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20年前后为目标,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正为实现互联汽车而展开研发竞争。由先进的信息通信、传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移动系统将极大地改变汽车的未来。本书介绍了美国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有关自动驾驶的建议、ICT如何为自动驾驶的实现做贡献、实现汽车自动驾驶所必需的图像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必要性,以及实现自动驾驶所面临的难题。本书适合从事ICT和汽车工业这两个行业的人员阅读。
前言
第1 章 美国NHTSA 关于自动驾驶的提议/ / 001
1 -1 提议的定位/ / 002
1 -2 NHTSA 的自动化水平定义/ / 010
1 -3 NHTSA 的自动化研究项目/ / 019
1 -4 无人驾驶公开道路试验及牌照颁发的推荐原则/ / 024
1 -5 人为因素研究的重要性(对NHTSA 资料的补充) / / 029
第2 章 ICT 如何为自动驾驶的实现做出贡献/ / 041
2 -1 人类视角所见“自动驾驶” 与“普通驾驶” 的本质区别/ / 042
2 -2 SLAM 的应用/ / 061
2 -3 识别外部环境, 预测物体运动/ / 071
2 -4 规划无碰撞路径/ / 073
Ⅵ
第3 章 自动驾驶所必需的图像技术及人工智能/ / 075
3 -1 各类传感器的技术动向与未来预测/ / 076
3 -2 图像识别技术/ / 084
3 -3 什么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 086
3 -4 自动驾驶的适用范围和必要的智能判断/ / 092
3 -5 机器学习与自动驾驶/ / 094
第4 章 实现自动驾驶所面临的课题/ / 101
4 -1 网络安全的风险与对策/ / 102
4 -2 隐私保护问题与对策/ / 113
4 -3 全球化竞争中是否能取胜/ / 117
以2020 年前后为目标节点, 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正在为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而展开研发竞争。自动驾驶汽车利用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LiDAR ( 激光雷达, 英文全称为Laser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超声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经计算机处理后实现对车辆周围状况的感知。
通过感知与“事故” 相关联的风险, 计算机计算出规避风险的路径, 在人不介入的情况下, 将该计算结果直接通过车内CAN ( Controller Area Network)网络通信等传递给控制系统, 以控制车辆的运动。
另一方面, 这些传感器能感知的距离范围只有100 ~200m。对于该范围以外的距离, 则需要参照云端的三维驾驶用地图来游刃有余地实现具有计划性的自动驾驶。
进一步, 如果实际行驶所得到的信息与原地图不相符, 则将数据上传云端进行地图更新。这样, 通过将来自大量非特定车辆的各类传感器数据汇集于云端数据中心, 经统计处理以及大数据处理后, 实现了三维驾驶用地图的更新。
此外,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 可生成在一般道路十字路口也能安全通过的自动驾驶算法。因此, 每辆汽车不仅是三维驾驶用地图的使用者, 同时也是地图的绘制者。
仅凭上述车辆信息技术的开发是不足以实现自动驾驶的, 还必须对关联技术进行投入。首先需扩充数据中心等设备, 用于自动驾驶所不可或缺的数据收Ⅳ 集、存储和处理。日本是数据中心“不发达国家”。据说在互联网发展较为先进的美国, 将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应用于市场的各公司都拥有规模达100 万台级服务器的数据中心, 而日本即便将所有这类公司加起来, 估计也只有100 万台左右。这样, 要实现自动驾驶的附加价值就不得不依赖于海外。
至于通信设备, 依靠今后将进一步发展的移动电话网就足够了。很多人担心自动驾驶开始后通信量会剧增而超出通信能力, 其实这根本不用担心。对自动驾驶而言, 大数据量的通信频率不高, 而通信频率高的是小数据量数据, 所以不会造成那么多通信负担。当然, 各种数据压缩方法、通信量最优化网络管理技术等还是必须要考虑的。
此外, 地图及通信的国际通用化、更牢靠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导入, 以及车辆固有的隐私问题的解决将变得越发重要。
本书介绍了大量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ICT 及汽车行业均有涉足, 相信本书一定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祝各位读者身体健康。
野边继男
这本书的书名——《深入理解ICT与自动驾驶》——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作为一个对科技发展趋势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这些复杂概念的书籍。我设想,这本书将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ICT和自动驾驶这两个术语,而是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发展脉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释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高速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是如何为自动驾驶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包括其在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及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ICT如何使得自动驾驶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构建起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深入理解”这四个字,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对于ICT和自动驾驶这两个热门领域,我虽有耳闻,却常常觉得它们遥不可及,概念模糊。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带领我突破表面的认知,真正触及它们的本质。我希望它能从ICT的基础原理讲起,比如信息是如何被编码、传输和处理的,以及网络技术是如何构建起庞大的信息生态系统的。然后,再将这些基础知识与自动驾驶的复杂体系联系起来。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自动驾驶车辆是如何“看”(感知)、“思考”(决策)和“行动”(控制)的,而ICT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关键角色,例如,高速通信如何保障车辆间的协同,海量数据如何驱动AI算法的进步。这本书能否让我理解,ICT不仅仅是通信设备,更是驱动自动驾驶实现智能化的底层逻辑?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让我能够自信地与人谈论这些前沿科技。
评分这本书的 title——《深入理解ICT与自动驾驶》——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对于我这样一名对未来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ICT和自动驾驶这两个概念就像是未来世界的核心驱动力,但同时又显得有些抽象和遥远。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又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设想,它会从ICT的基础概念入手,讲解信息是如何在网络中流动,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和处理的,以及人工智能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得以发展的。然后,它会把这些ICT的基础能力,应用到自动驾驶的场景中,比如,解释高清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神经网络是如何识别行人和障碍物的,路径规划算法是如何让车辆安全行驶的,以及5G通信如何实现车辆的实时互联。这本书能否让我明白,ICT不仅仅是手机和电脑,更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感官”和“大脑”?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深入理解”这两个领域,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对它们有一个清晰、透彻的认识,甚至能够展望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评分我一直认为,科技的发展,尤其是ICT和自动驾驶的融合,将是未来社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深入理解ICT与自动驾驶》这本书时,我感到它仿佛是一扇通往未来的窗口。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带领我深入地探索这两个领域。我设想,它不会简单地罗列技术术语,而是会从更宏观的视角,解释ICT在现代社会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它如何不断演进以支撑更复杂的应用。