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军队政治工作手册(专业知识部分)
:280.00元
作者:《军队政治工作手册》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414828
字数:
页码:134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上将领衔编纂全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系统阐释军队政治工作的鸿篇专著
深刻领会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的学习指南
贯彻落实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良师益友
熟悉掌握我军政治工作传家法宝的得力助手
内容提要
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两周年之际,《军队政治工作手册(专业知识部分)》编审委员会主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上将接受《中国军队政治工作》杂志专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国家和军队事业蓬勃发展,根本的是靠党中央、***英明领导,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军队政治工作手册》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军事篇”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把***的决策指示转化为政治工作的思路举措,为做好古田全军政工会下篇文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录
凡例
军队政治工作
军队政治工作学
条名分类目录
引领篇
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
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
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
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组织制度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
业务篇
实践篇
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
执行任务中政治工作
战时政治工作
军队改革中政治工作
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
特色篇
海军政治工作
空军政治工作
火箭军政治工作
武警部队政治工作
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政治工作
关联篇
军队政治工作学相关学科
军队政治工作法规体系
军队政治工作文书写作
附录
中国历代军队政治性工作
外国历代军队政治性工作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军队政治工作手册(专业知识部分)》:
《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政治工作的重要文献。1986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1987年1月27日颁发全军执行。同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党。
时代背景1986年12月11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着重研究了军队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之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同时对军事工作、国防建设、后勤工作也进行了讨论。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作了《对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讨论稿)的说明》。经过充分讨论修改,会议通过了军队新时期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
主要内容《决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的任务和面临的情况,阐明了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方针政策和基本方法,概括了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军队政治工作的进程,对错误地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和批判“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对“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军队政治工作的破坏,对1960年《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定》及1978年6月《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等问题做出了结论。《决定》由前言和7个问题组成,主要阐述、规定了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对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正确结论;阐述了人民解放军在国家实现三大任务中的历史责任;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阐明了新时期军队的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恰当地处理了政治工作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强调要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开展政治工作;提出了改进政治机关工作,提高政治干部素质的任务;各级党的委员会要成为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坚强核心。
作用意义《决定》端正了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对保证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保证军队完成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指导作用。其基本精神,对各地方、各部门、各条战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适用的。“四有”军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军人的简称。它既包含着“四有”公民的内容要求,还包含着依据我军性质、宗旨和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而规定的内容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培育官兵的根本目标。
时代背景1983年1月,总政治部根据党的十二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关提法,将“四有、三讲、两不怕”内容调整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讲军容、讲礼貌、讲卫生,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此后,在邓小平的肯定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军人逐步成为加强我军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1987年《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两个服务、四个保证”的基本任务,其中保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革命军人为根本目标的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基本任务之一,从而使“四有”军人培养得以进一步加强。
……
序言
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来看,这本书的文字显得异常晦涩和冗长,充满了大量不必要的修饰和官腔气息,这使得本应是清晰明了的专业信息被包裹在一层厚厚的、难以穿透的术语迷雾之中。我期待的是简洁、精准、一目了然的表达,因为在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场景中,每一个多余的词语都是一种负担。但在这里,即便是最基本的概念,也常常被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从句结构所拖沓,仿佛作者刻意要用文字的密度来掩盖知识本身的单薄。尝试去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变得异常费力,感觉就像是在处理一份未经充分编辑的、充满自我重复和循环论证的草稿。对于需要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读者来说,这种风格上的障碍是致命的,它不仅降低了阅读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它阻碍了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内化。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结构布局上是否能提供一种逻辑清晰的知识进阶路径。毕竟,一本好的专业手册,理应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引导读者从基础概念平稳过渡到高级应用。然而,这部作品的组织结构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混乱且跳跃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非常薄弱,前一页还在讨论一个理论模型,下一页可能就毫无预兆地转向了某个不相关的行政流程,仿佛是不同专家的笔记被随意拼凑起来。更令人困惑的是,许多本应被详细解释的核心术语,在首次出现时并未得到充分界定,读者只能靠猜测或查阅其他资料来勉强理解。这种对读者认知负荷的漠视,使得每一次阅读都变成了一场需要极大耐心的“考古发掘”过程,而非高效的学习之旅。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但最终发现,很多地方的逻辑断裂是无法通过个人努力弥补的,这极大地削弱了其作为工具书的实用价值。
评分从排版和设计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制作质量也令人不敢恭维。作为一本面向专业人士的工具书,清晰的视觉呈现是确保信息快速获取的基础。然而,这本书的内页设计极其简陋,字体选择、行间距的处理,以及章节标题的区分度都非常低,给人一种粗制滥造的廉价感。很多关键信息点,本可以通过加粗、列表或图表的形式突出显示,却被埋没在连续的文本段落之中,使得重点难以捕捉。如果我需要在高压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查阅某个细节,这种糟糕的视觉体验无疑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它没有很好地利用视觉层次来帮助读者的大脑进行信息分类和记忆,从阅读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短板,这让原本可能有所价值的内容,在传递过程中大打折扣,徒留遗憾。
评分这本号称“专业知识部分”的读物,我满怀期待地翻开,希望能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基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像是在迷宫里打转,线索若有若无。我本以为会看到针对某个具体军事技能或行政流程的深度剖析,比如精确到步骤的操作指南,或是对某一复杂军事理论的系统梳理。书中呈现的,似乎更多是宏观的、略显陈旧的概述,仿佛是多年前某次会议的发言稿被随意装订成册。即便是那些试图阐述“专业性”的章节,也往往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缺乏必要的图表、数据支撑,或者更进一步的案例分析来佐证其论点。对于一个寻求实战指导或深入理解特定学科体系的读者来说,这种“到为止”的叙述方式无疑是令人沮丧的。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寻找那个承诺中的“专业知识”,结果却发现自己一直在与泛泛而谈的引言和缺乏细节的描述周旋,这种体验着实让人感到知识的匮乏和目的性的缺失。
评分我原本是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视角或者对现有实践的创新性思考,毕竟时代在进步,任何专业领域都应与时俱进。但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时代滞后感,很多引用的案例、采用的框架,都让人感觉像是停在了过去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对于一个需要了解当前最佳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时效性校验”。我没有在其中找到对新兴技术、新的战略思想或者最近出现的重大挑战的回应。与其说它是一本指导未来的手册,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份对历史经验的忠实记录,但这记录本身也显得过于保守和单调。缺乏对未来可能性的探讨,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对于那些希望走在行业前沿的专业人士来说,它提供的价值似乎是有限的,甚至可能引导人走向过时的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