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公共科目(教材+历年真题试卷)初级中学 6本套

中公教育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公共科目(教材+历年真题试卷)初级中学 6本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 著,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数学
  • 初中数学
  • 教材
  • 真题
  • 中公教育
  • 2018年
  • 公共科目
  • 考试用书
  • 试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公教育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社
ISBN:978715510000
商品编码:13326935582
品牌:中公教育

具体描述








此套装包含以下6本图书: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 定价: 52.00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定价: 52.00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 定价: 32.00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 定价: 32.00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定价: 52.00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 定价: 36.00 

总定价:256.00元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

第一节教育观(1)

考点聚焦(1)

考点梳理(2)

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2)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5)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8)

四、素质教育观的运用(10)

第二节学生观(11)

考点聚焦(11)

考点梳理(12)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2)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3)

三、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20)

第三节教师观(22)

考点聚焦(22)

考点梳理(22)

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22)

二、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28)

三、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36)

四、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39)

能力提升训练(4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42)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42)

考点聚焦(42)

考点梳理(43)

一、教育法概述(43)

二、教育法律关系(46)

三、教育法的渊源(47)

四、教育法律责任(48)

五、教育法律救济(51)

第二节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52)

考点聚焦(52)

考点梳理(54)

一、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4)

二、教育单行法(63)

三、教育法规与政策(96)

第三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10)

考点聚焦(110)

考点梳理(110)

一、教师的权利(110)

二、教师的义务(114)

第四节学生的权利保护(116)

考点聚焦(116)

考点梳理(117)

一、法律法规关系中的学生(117)

二、学生的权利与保护(118)

能力提升训练(12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9)

第一节中学教师职业道德(129)

考点聚焦(129)

考点梳理(130)

一、教师职业道德(130)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32)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136)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137)

考点聚焦(137)

考点梳理(138)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138)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140)

能力提升训练(14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48)

第一节历史文化素养(148)

考点聚焦(148)

考点梳理(149)

一、中国古代史(149)

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154)

三、世界历史(159)

能力提升训练(162)

第二节科学文化素养(164)

考点聚焦(164)

考点梳理(164)

一、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64)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综合素质中学》依据考题情况,设有5章内容:第一章为职业理念,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角度对考生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bi备的先进教育理念进行解读。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和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呈现了现阶段zui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考生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依法执教。第四章文化素养,从历史、科学、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几个角度,扩充考生的文化知识储备。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从信息处理、逻辑思维、阅读和写作四个方向提升教师的能力。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考点聚焦(1)

考点梳理(2)

一、教育的含义(2)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2)

三、教育的属性(3)

四、教育的起源(5)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6)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9)

考点聚焦(9)

考点梳理(10)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10)

二、教育学的发展(10)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8)

考点聚焦(18)

考点梳理(19)

一、教育的功能(19)

二、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19)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21)

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23)

五、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24)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26)

考点聚焦(26)

考点梳理(26)

一、人的发展概述(26)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31)

第五节教育制度(36)

考点聚焦(36)

考点梳理(36)

一、教育制度概述(36)

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38)

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39)

四、义务教育制度(42)

第六节教育目的(44)

考点聚焦(44)

考点梳理(44)

一、教育目的概述(44)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46)

三、我国的教育方针(49)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50)

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50)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53)

考点聚焦(53)

考点梳理(54)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54)

二、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54)

三、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5)

能力提升训练(6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64)

第一节课程概述(64)

考点聚焦(64)

考点梳理(64)

一、课程的概念(64)

二、课程的类型(65)

三、课程理论流派(68)

第二节课程组织(69)

考点聚焦(69)

考点梳理(70)

一、课程目标(70)

二、课程内容(70)

三、课程评价(74)

四、课程开发(75)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76)

考点聚焦(76)

考点梳理(76)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76)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77)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78)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79)

能力提升训练(8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87)

第一节教学概述(87)

考点聚焦(87)

考点梳理(87)

一、教学的内涵(87)

二、教学的意义(88)

三、教学的任务(88)

第二节教学过程(90)

考点聚焦(90)

考点梳理(90)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90)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91)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95)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97)

考点聚焦(97)

考点梳理(97)

一、备课(97)

二、上课(98)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99)

四、课外辅导(100)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101)

第四节教学原则(102)

考点聚焦(102)

考点梳理(103)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103)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103)

第五节教学方法(109)

考点聚焦(109)

考点梳理(109)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109)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09)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14)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115)

考点聚焦(115)

考点梳理(115)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115)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115)

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118)

第七节教学评价(120)

考点聚焦(120)

考点梳理(120)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120)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120)

三、教学评价的种类(121)

第八节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123)

考点聚焦(123)

考点梳理(124)