然后,它会聚焦于自动驾驶,详细介绍其背后的技术原理,例如,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并重点阐述ICT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比如,高效的数据传输如何实现车辆的实时通信,强大的计算能力如何支持复杂的AI算法。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ICT不仅仅是通信网络,更是赋能自动驾驶安全、高效运行的“神经系统”?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构建起一个关于ICT与自动驾驶的系统性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它们对未来交通、城市乃至社会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对前沿科技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己就像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对浩瀚的科技知识望洋兴叹。特别是ICT和自动驾驶这两个领域,它们的发展速度之快,技术更新之迭代,让我应接不暇。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这些知识,并能引导我深入理解的书籍。这本书的名字——《深入理解ICT与自动驾驶》——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设想,它应该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罗列,而是能够深入剖析背后的原理,揭示技术演进的脉络,甚至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碎片化信息的藩篱,形成对这两个关键技术领域的整体认知。我尤其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ICT”这一广阔的概念,它与自动驾驶之间又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分别阐述,还是有机融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复杂的知识迷宫,抵达智慧的彼岸。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力量深感着迷,而ICT与自动驾驶无疑是当前最令人瞩目的两股力量。当我发现《深入理解ICT与自动驾驶》这本书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一探究竟。我设想,这本书并非是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而是能够带领读者进入技术的核心,探寻其深层的逻辑与奥秘。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梳理ICT在信息时代扮演的基石角色,例如,网络通信、数据存储、计算能力等方面是如何不断发展的,以及这些发展如何为自动驾驶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也渴望了解自动驾驶技术究竟是如何一步步从科幻走向现实的,它在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车辆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具体突破点在哪里。这本书能否揭示ICT与自动驾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塑造着未来交通与生活的新格局?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这两个领域有一个系统而深刻的理解,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塑造未来社会的技术充满好奇,而ICT和自动驾驶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当我看到《深入理解ICT与自动驾驶》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承诺的深度所吸引。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这些技术名词,而是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前景。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ICT的核心要素,比如网络架构、通信协议、数据处理等,并解释它们是如何为自动驾驶提供支撑的。同时,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本身,我也想了解其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ICT和自动驾驶是如何相互促进、共同演进的?它能否帮助我理解,这些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城市管理甚至社会结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构建起一个关于ICT与自动驾驶的全面、深入的认知框架,为我理解未来的科技浪潮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我一直对科技的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新兴技术。ICT(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驾驶,这两个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未来生活的蓝图:高效便捷的交通,智能化的城市运行,以及人与科技更深度的融合。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带领我一步步揭开这些神秘面纱。它会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还是直接切入高深的理论?是侧重于技术实现,还是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期待着它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探到其中的奥秘。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让我眼前一亮,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每章节的划分似乎都经过精心考量,既有逻辑的连贯性,又能保证知识点的独立性,方便我随时翻阅和复习。书中的插图和图表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它们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技术原理,辅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期待的种子,我渴望在它的字里行间,找到探索ICT与自动驾驶世界的钥匙,解锁我对未来科技的无限畅想。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immediately被它所营造的氛围所吸引。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反而像是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用一种充满激情和洞察力的方式,分享他对ICT与自动驾驶领域的深刻见解。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定义“ICT”这个看似宏大的概念的。它会涵盖哪些核心技术?是网络通信、云计算、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而“自动驾驶”又将如何被解读?是基于传感器和算法的协同作用,还是涉及更深层次的决策和规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些分散的技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解答我心中的许多疑问:ICT是如何赋能自动驾驶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又产生了哪些令人兴奋的可能性?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未来的交通系统将如何因ICT和自动驾驶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获得一种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更深刻理解和预判。
评分当我看到《深入理解ICT与自动驾驶》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幅未来智慧生活的图景。我深信,ICT和自动驾驶是构建这一图景的基石。因此,我带着极大的期待翻开了这本书,渴望了解它将如何带领我深入探究这两个前沿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详细解释ICT的核心概念,例如,它如何定义和连接信息,它如何构成现代社会运转的信息网络,以及它如何不断演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了解自动驾驶技术的具体实现,包括其所需的传感器技术、算法模型、高精地图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ICT与自动驾驶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如何相互赋能,共同推动着交通领域的革命。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ICT不仅仅是通信设备,更是驱动自动驾驶汽车“思考”和“决策”的大脑?我迫切地想通过这本书,建立起对这两个领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科技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