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月球飞船/邓湘子轻盈穿越系列

复活的月球飞船/邓湘子轻盈穿越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湘子 编
图书标签:
  • 科幻
  • 太空歌剧
  • 轻小说
  • 冒险
  • 未来科技
  • 星际旅行
  • 成长
  • 热血
  • 悬疑
  • 异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淘乐思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少儿
ISBN:9787535868275
商品编码:13699133777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复活的月球飞船/邓湘子轻盈穿越系列
  • 作者:邓湘子
  • 定价:13
  • 出版社:湖南少儿
  • ISBN号:978753586827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1-07-01
  • 印刷时间:2011-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200

编辑推荐语

1 奇异的感觉 我和我的一伙同学在绿草坪上踢足球。
     我带着足球疾冲,巧妙地闯过一次又一次强硬地拦截,向对方的禁区突 进。我的脚尖仿佛有一种神奇的磁性,足球在我的脚边听话地弹来弹去。我 吸一口气,加快速度奔跑,感到身子有如飞翔的鸟,轻捷而快速。
     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我一点也不像从前那样,进行这类剧烈运动的时 间稍微久一点,心脏就难以承受,像是要被沸腾的血液涨破似的,痛苦极了 。现在,我的心脏变得强大有力啦,奋力奔跑的感觉真好,足球真好! 狂奔、过人、突然起脚……足球像长了眼睛的精灵,射向对方的大门。
    糟糕,对方的门;降身手非凡,把球扑个正着。足球在门将的手上一弹,射 上天空。我双眼紧盯足球,决定以头球再次攻门,势在*得。我双腿猛地一 弹,身子飘然而起,迎向飞来的足球。
     也许是我双腿弹跳用力太猛,我的身子竟然像一枚点火发射的火箭,拔 地而起,直射天空。足球在我头上一碰,飞向天空深处。我无法控制自己, 任凭惯性使然。往下一看,天哪,足球场上的人们像一只只小蚂蚁啦。我的 身子仍然向上飞去,这是怎么啦? 我的双手终于抓住了快速飞行的足球。它丝毫没有减速,往太空深处飞 去。我回头看时,身后只有一颗蓝色星球——地球。
     我居然一点也不慌张,心旷神十台得很,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奇怪。足球 带着我在群星闪烁的天空中飞行,我简直成了一个太空飞人了。
     忽然,我感到脖子上痒痒的。忍不住挠了挠痒痒,足球便离开我的手飞 向前去。我吃了一惊,急忙去抓足球时,已经抓不到了。我的身子依然跟着 足球往前飞。我恍然大悟:足球神秘地具有了某种引力,带着我在太空飞翔 ,我其实根本用不着用手抓牢它。
     我的脖子又痒起来。我挠着痒痒,居然听到一片笑声…… 我在笑声中醒了过来。睁开眼,看见吉姆俏皮地在往我的脖子上哈气— —难怪弄得我痒痒的。
     “做了什么好梦呢?”我这位同病室的黑人朋友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看你睡得好美啊,表情真够丰富多彩的。” “我梦见在学校踢足球,我跳起来头球攻门,居然跳离了地球,身子飘 飘地飞上天空……”我还沉浸在美妙的梦境里。
     “这是你还不太适应月球生活。月球对人体的引力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 之一,你当然有那种飘飘然的感觉,才营造出那么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梦。” 吉姆停止说话,一把掀开我的被子,“快起来吧,方医生叫我们去做健身操 呢,小玛丽和迪克已经先去啦。” 我穿好衣服,跟着吉姆走出房间,穿过明亮的走廊和盛开着大朵红玫瑰 的大厅,到了健身房。
     “小玛丽和迪克呢?”月球医院的实习医生方凤如大姐迎上来问。她是 从北京来支援月球建设的志愿者,刚从医学院毕业,非常年轻,眼睛清澈而 明亮。她专门负责照顾我们四个小病人。
     “他们早就来了呀!”吉姆往健身房四处看了看,“也许又到别处玩去 了,我去找找。” 吉姆刚转身,我忽然听到哧哧的笑声。抬头一看,吓了一跳,小玛丽和 迪克每人抱着一个彩色大氢气球,身子贴着健身房的天花板。他们为自己顽 皮的新花招感到很得意呢。
     方大姐也发现了他们,不禁笑了起来,说:“快下来,别摔着呀!” 这两个淘气鬼!如果在地球上,抱着一个气球飞到天花板上,那是童话 里才有的事。而在月球上,却有许多怪异新鲜的事,这不,他们把地球上的 童话变成了真实的事。
     小玛丽和迪克慢慢地把氢气球泄掉些气,轻轻地飘落下来。满头金发的 小玛丽自得地说:“要是我们忍住不笑出声,你们根本发现不了!” 他们让我想起自己刚才做的梦来。
     吉姆跑回来见到小玛丽和迪克,说:“你们去哪儿了呢?我找了个遍也 没有找到,你们倒又来了。” 方大姐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笑起来,笑得吉姆莫名其妙。P002-006

