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书 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第2版)+名中医老年常见病特效方 中医处方集 中药

2本书 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第2版)+名中医老年常见病特效方 中医处方集 中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药
  • 配伍
  • 方剂
  • 中医
  • 老年病
  • 速查手册
  • 临床
  • 处方
  • 鉴别
  • 特效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云聚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193
商品编码:12555214665

具体描述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 0.0px;padding: 0.0px;color: #1967b2;outline: 0.0px;font-weight: bold;'>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第2版) 作者: style='margin: 0.0px;padding: 0.0px;color: #1967b2;outline: 0.0px;font-weight: bold;'>祁公任 等    书号:978-7-122-29219-3    出版时间:2017-06-01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定价:¥38.0

作者:李志更、岳利峰、马培 主编
丛书名: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书号:978-7-122-28835-6
开本:B5 710×1000 1/16 装帧: 版次:1版1次 页数:352页
第1章 流行性感冒 
验方/1 
银翘柴桂方/1 
蒿芩清胆汤/2 
麻杏石甘汤加减/2 
柴葛解肌汤/2 
达原饮加减/3 
晁氏疏风宣肺抗流感方/3 
晁氏解表清里抗流感方/3 
桂枝汤加减/4 
黄氏自拟凉解方/4 
藿朴夏苓汤/4 
高氏自拟表里双解方/5 
柴胡羌板汤/5 
表里通解散/6 
增损大柴胡汤/6 
速解流感饮/6 
食疗方/7 
苏叶杏仁陈皮粥/7 
藿香银花蜂蜜饮/7 
苇茎竹叶粥/7 

第2章 慢性支气管炎 
验方/8 
三拗汤合六君子汤/8 
张氏自拟慢支方/9 
咳喘宁/9 
沙参麦冬汤/9 
射干麻黄二三汤/10 
周平安教授经验方/10 
滋阴润燥方/10 
晁氏自拟方/11 
金水六君煎/11 
复方三拗汤/11 
温化寒痰汤/11 
百部合剂/12 
旋覆夏麻芍草汤/12 
三拗汤加减/12 
曹氏自拟清肺化痰方/13 
食疗方/13 
鱼腥草拌黄瓜/13 
当归生姜羊肉汤/13 
川贝蒸雪梨/14 

第3章 支气管哮喘 
验方/15 
小青龙汤加减/15 
朱氏自拟止哮方/16 
蔡氏自拟降气平喘方/16 
通窍定喘汤/16 
徐氏自拟清热化痰方/17 
徐氏热哮验方/17 
咳喘六味合剂/17 
瓜蒌薤白半夏汤/18 
麻杏二三汤/18 
王氏自拟滋补膏方/18 
四君子汤/19 
董氏自拟定喘方/19 
王氏自拟温化寒痰方/19 
四逆散合过敏煎加减/20 
食疗方/20 
贝母甲鱼汤/20 
芦根粥/20 
柚子炖老鸭/21 

第4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验方/22 
肺心Ⅰ号合剂/22 
曾氏自拟咳喘方/22 
清肺降气平喘汤加减/23 
益气活血强心汤/23 
武维屏经验方/23 
麦味五参汤合四逆散/24 
自拟五子定喘汤/24 
柏氏自拟方/24 
疏利降气汤/25 
曹氏自拟方/25 
苏子降气汤加减/26 
自拟活血降黏汤/26 
加味越婢加半夏汤/26 
洪广祥教授验方/27 
食疗方/27 
远志牡蛎紫菜汤/27 
人参核桃饮/27 
苏子降气粥/27 

第5章 高血压病 
验方/28 
脑清汤/28 
石决牡蛎汤/29 
调压方/29 
凉肝治高血压方/29 
降压护心煎Ⅰ号/30 
夏栀泻肝汤/30 
祝氏自拟降压验方/30 
十味温胆汤加减方/31 
莲椹汤/31 
张氏降压基础方/31 
理血解痉降压汤/32 
赭决九味汤/32 
降压护心煎Ⅱ号/32 
潜降汤/33 
滋清抑化和调方/33 
食疗方/34 
醋花生米/34 
绿豆海带粥/34 
芹菜粥/34 

