能性。而縱嚮來看,第一列數字錶示,“來買東西的人”嚮店員詢問的概率為0.9,“隨便逛逛的人”嚮店員詢問的概率為0.3,兩個數字相加之和並不等於1。這是因為,對象範圍包含瞭兩個不同類彆的顧客,並且也沒有涵蓋所有的行動。

圖錶1-2中的數字,錶示“某一特定類彆采取各種行動的概率”,這在高等數學中被稱為“條件概率”。?用“原因”的概念來解釋,即“在原因明確的情況下,某一類彆采取各項行動的結果概率”(第15講中將介紹:如何用符號來錶示條件概率)。

將兩個類彆的顧客,進一步按照“詢問”和“不詢問”的條件來分類,那麼前文所述的兩個大類彆又可以細分為四個小類彆,分彆是:“來買東西的人詢問店員”“隨便逛逛的人詢問店員”“來買東西的人不詢問店員”“隨便逛逛的人不詢問店員”,如圖錶1-3所示。


前言/序言

隻要會做四則運算,

便可掌握貝葉斯統計學

本書的特點

0-1? 從零基礎達到應用水平

本書是“貝葉斯統計學”的超級入門書。“超級”的含義:

? 從零基礎開始學習

? 拋開繁瑣的符號和計算過程,學習運用貝葉斯統計

? 不隻是隨便說說,而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

對貝葉斯統計學感興趣的人不在少數。然而此前的教科書,導入部分編寫淺顯,中途卻難度驟增,這使很多讀者大受挫摺。這是因為在尚未理解貝葉斯統計的本質時,就被灌輸瞭一大堆概率符號,使得理解起來更為睏難。

為瞭不再重蹈這樣的覆轍,本書編寫之時做瞭一些功課,具體會在下節進行說明:

0-2?僅使用麵積圖和簡單算術

貝葉斯統計的基礎是概率公式——“貝葉斯公式”,它立足於“條件概率”的發展事項。“貝葉斯公式”是高等數學中很難理解的一個概念,原因有二:第一,公式復雜而不夠直觀;第二,條件概率在某種程度上屬於“不可靠的”概念,對於思維縝密的人來說總覺得“哪裏有些奇怪”。

事實上,上述第二點在貝葉斯統計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正是這份“不可靠”,纔是貝葉斯統計的本質,它與便利性息息相關。後麵我們會講到,貝葉斯統計在20世紀初曾因為其“不可靠”而遭到批判,一度被斥於統計學之外。但由於貝葉斯統計的“不可靠”與“便利性”為錶裏一緻的關係,“正因為不可靠纔得以運用”。在一部分學者對於這種“便利性”的關注下,貝葉斯統計於20世紀後半期恢復瞭其應有的地位。在21世紀的今天,貝葉斯統計已經成為瞭統計學的主流。

筆者著重考慮瞭這兩點,在編寫過程中也有所側重,並做瞭如下功課。

功課1將不齣現“貝葉斯公式”(極少一部分除外)的方針貫徹到底

以“通過麵積圖進行圖解”的方針作為貝葉斯公式的替代。從本質上來講,二者是相同的,然而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圖解的方式更加直觀且易於理解。同時,通過“麵積圖”可以更清晰地看齣“貝葉斯公式”的“不可靠”和“便利性”究竟體現在哪裏。

功課2隻需簡單算術的計算水平即可

這意味著,隻需要會做四則運算就可以掌握瞭,連開方和文字式計算都不需要。而且這其中的四則運算,即使是不擅長手算的人也可以藉助計算器輕而易舉地完成。

當然,在本書末尾會齣現“β分布”“正態分布”這些有難度的概念。因為如果不介紹這些概念,是無法達到前文所述“毫無保留的傳授”程度的。全麵理解這些概念,需要用到大學的微分積分知識,這對於許多讀者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因此在本書中也隻能作一些相對簡單的解說。

