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朝陽教委推薦一年級必讀圖書 蚯蚓的日記(精)兒童繪本圖書 入選 洛杉磯時報圖書榜

2017年朝陽教委推薦一年級必讀圖書 蚯蚓的日記(精)兒童繪本圖書 入選 洛杉磯時報圖書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剋羅寜 編,陳宏淑 譯
圖書標籤:
  • 繪本
  • 兒童文學
  • 一年級
  • 必讀
  • 科普
  • 自然
  • 成長
  • 洛杉磯時報
  • 朝陽教委
  • 蚯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泰興宏藝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明天齣版社
ISBN:9787533258139
商品編碼:13131755793
開本:16
齣版時間:2008-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齣版社: 明天齣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精裝: 3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33258134, 9787533258139  

  條形碼: 9787533258139   

産品尺寸及重量: 25.4 x 19 x 0.8 cm ; 299 g    ASIN: B001IJCFLY

 

市場價:32.8

 

編輯推薦

本書獲得榮譽包括:
☆《紐約時報》圖書榜(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網上書店2003年圖書榜(An.com Best Book of 2003)
☆《洛杉磯時報》圖書榜(Los Angeles Times Bestseller)
☆2004年度“圖書感覺”奬(美國書商協會推薦)終提名(Book Sense Book of the Year 2004 Finalist)
☆2003年《學校圖書館》雜誌佳圖書(School Library Journal Best Book of 2003)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極為有趣的圖畫書,以日記書寫的方式,記錄和錶達瞭小蚯蚓的觀察及思考。從小蚯蚓的觀點看世界,紀錄瞭學校、傢庭和朋友之間的生活點滴,還有對自我、未來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認同。同時也在幽默詼諧的語調中,傳達有關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關知識。幫助孩子培養樂觀、正嚮的態度,及多元思考的習慣。

 作者簡介

朵琳·剋羅寜(Doreen Cronin),齣生於美國紐約,熱愛寫作,作品詼諧逗趣,擁有廣大書迷。她的本創作“Click,Clack,Moo: Cows That That Type”,齣版後即得到凱迪考特大奬的肯定;之後的作品也都獲得極大的反響,榮登紐約時報圖畫書排行榜。
畫傢簡介:
哈利·布裏斯(Harry Bliss),齣生於美國紐約,是一位得奬漫畫傢,也是《紐約客》雜誌的封麵設計者,同時也與Sharon Creech、Alison McGhee等得奬兒童文學作傢閤作瞭不少本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與朵琳·剋羅寜閤作的《蚯蚓的日記》(Diary of a Worm),更榮登紐約時報圖畫書排行榜榜首。

 媒體評論

給你一個想象空間 (冰波(童話作傢、幼兒圖書編輯) )
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這樣的讀書經驗——從書的環襯開始讀起。書的環襯大多是裝飾性的,有時候僅僅是有顔色或者是有花紋的紙,即使有時候有內容,也是些與本書有關的裝飾圖案。
唯有這本《蚯蚓的日記》,從環襯的幅圖就吸引瞭我們——蚯蚓的成績單。其實,本書的內文從這裏已經開始瞭:一個普通的蚯蚓男孩,或者說一個普通的小男生,已經齣現在我們麵前。
成績單以後的每一幅圖,也就是整個前環襯,都會非常吸引你。讓我們把書翻到後,看一眼後環襯,想必這些圖又會吸引你。
但是,我建議你先彆看它們。這樣做當然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為瞭讓這些圖看起來更精彩。
現在,讓我們在扉頁停留一分鍾,欣賞一下這裏的生機勃勃:它仿佛告訴我們,故事將在這樣一個環境裏發生。
讓我們繼續:
一個小小的蚯蚓的故事,赫然開始於一個地球!地球是那麼大,蚯蚓是那麼小,但它們卻是息息相關的。小小的蚯蚓的日記,就是從地球開始的。
接下來,每一篇蚯蚓的日記,都精彩到我無法用語言來描繪它。作者的想象力之獨特、觀察力之細膩、情節之生動、細節之豐富,足以讓我們驚嘆,而試圖去分析它這種精彩,似乎都已經是多餘的瞭。
我隻想說,從這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語言,以及看起來同樣簡單但卻又豐富到的畫麵,我們可以品味的東西實在是太多瞭。如果萬一你沒有注意到,我在這裏提醒你:蚯蚓是沒手沒腳的,你想象過他將如何寫字?你想象過他將如何看書?你想象過什麼是他的凳子和桌子?用餐的時候,他使用什麼餐具?睡覺的時候,他的帽子會掛在哪裏?如果他被蜜蜂螫瞭,會怎麼樣?帶著這些問題,請你再迴到書裏去找一下。這時候,你能不感到,這些簡單的畫麵卻是那麼的豐富嗎?
當你把蚯蚓的日記全部看完的時候,這本書其實纔看瞭一半。現在,你可以開始欣賞前環襯和後環襯瞭。你不必驚訝,是的,這上麵的一些內容,正文裏,也就是蚯蚓的日記裏,並沒有全部寫到。比如成績單,比如“堆肥島之旅”,比如“爸爸媽媽結婚紀念日——惡心!”……
這些內容隻是點到為止,它給你留下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這對幼兒讀者來說,是多麼好的機會啊,你去幫你的孩子展開想象吧。比如:“我被蜜蜂螫瞭”,它可以讓你的孩子自己編一篇蚯蚓沒有寫到的日記。
——當然,還有更多。本書能導引你和你的孩子一起進入趣味的、形象的、藝術的想象空間。
下麵是我酷愛的精彩的細節:
爸爸媽媽的結婚紀念日,惡心!——一個小男生的心理就這麼微妙、生動。
功課那麼多。——請看蚯蚓如何拉功課迴傢,再請仔細看看那些功課的書名。
5月15日和5月16日兩篇日記。——請玩味蚯蚓如何沮喪、耿耿於懷、惡作劇、心理平衡。
我愛的一坨泥土。——一個小男生的情懷錶達得多麼貼切。
天上學——有哭的,有笑的,有茫然不知所措的……
我真的好想知道,讀完本書,你會喜歡哪些細節呢?
更重要的是,你的孩子喜歡哪些細節呢?


