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

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 编
图书标签:
  • 制冷技术
  • 空气调节技术
  • 暖通空调
  • HVAC
  • 热力学
  • 制冷剂
  • 空调系统
  • 工程技术
  • 第五版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
ISBN:9787121285929
商品编码:1322707223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
  • 作者:(美)惠特曼//约翰森//汤姆齐扎克|译者:寿明道
  • 定价:158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ISBN号:978712128592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5-01
  • 印刷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098
  • 字数:2790千字

内容提要

惠特曼、约翰森、汤姆齐扎克著的《制冷与空气 调节技术(第5版)》是采暖、空调与冷冻行业的经典 教材。在北美诸国,乃至西方各发达**,本书先前 的多个版本一直是*畅销的专业教材。本书强调的是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目 前专业教材中*为欠缺的环节。本书具有**性、知 识性与实用性**结合的特点,其内容涵盖了采暖、 空调与冷冻的专业理论、原理、系统构成以及操作、 保养和维修的各个方面。在本专业的众多教材中,本 书的实用性尤为突出,可谓独树一帜,是其他相关教 材与书籍无法比拟的。本书论述严谨,并配以大量的 照片和插图,使其文字论述*为直观、深化,内容* 加丰满。
     本书适合采暖、空调和制冷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 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 中**技工、技师培训使用,同时,它也是一本专业 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常备工具书。
    

目录

**篇 制冷技术原理
**章 热学理论
1.1 温度
1.2 热的概念
1.3 传导传热
1.4 对流传热
1.5 辐射传热
1.6 显热
1.7 潜热
1.8 比热
1.9 加热设备容量的确定
1.10 压力
1.11 大气压力
1.12 压力表
1.13 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
1.14 用公制单位标定压力值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2章 物质与能
2.1 物质
2.2 质量与重量
2.3 密度
2.4 比重
2.5 比容
2.6 气体定律
2.7 能
2.8 能的交换
2.9 热能
2.10 磁能
2.11 能量的购买
2.12 做功能
2.13 功率
2.14 电功率――瓦特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3章 制冷与制冷剂
3.1 制冷概念的引入
3.2 制冷
3.3 确定制冷设备的容量规格
3.4 制冷过程
3.5 压力与温度的相互关系
3.6 制冷系统的组成
3.7 蒸发器
3.8 压缩机
3.9 冷凝器
3.10 制冷剂计量装置
3.11 制冷系统与构件
3.12 制冷剂
3.13 制冷剂必须安全
3.14 制冷剂必须能够被检测
3.15 制冷剂的沸点温度
3.16 泵吸特性
3.17 常用制冷剂及其重要特征
3.18 制冷剂储液罐色标
3.19 制冷剂的回收、再循环或再生
3.20 制冷剂循环的标注
3.21 标注具有明显温度漂移的混合型制冷剂的制冷循环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篇 安全防护、工具与设备、车间操作
第4章 安全操作常规
4.1 压力容器和管线
4.2 电危险
4.3 加热
4.4 冷
4.5 机械设备
4.6 重物的移动
4.7 呼吸空间存在制冷剂
4.8 化学品的使用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5章 工具与设备
5.1 通用手工工具
5.2 专用手工工具
5.3 配管制作工具
5.4 维修与安装专用设备
5.5 制冷剂检漏仪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6章 紧固件
6.1 圆钉
6.2 卡扣和铆钉
6.3 螺纹紧固件
6.4 混凝土用紧固件
6.5 其他紧固件
本章小结
复习题
……
第三篇 自动化控制基础
第四篇 电动机
第五篇 商用制冷
第六篇 空气调节(采暖与增湿)
第七篇 空气调节(供冷)
第八篇 全天候空调系统
第九篇 家用制冷与空调装置
第十篇 冷水空调系统
附录


