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視頻技術 | ||
| 定價 | 49.80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7-6-26 | |
| 開本 | ||
| 作者 | ||
| 裝幀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11569589 | |
本書從數字視頻處理的基本理論齣發,以“視頻信號數字化→壓縮編碼→數字傳輸→顯示重現”為主綫,係統地介紹瞭數字視頻基礎知識、視頻信號的數字化、數字視頻編碼原理、數字視頻編碼標準、數字視頻傳輸技術、數字視頻傳輸係統、視頻顯示器及接口等內容。為適閤教學需要,各章末尾均配有小結和習題,以指導讀者加深對本書主要內容的理解。
本書內容豐富,層次分明,注重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閤。在加強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時,著重講述瞭新的技術成果,反映瞭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趨勢。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數字媒體技術、廣播電視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計算機應用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閱讀參考。
第1章數字視頻基礎知識
1.1光的特性與光源
1.1.1光的特性
1.1.2標準白光源與色溫
1.2光的度量
1.2.1光通量和發光強度
1.2.2照度和亮度
1.3色度學概要
1.3.1光的顔色與彩色三要素
1.3.2三基色原理及應用
1.3.3配色方程與亮度公式
1.4人眼的視覺特性
1.4.1視覺光譜光視效率麯綫
1.4.2人眼的亮度感覺特性
1.4.3人眼的分辨力與視覺惰性
1.5電視圖像的傳送及基本參量
1.5.1圖像分解與順序傳送
1.5.2電視掃描方式
1.5.3電視圖像的基本參量
1.5.4圖像顯示格式及掃描方式錶示方法
1.6彩色電視製式
1.6.1彩色電視與黑白電視兼容的基本措施
1.6.2NTSC製
1.6.3PAL製
1.6.4SECAM製
1.7標準彩條信號
1.8小結
1.9習題
第2章視頻信號的數字化
2.1信號的數字化
2.1.1采樣
2.1.2量化
2.1.3編碼
2.2視頻信號的數字化
2.2.1電視信號分量數字編碼參數的確定
2.2.2ITU-R BT.601建議
2.2.3ITU-R BT.709建議
2.2.4ITU-R BT.2020建議
2.2.5我國數字電視節目製作及交換用視頻參數
2.3數字電視演播室視頻信號接口
2.3.1ITU-R BT.656建議
2.3.2ITU-R BT.1120建議
2.4小結
2.5習題
第3章數字視頻編碼原理
3.1數字視頻編碼概述
3.1.1數字視頻壓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2數字視頻編碼技術的進展
3.2熵編碼
3.2.1哈夫曼編碼
3.2.2算術編碼
3.2.3遊程編碼
3.3預測編碼
3.3.1幀內預測編碼
3.3.2幀間預測編碼
3.4變換編碼
3.4.1變換編碼的基本原理
3.4.2基於DCT的圖像編碼
3.5小結
3.6習題
第4章數字視頻編碼標準
4.1數字視頻編碼標準概述
4.1.1H.26x係列標準
4.1.2MPEG-x係列標準
4.1.3AVS和AVS+標準
4.2H.264/AVC視頻編碼標準
4.2.1H.264/AVC視頻編碼器的分層結構
4.2.2H.264/AVC中的預測編碼
4.2.3整數變換與量化
4.2.4基於上下文的自適應熵編碼
4.2.5H.264/AVC中的SI/SP幀
4.2.6H.264/AVC的其餘特徵
4.2.7H.264/AVC的類和FRExt增加的關鍵算法
4.3H.265/HEVC視頻編碼標準
4.3.1H.265/HEVC視頻編碼原理
4.3.2基於四叉樹結構的編碼單元劃分
4.3.3幀內預測
4.3.4幀間預測
4.3.5變換與量化
4.3.6環路濾波
4.3.7上下文自適應的熵編碼
4.3.8並行化處理
4.3.9HEVC的語法和語義
4.3.10HEVC的類、級和層
4.4AVS與AVS+視頻編碼標準
4.4.1AVS1-P2
4.4.2AVS1-P2與H.264的比較