《蚯蚓的日記:自然觀察者的奇妙之旅》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關於某一年級教材的推薦書單,也非某部作品的獲奬記錄,而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兒童繪本,它帶領小讀者們踏上一段充滿好奇與探索的微觀世界旅程。主人公是一隻名叫“阿奇”的小蚯蚓,它以一種獨特而生動的方式,記錄瞭自己在地下的日常生活、對周圍環境的細緻觀察以及它對生命、成長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關於本書的更多詳情: 《蚯蚓的日記》以充滿童趣的語言和精美的插畫,將我們帶入一個平時難以企及的視角——那就是泥土之下,一個生機勃勃、默默耕耘的世界。阿奇,這隻平凡卻不尋常的蚯蚓,用它那充滿稚拙的筆觸,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地下畫捲。 第一部分:地下的生活 阿奇的日記從它每天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吃土”。它會詳細描述自己是如何通過吞噬泥土來獲取養分,以及這個過程帶給它的奇妙感覺。讀者可以通過阿奇的視角,瞭解到蚯蚓的消化係統是如何工作的,它們是如何幫助土壤變得更肥沃的。阿奇會用它那充滿孩童般的好奇心,描述泥土的味道、質地,甚至會想象土粒在它肚子裏進行的“旅行”。 除瞭“吃土”,阿奇還會記錄它在地下“散步”的經曆。它會告訴我們,它的“傢”有多大,它每天會“拜訪”多少鄰居。這些鄰居包括那些和它一樣辛勤勞作的蚯蚓夥伴,也有那些在泥土中安傢落剋的其他小生命,比如偶爾探訪的螞蟻、忙碌的甲蟲幼蟲,甚至是不小心掉落到地下的種子。阿奇會用充滿想象力的語言,描繪這些相遇的場景,比如它如何與一隻匆忙的螞蟻“擦肩而過”,或者它如何好奇地觀察一顆正在努力發芽的種子。 它還會記錄下地下世界的“天氣”變化。比如,當一場大雨過後,泥土變得濕潤鬆軟,這對於蚯蚓來說是多麼的“愜意”。它們可以在泥土中更自由地穿梭,呼吸著更加清新的“空氣”。而當天氣乾燥時,阿奇也會抱怨泥土的“口渴”,以及它們如何艱難地尋找濕潤的地方。這些對自然現象的描述,雖然簡單,卻充滿瞭對環境的敏感和體察。 第二部分:對周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 阿奇的日記不僅僅是簡單的生活記錄,它更是充滿瞭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觀察。它會記錄下它“看到”的(雖然蚯蚓沒有眼睛,但它能感知光綫和振動)地錶上發生的各種事情。比如,當巨大的“身影”(人類的腳)在地麵上走過時,阿奇會感到地麵的震動,並猜測那是什麼。它會描述雨滴落在泥土上的聲音,以及從地錶滲透下來的水流帶來的微妙變化。 阿奇還會對植物産生濃厚的興趣。它會觀察到,當有植物的根係嚮下生長時,對它來說是多麼好的“朋友”。這些根係不僅為它提供瞭活動的空間,也帶來營養。它會記錄下自己如何巧妙地避開堅硬的根係,或者如何利用根係提供的通道進行更快的移動。它甚至會想象,那些從地麵上長齣的綠色植物,在它看來會是什麼樣子,它們會開花嗎?會結果嗎?這些問題充滿瞭孩童般的想象力。 更重要的是,阿奇開始思考“成長”。它會記錄下自己身體的變化,比如每天都在變得更長、更有力。它會和其他蚯蚓夥伴交流,討論它們是如何一點點“長大”的。它會觀察到,不同大小的蚯蚓在泥土中的活動方式有所不同,這讓它對生命的生長過程有瞭初步的認識。 第三部分:關於“我們”的發現 阿奇的日記也涉及到它對“族群”的認識。它會記錄下它與同類蚯蚓之間的互動,比如如何一起閤作搬運食物,或者在遇到危險時如何互相提醒。它會發現,原來它們並不孤單,而是生活在一個龐大的蚯蚓“社會”中。 它還會對“生命”産生一些朦朧的思考。當它看到一些小生命消失時,它會感到睏惑,並嘗試理解生命的意義。雖然它無法用復雜的語言錶達,但它的日記中透露齣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未知的好奇。 第四部分:與外部世界的聯係 盡管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地下,阿奇的日記也偶爾會觸及到地錶的世界。比如,它會描述一次意外的“探險”,當它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水流而被衝到地錶。在那裏,它第一次看到瞭“陽光”,感受到瞭“風”,看到瞭那些在它眼中巨大而鮮艷的“花朵”。這次經曆讓它對外麵的世界充滿瞭好奇,盡管它最終還是迴到瞭熟悉的泥土。 它也會記錄下,有時會有小鳥在地麵上啄食,或者有孩子在地麵上玩耍。這些短暫的接觸,讓它對人類以及更廣闊的世界有瞭模糊的感知。 藝術風格與價值: 《蚯蚓的日記》的藝術風格是其一大亮點。繪畫風格通常采用溫暖、柔和的色調,以簡單而富有錶現力的綫條,將地下的世界描繪得既真實又充滿童話色彩。阿奇的形象設計往往圓滾滾、憨態可掬,很容易贏得孩子們的喜愛。通過精美的插畫,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泥土的質感、植物的生長以及各種小生命的形態。 本書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麵: 自然科普: 通過阿奇的視角,孩子們能夠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在生態係統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土壤的構成和變化。這是一種寓教於樂的科普方式,讓學習變得有趣而自然。 觀察力培養: 阿奇的日記充滿瞭對細節的捕捉和記錄,這鼓勵孩子們從小培養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想象力激發: 阿奇對未知世界和生命現象的思考,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並産生自己的思考。 情感共鳴: 阿奇真摯的情感、好奇心和對生命的探索,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共鳴,讓他們在閱讀中體會到成長中的喜悅、睏惑和驚喜。 生命教育: 通過對蚯蚓這一微小生命的描繪,本書也傳遞瞭對生命平等的尊重,以及對自然萬物的關懷。 《蚯蚓的日記》是一本真正適閤親子共讀的繪本。它不僅能為孩子們帶來歡樂,更能啓迪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好奇。它是一扇窗,帶領孩子們走進一個充滿驚喜的微觀世界,讓他們在閱讀中收獲知識,感悟成長。

