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函,《全图鲁班经》
[周]鲁班撰[明]午荣编
全二册,280.00元
清咸丰刻本《鲁班经》,全二册,后附《秘诀仙机》一卷,题“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司正午荣汇编”。《鲁班经》是一本民间匠师的业务用书。我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抄本形式薪火相传,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因而,《鲁班经》与《营造法式》一样,是中国古建筑学者的*备工具书,是营造房屋和生活用家具的指南。本次重印,以咸丰重刻本为底本,内容完整,刻印精美,图文清晰是存世本中质量Z好的一种底本,便于广大爱好者收藏与研究。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那个“鲁班”的名头去的,毕竟在工匠精神这个话题上,鲁班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符号。我期望能从中窥见一些古代建筑或木工技艺的只言片语,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好。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内容呈现出一种非常古典的叙事方式,它不像现代技术手册那样直接了当,而是充满了古老的语汇和描述性的文字,需要反复推敲才能理解其背后的操作逻辑。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技能,不如说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尝试去理解那些关于结构和尺寸的记载,虽然很多概念在现代工程学中已经有了更精确的表达,但能看到古代的先贤是如何用有限的工具去构筑宏伟蓝图的,那种智慧的火花是令人震撼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大匠”的思维方式,他们的严谨和对自然的敬畏,是现代工业流水线上很难再现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分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内容”的书,更是一件“实物艺术品”。线装的工艺本身就是一门精湛的手艺,针脚的均匀程度、纸张的选择、以及扉页的设计,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古籍”二字的理解。我注意到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庄重,完全避开了现代书籍的浮躁感,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对于一个有一定藏书规模的人来说,这种具有特定历史韵味和工艺特点的影印本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它代表着一种对“原物”的致敬,即便内容本身我可能无法全部精通,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存在,它的价值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字信息本身,成为了一种可以被传承和欣赏的物件。
评分这本影印版书籍的装帧和用料,对于一个长期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阅读的现代人来说,提供了一种久违的“真实感”。我喜欢那种可以把书平摊在桌上,用手轻轻抚摸纸张的触感。它不像那些追求轻薄的现代书籍,拿在手里有份量,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当我把注意力从屏幕上抽离出来,完全沉浸到这种油墨与纸张的交流中时,效率或许会降低,但收获的却是心灵上的宁静。那种古籍特有的装订方式,也让我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不能像翻阅平装书那样随意跳跃,这种强制性的慢节奏,反而有利于对文字的深入理解和消化。我个人认为,对于这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文本,慢读本身就是一种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梳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泛黄的纸张和细密的线装,仿佛真的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我一直对传统文化中的古籍影印版情有独钟,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墨香,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尽管我购买它的初衷并非完全是为了深入研究其中那些玄奥的术数,但仅仅是翻阅这些经过时间洗礼的文字和图样,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纸张的韧性很好,看得出影印技术处理得相当到位,细节都保留了下来,没有那种粗糙的颗粒感。要知道,很多古籍的修复和影印工作都是极其耗费心力的,能将这种精髓还原到现代出版物中,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古人匠心独运的排版方式,那种疏密有致的结构,比起现代印刷品那种统一化的格式,要耐看和有韵味得多。对于那些喜欢收藏、喜欢感受古朴气息的书友来说,这本在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我甚至会花很多时间去观察那些装订的针脚,以及封面上的烫印文字,都能看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程度。
评分我对传统命理和堪舆学说一直保持着一种既好奇又审慎的态度。这次购入这本书,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系统性的资料来丰富我对风水理论基础的认识。坦白说,书里涉及到的符咒和一些特定的符号体系,初看之下确实有些晦涩难懂,更像是一种符号语言,需要特定的知识背景才能解读。我花了大量时间去辨认那些图文并茂的部分,那些线条的勾勒和比例的拿捏,显然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与其说它们是迷信,不如看作是一种古人对环境能量流动的直观感受和经验总结。阅读过程中,我更关注的是书中对于“气场”、“方位”等概念的描述,试图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环境进行对照。这并不是一本速成的指南,它更像是一份需要耐心和时间去消化的“古老文本”,要求读者必须带着历史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它的世界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