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文心雕龍: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詩詞文論必讀本 文學評論史之始祖 古人的寫作秘籍 引導中華文學源流的經典之作
:49.00元
作者:[南北朝]劉勰-著 陳書良-整理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6394697
字數:272000
頁碼:423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內容提要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傢劉勰創作的一部理論係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文學理論專著,它的研究曆來是學術中的顯學。
已故樸學傢吳林伯先生是馬一浮大師的嫡傳弟子,一生緻力於《文心雕龍》的研究,見解幽深而獨到,堪稱業界,他的大弟子陳書良教授於繁華紛擾中獨立蒼茫,以振興樸學為己任,繼承先師衣鉢,將《文心雕龍》研究延續下來,發揚光大,以饗後學。
陳書良對《文心雕龍》原文進行瞭艱難的探索。本書原文部分係文字上采用黃叔琳本,按照“三準論”將其篇次重新排列。另外,在前賢對它校注的基礎上針對一些聚訟紛紜、莫衷一是之處,略陳陋見。凡前賢鴻筆已舉,概不復陳;而管見雖淺,聊作引玉之磚。另外本書譯文基本采用郭晉稀先生(《白話文心雕龍》,並對其相應作瞭改動。
目錄
序方銘
前言
《文心雕龍》釋名
3?/?凡例
5?/?名目
9?/?單元?道
18?/?第二單元?纔
24?/?第三單元?氣
30?/?第四單元?物
32?/?第五單元?心
40?/?第六單元?象
45?/?第七單元?誌
51?/?第八單元?風
62?/?第九單元?文
78?/?第十單元?體
92?/?第十一單元?奇
101?/?第十二單元?賦
110?/?第十三單元?隱秀
117?/?第十四單元?采
127?/?第十五單元?通變
134?/?第十六單元?規矩
140?/?第十七單元?司契
150?/?第十八單元?圓
《文心雕龍》直讀
?上篇
155?/?原道
160?/?徵聖第二
164?/?宗經第三
169?/?正緯第四
173?/?辨騷第五
178?/?明詩第六
184?/?樂府第七
189?/?詮賦第八
194?/?頌贊第九
199?/?祝盟第十
204?/?銘箴第十一
209?/?誄碑第十二
214?/?哀吊第十三
219?/?雜文第十四
224?/?諧隱第十五
229?/?史傳第十六
239?/?諸子第十七
245?/?論說第十八
252?/?詔策第十九
258?/?檄移第二十
263?/?封禪第二十一
268?/?章錶第二十二
274?/?奏啓第二十三
280?/?議對第二十四
286?/?書記第二十五
?下篇
295?/?神思第二十六
300?/?體性第二十七
304?/?養氣第二十八
308?/?風骨第二十九
313?/?附會第三十
317?/?通變第三十一
322?/?事類第三十二
327?/?定勢第三十三
333?/?情采第三十四
338?/?鎔裁第三十五
342?/?聲律第三十六
347?/?練字第三十七
353?/?章句第三十八
358?/?物色第三十九
363?/?麗辭第四十
367?/?比興第四十一
372?/?誇飾第四十二
376?/?隱秀第四十三
380?/?指瑕第四十四
385?/?總術第四十五
389?/?時序第四十六
398?/?纔略第四十七
407?/?知音第四十八
412?/?程器第四十九
416?/?序誌第五十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劉勰(約465—520),字彥和,南朝梁代人,中國曆史上重要的文學理論傢、文學批評傢。劉勰三十二歲開始寫作《文心雕龍》,曆時五年,後齣仕做官,先後做過縣令、步兵校尉、東宮通事捨人,晚年迴到定林寺齣傢。雖曆任多官職,但劉勰其名不以官顯,而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瞭其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地位。
整理者簡介
陳書良,湖南長沙人,齣生於1947年,湖湘書香世傢;1978年考取武漢大學魏晉隋唐文學研究生,1981年獲碩士學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現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湖南商學院中文係主任、教授;學術上服膺陳寅恪先生“以詩證史,以史證詩”的治學方法,承繼樸學傳統,醉心六朝文化,獨立特行,著作甚豐,人稱“六朝人物”。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本讓我感到“醍醐灌頂”的書。我之前閱讀一些古代文學作品,雖然覺得它們很美,但總覺得缺少瞭一些能夠指導自己創作的方嚮。《文心雕龍》這本書,就像是為我指明瞭一條道路。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和宏大的視角,梳理瞭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脈絡,並對各種文體的特點、創作技巧、以及曆代文學的得失進行瞭精闢的論述。它不僅僅是在講解文學理論,更是在引導我如何去“讀懂”文學,如何去“欣賞”文學,以及如何去“創作”文學。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風格”的探討,作者是如何將不同的文風歸納提煉,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這讓我明白瞭,風格的形成並非偶然,而是作者長期實踐和思考的結果。讀瞭這本書,我開始嘗試著用一種更審慎、更深入的態度去閱讀和寫作,不再僅僅關注錶麵的辭藻,而是去體會文章背後的深層含義和作者的獨到之處。它讓我看到瞭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文學創作有瞭更深的敬畏之心。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價值的一本。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秘籍”感到好奇,總覺得那些流傳韆古的作品,背後一定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創作法門。《文心雕龍》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這個秘密花園的大門。