這也就是說,本書的方針——嚮讀者灌輸僅通過四則運算就能掌握的公式。這也是本書編寫時所做的功課之一。在這個意義上,本書並非“充分齊全”的教材。然而如果想要“充分理解”貝葉斯統計學的人,不妨在讀過本書之後再試著挑戰一下專業書籍。本書的目的是拋開繁瑣的數學概念,將“貝葉斯統計學隱藏的本質”剖析呈現齣來。

0-3?比爾·蓋茨也在關注它!貝葉斯統計在商業活動中的應用

隨著因特網的普及和同步技術的發展,貝葉斯統計開始運用於商業領域。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自動收集顧客的購買和檢索記錄,從而推測顧客的類彆。在這一點上,貝葉斯統計學完勝傳統意義上的統計學。

如今,許多互聯網企業都在實際應用貝葉斯統計。其中,微軟由於很早就開始在商業活動中運用貝葉斯統計學而聞名。Windows的操作係統幫助功能中就導入瞭貝葉斯統計。此外,在網上搜索“小孩病癥”的時候,優先顯示可靠結果的軟件也已經開發齣來。微軟的前董事長比爾·蓋茨在1996年曾在報紙內容中稱,微軟之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齣,正是由於采用瞭貝葉斯統計。比爾·蓋茨還在2001年關於基本方針的演講中稱,微軟的21世紀戰略正是貝葉斯統計戰略,公開錶示,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挖到瞭許多貝葉斯統計研究人纔。該發言引起瞭很大關注。

榖歌搜索引擎的自動翻譯係統中也引入瞭貝葉斯統計技術。

當然,貝葉斯統計技術在IT企業之外的各個領域也有著廣泛應用。例如,消除傳真圖像中的雜音就運用瞭貝葉斯統計技術。此外,醫療領域的“自動診斷係統”等也需要用到貝葉斯統計。

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得知,貝葉斯統計的優勢在於,“在數據少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推測,數據越多,推測結果越準確”,以及“對所獲的信息可作齣瞬時反應,自動升級推測”的學習功能。瞭解瞭這一點之後,就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貝葉斯統計是非常適閤應用於高端商業的技術瞭。

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如果能夠熟練使用貝葉斯統計,那是再好不過的。本書中的案例和解說,為這一類人群提供瞭很好的參考。

0-4?貝葉斯統計依存於人的心理

在0-2節中有提到,“貝葉斯統計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靠的”。究其原因,是由於貝葉斯統計中所涉及的概率是“主觀的”。換言之,通過貝葉斯統計得到的概率並非客觀的數值,而是依存於人的心理的主觀數值。在從這個意義上講,貝葉斯統計具備瞭一定的“思想”。也正是因此,注重客觀性的科學界為貝葉斯統計打上瞭“假冒僞劣”的烙印,並導緻它一度消亡。

然而,遺憾的是,關於貝葉斯統計學的絕大部分書籍中,並未對這一問題進行記載。也許是作者們不願將其公之於眾,抑或隻是因為他們對此不甚瞭解罷瞭。實際上,幾乎沒有一本教科書對於這個問題正麵進行過闡述。然而,所謂的“主觀性”和“思想性”,纔正是貝葉斯統計學的本質和它具有便利性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解說貝葉斯統計學的時候,如果忽視掉這一點,是難以將貝葉斯統計學的本質傳達給讀者的。

本書不刻意避開貝葉斯統計的“主觀性”和“思想性”,而是將這些特點展現齣來進行解說,特彆是對於貝葉斯統計學與傳統的統計學之間的差異進行詳解。希望眾多讀者能夠為貝葉斯統計學的神奇和有趣拍手稱贊。

0-5?附帶簡單的填空練習題?適閤自學

本書沿襲之前齣版的《完全自學 統計學入門》(鑽石社)的編寫方法,用最詳盡的語言解釋說明,並在每一講之後設置簡單的填空練習題。學習數學的最佳方法是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本書中收錄的練習題並非應用題的形式,而是用來對講義內容進行鞏固的,希望各位讀者認真練習,加深理解。

讀完這本書,您一定會産生這樣的想法:

“咦?明明沒有經過登山訓練,卻不知不覺到瞭山頂呢!”

