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7版2016-2017)/连片特困区蓝皮书

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7版2016-2017)/连片特困区蓝皮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游俊冷志明丁建军... 编
图书标签:
  • 连片特困区
  • 区域发展
  • 扶贫
  • 中国经济
  • 社会问题
  • 蓝皮书
  • 政策研究
  • 农村发展
  • 区域差距
  • 发展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社科文献
ISBN:9787520106344
商品编码:1247383799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7版2016-2017)/连片特困区蓝皮书
  • 作者:编者:游俊//冷志明//丁建军
  • 定价:98
  • 出版社:社科文献
  • ISBN号:978752010634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4-01
  • 印刷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42
  • 字数:342千字

内容提要

游俊、冷志明、丁建军主编的《中国连片特困区 发展报告(2017版2016-2017)/连片特困区蓝皮书》是 关注中国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系列蓝皮书 的第三本。本书以“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与精准 扶贫实践”为主题,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层面解 读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提出“人业地”综合减贫分析 框架及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以武陵山片区等6个片区 、十八洞村等7个典型贫困村为样本,分别从片区、 典型贫困村层面对2011年以来扶贫政策实施及成效进 行定量评价,对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 ,以期为“全面脱贫”决胜期扶贫政策优化、扶贫实 践指导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是“人 ”“业”“地”及其耦合关系的综合贫困,因而,连 片特困区的扶贫开发要面向“人”“业”“地”维度 三管齐下、协同推进。
    

目录

Ⅰ 总报告
1 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实施与精准扶贫实践调查——基于“人”“业”“地”综合减贫的视角【游 俊 冷志明 丁建军】
一 “人”“业”“地”综合减贫分析框架
二 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演进及特点
三 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及成效比较
四 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典型实践
五 结论与建议
Ⅱ 宏观考察篇
2 武陵山片区扶贫政策评价及省际差异比较——基于专家、村干部及村民三重视角的考察【丁建军 殷 强 李 琼】
3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政策评价及优化建议【王永明 王美霞】
4 六盘山片区扶贫政策变迁、省际差异与融合【刘 芳 彭 耿 朱 磊 周 雯】
5 罗霄山片区扶贫政策的特点、实施成效及创新方向【李 峰】
Ⅲ 微观调查篇
6 十八洞村扶贫政策实施及成效评估与优化【丁建军 李 晖】
7 长坪村扶贫政策实施及成效评估与优化【冷志明 丁建军 殷 强】
8 望远村金融扶贫特色、成效与优化对策【张琰飞 朱海英 龙海军】
9 龙昌村扶贫政策实施及成效评估调查分析【龙海军 刘 芳 罗胡玉】
10 滩汪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及成效评估与优化【袁明达 柳艳红】
11 长音村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及精准扶贫实践成效评估【周信君】
12 沿岩村扶贫政策实施成效评估及优化对策【黄利文 黄 炜 彭丹丹】
Abstract
Contents


聚焦可持续发展与区域治理的深度洞察 《全球化浪潮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导读: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确保农业农村的可持续振兴,已成为关乎国家长远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核心议题。本书跳出传统农业经济学的框架,以跨学科的视野,深入剖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乡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着重探讨了基于生态文明和数字经济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第一部分:全球化对乡村发展的冲击与重塑 本部分首先对过去二十年间全球化进程对中国区域经济结构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产业链外移、要素流动加速、文化交流碰撞等现象如何重塑了东中西部不同类型乡村的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我们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量化了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地方粮食安全和生态承载力的潜在挤压效应。 案例研究:沿海工业化腹地的“空心化”现象。 选取了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传统村落作为样本,详细记录了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土地闲置率上升以及传统手工艺衰退的具体数据。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地方志的爬梳,勾勒出这些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失语期”。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农产品贸易。 本章深入探讨了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如WTO框架下的补贴与关税壁垒)对我国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影响。强调了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在应对国际竞争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 理解并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核心逻辑。本研究将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不同自然环境的“生态友好型发展指数”。 水资源管理与流域协同治理。 针对河流、湖泊周边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本书详细阐述了基于“流域一体化”的联防联控机制构建。通过对北方平原和南方丘陵地区水资源分配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差异化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策略,并评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际效果。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旅游的平衡艺术。 探讨了如何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确保当地特有物种和栖息地的安全。重点分析了“生态红线”划定技术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社区参与式规划来最小化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我们特别关注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保护实践中的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数字赋能与新型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解决传统乡村治理的“信息孤岛”和“执行梗阻”提供了新的工具。本书将治理研究置于技术变革的宏大叙事中进行考察。 智慧农业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分析了物联网(IoT)、大数据和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多个农业合作社的田间试验数据进行解读,揭示了技术干预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显著潜力。同时,也警示了技术鸿沟对小农户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基层民主与数字化参与。 探讨了如何利用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协商工具等,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本书详细描述了某西部省份推行的“数字议事厅”模式的运行机制、面临的障碍,以及对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的长远影响。我们强调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推进数字化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乡村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与激励机制。 针对“谁来建设乡村”这一关键问题,本书提出了“新乡贤”培育工程的具体框架,包括政策激励、平台支持和风险容忍机制。重点分析了返乡创业人才与本地土生人才之间的协作模式,旨在形成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乡村发展动力源。 第四部分: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与政策工具箱 认识到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性,本书摒弃“一刀切”的政策思维,致力于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工具箱。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挖掘。 侧重于如何利用国家层面的基础设施投入(如交通网络、能源保障)形成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避免简单的要素投入陷阱。重点考察了产业转移承接地在承接过程中对自身环境容量的评估与管理。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乡村转型。 这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农业发展与历史遗留的工业污染、人口外流问题交织。本书提出了“农工结合、生态优先”的转型思路,探索了如何将闲置的工业设施和土地资源,改造为现代农业的研发或初加工基地。 政策协同与跨区域合作机制。 针对生态屏障区和革命老区,强调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迈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未来图景 本书最后总结了实现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发展应坚守的底线与应有的高度。它不仅仅是一份对现状的描摹,更是一份对未来乡村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和治理模式的系统性前瞻,为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的政策参考。全书数据翔实,论证严谨,旨在推动对中国乡村发展的深刻理解与有效干预。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这本书,我希望能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置身于那些连片特困区的广袤土地上,亲身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发展脉络。我预想,书中可能会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中国连片特困区的总体分布格局和数量规模,并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特困区进行分类和归纳。紧接着,它或许会深入到具体的案例中,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来展现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发展困境以及他们为改变命运所做的努力。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导致这些地区贫困的深层原因,可能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地理环境制约、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多个方面。同时,我也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对近年来国家在连片特困区扶贫攻坚方面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和评估,分析其成效与不足。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严谨而不失温度的,既有学术报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又能饱含对人民的关怀和对发展的期盼。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深刻的洞察,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区域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在追求共同富裕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评分