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 图书简介 《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是一部全面、深入、体系化的专业教材,旨在为读者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技术指导,以满足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制冷和空气调节领域的人才需求。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基本原理到先进技术,从系统设计到设备选型,再到工程实践和节能环保等各个方面,力求全面而详尽地展现制冷与空气调节领域的广阔图景。 第一部分:制冷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部分是全书的基础,详细阐述了制冷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 热力学基础与制冷循环: 深入讲解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在制冷过程中的应用,如能量守恒、熵增原理等。重点介绍了各种常见的制冷循环,包括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蒸气喷射式制冷循环以及热泵循环。对每个循环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如制冷系数、消耗系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比了不同循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读者将能够理解制冷剂在循环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变吸热放热的物理过程。 制冷剂与润滑油: 全面介绍了各类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环境影响(如ODP值、GWP值)。重点讲解了传统制冷剂(如R22、R12)的替代品,如HFCs(R410A、R134a)、HFOs(R1234yf)以及天然制冷剂(如氨、二氧化碳、丙烷)的特性、应用和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对制冷系统中使用的润滑油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作用、分类(矿物油、合成油)、性能要求以及与制冷剂的相容性问题。 压缩机技术: 详细阐述了制冷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件——压缩机。涵盖了活塞式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以及离心式压缩机等主要类型。对各类压缩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常见故障和维修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强调了变频技术在压缩机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节能效果。 冷凝器与蒸发器: 详细介绍了制冷系统的关键换热设备。对于冷凝器,讲解了其作用、分类(风冷、水冷、蒸发冷却)以及结构形式(管壳式、板翅式)。对于蒸发器,讲解了其作用、分类(满液式、干式、套管式)以及结构形式。重点阐述了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如传热温差、换热面积、流体性质等,并介绍了提高换热效率的设计和运行策略。 节流装置: 详细讲解了实现制冷剂节流降压的关键部件。重点介绍了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流量调节特性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特别强调了电子膨胀阀在实现精确控温和提高系统效率方面的优势。 其他重要制冷设备: 涵盖了储液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过滤器、干燥器等辅助设备。阐述了它们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特点和选型原则,以及它们对系统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空气调节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空气调节领域,系统讲解了空气处理、温湿度控制以及舒适性要求。 空气的性质与湿空气图: 深入讲解了空气的物理性质,如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焓等。详细介绍和应用湿空气图( psicrometric chart),这是理解和计算空气处理过程的关键工具。通过湿空气图,读者能够直观地分析和掌握空气的各种状态变化。 空气的湿热负荷计算: 详细讲解了建筑围护结构、人员、设备、照明等产生的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指导读者如何准确评估不同季节、不同房间的空气调节负荷,为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空气处理过程: 详细阐述了空气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加热、冷却、去湿、加湿、混合、过滤等。分析了各种空气处理过程的原理、设备(如空气加热器、空气冷却器、表冷器、加湿器、除湿器、过滤器)以及其在湿空气图上的表现。 空气调节系统分类与组成: 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空气调节系统,如全空气系统(一次回风、二次回风)、风机盘管系统、VRV/VRF系统、水系统等。详细讲解了各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空气处理机组(AHU)、送风管道、回风管道、末端装置(如风机盘管、散流器、风口)以及水系统中的冷热水机组、水泵、管道等。 舒适性与空气品质: 深入探讨了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关键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空气清洁度以及气味。讲解了室内空气品质(IAQ)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空气调节系统控制这些参数,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介绍了新风引入、排风等对空气品质的影响。 第三部分:制冷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与应用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提供系统化的设计指南。 制冷系统设计: 详细讲解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制冷系统设计,包括小型空调、冷库、食品冷藏、工艺冷却等。涵盖了系统方案选择、主要设备选型(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管道设计、控制方式选择以及安全措施。 空气调节系统设计: 提供了各类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商场、医院、工厂)空气调节系统设计的完整流程。包括负荷计算、系统形式选择、空气处理方案设计、送回风系统设计、末端设备选型、水(冷媒)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强调了节能设计理念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制冷与空气调节控制技术: 详细介绍了制冷与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技术。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湿度控制、流量控制等。