第6章 血脂异常 
验方/35 
清导降脂汤/35 
益气降脂汤/36 
三黄消脂方/36 
温胆降脂汤/36 
益脉降脂汤/37 
降脂汤/37 
调脂方/37 
调脂饮/38 
化痰活血保中汤/38 
通脉降脂汤/38 
杨氏降脂基本方/39 
决明饮子/39 
调脂康方/39 
丹七降脂汤/40 
郑氏降脂方/40 
食疗方/41 
山楂小米粥/41 
香菇炒芹菜/41 
陈皮茶/41 

第7章 冠心病 
验方/42 
邓氏温胆汤/42 
阮氏冠心病基础方/43 
益肾活血解毒汤/43 
郭氏冠心病基本方/43 
养心汤/44 
通脉理气汤/44 
疏化活血汤/44 
升陷通瘀汤/45 
升陷化痰汤/45 
解郁活血方/45 
清热祛瘀化痰通络汤/46 
丹参解毒通络方/46 
养阴饮/46 
陈氏冠心病经验方/47 
清化宽胸汤/47 
食疗方/48 
山楂丹参粥/48 
洋葱炒肉片/48 
桑荷茶/48 

第8章 心律失常 
验方/49 
理气化湿调脉汤/49 
加味益心调脉汤/49 
归松复律汤/50 
升解通瘀汤/50 
温阳生麦汤/50 
强心复脉饮/51 
定心汤/51 
温阳活血升脉汤/51 
和中宁心汤/52 
杨氏心律失常经验方/52 
桂川合剂/53 
转律汤/53 
扶阳通脉汤/53 
黄芪四逆汤/54 
养心汤/54 
食疗方/54 
桂圆莲子粥/54 
米酒核桃汤/55 
山楂蜂蜜饮/55 

第9章 心力衰竭 
验方/56 
周氏自拟心衰方/56 
益气强心饮/57 
心衰宁方/57 
原氏益气强心汤/57 
汪氏益气强心汤/58 
益气舒心汤/58 
活血强心汤/59 
益心汤/59 
生脉苓桂救心汤/60 
生脉真武救心汤/60 
顾氏自拟心衰经验方/60 
郭氏自拟心衰经验方/61 
疏肝活血强心汤/61 
心衰Ⅰ号汤/61 
张氏自拟心衰基本方/62 
食疗方/62 
参姜鸡清汤/62 
玉枣粥/62 
蚕豆壳冬瓜皮茶/63 

第10章 失眠 
验方/64 
养心安神饮/64 
五心宁心汤/65 
陈师基础方/65 
疏肝安神汤/65 
健脾安神汤/66 
自拟安眠汤/66 
郭立中经验方/67 
促眠饮/67 
欢天疏肝达郁安神汤/67 
健脑宁神汤/68 
心肾宁/68 
丹龙枣寐汤/68 
半夏枯草煎/69 
甘麦芪仙磁石汤/69 
眠安汤/69 
食疗方/70 
蜜饯姜枣龙眼肉/70 
莲子山药粥/70 
枣仁粳米粥/70 

第11章 头痛 
验方/71 
头痛2号方/71 
风寒头痛方/71 
风热头痛方/72 
痰饮头痛方/72 
头痛方/72 
头痛煎/73 
祛邪头痛饮/73 
葛菊芎麻汤/73 
川芎清脑饮/74 
疏肝解郁开窍方/74 
天麻清脑饮/75 
孔老经验方/75 
通窍止痛方/75 
补脑汤/76 
平肝通络方/76 
食疗方/76 
薄荷菊花藕粉/76 
玉米须乌龟汤/77 
生姜橘皮汤/77 

第12章 脑卒中 
验方/78 
脑出血方/78 
常氏自拟中风基本方/79 
醒神开窍活血汤/79 
化痰通络饮/79 
涤痰通腑汤/80 
涤痰通络方/80 
逐瘀安脑丸/81 
养阴通络汤/81 
祛湿通络汤/81 
息风化痰祛瘀方/82 
逐瘀通络饮/82 
清热涤痰汤/82 
脑清通汤/83 
柔肝通络汤/83 
蛇蝎红花汤/84 
食疗方/84 
贝母粥/84 
黄芪猪肉羹/84 
芹菜汁/84 

第13章 重症肌无力 
验方/85 
陈氏重症肌无力经验方/85 
刘氏重症肌无力基础方/85 
保和滋肾汤/86 
益气升提汤/86 
益气除湿汤/86 
首乌益肾汤/87 
黄芪复方/87 
强肌健力饮/88 
弃杖汤/88 
葛根举陷汤/88 
益气健脾补元汤/89 
滋补肝肾益气汤/89 
健脾益气强肌汤/90 
补益肝肾强筋汤/90 
复肌宁1号方/90 
食疗方/91 
黑芝麻红糖粥/91 
银鱼汤/91 
枸杞水/91 