那麼,就讓我們嚮著山頂,齣發吧。


《光影流轉:攝影藝術的百年迴溯》 導言:捕捉時間的藝術 攝影,這一誕生於十九世紀的媒介,從最初的科學實驗,迅速演變為一門集技術、美學與思想於一身的藝術形式。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記錄現實,更是通過光綫、構圖和瞬間的定格,對世界進行深刻的詮釋與反思。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光的隧道,係統梳理和深入探討攝影藝術自誕生以來百餘年的發展脈絡、關鍵流派、核心技術革新及其對當代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們將專注於攝影的審美語言和它如何成為我們理解曆史、感知個體情感的重要載體。 第一章:先驅的足跡與早期的肖像(1826-1900) 本章追溯攝影術的起源,從尼埃普斯(Niépce)的“日晷”到達蓋爾(Daguerre)的銀版法,以及塔爾博特(Talbot)的負片係統。我們將詳細解析這些早期技術對圖像真實性的定義所帶來的挑戰與革命。 1.1 銀版法的魔力與局限: 探討早期肖像攝影的社會功能。在照相館中,人們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場景和漫長的曝光時間來塑造自我形象,以及這種媒介如何民主化瞭肖像的獲取,挑戰瞭繪畫肖像的地位。 1.2 濕版法與紀實萌芽: 濕版火棉膠法的普及,使得外景拍攝成為可能。本節著重分析剋裏米亞戰爭中羅傑·芬頓(Roger Fenton)的作品,以及美國南北戰爭中馬修·布雷迪(Mathew Brady)的工作室,他們如何開始在宏大敘事中嵌入個體經驗的碎片。 1.3 雅各布·裏格(Jacob Riis)的社會乾預: 深入考察裏格利用閃光燈技術揭示紐約貧民窟黑暗角落的實踐,分析攝影作為社會改革工具的早期倫理睏境與強大效力。 第二章:從記錄到繪畫——皮內爾時代的審美轉嚮(1900-1920) 進入二十世紀,攝影界內部爆發瞭一場關於其“藝術地位”的激烈辯論。皮內爾主義(Pictorialism)成為主流,試圖模仿繪畫的質感和情感深度。 2.1 模糊的魅力與情緒的錶達: 分析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早期作品中對柔焦、漫射光的偏愛,以及他如何通過《攝影之友》(Camera Work)等刊物,構建攝影的精英文化圈層。 2.2 倫敦和巴黎的畫意探索: 比較英國攝影學會與美國皮內爾主義者的技法差異,如使用溴化鉀印刷、塗抹底片等,以增強畫麵的詩意和主觀性。 2.3 “純粹攝影”的呼喚: 本章末尾預示著一場反叛的到來——保羅·斯特蘭德(Paul Strand)和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對過度美化的反思,他們主張迴歸攝影本身的清晰、銳利和對物體質感的忠實呈現。 第三章:現代主義的銳利之眼——純粹攝影與功能主義(1920-1945)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攝影語言爆炸性發展的時期。新的小型相機(如徠卡)和膠片技術,徹底解放瞭攝影師的腳步,使其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視角介入生活。 3.1 構圖的革命:新的視角: 深入探討立體主義、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對攝影的影響。我們重點分析拉茲洛·莫霍利-納吉(László Moholy-Nagy)的“新視點”(New Vision),包括俯拍、仰拍、微距以及對光影和幾何形態的抽象處理。 3.2 德裔歐洲的包豪斯與功能性: 考察包豪斯學派如何將攝影視為現代設計和信息傳播的有效工具,強調其客觀性和功能性美學。 3.3 美國的“F/64”小組與精確性: 詳細解讀愛德華·韋斯頓、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等人如何推崇極緻的清晰度、高對比度和對自然形態的客觀記錄。亞當斯的“曝光區域係統”(Zone System)不僅是技術規範,更是其美學哲學的體現。 第四章:紀實的人文關懷與新聞的黃金時代(1930-1960) 經濟大蕭條和戰爭催生瞭對社會現實的強烈關注。攝影師們以人道主義的視角,記錄瞭時代的創傷與堅韌。 4.1 FSA與美國麵孔: 重點分析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和沃剋·埃文斯(Walker Evans)在農業安全局(FSA)的工作。他們的作品如何塑造瞭公眾對底層民眾的集體記憶,以及這種介入式紀實的倫理邊界。 4.2 馬格南圖片社的誕生與“作者攝影師”: 探討亨利·卡蒂埃-布列鬆(Henri Cartier-Bresson)提齣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理論,及其如何將新聞攝影從簡單的事件記錄提升至普世人性錶達的哲學高度。分析馬格南圖片社如何賦予攝影師創作自主權。 4.3 戰後歐洲的都市疏離感: 考察布拉塞(Brassaï)和杜瓦諾(Robert Doisneau)在巴黎街頭的捕捉,展現二戰後歐洲在光影、咖啡館和日常互動中流露齣的復雜情感。 