一、我用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124)

二、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125)

能力提升训练(12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32)

第一节认知过程(132)

考点聚焦(132)

考点梳理(133)

一、感觉(133)

二、知觉(135)

三、注意(138)

四、记忆(142)

五、思维(149)

六、想象(152)

七、问题解决(153)

第二节学习概述(156)

考点聚焦(156)

考点梳理(156)

一、学习的概念(156)

二、知识的学习(157)

三、技能的形成(160)

第三节学习动机(162)

考点聚焦(162)

考点梳理(162)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162)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162)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163)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163)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165)

六、学习动机的理论(166)

七、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70)

第四节学习迁移(171)

考点聚焦(171)

考点梳理(171)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171)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172)

三、学习迁移的理论(174)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75)

五、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76)

第五节学习策略(177)

考点聚焦(177)

考点梳理(177)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177)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178)

第六节学习理论(183)

考点聚焦(183)

考点梳理(183)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83)

二、认知学习理论(189)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93)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94)

能力提升训练(19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1)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概述(201)

考点聚焦(201)

考点梳理(201)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01)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203)

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204)

四、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205)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206)

考点聚焦(206)

考点梳理(207)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07)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207)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208)

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209)

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209)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209)

七、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212)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214)

考点聚焦(214)

考点梳理(214)

一、情绪情感概述(214)

二、情绪理论(217)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218)

四、中学生的情绪特点(219)

五、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220)

第四节中学生的意志发展(221)

考点聚焦(221)

考点梳理(221)

一、意志的概念(221)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222)

三、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222)

四、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222)

五、意志品质(222)

六、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223)

七、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223)

第五节中学生的人格和能力发展(224)

考点聚焦(224)

考点梳理(224)

一、人格(224)

二、人格发展理论(230)

三、能力(234)

能力提升训练(23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39)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39)

考点聚焦(239)

考点梳理(239)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239)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239)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40)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245)

考点聚焦(245)

考点梳理(245)

一、心理辅导概述(245)

二、心理辅导的内容(246)

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247)

第三节压力与挫折(251)

考点聚焦(251)

考点梳理(251)

一、压力及压力源概述(251)

二、压力的调节方法(252)

三、挫折的含义(253)

四、挫折的应对(253)

能力提升训练(25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57)

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257)

考点聚焦(257)

考点梳理(257)

一、品德概述(257)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61)

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261)

四、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262)

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264)

考点聚焦(264)

考点梳理(264)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264)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66)

第三节德育及其主要内容(270)

考点聚焦(270)

考点梳理(270)

一、德育的含义(270)

二、德育目标(270)

三、德育内容(271)

四、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272)

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274)

考点聚焦(274)

考点梳理(275)

一、中学德育过程的内涵(275)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76)

第五节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278)

考点聚焦(278)

考点梳理(279)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279)

二、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283)

能力提升训练(28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93)

第一节班级与班集体建设(293)

考点聚焦(293)

考点梳理(293)

一、班级概述(293)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294)

三、班级中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297)

第二节有效的课堂管理(299)

考点聚焦(299)

考点梳理(299)

一、课堂管理概述(299)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301)

三、课堂纪律与课堂问题行为(303)

第三节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310)

考点聚焦(310)

考点梳理(310)

一、课外活动概述(310)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311)

三、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312)

四、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312)

第四节班主任(313)

考点聚焦(313)

考点梳理(313)

一、班主任的概念(313)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313)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314)

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314)

五、学校与家庭的协调(317)

六、学校与社会的协调(318)

第五节教师心理(319)

考点聚焦(319)

考点梳理(319)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319)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321)

三、教师成长心理(325)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328)

能力提升训练(330)