第14章 帕金森病 
验方/92 
滋阴息风汤/92 
复方地黄方/93 
补肾活血方/93 
止颤汤/93 
息风止颤丸/94 
帕病1号方/94 
补肾活血息风方/94 
梁氏帕金森病经验方/95 
定颤方/95 
定振汤/95 
镇颤汤/96 
息风定颤方/96 
加味四虫汤/97 
王氏帕金森病基础方/97 
补肾平颤方/97 
食疗方/98 
天麻炖猪脑/98 
二豆红枣粥/98 
桑椹桂圆饮/98 

第15章 记忆力减退 
验方/99 
益气化痰方/99 
肾脑复元汤/100 
疏心方/100 
加减薯蓣丸/100 
益智方/101 
益智治呆方/101 
复健化浊方/101 
复智汤/102 
邵老自拟方/102 
参麻益智汤/103 
人参益智汤/103 
益智健脑方/103 
补肾醒脑煎/104 
健脑复智饮/104 
健脑散/104 
食疗方/105 
黑芝麻芋头饭/105 
桃酥豆泥/105 
红枣枸杞鸡蛋羹/105 

第16章 老年抑郁症 
验方/107 
颐脑解郁方/107 
补心气方/108 
疏肝散/108 
解郁汤/108 
郁宁汤/109 
疏肝解郁汤/109 
调肝解郁汤/109 
解郁安神汤/110 
舒郁宁心方/110 
理气消梅汤/111 
清心豁痰方/111 
去郁醒神汤/111 
李老自拟方Ⅰ/112 
李老自拟方Ⅱ/112 
疏肝利咽汤/113 
食疗方/113 
大枣小麦粥/113 
莲子百合瘦肉汤/113 
合欢花粥/113 

第17章 慢性胃炎 
验方/115 
加味和肝汤/115 
益气活血散/116 
新加益胃汤/116 
胃2方/116 
养胃消痞汤/117 
健脾消痞汤/117 
芪竹方/117 
萎胃康片/118 
调中理气汤/118 
疏肝和胃汤/118 
养胃理气汤/119 
萎胃汤/119 
萎胃复元汤/120 
胃痞汤/120 
萎胃治疗方/120 
食疗方/121 
鲫鱼糯米粥/121 
酸甜莲藕/121 
香菇牛肉粥/121 

第18章 消化性溃疡 
验方/122 
黄芪愈疡饮/122 
益气活血方/123 
胃疼方/123 
芪柴汤/123 
理气调胃方/124 
健中调胃方/124 
温中调胃汤/124 
康老自拟消溃散/125 
溃灵散/125 
冉老自拟消溃散/125 
益气清热护膜方/126 
愈疡汤/126 
理脾愈疡汤/126 
活血愈疡汤/127 
养阴疏肝汤/127 
食疗方/128 
重楼煲猪肚/128 
莲藕汁鸡蛋羹/128 
砂香粥/128 

第19章 反流性食管炎 
验方/129 
泄肝和胃方/129 
食管康/129 
加味三香汤/130 
抑酸和降方/130 
理气清热方/130 
清肝和胃汤/131 
通降1号方/131 
通降2号方/131 
通降3号方/132 
实痞通/132 
甘老自拟基础方/133 
乌贝和胃汤/133 
柴芍护膜汤/133 
滋阴润降汤/134 
平逆汤/134 
食疗方/134 
牛奶山药糊/134 
参芪猪肚汤/135 
橄榄煲萝卜/135 

第20章 溃疡性结肠炎 
验方/136 
清肠方/136 
和中利湿汤/137 
养阴宁血汤/137 
扶正愈疡汤/137 
自拟灌肠方/138 
通灌汤/138 
解毒清肠方/138 
泄泻散/139 
肠健平/139 
肠清舒/139 
理肠方/140 
肠怡舒/140 
肠舒安/140 
清理肠道方/141 
清溃愈疡汤/141 
食疗方/141 
薤白粥/141 
马齿苋饭/142 
荔枝山药莲子粥/142 