第五章:後現代的解構與觀念的轉嚮(1960至今) 隨著媒介的飽和與藝術觀念的拓展,攝影開始質疑自身的“真實性”與“媒介特性”。彩色膠片被納入主流藝術殿堂,而觀念藝術則將焦點從“拍攝對象”轉嚮“觀看行為”本身。 5.1 彩色革命與大眾文化: 分析威廉·埃格斯頓(William Eggleston)如何利用彩色攝影捕捉美國郊區的平庸與怪誕,挑戰瞭傳統黑白攝影的“嚴肅性”。 5.2 觀念攝影與身份政治: 探討辛迪·捨曼(Cindy Sherman)通過自拍和角色扮演對女性刻闆印象的解構,以及羅伯特·弗蘭剋(Robert Frank)的《美國人》對美國夢的審視與質疑。攝影不再是捕捉“現實”,而是製造“語境”。 5.3 機構批判與檔案的重塑: 考察貝歇夫婦(Bernd and Hilla Becher)的類型學拍攝,以及當代藝術傢如何利用現有的檔案材料、報紙圖片進行拼貼和重組,挑戰我們對信息和曆史的既有認知。 結語:超越鏡頭的未來 本書最後探討瞭數字時代的衝擊——從膠片到像素的轉變,以及互聯網如何徹底改變瞭圖像的生産、傳播和消亡速度。攝影的“瞬間性”被“永恒的流動性”所取代。盡管媒介形式不斷更迭,但攝影作為一種觀察世界、錶達個體經驗的強有力工具,其核心價值依然不變:它迫使我們停下來,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並在轉瞬即逝的光影中,尋找永恒的意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可以說是一語道破瞭我內心深處的呐喊:“統計學關我什麼事!” 我一直以為,像統計學這種東西,是屬於那些穿著白大褂、戴著眼鏡,整天跟數字和公式打交道的人的專屬領域,跟我這種每天忙著柴米油鹽、人情世故的普通人,根本就不沾邊。所以,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帶著一種“圍觀”的心態,準備看看它究竟能玩齣什麼花樣來。結果,我完全被它驚艷到瞭。作者並沒有像我預想的那樣,一開始就拋齣各種復雜的數學符號,而是用一種極其生活化、極其幽默的筆觸,從我每天都會遇到的情境講起。比如,他會聊到如何辨彆商傢促銷廣告的真假,如何理解那些看似權威的民意調查數據,甚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齣更閤理的決策。他就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娓娓道來,將那些原本在我看來遙不可及的統計學原理,變得生動有趣,而且,讓我豁然開朗。我發現,原來統計學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世界,更理性地分析問題,做齣更明智的選擇。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統計學的刻闆印象,讓我驚喜地發現,它真的“關我事”,而且,它還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視野。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簡直就像是在替我說話:“統計學關我什麼事”。我一嚮是個對數字不敏感,對邏輯推理也不太感冒的人,尤其是像統計學這種,我總覺得那是屬於科學怪纔們的領域,和我這種普通人壓根就沒半毛錢關係。所以,抱著一種“湊個熱鬧”的心態,我入手瞭這本書。翻開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瞄瞭一眼目錄,看到那些什麼“描述性統計”、“推斷性統計”之類的標題,腦子裏幾乎就自動屏蔽瞭。但是,鬼使神差地,我還是往下讀瞭。作者的寫作風格真的太齣人意料瞭!他沒有用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也沒有上來就給你講一大堆復雜的公式。相反,他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語言,從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事情講起,比如如何判斷一個抽奬活動是不是真的有“貓膩”,為什麼有時候直覺會騙人,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那些鋪天蓋地的新聞數據。他把統計學那些復雜的概念,比喻得就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聊天一樣輕鬆。讓我覺得,原來統計學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學問,它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它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思考問題,做齣更明智的判斷。這本書讓我對統計學的看法來瞭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以前覺得是洪水猛獸,現在覺得它倒像是個可靠的朋友。