4.4.3AVS+標準
4.5小結
4.6習題
第5章數字視頻傳輸技術
5.1常用術語
5.2信道編碼技術
5.2.1差錯控製的基本原理和信道編碼的分類
5.2.2BCH 碼
5.2.3RS碼
5.2.4捲積碼和維特比譯碼
5.2.5分組交織和捲積交織
5.2.6串行級聯碼
5.2.7低密度奇偶校驗碼
5.3調製技術
5.3.1數字調製的作用及調製方式
5.3.2QPSK調製
5.3.3QAM調製及其變形
5.3.4OFDM和C-OFDM技術
5.4流式傳輸技術
5.4.1流式傳輸技術概述
5.4.2流式傳輸工作原理
5.4.3流式傳輸協議
5.5小結
5.6習題
第6章數字視頻傳輸係統
6.1DVB傳輸係統概述
6.2衛星數字電視傳輸係統
6.2.1DVB-S傳輸係統
6.2.2DVB-S2傳輸係統
6.2.3ABS-S傳輸係統
6.3有綫數字電視傳輸係統
6.3.1DVB-C傳輸係統
6.3.2DVB-C2傳輸係統
6.4DVB-T和DVB-T2傳輸係統
6.4.1DVB-T傳輸係統
6.4.2DVB-T2傳輸係統
6.5DTMB傳輸係統
6.5.1DTMB係統組成及關鍵技術
6.5.2技術特點
6.6DTMB-A傳輸係統
6.6.1DTMB-A傳輸係統概述
6.6.2DTMB-A傳輸係統的關鍵技術
6.6.3DTMB-A與DVB-T2傳輸係統的比較
6.7IPTV係統
6.7.1IPTV係統概述
6.7.2IPTV係統結構及關鍵技術
6.8小結
6.9習題
第7章視頻顯示器及接口
7.1顯示技術概述
7.1.1顯示器的分類
7.1.2直視型顯示器的發展
7.2液晶顯示器
7.2.1液晶的物理特性
7.2.2液晶顯示器的發展
7.2.3TN-LCD的基本結構
7.2.4TN-LCD的工作原理
7.2.5LCD的驅動技術
7.2.6LCD的優缺點
7.3有機發光顯示器
7.3.1OLED概述
7.3.2OLED的發展簡史
7.3.3OLED顯示原理
7.3.4OLED的技術特點及麵臨的挑戰
7.3.5柔性OLED
7.4三維立體顯示
7.4.1立體視覺的感知機理
7.4.2三維立體顯示技術的種類
7.4.33D顯示的性能指標
7.5數字視頻接口
7.5.1DVI
7.5.2HDMI
7.6小結
7.7習題
這本【數字視頻技術書籍】的標題著實讓我眼前一亮,但當我翻開它,期待著深入瞭解數字視頻處理的奧秘,或者對視頻信號的數字化過程有更清晰的認識時,卻發現它更像是一份“入門須知”。書中的內容,雖然涵蓋瞭數字視頻技術這個大主題,但大部分篇幅都聚焦在最基礎的概念上,比如什麼是像素、分辨率、幀率,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看到的畫麵。對於視頻信號的數字化,它也隻是淺嘗輒止,簡單介紹瞭采樣和量化的基本原理,卻沒有深入探討不同編碼格式(如H.264, HEVC)的演進、各自的優劣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考量。我本來希望看到更具體的算法分析,比如運動估計、變換編碼、熵編碼等核心技術是如何工作的,甚至是一些高級的圖像增強、去噪、超分辨率技術在數字視頻處理中的具體實現。但這本書更多的是在“告訴你是什麼”,而不是“告訴你怎麼做”或者“為什麼是這樣”。對於那些已經對數字視頻有一定瞭解,希望提升專業技能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可能稍顯單薄。它更適閤完全沒有接觸過數字視頻技術,想要建立一個初步認知框架的初學者。可惜的是,作為一本號稱“數字視頻技術”的書,其對“技術”本身的探討深度,與標題所傳言的期待,存在著不小的落差,讓我覺得有些意猶未盡。
評分我當初購買這本【數字視頻技術書籍】,是希望它能成為我深入理解數字視頻技術、尤其是視頻信號數字化流程的得力助手。我特彆期待能夠從書中窺探到數字視頻處理背後的精妙算法和技術細節。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份對數字視頻技術概念的“字典式”梳理。它詳盡地解釋瞭諸如像素、分辨率、幀率、比特深度等基本術語的含義,也簡單觸及瞭視頻信號采樣的基本原理。但對於更核心的“數字化”過程,它並沒有提供足夠的操作性指導或算法層麵的深入解析。例如,我希望能看到對不同采樣率和量化比特率如何影響最終視頻質量的量化分析,或者針對特定編碼格式(如H.264, VP9)的編碼和解碼流程的詳細分解,包括其中的預測、變換、量化和熵編碼等關鍵步驟。書中對數字視頻處理的討論,也多停留在概念層麵,缺乏對實際應用中常見問題的探討,比如碼率控製、延遲優化、錯誤恢復等。對於希望掌握實際視頻處理技能的開發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技術深度可能遠遠不夠。它更適閤那些希望快速建立對數字視頻技術宏觀認識的初學者。
