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活着:清影纪录中国 2011
原价:32.00元
作者:清影工作室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49530960
字数:190000
页码:2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在我们这个时代,真实远比虚构来得精彩,呈现真实本身就意义深远!
当下中国最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和导演,主打作品《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倾情纪录汶川震后的造人悲喜剧!
尹鸿、钟大年、张献民、鲁豫、贾樟柯、白岩松、顾长卫、杨澜推荐!
内容提要
《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
《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是此系列的第三本,更为关注镜头下底层人们的命运,及通过这种透视呈现出来的社会结构,引起人们的思索。
目录
钟大年 序
汪东升作品《浓妆艳抹的城》
我喜欢作品里面呈现更多的可能性
王清仁作品《博弈》
所有人都被裹挟在经济大革命的浪潮中
訾瀚作品 《老年男女》
你怎么用机器对待你的对象,将来观众也怎么对待你
范立欣作品 《归途列车》
他们背井离乡,妻离子散,但城市里没人会注意他们
雷建军作品 《2008·纪》
中国纪录片当中难得有一个中产阶级形象的出现
邱炯炯作品 《姑奶奶》
我的片子是我的眼睛,这是被我反刍过的现实
潘志琪作品《迷墙》《侦探》
拍人物的纪录片都离不开利益两个字
和渊作品 《阿仆大的守候》
我并不在乎这个人在文化上有什么,仅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人
赵海涛作品《喜 业》
我认为他不是最纯粹的民歌艺人,一般有名的人都不太纯粹
邹雪平作品《饥饿的村子》《吃饱的村子》
寻找知识应该是普遍的追求,而不是某一个群体的
章梦奇作品《自画像和三个女人》
我必须得找到自己要说什么才能一直走下去
李曼华作品《我们正在老去》
生命末端的那些人需要的是保持生命的尊严
马莉作品 《无 镜》
我要首先对人发生兴趣,其次才会考虑知识
范俭作品 《活 着》
生命只能往前,回不去
徐星、老安作品 《5 5》
多个艺术家肯定会出些怪事,你想不出怪事才怪
清影工作室后记 《以影像温暖世界》
作者介绍
清影工作室,是国内知名的电影文化艺术组织,主要从事电影艺术的研究、创作和交流,拥有众多优秀的电影专业学者、创作者,并与国内电影圈内的主流艺术家保持着长期、稳定、密切的联系。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洗练,没有多余的修饰,但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充满了精确性和画面感。我发现作者在构建场景时,特别擅长运用感官的细节描写,比如光线的变化、空气中的气味、甚至细微的声响,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沉浸感。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依靠激烈的言辞来吸引眼球,而是通过精妙的观察和准确的遣词造句,让事实本身去说话。读起来感觉非常流畅,但每读完一个章节,都需要稍作停顿,不是因为内容晦涩难懂,而是因为那些信息量太大,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沉淀,这本书无疑是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纸张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感。封面色彩的运用非常考究,既有深沉的底色,又点缀着一些充满希望的亮色,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握都非常舒适,即便是长篇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书的整体感觉是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装饰,一切都为了更好地承载那些故事和记录。那种未经雕琢的真实感,透过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甚至在翻阅之前,花了好长时间去欣赏它作为一件“物品”的美感,这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电子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愿意珍藏。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后的感受,那大概是“复杂的情绪交织”。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或安慰剂,反而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发现自己阅读完后,对许多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开始产生新的审视角度。那些看似遥远或模糊的概念,因为有了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故事作为支撑,变得异常清晰和沉重。这本书迫使我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面对现实世界中那些不完美、甚至有些残酷的层面。它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剖开了社会肌理的一些隐秘褶皱,让我对“活着”这个行为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思考。
评分我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书所构建的世界里,那种节奏感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纪实文学那样急于抛出结论,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叙事者,不紧不慢地铺陈着场景和人物的细节。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瞬间”捕捉的功力,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和环境描写,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张力。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反复咀嚼那些画面,试图去理解在那个特定时间点,人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所思所想。它带来的不是简单的事实罗列,而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在场感”。我感觉自己仿佛穿梭其中,亲身经历了那些起伏跌宕的人生轨迹,这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文字信息获取,更像是一场深刻的灵魂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值得称道,它似乎总是站在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上,既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又不会过度干涉或美化。这种克制的叙事方法,反而凸显了记录本身的严肃性。我注意到作者似乎非常注重个体生命在宏大背景下的挣扎与坚韧,没有将任何个体简单地符号化或标签化。每一个被提及的名字背后,似乎都有着一套完整的逻辑和情感系统。读到一些特别艰难的片段时,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记录时那种压抑的情绪,但她始终保持了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冷静与尊重,没有落入煽情主义的陷阱。这种平衡感的拿捏,正是这本书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