評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買這本書,完全是被它那個“齣圈”的名字給吸引過去的。我屬於那種一看到數字就頭疼,統計報錶簡直是天書的人,對“平均值”、“標準差”、“相關性”這些詞匯,腦海裏第一時間浮現的就是考試不及格的陰影。我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反嚮科普”,講講統計學有多麼無聊,或者如何用更簡單的方式來逃避它。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瞭。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並沒有直接拋齣枯燥的定義,而是從一個又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場景入手,比如排隊買咖啡的時間長短、朋友圈裏點贊的數量分布,甚至是看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他將這些日常現象,巧妙地引入瞭統計學的概念。我驚喜地發現,那些原本令我畏懼的統計學原理,在他筆下變得生動形象,甚至帶著點哲學意味。他並沒有強迫我去記憶那些公式,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觀察,去發現數據背後的邏輯。這種學習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探索的過程中。這本書讓我第一次體會到,原來統計學並非僅僅是冷冰冰的數字遊戲,它更是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獨特視角,一種能夠幫助我們撥開迷霧、看清真相的思維方式。

評分

這本書,我剛拿到手的時候,說實話,名字吸引瞭我。“統計學關我什麼事”,這不正是我一直以來對數字、概率、迴歸分析之類的敬而遠之的態度嘛?我一直覺得,那些冰冷的公式和圖錶,離我這個普普通通的生活實在太遙遠瞭,大概隻存在於教授們黑闆上,或者科研報告裏。所以,我抱著一種“我就看看你能把我怎麼著”的心態翻開瞭它。第一眼看到的,是那些陌生的符號,腦子裏閃過的是我當年被數學考試摺磨得死去活來的場景。但我硬著頭皮往下讀,發現作者的語言風格齣乎意料的親切,甚至有些幽默。他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給你灌輸理論的學者,更像是一位朋友,坐在你身邊,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那些原本讓我望而卻步的概念。比如,他講到如何通過統計學來理解購物打摺的促銷活動,分析不同商品的銷量,甚至是如何解讀新聞裏的數據圖錶,讓我明白,原來統計學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並且可以成為我們做齣更明智決策的有力工具。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對統計學的刻闆印象,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看似與我無關的學科,並且,是的,我發現它確實“關我事”,而且關乎的還不少。

評分

拿到這本《統計學關我什麼事》的時候,我心裏其實是帶著點兒“看笑話”的心態。我一直以來都對統計學敬而遠之,總覺得那玩意兒跟我的生活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純粹是給學者們和數據分析師們準備的。我腦子裏關於統計學的印象,就是一個個枯燥的公式,一堆堆看不懂的圖錶,還有那些需要費盡心思纔能背下來的定義。所以,我準備好隨時要放棄瞭。但齣乎我意料的是,這本書的開頭,並沒有直接把我扔進數字的海洋,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甚至有點俏皮的方式,跟我打招呼。作者就像是在跟我嘮傢常一樣,從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說起,比如我們怎麼判斷天氣預報準不準,怎麼理解電視裏新聞報道的民意調查數據,甚至是我們在網上購物時,那些“推薦”的算法背後可能隱藏的邏輯。他用這些我司空見慣的場景,巧妙地引齣瞭統計學的基本概念,讓我驚奇地發現,原來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和運用著統計學的原理。這本書沒有讓我覺得自己在“學習”,更像是在“發現”,發現原來統計學並不是那麼高冷,它就在我的生活裏,而且,它確實“關我事”,並且是以一種非常實用、非常有趣的方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