第21章 便秘 
验方/143 
通便方/143 
传导通幽汤/144 
肠痹汤/144 
加味魏氏便秘方/144 
养阴润肠方/145 
必通汤/145 
复方芸归汤/145 
刘氏百合地黄汤/146 
理气润肠通便方/146 
益气润肠汤/146 
滋肾润肠方/147 
通结散/147 
甘露通幽汤/148 
秘宝康/148 
林氏通便方/148 
食疗方/149 
苁蓉羊肉粥/149 
蜂蜜土豆浆/149 
白糖红薯粥/149 

第22章 痔疮 
验方/150 
陆氏消痔止血方/150 

中医药学精粹:临床应用与理论探索 本书系一套深入探讨中医药学核心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权威著作,旨在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医学生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系统且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全书内容涵盖了中医药学的多个重要分支,从基础理论的梳理到具体方剂的解析,再到特定病症的治疗策略,力求构建一个完整且相互印证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系统构建与深入解析 本部分着重于夯实中医药学的理论根基,对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腧穴等核心概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现代视角的解读。 一、 阴阳五行学说:宇宙观与生命观的统一 详细剖析了阴阳对立统一、消长制化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之中。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不仅阐释了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也为疾病的传变规律提供了理论模型。书中通过大量图表和经典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阴阳五行指导临床辨证思维,例如,解析了“子午流注”与人体气血盛衰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调整人体机能的平衡。 二、 脏腑经络学说:人体的功能网络 对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精细描述。特别强调了“藏象”的整体性,即脏腑的功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气血津液的濡养和相互制约来维持整体的动态平衡。 经络系统部分,系统梳理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主治范围及交会穴位。内容深入到经络与脏腑的“表里标本”联系,并探讨了当前电生理学研究对传统经络概念的印证与发展,为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 邪正斗争与病因病机辨析 全面梳理了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思忧恐惊)、饮食劳倦等外因、内因及不内外因,阐述了它们致病的基本机理。重点在于剖析“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如何从病机的演变阶段(如邪气亢盛、正气不足、脏腑失调等)来确定治疗的根本大法——是祛邪为主,还是扶正为主,或是标本兼顾。 第二部分:中药学与方剂学的深度实践指南 本部分侧重于中药的性能、功效及其配伍的艺术,是临床用药的直接指导手册。 一、 中药性味归经与功效分类精讲 本书对常用中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补益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等。每味药的介绍都详尽列出了其性味(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归经(归属于哪个脏腑系统)、主要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特别新增了对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简要概述,以现代视角佐证传统功效。 二、 方剂配伍的科学与艺术 深入解析了方剂组方的一般原则,如君臣佐使的配伍哲学。详细分析了十八种基本方剂类型(如表散剂、泻下剂、和解剂、补益剂等)的结构特点和主治病证。 内容聚焦于常见药物间的协同、拮抗、减毒增效的配伍关系。例如,解析了温阳药与滋阴药的配伍如何在一方之中达到“寒热并用”而不相悖的境界;探讨了“十八反”与“十九畏”的临床应用边界与现代毒理学意义。 三、 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案例集萃 选取了临床应用频率极高且疗效卓著的经典方剂作为重点研习对象。针对每个方剂,进行详细的: 1. 方解: 解析君药、臣药的定位与配伍逻辑。 2. 功用主治: 明确其核心治疗方向。 3. 加减化裁: 提供针对不同兼夹证或体质的变通应用思路。 4. 病案示范: 结合临床实际,展示如何将辨证与组方紧密结合,实现个体化治疗。 第三部分:特定病症的中医辨治策略与特色疗法探索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聚焦于临床常见、疑难杂症的辨治思路,并引入了非药物疗法的补充应用。 一、 常见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体系 系统论述了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失眠、眩晕等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和分型治疗方案。强调了中医对疾病“未病先防”和“体质调理”的独特优势。例如,针对慢性胃炎,本书不拘泥于单一的“健脾和胃”方,而是细化到肝气犯胃、脾胃虚寒、湿热内蕴等多种证型,并给出针对性的药方组合。 二、 疑难杂症的思路拓展 对于一些西医治疗难度较大的慢性病或功能性疾病,本书提供了基于整体观的中医调理思路。包括代谢性疾病(如糖耐量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干预策略,重点在于恢复脏腑间的动态平衡,而非单纯控制症状。 三、 辅助疗法的整合应用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本书补充了非药物疗法的应用指南。 1. 穴位疗法: 针对不同病症,推荐了核心的辨证取穴原则和操作要点,包括毫针、艾灸的临床规范。 2. 推拿按摩: 介绍了针对颈肩腰腿痛及部分消化系统疾病的特定推拿手法及其作用机制。 3. 情志疗法: 强调了“七情致病”的反向应用,即如何通过调畅情志来辅助治疗躯体疾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导引吐纳”方法。 全书特色总结: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力求在保持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提供一套可操作性强、系统性高的临床指导体系。它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指导临床思维、提升辨证施治水平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而《名中医老年常见病特效方 中医处方集 中药》则以其“特效方”的特点,成功地吸引了我。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疾病,而且这些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更加精细和温和的方法。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它提供的方剂都是经过名老中医反复实践检验的,很多都是针对老年人特有的体质和病症设计的。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类疾病的方剂。例如,我了解到一些关于调理老年人高血压的经验方,这些方剂在注重降压的同时,也兼顾了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等整体调理,这正是中医“治病求本”的体现。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介绍的某个方剂,为一位长辈进行辅助调理,效果也是令人欣喜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在慢性病管理上的独特优势,也让我更加相信,通过合理的中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它不仅是提供方剂,更重要的是传递了名老中医们的临床思路和用药经验。

