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 ||
| 定价 | 57.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09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59 | |
| 字数 | 120000 | |
| ISBN编码 | 155066138403 | |
在接触《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之前,我对于高精度水准测量的理解停留在比较模糊的阶段。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以系统性的方式,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闭合水准测量和环线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它详细说明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和误差分配,这对于我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至关重要。书中对于仪器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有助于我从整体上理解水准测量的工作原理。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书中对于多点联测和与现有控制网融合的测量策略也进行了探讨,这表明了规范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工程需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测量,如何通过严谨的步骤和细致的分析来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评分《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诞生,无疑是国家测量技术领域的一座里程碑。这本书,以其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确的国家高程基准蓝图。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标准,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于国家基础水准网的建设和维护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了高精度测量对于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科学研究的深远意义。例如,在谈及四等水准测量时,书中对仪器性能、观测条件、记录方式、数据处理等各环节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反映了国家对于提升整体测量精度,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和战略性项目的不懈追求。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形变监测和测量调整也进行了预判和指导,这体现了规范的实践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关注眼前的测量任务,更着眼于长期的国家测量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书中提供的详细图例和表格,对于我理解和应用复杂的测量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书中关于水准点布设的原则、标志的选定、测量仪器的架设等,都给出了清晰的指导,让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要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国家对测绘事业的重视,也让我对作为一名测绘工程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评分在我看来,《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更像是一部指导精密测量实践的“行动指南”。这本书,详细地解答了在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它从最基础的仪器操作,到最核心的数据处理,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指引。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不同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下的观测时间、往返次数、中误差计算等具体数值的规定,这些量化的指标,为我量化评估测量成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例如,书中在解释某些技术要求时,会追溯到其背后的物理原理或数学模型,让我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关于数据复核和成果报告的规范,它强调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报告的清晰性和规范性,这对于保证测量成果的有效传递和应用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精密测量不仅仅是技术活动,更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负责任的工作作风,它为我今后的测量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评分《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阅读体验,是一次从陌生到熟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领我一步步走进水准测量技术的殿堂。它不仅仅提供了技术层面的知识,更传递了一种对国家测绘事业的深厚情怀。书中关于水准点控制网的建设原则,以及如何保证其长期稳定性和高精度,让我对国家的测绘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仪器设备的选择和维护的建议,它不仅列举了各种仪器的技术参数,还提供了在不同环境下如何选择最适合仪器的指导,这对我而言是宝贵的经验。书中关于误差的识别、量化和控制的讲解,更是深入浅出,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陷阱”,并学会如何规避它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对不同等级水准测量的描述中,对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流程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例如,电子水准仪的数据传输、格式要求,以及人工记录的填写规范等,这些细节的规定,都体现了国家对测量精度的极致追求。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到《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时,内心涌起的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位在传统地籍测量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测绘人来说,更像是一份来自未来的指令。规范中对于现代水准测量技术的阐述,与我过去所熟悉的那些依赖光学仪器、手工记录的时代截然不同。书中大量引入了电子水准仪、GPS/GNSS技术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以及相应的配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报告,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测绘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在关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维护方面,书中强调了其在国家基础测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通过高等级的水准测量来保证整个区域高程基准的统一和稳定。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测量”,更是关于如何“构建”和“管理”一个可靠的国家高程系统。书中对多种观测模式,如单程观测、往返观测、环线观测以及与已有控制网的联测等,都给出了详细的规范和技术要求,这些都为我理解如何在不同的工程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案提供了依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阐述误差来源时,不仅提及了传统的水准测量误差,还加入了对电子设备特有误差的分析,例如传感器误差、信号干扰等,以及如何通过算法和后处理来消除这些潜在的影响。这表明了规范的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测绘工程的未来方向,也激发了我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强烈愿望,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评分深入研读《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细节的堆砌,更是一种对工程严谨性的哲学思考。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认识水准测量的本质和价值。它所阐述的原理,不仅适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更贯穿于所有精细测量的始终。