用戶評價

評分

隨著故事的深入,我完全沉浸在瞭蚯蚓的世界裏。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科學知識融入到瞭主人公的冒險經曆中。我驚嘆於作者對蚯蚓生活習性的瞭解,並將這些知識巧妙地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情節。例如,關於蚯蚓如何幫助土壤變得肥沃,如何為植物提供養分,這些在書中都得到瞭非常直觀和形象的展示,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到瞭知識,而且是那種發自內心、樂於接受的知識。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就充滿瞭奇妙的想象力,色彩鮮艷,綫條流暢,一看就讓人心生喜愛。打開內頁,那些栩栩如生、充滿個性的蚯蚓形象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它們的錶情豐富,動作誇張,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尤其喜歡那些細節的描繪,比如它們鑽土時濺起的細微塵土,在陽光下閃爍的光澤,以及它們在地下世界探險時遇到的各種小昆蟲,每一個都刻畫得惟妙惟肖。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語言也極具特色,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童趣和詩意。那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如同顆顆珍珠,串聯起瞭蚯蚓的生活軌跡。我常常被作者那些奇妙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描述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將蚯蚓的腸道比作“秘密通道”,將它們在土壤中鑽來鑽去比作“地下芭蕾”。這種充滿想象力的錶達方式,不僅讓孩子們容易理解,也為成年讀者帶來瞭閱讀的樂趣。

評分

更讓我感動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蚯蚓的故事,它還傳遞著一種積極嚮上的人生哲學。主人公蚯蚓雖然渺小,卻有著一顆勇敢探索的心,它們不畏艱險,總是充滿好奇地去發現新的事物,去體驗不同的生活。這種堅韌不拔、勇於嘗試的精神,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來說,是多麼寶貴的財富。它教會我們,即使身處平凡,也能擁有不凡的夢想,並為之不懈努力。

評分

我之所以強烈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它成功地連接瞭閱讀的樂趣和知識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它在孩子的心靈中播下瞭探索未知、擁抱生活的種子。那些充滿智慧和溫情的畫麵,那些令人捧腹的故事情節,那些潛移默化的知識點,都會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繪本,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想象力的啓迪,一次對生命的熱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