重点讲解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PLC控制以及现代的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和BACnet等楼宇自控系统。阐述了变频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在提高系统效率和稳定运行中的作用。 制冷与空气调节的节能技术: 重点关注制冷与空气调节领域的节能问题。详细介绍了各种节能技术,如热回收技术(显热回收、潜热回收)、变风量(VAV)系统、变制冷剂流量(VRF)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辅助制冷等。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节能效果和应用条件。 制冷与空气调节的环保技术: 强调了制冷与空调领域对环境的影响,并介绍了相应的环保技术。包括低GWP/ODP制冷剂的应用、制冷剂的回收与再利用、减少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第四部分:制冷与空气调节的维护与管理 本部分关注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维护。 系统运行与维护: 提供了制冷与空气调节系统的日常运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项目、故障诊断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技术。讲解了设备清洗、润滑、检漏、充注制冷剂等关键维护工作。 安全技术与规范: 强调了制冷与空气调节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制冷剂泄漏的危害、高压系统的安全操作、电气安全、高空作业安全等。详细介绍了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 制冷与空气调节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化控制、物联网(IoT)应用、大数据分析、绿色制冷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新材料的应用以及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等。 本书的特点: 内容全面且深入: 覆盖了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内容详实。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有严谨的理论推导,又有丰富的工程实例和实际应用指导。 体系结构清晰: 全书结构逻辑性强,章节之间衔接紧密,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图文并茂: 配备了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和实物照片,直观易懂。 紧跟技术发展: 及时更新了最新的制冷剂、设备技术和环保节能理念,反映了行业最新动态。 面向多层次读者: 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安装调试人员以及对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感兴趣的读者。 通过学习《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制冷与空气调节的核心知识,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在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刚刚步入制冷行业的新人,对于这个领域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在选择学习资料时,我非常谨慎,毕竟基础打得好,才能走得更远。经过多方比较和了解,我最终选择了《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绝对超出我的预期。它从最基础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开始,逐步深入到制冷和空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参数以及选型依据。书中对于各种设备的工作过程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辅以大量的图表和实物照片,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解复杂系统时,会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剖析。例如,在介绍中央空调系统时,它不仅讲解了冷水机组、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等独立设备的功能,更深入地阐述了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整个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要注意的关键点。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制冷与空调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比如节能技术、变频技术、智能控制等,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想要跟上行业步伐的新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让我能够全面地了解制冷与空调的知识体系,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在学习制冷与空调的相关课程,因此对这本《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格外关注。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包含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非常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每一个章节都是建立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我特别喜欢书中在讲解每一个重要概念后,都会设置一些思考题或者小案例,引导我们去分析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制冷剂的选择时,它会让我们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应用需求下,哪种制冷剂更合适,并且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这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分析能力。此外,书中对于各种工程计算和设计方法的介绍,也相当详细。比如,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它会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和相关的公式推导,并且还提供了实际工程中的设计案例,让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的介绍,比如智能控制、物联网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这些内容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和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严谨的学术导师,指引我在制冷与空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前行。

