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余华作品集 全套 全15册
作者:余华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余华作品集 全15册 共
第七天 9787513312103 新星出版社
兄弟 9787506365697 作家出版社
活着 9787506365437 作家出版社
许三观卖血记 9787506365680 作家出版社
在细雨中呼喊 9787506365604 作家出版社
战栗 9787506365611 作家出版社
鲜血梅花 9787506365659 作家出版社
我胆小如鼠 9787506365666 作家出版社
世事如烟 9787506365635 作家出版社
现实一种 9787506365673 作家出版社
黄昏里的男孩 9787506365574 作家出版社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9787506365642 作家出版社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9787506365598 作家出版社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9787506365581 作家出版社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9787530214657北京十月文艺
内容简介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开篇,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悬念,一个走向殡仪馆、将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后还能留给读者什么呢?这次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 本书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比恨更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精彩书摘 天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我在持续的轰然声里似睡非睡,天亮后打开屋门时轰然声突然消失,我开门的动作似乎是关上轰然声的开关。随后看到门上贴着这张通知我去殡仪馆火化的纸条,上面的字在雾中湿润模糊,还有两张纸条是十多天前贴上去的,通知我去缴纳电费和水费。 我出门时浓雾锁住了这个城市的容貌,这个城市失去了白昼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我走向公交车站,一些人影在我面前倏忽间出现,又倏忽间消失。我小心翼翼走了一段路程,一个像是站牌的东西挡住了我,仿佛是从地里突然生长出来。我想上面应该有一些数字,如果有203,就是我要坐的那一路公交车。我看不清楚上面的数字,举起右手去擦拭,仍然看不清楚。我揉擦起了自己的眼睛,好像看见上面的203,我知道这里就是公交车站。奇怪的感觉出现了,我的右眼还在原来的地方,左眼外移到颧骨的位置。接着我感到鼻子旁边好像挂着什么,下巴下面也好像挂着什么,我伸手去摸,发现鼻子旁边的就是鼻子,下巴下面的就是下巴,它们在我的脸上转移了。 浓雾里影影幢幢,我听到活生生的声音此起彼伏,犹如波动之水。我虚无缥缈地站在这里,等待203路公交车。听到很多汽车碰撞的声响接踵而来,浓雾湿透我的眼睛,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只听到连串车祸聚集起来的声响。一辆轿车从雾里冲出来,与我擦肩而去,冲向一堆活生生的声音,那些声音顷刻爆炸了,如同沸腾之水。 我继续站立,继续等待。过了一会儿,我心想这里发生大面积的车祸,203路公交车不会来了,我应该走到下一个车站。 我向前走去,湿漉漉的眼睛看到了雪花,在浓雾里纷纷扬扬出来时恍若光芒出来了,飘落在脸上,脸庞有些温暖了。我站住脚,低头打量它们如何飘落在身上,衣服在雪花里逐渐清晰起来。这本书的结构处理非常巧妙,仿佛是一幅层层推进的水墨画,初看平淡无奇,细品之下才发现每一笔都蕴含着深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那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片段,被他赋予了特殊的重量和象征意义。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巨大的网,挣脱不得,又相互牵绊。我特别欣赏它处理悲剧的方式,不是一味地煽情,而是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去描绘苦难,反而让那种真实的痛感更加清晰地穿透纸面。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层次,比如对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无力感的描摹,那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让人感到一种深沉的共鸣。这本书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敢于直面生活的粗粝,并从中提炼出一种近乎残忍的真实感。
评分初读时,我以为这只是一部关于苦难的小说,但深入其中才发现,它探讨的核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在展示极端困境的同时,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小却又至关重要的联系——亲情、友情,甚至是敌意中也夹杂着的复杂情感。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的冷静,以至于你无法用简单的“好”或“坏”来定义任何一个人物,他们都在各自的逻辑和局限性中挣扎着做一个“人”。这种对人性的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使得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它不是在教人如何成功,而是在探讨,在一切都被剥夺之后,我们还能剩下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继续“走下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关于爱、关于失去,以及关于时间流逝的不可逆转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像是从老人们的口中听来的古老故事,质朴却又饱含力量。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最简单的词汇,构建起一个又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你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尘土味,听到远处的喧嚣声。书中那些关于生存与尊严的探讨,绝非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极具张力的事件展现出来。我尤其敬佩作者对于环境的渲染能力,那种压抑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感,让人喘不过气又放不下书。它挑战了我对“幸福”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辉是如何以一种近乎微弱却又坚韧的方式存在着。
评分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杰作。它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时而急促如奔马,时而缓慢如溪流,完美地契合了故事发展的情绪转折。如果说大多数小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那么这本书更像是在剖析一种存在状态。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你直视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角落。读到某些段落,我甚至会感到一种强烈的生理不适,那不是因为血腥,而是因为那种赤裸裸的、被生活反复碾压后的麻木感,被描摹得太到位了。它迫使读者审视自己内心的底线和面对困境时的真正反应。读完后,那种对日常安逸生活的感激油然而生,但更多的是对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人们,油然而生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简直像一记重锤,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它没有宏大叙事,没有矫揉造作的辞藻,全篇散发着一股泥土的芬芳和生命本身的韧劲。我仿佛随着主人公一起走过那些困顿的岁月,感受那种在绝境中仍要挣扎求生的渴望。文字是克制的,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情感却是汹涌澎湃的。特别是对人性的刻画,简直入木三分,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却爆发出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和复杂性。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那种深刻的无力和最终选择的勇气,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活着”的意义。这本书的后劲太大了,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文学,而是会沉淀下来,在你心底生根发芽,时不时冒出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