它並沒有直接揭示“秘籍”的字麵內容,而是從最根本的層麵,為我解析瞭古代文人創作的思路和方法。書中對於“創作心理”的探討,讓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作品能夠觸動人心,而有些作品卻顯得平淡無奇。作者劉勰深刻地剖析瞭創作過程中,作者的情感、思想、經驗是如何轉化為文字的。這讓我明白,寫作不僅僅是技巧的運用,更是心靈的錶達。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虛實相生”的論述,這不僅僅是一種寫作手法,更是一種人生智慧。如何虛實結閤,如何讓筆下的世界既有真實感,又充滿想象力,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在探索的課題。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啓發,讓我看到瞭古代文人在創作上的匠心獨運,也讓我對自己的寫作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讓我明白,要想寫齣真正的好文章,需要先修好自己的“心”。
評分我一直認為,閱讀經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不斷地刷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並為我們提供解決當下問題的智慧。《文心雕龍:中華國學經典精粹》這本書,確實做到瞭這一點。我之前對古代詩詞歌賦的理解,大多停留在錶麵的情感錶達和辭藻的華麗,但讀瞭這本書後,纔恍然大悟,原來每一首詩、每一篇賦,都蘊含著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時代的印記。書中對不同文體演變的梳理,以及對曆代文論大傢觀點的對比和評析,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學史的波瀾壯闊。特彆是它對“風骨”、“氣韻”等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解讀,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什麼叫做“意境”。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暫停下來,迴味書中引用的那些經典篇章,試圖去體會作者創作時的心境,以及那些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妙筆”。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武林秘籍”,它沒有直接告訴我怎麼寫齣絕世佳作,而是揭示瞭武功的內在邏輯和修煉方法,讓我有機會去探尋屬於自己的“武道”。它教會我的,是觀察、是思考、是提煉,是讓文字背後真正“活”起來的東西。
評分這本《文心雕龍》的精裝版本,光是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古樸典雅的封麵設計,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阻隔,直接把我帶迴到瞭那個風雅的時代。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文學評論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是理解中國古代文人心路曆程的一把鑰匙。讀瞭這本書,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字字珠璣”。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像是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者,循循善誘地為我解開古代文章的奧秘。書中對於文學創作的各個方麵,從體裁的劃分到風格的辨析,再到創作的心理和技巧,都進行瞭深入細緻的探討。特彆是它對於“文心”和“文辭”的區分,以及“原道”、“明文”、“宗經”等基本原則的闡述,為我構建瞭一個係統而完整的文學理論框架。讀到“知音”一篇時,我深有感觸,古人寫文章,何嘗不是在尋找那個能夠理解自己內心世界的“知音”?而“知音”的尋覓,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文學共鳴的極緻追求?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文學創作並非是憑空而生的靈感閃現,而是一個需要深厚功底、敏銳洞察和不懈實踐的係統工程。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閱讀習慣和寫作方式,嘗試去捕捉文章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和作者的情感。
評分老實說,剛開始拿到這本《文心雕龍》的時候,我還有些擔心自己能否讀懂,畢竟“國學經典”這四個字,總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距離感。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典雅,卻並不晦澀難懂,反而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它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一步步引導我走進古代文學的世界。書中對於“文學評論史之始祖”的定位,我完全贊同。它所提齣的諸多觀點,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例如,在“論說”篇中,作者對於如何論述一個觀點,如何組織論據,如何做到言簡意賅而又論據充分,都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指導。這對於我們現在寫作論文、撰寫報告,甚至進行日常溝通,都有著極大的藉鑒價值。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情”與“理”的辯證思考,以及如何將二者巧妙地融閤在文章之中。它讓我明白,一篇好的文章,既要有深刻的情感,也要有嚴謹的邏輯。這種平衡的藝術,是值得我們一生去追求的。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古代文人的深厚學養和人文情懷,也讓我對“文以載道”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