336)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知识体系力求覆盖大纲考点,与真题相契合。具体来说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本书特色一:契合考情,涵盖要点
编者严格依据考试大纲,深入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总结了高频考点和命题趋势。本书的知识体系建构涵盖大纲内容,网罗知识要点,并以精简、凝练的语言进行阐述,方便考生进行记忆。
本书特色二:内容实用,直击考点
在知识编写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追求考生运用知识作答的实用性。在每章后通过模拟题的练习帮助考生及时检验学生效果,查缺补漏;在图书内容的讲解中,不断追求作答的有效性。
本书特色三:巧设模块,助力备考
作为一本考试辅导教材,本书不断优化结构,力求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指导。“真题再现”板块,列举了2012年下半年指2017年下半年的重要考试真题,让考生通过真题考查的内容和频率,快速明确考试要点;“备考锦囊”板块,在部分常考知识点或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备考点拨,帮助考生跨越难关;知识拓展板块,为考生扩展适当的知识储备,以应对灵活的出题方式。
本书特色四:视频讲解,灵活学习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在编写上秉承“考试大纲”和“真题考点”两个标准。
严格依照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大纲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全书共八章内容,即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和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综合素质试题(中学)卷(一)~(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综合素质试题(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新)(中公版)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精心研发而成。
    本书精选了2015年至2018年的6套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并对每套真题做了详细解答,解析后还配有考点点拨,利于考生熟悉掌握真题结构、考点分布和相应的知识内容。
    同时本书还包括根据真题研发的10套标准预测试卷,其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都与真题契合,供考生进行考试模拟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陪伴考生备战。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还设有“教师题库”助力考生备考——扫码进入教师考试题库,每日一练+专项练习+线上模考。历年真题试卷与教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新)(中公版)包含6套真题(包括2018年上半年真题),10套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本试卷真题解析详细,让考生准确把握考试的脉搏;标准预测试卷严格依据真题编写,网罗重要考点,让考生充分把握考试方向,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实战能力。通过本试卷我们切实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整体上认识教师资格考试的特点,掌握考试要点。
    每一道真题都有对应的微视频讲解,扫描题目后方的二维码,即可在线学习。模拟试题严格依据真题的题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卷(一)~(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仔细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全面整合历年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详解了6套历年真题,并严格按照真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编写10套标准预测试卷,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答题节奏,掌握解题思路,从容应对考试。
本套试卷真题解析部分新增“考点点拨”模块,详细讲解真题考点,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系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考试的重难点及答题策略。真题的每道题目都配有二维码,扫瞄书内二维码,听中公讲师讲题,更快掌握核心考点,提高备考效率。
本书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
扫描封面下方的二维码,进入教师考试题库,每日一练+专项练习+线上模考。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中公版)》共设下面四大部分:
历年真题:本试卷包括2015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题型、题量变化情况。
标准预测试卷:本试卷有10套标准预测试卷,其中的题型、题量按照历年真题形式编写。
参考答案及解析:本试卷配有详略得当的解析内容,讲解言简意赅,考点突出明确。对真题部分的常考点和易错点设置了考点点拨,帮助考生掌握考试重难点。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扫码进题库:每日一练+专项练习+线上模考。

 

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Ⅰ大学数学专业基础课程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极限(2)

考点梳理(2)

一、实数的完备性(2)

二、极限(3)

第二节函数连续性(8)

考点梳理(8)

一、连续性概念(8)

二、函数连续性的判断(9)

三、连续函数的性质(10)

第三节一元函数微分学(11)

考点梳理(11)

一、导数的概念(11)

二、导数的应用(12)

三、微分(13)

四、微分学基本定理(14)

五、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16)

第四节一元函数积分学(17)

考点梳理(17)

一、不定积分(17)

二、定积分(21)

第五节级数(26)

考点梳理(26)

一、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26)

二、正项级数及其敛散性(27)

三、交错级数(29)

四、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29)

五、函数项级数(30)

六、幂级数(30)

第六节多元函数微积分学(32)

考点梳理(32)

一、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偏导数与全微分(32)

二、多元函数的微分法(34)

三、极值与最值(35)

四、二重积分(36)

五、几何应用(37)

能力提升训练(3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41)

考点聚焦(41)

第一节多项式(41)

考点梳理(41)

一、一元多项式(41)

二、多项式的带余除法及整除性(41)

三、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42)

四、互素多项式(43)

五、不可约多项式(43)

第二节行列式(44)

考点梳理(44)

一、行列式的定义(44)

二、行列式的性质(44)

三、行列式的计算(45)

四、克莱姆法则(46)

第三节矩阵(47)

考点梳理(47)

一、矩阵的概念(47)

二、矩阵的运算(49)

三、矩阵的秩(50)

四、矩阵的初等变换(52)

第四节线性方程组(54)

考点梳理(54)

一、向量组(54)

二、线性方程组(56)

三、多角度认识线性方程组(57)

第五节二次型(59)

考点梳理(59)

一、基本概念(59)

二、二次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60)

三、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61)

第六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62)

考点梳理(62)

一、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62)

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62)

三、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63)

第七节线性空间(64)

考点梳理(64)

一、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64)

二、线性相关性及有关结论(65)

三、线性子空间(65)

四、子空间的和与直和(66)

第八节线性变换(66)

考点梳理(66)

一、线性变换及基本性质(66)

二、线性变换的运算(67)

三、线性变换的矩阵(68)

第九节欧氏空间(69)

考点梳理(69)

一、欧氏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69)

二、标准正交基(69)

三、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70)

四、对称变换(71)

五、实对称矩阵的标准形(71)

能力提升训练(7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75)

考点聚焦(75)

第一节空间坐标系与向量(75)

考点梳理(75)

一、向量代数(75)

