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作者錢歌川有豐富的翻譯教學和親手翻譯經驗,《翻譯的基本知識》以短小的篇幅,凝聚瞭翻譯理論與實踐的菁華,適閤所有對翻譯問題感興趣的人閱讀。
推薦二:本書前半部介紹瞭翻譯的曆史、語言學基礎、規則和標準,後半部手把手地教授翻譯的具體步驟,以點帶麵,涵括瞭翻譯領域的基本問題,引領讀者輕鬆步入翻譯的殿堂。
推薦三:錢歌川為海派散文名傢,具有高超的字句錘煉功夫和卓然的語言感悟能力。本書雖為學術著作,卻如英國散文一般耐讀。
推薦四:書中的英譯中舉例皆選自莎士比亞、歐·亨利、海明威等名傢名作,中譯英則多齣於《論語》、《左傳》、李白、蘇軾名篇佳句,讀者在學習翻譯的過程中可隨之提高文學修養。
《翻譯的基本知識(修訂版)》講解翻譯的基本知識,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論述,又有具體細微的實踐指導,篇幅短小,深入淺齣。自20世紀70年代齣版以來,在華語世界廣為流傳。
全書凡十八章,前半部縱論古今,介紹翻譯的曆史、語言學基礎、規則、標準,有如知識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讀起來也會興緻盎然;後半部教授翻譯的具體步驟,俯拾引用當時歐美優秀作傢文句及中國古典作品為例,由簡及深,糾偏取正。附錄部分列舉大量誤譯實例進行評述改譯,可供讀者研習實戰技巧。
讀者可通由此書領略翻譯的魅力,掌握翻譯的基本知識,增進翻譯的能力。
錢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筆名歌川、味橄等。湖南湘潭人。著名的散文傢、翻譯傢、英語學者。1920年赴日留學。1930年進上海中華書局做編輯,曾參與創辦《新中華》雜誌,並擔任《中華英語半月刊》主編,在此期間,將大量精力放在英語讀物的翻譯、編寫、齣版方麵。1936年入英國倫敦大學研究英美語言文學。1939年迴國後,先後在武漢大學、東吳大學等處任教。曾與魯迅、茅盾、田漢、郭沫若、鬱達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參與文化運動。1947年春,前往颱北創辦颱灣大學文學院並任院長。20世紀60年代赴新加坡,先後任義安學院、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中文係教授。1972年底,以70歲高齡退齣講颱,後移居美國紐約。
錢歌川一生發錶瞭大量散文與英語教學資料,包括《翻譯的基本知識》《翻譯的技巧》《英文疑難詳解》《英文疑難詳解續篇》《英文語法作文大全》《論翻譯》《簡易英文文法》《簡易英文動詞》《美國日用英語》《英語造句例解》等,影響深遠。
重版補記
一 一個古老的問題
二 約定俗成萬物名
三 豈有此理必有誤
四 嚴復說的信達雅
五 佛經的翻譯方式
六 批評的和實用的
七 直譯和意譯舉例
八 譯文一要通達
九 首先要瞭解原文
(1)理解字句的含義
(2)字句以外的含義
(3)找齣典故的來曆
(4)分辨英美的作者
十 中英文中的虛字
十一 不能翻譯的字句
十二 兩國語義不盡同
十三 在動手翻譯之先
十四 選用適當的字句
十五 英譯中五種方法
(1)省譯法
(2)增譯法
(3)倒譯法
(4)改譯法
(5)簡譯法
十六 英文長句的譯法
(1)在關係代名詞處切斷
(2)在關係副詞處切斷
(3)在副詞處切斷
(4)在動詞處切斷
(5)在名詞處切斷
十七 容易譯錯的字句
(1)英譯中
(2)中譯英
十八 二竪的故事試譯
原文
語譯
英譯
附錄 翻譯實例評述
例一
例二
例三
例四
例五
例六
例七
齣版後記
這套書的“套裝共2冊”的配置,也體現瞭一種完整性的考量。通常情況下,理論的闡述和技巧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光有宏大的理論框架而缺乏實操指導,容易讓人感到空中樓閣;反之,隻有一堆技巧而缺乏理論根基,則容易流於匠氣。錢先生的這套組閤拳,似乎正是為瞭彌補這種常見缺陷而設計的。我設想,第一冊可能著重於“為什麼這麼譯”的哲學思辨,而第二冊則會聚焦於“如何具體地去譯”的實戰指南。這種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閤,預示著它將成為一本能夠陪伴讀者從入門到精深的長期學習夥伴,而非僅僅是一次性的閱讀體驗。我非常期待這種係統化的知識結構能給我帶來長遠的啓發。
評分說實話,在接觸這套書之前,我對“翻譯的基本知識”這一概念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總覺得翻譯不過是語言的轉換,無非是詞典和語法的堆砌。然而,當我的目光掃過書中那些關於翻譯哲學和原則的章節標題時,我立刻意識到自己可能低估瞭這門學科的深度。錢歌川先生的理論體係,從我粗略的瀏覽來看,似乎構建瞭一個非常宏大且嚴謹的知識框架,它強調的遠不止是字麵的對等,更包含瞭文化語境、思維模式乃至曆史沉澱的深層互動。這種高度的理論自覺性,即便隻是初步接觸,也足以讓人産生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快速入門的工具書,而是紮紮實實地邀請讀者進入一個需要沉靜心神纔能領悟的學術殿堂,這種態度本身就非常令人敬佩。
評分對於我們這些長期浸淫在學術圈子裏的人而言,追溯學術源頭和經典著作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錢歌川先生作為民國時期英語教育界和翻譯界的泰鬥,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這套書的齣版,意味著我們得以係統地、近距離地接觸到一位大師的思想結晶。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教授翻譯方法,更在於提供瞭一種觀察和理解中國近現代語言文化變遷的獨特視角。通過閱讀他如何構建和論述翻譯理論,我們可以側麵瞭解當時知識分子是如何在西方思潮湧入的浪潮中,努力建立起一套符閤本國文化語境的學術規範的。這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穿透力,是任何當代快餐式理論所無法比擬的。
評分我是一個對語言學習抱有執念的人,總想探究不同語言體係在錶達同一事物時的細微差彆和內在邏輯。這套書的“翻譯的技巧”部分,從名字上就極具誘惑力。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隱藏在優秀譯者背後的“內功心法”,而不是那些人盡皆知的顯淺竅門。我猜想,錢老先生必定會深入剖析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那些“不可譯”的睏境,比如如何處理成語、典故,如何平衡信、達、雅之間的張力。這種對具體操作層麵的精微考察,對於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翻譯實踐水平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無價之寶。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係統化的解決之道,讓自己的翻譯工作能夠從“大緻準確”邁嚮“精妙傳神”的更高境界。
評分這套關於錢歌川先生翻譯理論的精裝書,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從裝幀設計上看,後浪齣版社這次的處理非常到位,紙張質感厚實,印刷清晰,即便是作為案頭工具書,擺在書架上也是一種享受。我尤其欣賞他們對於經典著作的尊重與現代化的結閤,排版疏密有緻,閱讀起來絲毫沒有老舊文獻的枯燥感。盡管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每一頁的文字,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序言部分,就能感受到這份編輯團隊的用心良苦。他們顯然在力求還原錢先生學術思想的精髓,同時確保現代讀者能夠無礙地接受和理解這些跨越時代的真知灼見。對於任何對翻譯學,特彆是中國近代翻譯史有興趣的人來說,這套書的實體收藏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都是極高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工藝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