我之所以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涵盖的“发展报告”这一属性。在当今社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注是许多人共同的价值取向,而“连片特困区”则触及了发展中最具挑战性、最需要倾斜的角落。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些区域发展状况的一次集中审视。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书中可能详细剖析了不同连片特困区的自然禀赋、历史成因、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各自面临的独特困境。例如,一些地区可能因为地形险峻、交通不便而长期与外界隔绝,另一些地区可能因为资源枯竭、产业凋敝而陷入发展停滞。报告的形式也意味着,书中应该会有翔实的数据支撑,比如人均收入、教育普及率、医疗保障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等。我期待这本书能揭示出这些区域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障碍,比如资金投入的瓶颈、人才流失的困境、产业发展的瓶颈,以及政策落实的挑战。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展现出一些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举措,为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地区提供借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也寄托着对这些地区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厚重感。封面上“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这几个字,醒目而有力,仿佛指明了报告关注的焦点和核心议题。下方“连片特困区蓝皮书”的副标题,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权威性和专业性,让人期待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尚未翻开书页之前,光凭这封面,我便已生发出一种想要深入了解这些区域现状的强烈愿望。我尤其对“连片特困区”这一概念感到好奇,它预示着书中将要探讨的不仅仅是孤立的贫困现象,而是区域性、系统性的发展挑战。2017版的年份标识,则表明了这是对过去一年(2016-2017)发展状况的梳理和总结,充满了时效性。这种报告形式的书籍,通常会包含大量的数据、图表和案例分析,能够提供对现实情况的直观认知,并可能包含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议。我设想着,这本书可能会详细介绍中国哪些地区被划分为连片特困区,这些地区在地理、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以及导致它们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深层原因。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统计数据和发展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叙事,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评分

拿起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现实的关切。 “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这样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关注的核心——那些在发展浪潮中相对滞后、面临严峻挑战的区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这些地区为何会成为“连片特困区”,是历史原因、地理限制、产业结构还是其他复杂因素在起作用?“蓝皮书”的定位,则让我预感到其中充斥着详实的数据、严谨的分析和专业的判断。我希望书中能呈现出这些区域的现状,包括但不限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教育医疗的普及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产业发展的潜力与瓶颈等等。而“2016-2017”的年份标记,则意味着它对近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这对于了解当下中国扶贫攻坚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更期望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还能深入探讨导致这些困境的根源,并可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或发展方向。它就像一扇窗,让我们能够窥见中国最需要关注的角落,并激发我们对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7版2016-2017)/连片特困区蓝皮书》,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研究的深度。作为一名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议题的普通读者,我对此类报告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我设想,这本书的结构可能会非常清晰,首先会有一个宏观的概述,介绍连片特困区的定义、划分标准以及在中国发展版图中的地位。随后,可能会对各个具体的连片特困区进行详细的剖析,可能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也可能按照特定的发展困境进行分类。我期待在书中看到关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就业情况、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详实数据和深入分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出导致这些地区长期贫困的深层原因,比如历史因素、地理限制、资源禀赋、社会结构、政策效应等等。同时,我也会关注书中对近年来扶贫攻坚政策的评价,分析其有效性、创新性和面临的挑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贫困”的记录,更是关于“发展”的探索,我期待它能提供有价值的洞见,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