评分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找到一本真正高质量、有深度、又紧跟时代步伐的专业书籍,着实不易。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关于制冷与空调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方面不够深入,或者信息更新不够及时。直到我接触到《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我才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这本书的优点真的太多了,首先,它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制冷与空调领域的所有重要知识点,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再到最新的发展趋势,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尤其赞赏的是,书中对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比如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能量优化、故障诊断等,都提供了详细的理论依据和实用的解决策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节能减排和绿色制冷的内容,这不仅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个人非常关注的领域。书中对各种新型环保制冷剂的应用,以及高效节能制冷技术的介绍,都让我获益匪浅。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案例分析,这些实践性的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让我看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的,也为我提供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

我一直认为,制冷与空调技术是一门集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而《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这本书,恰恰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它将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材料科学,甚至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解某个系统或设备时,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在分析制冷压缩机时,它不仅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其循环效率,还会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气流组织和气动损失,从材料科学角度分析其耐磨性和强度,从控制理论角度分析其运行参数的调节和控制策略。这种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书中在讲解一些复杂的设计问题时,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并且给出了具体的算例,让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实际的计算和设计。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问题中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更培养了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老实说,我对技术类的书籍一直都有点“敬而远之”,觉得它们往往晦涩难懂,充斥着各种公式和专业术语。但这次翻阅《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我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合理,从基础到深入,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建立起我的知识体系。我最开始阅读的部分,是关于热力学基础的章节,作者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了焓、熵、比热等基本概念,还用了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对物理学不是特别精通的人也能很快掌握。接着,进入到制冷剂的章节,关于各种制冷剂的性能、选择原则,以及它们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介绍得非常详尽。我之前只知道有氟利昂,但这本书让我认识了R134a、R410A,甚至还有一些新型的环保制冷剂,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然后是各种制冷循环,比如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书中不仅给出了原理图,还详细分析了各个过程在P-h图上的表现,以及影响效率的各种因素。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的介绍,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当我遇到一个实际的制冷问题时,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思路,让我能够从原理出发,一步步找到症结所在。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对制冷和空气调节的概念几乎是一窍不通,看到相关的专业词汇就头疼。但自从我开始看《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这种恐惧感荡然无存。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到位,他把非常复杂的原理,分解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步骤,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比如,在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时候,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先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比如给水烧开、冰块融化,然后引申到能量守恒和热量传递的方向性,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基本概念的本质。再说到制冷剂,他不仅列举了各种制冷剂的化学名称和代号,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物理性质,比如沸点、临界温度、压力-温度特性等,并且还贴心地说明了不同制冷剂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考量。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各种制冷设备的部分,书中对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这些“大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都画了非常清晰的剖面图,并且配有文字说明,就像我亲眼看到它们在工作一样。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工业制冷等,让我知道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专业知识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反而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

这套书真的是我学习路上的“及时雨”,我之前在工作里接触过一些制冷和空调的基础概念,但总觉得不够系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总感觉力不从心。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找到了这本《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拿到手后,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厚度,一开始还有点怵,担心内容太多太杂,自己消化不了。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严谨而又清晰的逻辑吸引住了。从最基础的热力学定律,到制冷剂的性质、循环的原理,再到各种制冷设备和空调系统的构成、工作方式,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而且,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它还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细节。比如,在讲到压缩机时,它不仅解释了不同类型压缩机的原理,还配有详细的结构图和运行示意图,甚至还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压缩机的性能表现。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学以致用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某些复杂概念时,会采用类比或者生活化的例子,一下子就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更新到第五版,内容肯定也是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和规范,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跟上时代步伐的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惑,引领我一步步深入制冷与空调的广阔天地。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的行业老兵,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眼前一亮的专业书籍。市面上的教材和技术资料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陈旧,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满足我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需求。《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几年来读到过最满意的一本。我最看重的是它的“新”和“深”。第五版的内容,无疑包含了最新的行业标准、技术进展和应用案例。书中对于一些前沿技术,比如VRF多联机系统、热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新能源在制冷领域的融合,都有详细的论述。而且,它的讲解深度也相当可观。比如,在分析制冷循环的效率时,它不仅仅给出公式,还会深入探讨影响效率的各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运行策略来提高效率。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思路,这对于我们一线维修技术人员来说,是宝贵的经验财富。此外,作者在很多章节都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报告,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市场趋势。读这本书,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对话,不断被启发,不断获得新的认知。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看似成熟的制冷与空调技术,依然有巨大的创新和优化空间。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技术,最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为什么”和“怎么做”。《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设备和系统,更深入地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背后的物理学和工程学原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制冷剂相变过程的讲解。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水蒸发吸热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放热变成水,来类比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相变过程,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制冷循环的核心。接着,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压缩机,比如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并且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曲线以及适用范围。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压缩机,了解它们的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选型和维护。此外,书中还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了非常系统的介绍,包括送风、回风、排风、新风等各个环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室内外环境条件,设计出满足舒适性要求的空调系统。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工程计算方法,比如负荷计算、风量计算、管径计算等,这些对于进行初步的设计和估算非常实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理论扎实、内容全面、实践性强的专业书籍,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坦白说,我本来是对制冷和空调领域了解甚少的,直到我开始阅读《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复杂而又迷人的技术世界。它从最基础的热力学概念开始,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能量、功、热量等基本物理量,以及它们在制冷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它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制冷剂的特性,以及不同类型的制冷循环,让我逐渐理解了“制冷”是如何实现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制冷设备,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的讲解。作者不仅仅是描述了它们的外形和功能,更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配以精美的插图,使得原本抽象的机械结构变得异常清晰。对于空调系统,书中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包括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如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中央空调),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让我能够看到这些技术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比如如何为大型商场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或者如何为食品冷库提供低温储存条件。这本书让我感觉,制冷与空调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知识,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充满了科学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