书中对于观测记录的要求,细致到每一个位数、每一次读数,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测量成果的精确性,源于每一个环节的精确执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仪器性能指标的描述,例如视准轴和水准管轴的平行度、测程、精度等,这些量化的指标,为我们选择和使用仪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们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奠定了基础。书中关于误差分析的部分,深入浅出,将复杂的误差理论分解为易于理解的概念,并给出了有效的控制和消除方法,这让我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测量中的挑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述数据处理时,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强调了数据检查的重要性,例如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核验,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测量不仅仅是工具的使用,更是思维方式的体现,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去分析、去判断,最终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是一本凝聚了国家测量智慧的宝典。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往精密测量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关于测量方法的罗列,更是关于如何系统地构建和维护国家高程体系的宏观指导。书中对三、四等水准测量点位的选择、埋设、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充分考虑了长期性和稳定性,这对于保证国家测绘成果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对于野外工作的要求,从天气选择到人员配备,再到后勤保障,都考虑得十分周全,这反映了国家对野外测量工作的重视和对测量人员的关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在解释一些抽象的测量概念时,常常配以生动的图示和形象的比喻,这使得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述气象改正时,书中用简单的模型来解释大气折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给出了详细的改正公式。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测量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和对国家测量标准的敬畏之心,这对于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测绘工程师至关重要。
评分《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以其严谨的逻辑和规范的表述,让我领略到国家测绘标准的强大生命力。书中对于不同等级水准测量点位的选址原则、埋设方式以及标志的规范,都体现了对测量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高度重视,这对于保证国家高程基准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仪器校准和日常维护的详细指导,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一种对测量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书中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改正,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测量成果的可靠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描述数据处理时,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强调了数据检查和交叉验证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高精度水准测量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而作为一名测绘工程师,我肩负着维护和保障这一基石稳固的重任。
评分捧读《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我深切体会到了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精密度的极致要求。这本书,如同测绘工程师手中的“圣经”,为每一次高程测量提供了最权威的指导。其内容严谨、条理清晰,对于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仪器检定与校准的部分,它明确了只有经过严格检定和校准的仪器才能投入使用,这从源头上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此外,书中对于测量人员的资质要求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强调了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无疑是提升测量质量的关键。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书中关于中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等精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定标准,为我判断测量成果的质量提供了量化的依据。当遇到一些复杂的测量任务时,书中提供的不同测量方案和技术要点,能够帮助我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率的作业方式,同时还能确保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例如,在讲解闭合水准测量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如何根据水准路线的长度来计算允许的闭合差,并给出了超差后的处理方法,这对于我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极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国家对工程测量质量的郑重承诺,它所蕴含的科学严谨精神,是我在今后工作中时刻需要遵循的准则。
评分翻开这本《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仿佛捧着一本严谨的科学教科书。书中详尽的条文和细致的图表,无不透露出国家标准制定者对于工程测量严谨性的极致追求。作为一名初涉水准测量领域的工程师,我对许多概念的理解尚显模糊,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对于各种测量仪器、操作流程、误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的详细阐述,逐渐为我拨开了迷雾。特别是关于仪器设备的选型、校准和维护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一种对测量质量负责任的态度。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等级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有着明确的区分,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这对于保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度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例如,在阐述三等水准测量时,书中对往返测量、闭合水准测量、联测水准测量等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精度控制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并附带了相应的图示,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其操作要点。而对于更为精密的四等水准测量,书中则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从仪器配置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进行了细致的界定,这体现了国家对于高精度测量技术的高度重视。此外,书中对于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如仪器误差、大气折光误差、地面沉降误差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和控制方法,这为我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规避和处理误差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阅读此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对测量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数据质量的敬畏之心,这对于我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评分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评分书不好找好在京东有,还可以
评分还可以吧,公司买的~
评分给单位买的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还可以吧,公司买的~
评分书很好 是正版的 快递也很快
评分好好好!!!!!!!!!
评分是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