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汇集,深入探讨了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的基本理论、实证路径和域外比较等方面的重要论题,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区域法治发展的存在样态,努力揭示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度区域法治发展道路的固有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公丕祥,山东蒙阴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全国*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先后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出版《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挑战》等个人专著多部,主编《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等著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项成果荣获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奖。
前言
第yi部分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的理论视角
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的“十大获得”——在“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学术总结张文显
认真对待区域法治发展公丕祥
法的系统性与法治: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俄]沃罗宁?马克西姆?瓦列里耶维奇阿依科丽姆?玛簕玛科夫译於海梅校
地方法治与辅助原则[美]於兴中
发展和维护法治:贤德的领导者、适当有序的法律制度以及负责任的公民[美]罗恩?比约克曼杨建译
法治与社区警务 :一对矛盾?[英]乔治斯?帕帕尼克拉乌刘涛译
试论区域法治建设和研究的场域文正邦
地方法治实践的动力机制及其反思付子堂张善根
三大战争与中国近代区域法制变迁王立民
法治中国:主体性与对话普遍主义——评《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夏纪森
区域法治视角下地方法治何以可能和正当朱未易
国家治理体系中区域法治的文化解释江雪松
区域经济与区域合作的法理学反思钱继磊
依法治国的微观求证与实践探索——县域法治在地方法治体系中的价值徐祖澜
区域法治社会建设路向论纲蔡宝刚
法治中国进程中的区域法治发展简论张清马臣文
第二部分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的实证路径
合同作为区域管理的手段[俄]巴库莉娜?莉莉娅?塔尔加托夫娜阿依科丽姆?玛簕玛科夫译於海梅校
论“智慧城市”与中国法治[澳]Max Parasol (霍博恩)肖威译
中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钱弘道方桂荣
拆迁工地上寻找法治动力——论转型期法治建构的主体孙笑侠
论区域府际合作治理与区域行政法刘云甫朱zui新
区域法治发展中的民主参与:成长逻辑、实践难题与可行路径骆天纬
自贸区知识产权过境保护问题研究苏喆张磊
政府主导推进城镇化的过程正当性分析——以苏南及江苏城镇化道路为例孙莉
比例原则与刑法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姜涛
区域家事司法审判机构专门化研究——以江苏家事法庭建设为对象的分析陈爱武夏正芳
统一刑事法典下的区域法治特色:初步的理论阐释秦策商玉玺
区域司法鉴定协作基本问题论纲朱晋峰
我国水权取得之优先位序规则的立法建构单平基
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法治路径刘旭
第三部分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的比较研究
美国的区域治理:结构、问题与解决机制[美]罗伯特?W.本内特汤善鹏译
俄罗斯联邦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协调与统一[俄]苏尔塔诺夫?叶甫盖尼?巴特罗维奇阿依科丽姆?玛簕玛科夫译於海梅校
当今俄罗斯的民事诉讼法改革:区域治理和法治发展问题[俄]达米尔?哈米托维奇?瓦列耶夫阿依科丽姆?玛簕玛科夫译於海梅校
俄罗斯调查**、预审**、检察院和法院的非法行为造成损害赔偿的特殊性[俄]科罗列夫?伊万於海梅译
我们能从荷兰法官调解中学到什么——对中国和荷兰法官调解实践的比较研究李叶丹
法治视角下现实不对等的弱势群体概念——以日本家庭暴力受害者为视角[日]井上匡子赵莉屠振宇译
中葡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澳门社会司法治理为视角赵琳琳
中国话语体系: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商投资法律体制改革评估杨力
区域治理的法治化与法治发展的区域性——“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吴欢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带着一种探究的心态,想要理解“区域治理”这个概念是如何与“法治发展”这个更宏观的命题联系起来的。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两者并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逻辑。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研究,展现了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区域背景下,法治如何为区域治理提供合法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通过健全法律体系,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论述。这对于我理解当前一些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制度性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书中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以及它们在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依法依规”的区域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相当严谨但又并非高高在上的姿态,将“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这两个看似宏大而抽象的议题,剖析得细致入微。初读之下,我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晦涩理论的学术专著,但随即被作者扎实的案例研究和清晰的逻辑线所吸引。书中的章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层层递进,从宏观的治理理念,到微观的制度设计,再到具体的实践困境,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法治如何为区域治理提供坚实基础时,并没有流于空泛的口号,而是引用了大量不同地区在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法律手段和制度创新。例如,书中对某个地区在土地流转纠纷中,如何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分析,就显得尤为生动和具有启示意义。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法治在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也让我对“依法治国”这一理念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区域治理”和“法治发展”这两个词的连接点并不十分明晰,总觉得它们是平行线,虽然重要,但似乎并不存在天然的交集。然而,本书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流畅叙事,将这两条线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清晰而富有层次的画卷。作者并非仅仅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回溯和跨区域比较,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区域治理的演变以及法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区域性发展模式的反思,以及对潜在风险的预警。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区域的繁荣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数字的增长,更在于其背后是否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治理体系,而法治正是这套体系的基石。书中关于如何通过健全法律框架,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益,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他不仅能指出问题,更能提供解决之道,而且这些方法论,往往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充满智慧。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用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连接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我以往总觉得法治更多的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而区域治理则更侧重于地方层面的实际运作。但本书却打破了这种界限,详细阐释了法治的根基如何深入到区域治理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区域治理的实践如何反过来推动法治的完善。作者并没有回避实践中的难题,而是通过对一系列真实案例的剖析,展示了在面对复杂的区域性问题时,法律如何能够成为有效的解决工具。尤其是在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来化解区域间的利益冲突,保障不同区域居民的合法权益时,书中的论述显得格外具有说服力。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健康、有序的区域发展,离不开坚实的法治作为后盾。这本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深度,更具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了法治在现代区域治理中的核心价值。
评分这部作品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探讨了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法治的成熟度和有效性。而本书正是从这一核心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法治如何在区域治理的各个层面发挥关键作用。书中对不同类型区域面临的独特挑战,如城乡差距、区域壁垒、环境污染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着重阐述了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来加以解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论述法治的“赋权”和“约束”双重功能时,引用了非常具体的政策事例和法律条文,这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可感。例如,书中对如何通过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有效遏制跨区域污染的案例分析,就展现了法治在实现区域生态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强大力量。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为理解区域治理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更为如何通过深化法治建设,提升区域治理效能,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