二、向量的基本概念(76)

三、向量的运算(76)

第二节空间的平面与直线(78)

考点梳理(78)

一、平面方程(78)

二、空间直线方程(79)

三、平面、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80)

第三节曲面及曲线方程(83)

考点梳理(83)

一、空间曲面(83)

二、常见曲面方程(84)

三、曲线方程(85)

能力提升训练(8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87)

考点聚焦(87)

第一节随机事件和概率(87)

考点梳理(87)

一、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87)

二、随机事件(87)

三、随机事件的概率(88)

四、随机事件的独立性与独立重复试验(90)

五、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逆概率)公式(90)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91)

考点梳理(91)

一、随机变量(91)

二、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91)

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概率分布)(91)

四、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92)

五、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93)

第三节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94)

考点梳理(94)

一、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94)

二、随机变量的方差(95)

第四节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97)

考点梳理(97)

一、切比雪夫不等式和依概率收敛(97)

二、大数定律(97)

三、中心极限定理(97)

第五节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98)

考点梳理(98)

一、总体和样本(98)

二、统计量与样本的数字特征(98)

三、常用统计抽样分布(99)

四、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99)

能力提升训练(100)

Ⅱ高中数学学科知识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01)

考点聚焦(101)

第一节集合与逻辑(101)

考点梳理(101)

一、集合(101)

二、简易逻辑(103)

三、判断(105)

第二节算法初步(106)

考点梳理(106)

一、基本概念(106)

二、算法案例(108)

能力提升训练(11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12)

考点聚焦(112)

第一节函数概念(112)

考点梳理(112)

一、函数的定义(112)

二、函数的基本性质(112)

三、反函数和复合函数(115)

第二节基本初等函数(116)

考点梳理(116)

一、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16)

二、幂函数(117)

第三节三角函数(117)

考点梳理(117)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117)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18)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118)

四、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19)

五、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性质(119)

六、和、差、倍、半角公式(121)

七、正弦、余弦定理(121)

能力提升训练(12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4)

考点聚焦(124)

第一节不等式(124)

考点梳理(124)

一、不等式的解法(124)

二、不等式的证明(126)

第二节数列(127)

考点梳理(127)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27)

二、线性递归数列(128)

三、数列与差分(129)

能力提升训练(12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31)

考点聚焦(131)

第一节直线与平面(131)

考点梳理(131)

一、直线(131)

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31)

三、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32)

四、空间距离(133)

第二节棱柱、棱锥与球(134)

考点梳理(134)

一、棱柱(134)

二、棱锥(135)

三、球(135)

能力提升训练(13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39)

考点聚焦(139)

第一节直线与方程(139)

考点梳理(139)

一、直线的方程(139)

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40)

三、点与直线(140)

第二节圆与方程(141)

考点梳理(141)

一、圆的方程(141)

二、直线、圆的位置关系(142)

第三节圆锥曲线(143)

考点梳理(143)

一、圆锥曲线的概念、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143)

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44)

能力提升训练(14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48)

考点聚焦(148)

第一节向量(148)

考点梳理(148)

一、平面向量(148)

二、空间向量(149)

第二节复数(151)

考点梳理(151)

一、复数的概念(151)

二、复数的运算(152)

三、复数的几何意义(152)

能力提升训练(15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54)

考点聚焦(154)

第一节推理与证明(154)

考点梳理(154)

一、基本定义(154)

二、不等式证明方法(155)

三、数学归纳法(157)

第二节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59)

考点梳理(159)

一、两个基本原理(159)

二、排列(159)

三、组合(159)

四、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160)

五、二项式定理(161)

能力提升训练(16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64)

考点聚焦(164)

第一节统计(164)

考点梳理(164)

一、抽样(164)

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65)

三、正态分布(166)

第二节概率(167)

考点梳理(167)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167)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170)

能力提升训练(17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75)

考点聚焦(175)

考点梳理(175)

一、早期算术与几何的历史(175)

二、古希腊数学的历史(176)

三、中国古代数学的历史(177)

四、平面解析几何产生的历史(177)

五、微积分产生的历史(178)

六、几何作图三大难题的历史(178)

七、集合论发展的历史(179)

八、随机思想发展的历史(180)

九、算法思想发展的历史(181)

十、近代数学史上的两大巨匠(181)

能力提升训练(182)

Ⅲ初中数学学科知识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83)

考点聚焦(183)

第一节数与式(183)

考点梳理(183)

一、实数的相关概念(183)

二、代数式(184)

第二节方程与不等式(185)

考点梳理(185)

一、方程(185)

二、不等式(188)

第三节函数(189)

考点梳理(189)

一、函数概念的三种定义(189)

二、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90)

能力提升训练(19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92)

