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 |
| 书名: | 工程地质学 |
| 作者: | 吴继敏 |
| ISBN: | 9787040198997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定价: | 48.6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 出版时间:2006-05-01 | 版次:1 |
| 页码:531 | 字数:640000 |
| 内容简介 |
| 本教材根据高等学校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编写,共分为11章:第1章为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第2章和第3章分别为土体及岩体工程地质研究;第4章是水流作用工程地质研究;第5章、第6章及第7章分别为地基、边坡稳定性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第8 章和第9章分别为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及工程地质新方法新技术;第10章和第1 1章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评价。 本教材适用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也可用作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专业的参考教材,以及供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参考。 |
| 图书目录 |
| 文摘|序言 |
| 作者介绍 |
天呐,我终于把这本《岩土工程学原理与应用》啃完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尤其是关于地基处理和边坡稳定的那几个章节,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务实,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来阐述原理。我记得有一次在工地遇到一个棘手的软土地基问题,当时真是束手无策,翻阅这本书后,作者介绍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立刻给了我灵感,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出奇地好,连我们项目经理都连连称赞。这本书的图表绘制得非常清晰直观,对于理解复杂的力学模型和现场勘察数据至关重要。比如,它对各种勘察仪器的原理和数据解读的细致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之前读过的任何教材。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工程地质的理解从“知道”提升到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是那种真正能带着去现场干活的宝典,强烈推荐给所有想在岩土工程领域深耕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基础工程力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会像很多同类书籍一样,内容老套,案例陈旧。但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非常大胆地引入了许多最新的数值模拟技术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关于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章节,作者不仅讲解了传统的极限平衡法,还详细对比了基于应力-应变分析的数值方法优越性。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对每一步假设的交代都极为谨慎,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虽然有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让人头皮发麻,但作者总能巧妙地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避免了陷入纯粹的数学推导陷阱。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深入探讨岩土工程前沿研究的专业参考手册。读完后,我立刻着手在我的研究项目里尝试用书中的方法进行验证,收获颇丰。
评分这本书《非常规地质环境下的工程挑战》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地质学家进行了一次环球考察。它不拘泥于标准化的教材内容,而是聚焦于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地质现象:比如富水砂层中的坍塌控制、高应力岩体中的爆破控制、以及热力作用对冻土的影响等。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故事化”叙事手法,每一个案例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工程故事,让你在紧张刺激的案例分析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知识。比如,关于海底隧道在穿越海底断层破碎带时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书中的描述充满了现场的紧张感和技术人员的智慧。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意识到,工程地质学的美妙之处,恰恰在于它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这本书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对工程的“边界条件”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心。
评分经过过去两年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工作,我对大坝基础的渗流控制和抗滑稳定性的关注度直线上升。我手上这本《水工岩石力学与结构物设计》简直就是我的“定海神针”。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岩石力学与水力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将其视为两个独立的学科。书中对裂隙网络对渗流的影响、以及渗透力如何影响岩体整体稳定性的分析,逻辑链条极其清晰。我记得书中有一张关于复杂断层带处理方案的流程图,我把它打印出来贴在了我的工作台前,每次面对复杂岩层时,都会参考那张图来确定加固思路。作者的叙述充满了经验的沉淀感,尤其在讲解如何通过现场观测(比如渗漏量、位移监测)来反推地下水位的变化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这本书的学术深度足以支撑博士阶段的研究,但其应用导向又使其成为现场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我是一个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学习者,理论性的东西读起来总觉得隔靴搔痒。《地下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这本书,可以说是完美契合了我的需求。它几乎是用施工手册的口吻在讲解设计规范,每一个设计参数的选取,都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经验数据支撑。书中对TBM(隧道掘进机)施工中的超挖控制和衬砌安装精度的要求,描述得细致入微,甚至提到了不同地层条件下如何快速调整注浆压力。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衬砌衬砌设计时,加入了大量历史性破坏案例的分析,通过“失败”来反推“成功”的经验教训,这种对比式的教学方法,让人印象深刻且极具警示作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没有太多文学色彩,直奔主题,非常适合需要快速掌握施工要点和设计规范的工程技术人员。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活到底该怎么干”,这本书会给你非常明确的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