评分

总体而言,这两本书构成了我学习中医道路上的一对得力助手。它们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第2版)》提供了扎实的中药基础知识和实践指导,让我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中药;而《名中医老年常见病特效方 中医处方集 中药》则在我需要针对特定病症进行调理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方和临床思路。我常常会将两本书结合起来使用,比如在遇到一个具体病症时,我会先在《名中医老年常见病特效方》中寻找相关的特效方,了解其主治和方剂组成;然后,我再翻阅《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去深入了解方剂中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配伍禁忌以及鉴别要点。这种交叉学习的方式,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中药的应用。这两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书本上的文字,它们更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能够窥见中医博大精深的奥秘,并亲身感受到它在改善健康方面的强大力量。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两本书在内容编排和知识深度上,给我带来了非常愉悦的学习体验。在《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第2版)》中,我发现它不仅罗列了中药的基本信息,还深入探讨了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病情灵活调整配伍。例如,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某种药物需要与另一种药物配伍才能发挥最佳疗效,或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避免使用某种药物。这种循证的、有理有据的解释,让我对中药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而是上升到了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深刻领悟。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有帮助,通过具体病例,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也更能体会到配伍的精妙之处。同时,它关于中药鉴别的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对照,还包含了许多专业术语和鉴别技巧,对于想要深入学习中药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入门和进阶的参考。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套关于中医药的书籍,分别是《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第2版)》和《名中医老年常见病特效方 中医处方集 中药》。这两本书的组合,感觉就像是为我这个中医爱好者量身定做的。 首先,让我们聊聊《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第2版)》。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速查”二字真的做到了。当我需要快速了解某味中药的配伍禁忌、功效主治,甚至是它的鉴别要点时,这本书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我想要的信息。它不是那种需要从头读到尾的书,更像是一个随身的工具书。我尤其喜欢它在鉴别部分提供的详细图文,这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辨别药材的真伪和优劣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再详尽,也不如亲眼看到具体的形态特征来得直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根、茎、叶、花、果,还是矿物类药材,都配有高清的图片,并且对关键的鉴别点进行了重点标注。我之前在中药市场也买过一些药材,有时会担心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掌握了“火眼金睛”,能够更有信心地挑选药材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常见中药的配伍原则也讲解得十分透彻,比如“十八反”、“十九畏”等,这些都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因为错误的配伍而导致药效减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能够获得如此系统且实用的知识,真的是一种福音。

评分

接下来,再来说说《名中医老年常见病特效方 中医处方集 中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充满了智慧和经验的“处方宝典”。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汇集了许多名老中医针对老年人常见病的经验方,这些方剂往往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我一直觉得,中医药的精髓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这些代代相传的经验方上,它们凝聚了老一辈医家的心血和智慧。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疾病的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型提供了相应的方剂,并附有详细的药物组成、剂量、用法以及功效。对于我这样在家中照顾长辈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比如,我的外公最近总是容易咳嗽,看了很多西医效果都不太理想。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针对老年人肺虚咳嗽的特效方,并且对照着书上的说明,咨询了社区的执业中药师,配了一些中药给外公服用。出乎意料的是,外公的咳嗽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而且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这种通过中医调理,由内而外地改善身体状况的方式,让我深感中医的神奇。书中的方剂也都比较常用且易于理解,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即使是自己尝试着调理,也能在掌握一定知识和咨询专业人士的前提下进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