考点聚焦(192)

第一节平面图形(192)

考点梳理(192)

一、基本概念(192)

二、两个重要内容--垂直和平行(192)

三、特殊的平面图形(193)

四、尺规作图(195)

第二节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197)

考点梳理(197)

一、图形的对称(197)

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198)

第三节视图与投影(198)

考点梳理(198)

一、投影(198)

二、三视图(199)

能力提升训练(19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0)

考点聚焦(200)

第一节统计(200)

考点梳理(200)

一、统计方式(200)

二、统计数据的特征(201)

三、抽样方法(202)

第二节概率(203)

考点梳理(203)

一、事件(203)

二、事件的概率(204)

三、求概率的方法(204)

能力提升训练(20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6)

考点聚焦(206)

第一节课题学习(206)

考点梳理(206)

一、数学课题的开展(206)

二、数学课题的特点(207)

三、开展数学课题的策略(208)

四、数学课题的意义(209)

第二节数学活动(209)

考点梳理(209)

一、活动课的意义与分类(209)

二、活动课的教学策略(210)

第二部分课程知识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14)

考点聚焦(214)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214)

考点梳理(214)

一、数学学科内涵(214)

二、社会发展现状(215)

三、学生心理特征(215)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216)

考点梳理(216)

一、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216)

二、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217)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218)

考点梳理(218)

一、初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218)

二、初中数学课程的学段目标(220)

三、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基本关系(222)

第四节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223)

考点梳理(223)

一、数感(223)

二、符号意识(223)

三、空间观念(223)

四、几何直观(223)

五、数据分析观念(224)

六、运算能力(224)

七、推理能力(224)

八、模型思想(224)

九、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225)

能力提升训练(22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28)

考点聚焦(228)

第一节数与代数(228)

考点梳理(228)

一、数与数的运算(228)

二、代数式及其运算(229)

三、方程与不等式(229)

四、函数(230)

第二节图形与几何(230)

考点梳理(230)

一、图形的性质(230)

二、图形的变化(232)

三、图形与坐标(233)

第三节统计与概率(234)

考点梳理(234)

一、数据分析过程(234)

二、数据分析方法(235)

三、数据的随机性(236)

四、随机现象及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36)

第四节综合与实践(237)

考点梳理(237)

一、综合与实践课程设置的bi要性(237)

二、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238)

三、综合与实践的课程目标(238)

四、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238)

五、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要点(239)

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特点(239)

能力提升训练(24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42)

考点聚焦(242)

第一节教学建议(242)

考点梳理(242)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42)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43)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244)

四、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245)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245)

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246)

第二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关系(247)

考点梳理(247)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47)

二、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247)

三、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247)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248)

能力提升训练(24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49)

考点聚焦(249)

第一节数学学习评价的要点和形式(249)

考点梳理(249)

一、数学学习评价的要点(249)

二、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250)

第二节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建议(251)

考点梳理(251)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251)

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251)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252)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52)

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253)

六、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253)

七、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253)

能力提升训练(254)

第三部分教学知识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56)

考点聚焦(256)

第一节教学原则(256)

考点梳理(256)

一、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256)

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257)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258)

四、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259)

第二节教学过程(260)

考点梳理(260)

一、数学教学过程(260)

二、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265)

第三节教学方法(266)

考点梳理(266)

一、数学教学方法(267)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70)

能力提升训练(27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73)

考点聚焦(273)

第一节概念教学(273)

考点梳理(273)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73)

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274)

三、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276)

四、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278)

五、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278)

六、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279)

七、对概念教学的认识(281)

第二节命题教学(284)

考点梳理(284)

一、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284)

二、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284)

三、命题教学的策略(287)

第三节问题解决的教学(289)

考点梳理(289)

一、数学问题概述(289)

二、问题解决、解决问题与解答习题(291)

三、问题解决的教学(292)

第四节推理教学(293)

考点梳理(293)

一、推理的结构(294)

二、推理的形式(294)

能力提升训练(29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97)

考点聚焦(297)

第一节数学学习(297)

考点梳理(297)

一、数学学习的概念(297)

二、影响数学学习的基本因素(297)

第二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298)

考点梳理(298)

一、数学学习分类(298)

二、中学数学学习方式(300)

能力提升训练(301)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04)

考点聚焦(304)

第一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概述(304)

考点梳理(304)

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及意义(304)

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306)

三、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准备(307)

第二节教学设计工作(308)

考点梳理(308)

一、教材内容分析(309)

二、学情分析(310)

三、制定教学目标(311)

四、考虑教学方法(312)

五、教学媒体的使用(313)

六、教学实施过程分析(313)

七、教学反思(314)

八、教学设计的撰写(316)

能力提升训练(32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25)