評分我拿到這本【數字視頻技術書籍】時,是被它“數字視頻基礎知識”和“視頻信號的數字化”這些關鍵詞所吸引。我一直對視頻背後的原理非常好奇,特彆是從模擬信號如何一步步變成我們現在熟悉的數字格式,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的技術挑戰。這本書確實從最基礎的層麵解釋瞭數字化過程,比如奈奎斯特采樣定理在視頻采樣中的應用,量化過程中比特深度對色彩精度的影響。但它並沒有深入到更具實踐性的領域。例如,我期待能夠看到關於不同色度子采樣(4:4:4, 4:2:2, 4:2:0)的詳細對比,它們對畫質和碼率的影響,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選擇依據。此外,對於視頻壓縮技術,這本書也隻是泛泛而談,沒有深入到具體的編碼器(如ffmpeg)的實現細節,或者不同編碼標準(如MPEG-2, H.264, AV1)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權衡和優化技巧。很多讀者可能會關心的視頻編解碼流程中的關鍵步驟,比如幀內預測、幀間預測、DCT變換、量化、熵編碼等,這本書都隻是簡單提及,並沒有提供足夠的算法細節和數學推導,使得讀者難以真正掌握這些核心技術。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份概覽,適閤對數字視頻技術有初步瞭解,但對深層技術細節渴望的讀者來說,或許需要配閤其他更專業的資料來補充。
評分這本【數字視頻技術書籍】的標題“數字視頻技術”、“數字視頻處理”、“數字視頻基礎知識”、“視頻信號的數字化”確實非常吸引人,讓我滿懷期待地想要深入瞭解這個領域。我原本期望能夠在這個書中找到關於視頻信號如何從模擬世界轉化為數字世界的詳細路徑,以及在數字視頻處理中那些至關重要的算法和技術。然而,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在為那些對數字視頻完全陌生的讀者鋪設一條“入門通道”。它詳細地解釋瞭像素、分辨率、色彩空間(如RGB和YUV)的基本概念,以及幀率對於動態畫麵的重要性,這些都是非常基礎的知識。對於“視頻信號的數字化”,它也隻是泛泛地提及瞭采樣和量化這兩個步驟,卻沒有深入探討具體的采樣定理、量化噪聲以及不同采樣格式(如4:2:0)的應用場景和優缺點。至於“數字視頻處理”,書中也隻是略帶而過,沒有涉及諸如視頻編碼(如H.264、HEVC)的核心技術、視頻濾波、色彩校正、運動估計等更復雜和具象的算法。對於想要學習如何去處理和優化視頻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技術深度可能遠遠不足夠,更像是一份概念普及手冊,而非技術實踐指南,讓我感到未能滿足對技術深度探索的期望。
評分拿到這本【數字視頻技術書籍】之後,我滿心期待著能深入探索數字視頻處理的廣闊天地,特彆是對視頻信號的數字化過程能有一個更加詳盡、更具深度次的理解。書名中的“數字視頻處理”幾個字,無疑勾起瞭我對於各種復雜算法和處理流程的興趣。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詳細介紹視頻編碼和解碼的核心技術,例如運動補償、塊匹配算法、DCT/DST變換、量化和熵編碼等原理,甚至會涉及一些最新的壓縮標準,比如HEVC或AV1的技術特點和優勢。然而,當我逐頁閱讀,卻發現它更多的是在講解一些非常基礎的理論概念。比如,它會告訴你分辨率是什麼,幀率的意義,以及色彩空間(RGB, YUV)的劃分。但對於視頻信號如何從模擬信號經過A/D轉換,再到具體的編碼壓縮,其過程的描述卻顯得過於簡化。我希望能夠看到關於數字視頻處理中一些更前沿的技術,比如AI在視頻增強、修復、內容識彆方麵的應用,或者實時視頻處理的硬件加速技術,甚至是在流媒體傳輸中麵臨的挑戰以及解決方案。這本書的深度,讓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麵嚮完全初學者的科普讀物,而對於已經具備一定技術背景,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的讀者而言,它提供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未能達到預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