考点聚焦(325)

第一节课堂导入技能(325)

考点梳理(325)

一、直接导入法(325)

二、复习导入法(326)

三、事例导入法(326)

四、趣味导入法(326)

五、悬念导入法(326)

六、类比导入法(327)

第二节课堂提问技能(328)

考点梳理(328)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328)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329)

第三节有效数学教学(332)

考点梳理(332)

一、数学的有效教学(332)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333)

第四节课堂结束技能(335)

考点梳理(335)

一、结束技能概述(335)

二、结束技能实施的方法(335)

三、结束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336)

第五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技能(337)

考点梳理(337)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越性(337)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的注意事项(338)

能力提升训练(33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42)

考点聚焦(342)

第一节评价概述(342)

考点梳理(342)

一、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342)

二、数学教育评价的类型(344)

第二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347)

考点梳理(347)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347)

二、数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50)

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350)

第三节数学学习评价(352)

考点梳理(352)

一、数学学习评价概述(352)

二、数学学习评价方法(353)

能力提升训练(359)

附录常用数学公式汇编(360)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卷(一)~(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踏上教师之路:中公教育2018年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公共科目备考指南(6册精装套装) 前言: 怀揣着教育的梦想,点亮未来的希望,您是否正准备投身于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您迈入教育领域的第一块敲门砖。其中,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公共科目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考验着您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检验着您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 面对琳琅满目的备考资料,您是否感到迷茫?2018年中公教育倾力打造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公共科目(教材+历年真题试卷)初级中学6本套”,正是为您量身定制的终极备考解决方案。本套教材,集合了学科知识的精要讲解,公共科目的系统梳理,以及历年真题的实战演练,旨在助您全面、高效地掌握考试要点,自信满满地迎接挑战,最终成功获得教师资格。 第一部分: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精要解析(共3册) 本部分精选了初中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以教材与真题相结合的方式,为您构建起坚实的学科知识体系。 第一册:代数基础与方程不等式 内容概述: 本册聚焦初中代数的核心概念,从数系的扩展(有理数、实数)讲起,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代数式运算,并重点讲解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和解法。此外,还涵盖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与应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精讲精练: 知识点梳理: 针对每个知识点,我们都进行了提炼和归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辅以典型的例题进行说明,帮助您快速理解概念。 易错点提示: 梳理了历年考生在代数部分常出现的错误,通过“易错点分析”和“辨析纠正”环节,帮助您提前规避陷阱,提高准确率。 能力提升: 针对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提供了阶梯式的练习,从基础巩固到综合应用,全面提升您的解题能力。 真题链接: 每章结束后,都精选了历年真题中与该章节内容相关的题目,并附有详细的解析,让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能熟悉考试的真实考察方式。 重点模块解读: 函数初步: 重点讲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其应用,包括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以及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 深入解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同时,重点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分类以及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 备考建议: 建议考生在学习本册时,不仅要熟练掌握代数式的运算和方程不等式的解法,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思想,例如数形结合、整体思想等,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解题中。 第二册:几何图形与空间想象 内容概述: 本册深入探索初中几何的精彩世界,从平面几何的基础——点、线、面、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开始,逐步深入到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判定与证明。同时,也涉及了简单的空间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 精讲精练: 定理推导与应用: 详细讲解了重要的几何定理,并梳理了定理的证明思路和常用证明方法,帮助您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图形的识图与作图: 强调了图形的识别能力和规范作图能力,通过大量的图形实例,帮助您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几何证明题训练: 提供了大量的几何证明题,涵盖了基本证明、综合证明等多种题型,并详细解析了证明思路和步骤。 真题链接: 整合了历年真题中的几何题,重点关注图形的性质、判定、证明以及与代数知识的综合运用。 重点模块解读: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 这是几何证明的核心内容,本册将详细讲解各种判定方法和性质,并通过大量例题进行巩固练习。 圆的性质与定理: 重点解析圆心角、圆周角、弦、切线等基本概念,以及与圆相关的定理,例如切线长定理、垂径定理等,并强调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深入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在计算、证明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备考建议: 几何学习贵在动手实践和逻辑思维。建议考生多画图、多思考、多进行证明练习,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册:数学思想方法与综合应用 内容概述: 本册是学科知识部分的升华,它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更侧重于提炼初中数学中的核心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等。同时,本册也包含了大量综合性、应用性的题目,将代数、几何等知识融会贯通,模拟真实的考试情境。 精讲精练: 数学思想方法精讲: 详细解读每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外延及应用策略,并通过经典例题进行演示。 典型题型解析: 针对函数综合题、几何综合题、统计应用题、实际问题解决题等典型题型,提供多角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历年真题精析: 精选近几年的高频考点、热点题型,进行深度剖析,揭示命题规律,帮助考生把握考试方向。 模拟演练: 提供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让考生在考前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熟悉考试节奏。 重点模块解读: 函数与几何的综合: 重点考察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结合,例如动点问题、面积最值问题等。 实际应用题: 涵盖了经济、生活、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考察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问题: 引导考生思考问题、发现规律,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备考建议: 学会举一反三,将所学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到各类题目中。多做综合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部分:公共科目知识精讲与历年真题(共2册)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不仅考察学科专业知识,更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本部分将围绕公共科目,为您提供系统性的梳理和实战演练。 第四册:教育学知识与能力精讲 内容概述: 本册全面涵盖了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师职业道德等。 精讲精练: 理论体系构建: 清晰梳理教育学理论体系,将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展示。 考点精讲: 围绕历年真题中的高频考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提炼核心知识点。 案例分析: 针对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提供分析思路和解答框架,帮助您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梳理容易混淆的教育学概念,通过对比和辨析,帮助您准确掌握。 备考建议: 教育学知识点较多,需要理解记忆。建议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思考,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第五册:教育心理学知识与能力精讲 内容概述: 本册聚焦教育心理学,讲解与教学实践紧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包括学习心理、认知过程、学习动机、学生心理特征、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精讲精练: 重点理论讲解: 详细讲解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主流学习理论,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心理发展: 深入剖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助您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发展规律。 教学心理过程: 重点讲解教学中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以及如何调控和促进这些过程。 考情分析: 结合历年真题,分析心理学部分的考查重点和题型特点。 备考建议: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相辅相成,建议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册:历年真题试卷与解析(共2本,一本为公共科目,一本为学科知识) 内容概述: 本册精选了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真实试卷,并提供详尽的解析。分为公共科目真题与解析、以及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真题与解析两本。 精讲精练: 全真模拟: 完整收录了历年考试真题,让您在真实考场环境中进行模拟练习。 深度解析: 对每道题目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不仅提供正确答案,更解析了出题思路、解题技巧和易错点。 考情分析报告: 对历年真题进行大数据分析,揭示各科目的考查比例、重难点、命题趋势,帮助您把握复习方向。 考前冲刺: 针对考试临近阶段,提供考前快速梳理和强化练习,帮助您巩固知识,提高应试信心。 备考建议: “真题是最好的老师”。考生应务必认真研读历年真题,吃透每一道题,总结出题规律,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通过反复练习,查漏补缺,将知识点真正转化为得分能力。 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公教育2018年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公共科目备考指南(6册精装套装),凝聚了资深教育专家和一线名师的智慧结晶,是您踏上教师之路的得力助手。它不仅是一套教材,更是一份承诺,承诺为您提供最权威、最全面、最实用的备考指导。 我们相信,通过系统地学习本套教材,认真地研读真题,勤奋地练习,您定能掌握考试的精髓,提升综合能力,最终成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用您的知识和热情,点燃更多学生心中的数学梦想! 祝您考试顺利,前程似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经典园艺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与有机养护手册》的装帧设计其实挺吸引人的,封面上的月季拍得油光水滑,让人充满了对美好花园的憧憬。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到内容层面时,却发现它在“有机养护”这一关键卖点上,展现出的深度远远低于我的预期。比如,在讨论如何防治蚜虫时,书中推荐了“自制辣椒水喷洒”,并详细描述了比例和浸泡时间。这个信息很有价值,但紧接着,它就以一种非常简略的方式带过了更具前瞻性的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引入瓢虫或草蛉等天敌的生态学原理和实际操作步骤。我期待的是一本能深入讲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影响植物抗病性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停留在基础生活小窍门的“经验集锦”。书中对不同气候带的植物,特别是热带植物的特定病害处理,几乎没有涉及,大部分案例都集中在北方温带常见的灌木和花卉上。如果想了解如何用矿物油或者印楝油进行系统性的防治,这本书里的信息量少得可怜,总感觉像是“点到为止”,没有真正把“系统化”和“有机化”结合起来,留给我更多的是“哦,我知道了”的感觉,而不是“太棒了,我学会了”的实用满足感。

评分

我购买《人工智能前沿:深度学习模型优化与部署实战》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掌握如何将那些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比如Transformer或者GANs,高效地部署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特别是那些对延迟要求极高的边缘计算设备上。我以为这本书会像它的名字暗示的那样,专注于MLeOps(机器学习运维)的落地细节。然而,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花了巨大的篇幅去讲解各种优化算法的数学原理,比如动量(Momentum)的收敛性证明,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学习率调度器来避免局部最优。这些推导虽然严谨,但对于我这个急需了解“如何用TensorRT加速推理”的工程师来说,显得过于学术化了。我更关心的是具体的代码示例和配置文件的写法,比如,如何用ONNX格式进行模型转换,或者在Docker容器中如何配置GPU资源,才能实现最低延迟。书中对这些实际部署环节的描述,简直是一笔带过,只提到了“应使用专业工具链”,但却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工具链名称、版本兼容性或者操作步骤的截图或代码块。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针对想读博士研究生的“理论预习教材”,而不是一本给一线工程师用的“快速部署手册”,实战性不足,让人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依然束手无策。

评分

天哪,我刚翻开这本《中学语文阅读鉴赏与写作提升指南》,简直有点被它“宏大”的叙事结构给镇住了。说实话,我本来是冲着它承诺的“直击考点,高效提分”去的,毕竟现在的语文学科考试,阅读理解那叫一个弯弯绕绕,作文更是飘忽不定。但这本书,似乎更像是一部学术专著,而不是一本实用的应试宝典。比如,它花了整整三章的篇幅去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小说叙事策略的影响”,虽然理论上听起来很高深,但当我试图寻找一些具体的解题模板或者段落组织技巧时,却发现那些内容过于抽象,根本无法直接应用到我那张试卷上。我特别想知道,当面对一篇晦涩的现当代散文时,作者是如何指导我们快速捕捉情感基调和写作意图的,但这部分内容,要么被冗长的哲学阐述淹没了,要么就用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带过去了。而且,它的排版风格也极度密集,大量的引文和注释挤在一起,眼睛看久了,我感觉自己理解的不是文章的深意,而是如何快速定位到某一个脚注的编号。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像私人教练一样,一步步拉着我做分解动作的书籍,而不是一本把所有知识点都堆砌在一起,然后让你自己去“消化吸收”的“武林秘籍”。希望后续的章节能在实用性上有所突破,否则,我真得考虑是不是该换一本更接地气的参考书了。

评分

读完《国际金融市场分析与风险管理实务》的前几章,我真有点晕头转向,感觉自己像一个刚踏入华尔街的实习生,被塞了一堆听不懂的行业黑话。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高端,目标读者群应该是已经有扎实经济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它对衍生品定价模型的介绍,比如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BSM)的推导,几乎是直接引用了复杂的随机微积分公式,几乎没有用任何通俗的比喻或者图形来辅助理解。我尝试着去理解为什么期权价格会随着波动率的增加而上涨,但书中的解释完全依赖于数学期望的计算,对于我这种更偏爱直观逻辑的人来说,就像是看天书。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它在案例分析部分,更多地侧重于对2008年次贷危机那种宏大叙事的解构,而不是提供一些中小企业在日常外汇结算中如何运用远期合约来规避风险的具体操作指南。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实操性的内容,比如如何填写一份外汇套期保值的申请单,或者在实际的交易软件界面上,这些风控工具是如何被设置和监控的。目前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理论教材的浓缩版,而不是一本能让你在实战中立刻上手操作的“工具箱”。

评分

我对这本号称“史上最全”的《高中物理竞赛核心难点突破与拓展精讲》的初印象,简直是“望而生畏”。这书的厚度就不用说了,光是拿起来就感觉手臂要抬不起来。我原本想找一本能帮我巩固基础、攻克像“电磁感应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这类难题的书籍,结果我打开目录,差点没把我的眼镜度数给看高。它里面竟然详细讲解了“超导材料在低能耗输电中的微观量子效应”,拜托,这是高考竞赛还是硕士入学考试啊?对于我这种目前还在努力搞清楚洛伦兹力方向的普通选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超纲太多,跑偏太远”。书中的例题设计得极其精巧,每一步计算都要求极高的代数功底和物理直觉,很多题目我连题目描述都得读上三四遍才能勉强理解其物理模型,更别提解题过程了。清晰的步骤推导当然是好的,但这本书的推导过程省略了太多“显而易见”的中间步骤,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手把手教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阅读体验。我不是说这些知识点不重要,而是它完全没有提供一个从“常识”到“竞赛”的平滑过渡,更像是直接把你扔到了珠穆朗玛峰的营地,然后告诉你“加油,自己登顶吧”。如果能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基础回顾章节,或者将难度进行更细致的分级,这本书的价值会大上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

收到了很不错

评分

不错,一如既往的好,很好

评分

很赞,内容很全~

评分

感觉内容还行,虽然有些局限,可是为什么我的数学的课本胶水粘的是啥,根本就中间20多页就粘了一半,看到的时候我老扎心了,退货吧,来回一个星期,离考试太短了,?

评分

很赞,内容很全~

评分

书很好,内容很丰富,不过有高等数学,有点难啊

评分

真心不错,物流快,质量好!

评分

送货速度快

评分

内容齐全,详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