内容提要

这本《复活的月球飞船》由邓湘子所著,讲述的是: 新世纪是充满幻想和希望的世纪,属于勇敢的探索者的崭新时代。
     在探索者的面前,未来的世纪有广阔的驰骋天地。
     抬头望天空,茫茫宇宙还有多少尚未向人类吐露的秘密?低头看大地, 古老的地球还有什么隐秘的故事和心曲,没有向我们叙述清楚?抚身问自己 ,人啊,你可对自身的一切都知晓清楚? 《复活的月球飞船》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作者简介

邓湘子,本名邓集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综合性少儿期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儿童小说集《雪魂》《一双鞋能走多远》、长篇传记《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合著)、作文专著《发现作文》等近20种。近年来推广“发现教育”理念,在学校、企业演讲、讲课近100场次。

目录

**章
1. 奇异的感觉
2. 渴望新奇
3. 机会来了
第二章
4. 不安分的点子
5. 紧张的训练
6. 途中遇险
第三章
7. 月球失控了
8. 奇特的联欢会
9. 悬在头上的恐怖之剑
第四章
10. 怪异的飞碟
11. 来自月球外的信息
12. “天外之音”的意外效用
第五章
13. 敌友难辨
14. 病中的小玛丽
15. 飞碟现形
第六章
16. 在外星人飞碟里
17. 星际语言的沟通
18. 两个淘气鬼
第七章
19. 古老的黄金键盘
20. 月球紧急委员会
21. 神秘失踪
第八章
22. 太空追寻
23. 冰山雪人
24. 遭遇拦截
第九章
25. 孤岛巨鼠
26. 深重的失望
27. 飞碟被窃
第十章
28. 迷人的“绿”星
29. 快乐学校
30. 一堂讨论课
第十一章
31. 蘑菇房“召见”
32. “乌星”的阴影
33. “锋利的双刃剑”
第十二章
34. 死亡陷阱
35. 小玛丽笑了
36. 阴谋背后的阴谋
尾声 明月几时有


尘封的信札与遗落的星图 在一间被岁月染上斑驳光影的书房里,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醇厚气息。窗外,是一片宁静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厚重的窗帘,在木质书桌上投下一片温暖的金黄。书桌的主人,一位名叫林教授的古籍研究者,正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摞泛黄的手稿。这些手稿,是从一个尘封多年的古董箱中发掘出来的,其来源,连林教授本人也知之甚少,只知道是某位民国时期学者留下的遗物。 手稿的纸张质地粗糙,墨迹或深或浅,字迹或工整或潦草,却都透着一股截然不同的风骨。其中,一叠名为“星海秘语”的信札,引起了林教授的极大兴趣。信件的收发双方,在信中用一种近乎密码的语言,讨论着一些关于“星辰的低语”、“宇宙的潮汐”以及“失落的文明”的奇谈。起初,林教授以为这只是某位文人墨客在那个动荡年代里,借天文星象抒发情怀的“故弄玄虚”。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逐渐发现,信札中描绘的并非全然是空穴来风的臆想。 其中一封信,提到了一个“月球的阴影”,以及“沉睡在冰冷真空中的巨石”。另一封信,则详细描述了一幅“非凡的星图”,上面标注的星座,与我们所熟知的现代天文学命名有着微妙的偏差。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信札的夹缝中,林教授还发现了一张折叠的羊皮纸。羊皮纸上,用细密的笔触绘制着一幅古老而精密的图景,其上不仅仅有星辰的轨迹,更有着一些难以名状的符号和几何图形,隐约间,似乎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械装置的轮廓。 林教授的直觉告诉他,这些信札并非寻常的文史资料,其中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开始投入大量精力,试图破解信札中的隐晦信息。他查阅了大量古籍,对比了不同时代的星图,甚至咨询了天文学和考古学的专家。然而,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似乎都无法完全解释信札中提及的那些“超乎常理”的描述。 “月球的阴影”,究竟指的是什么?“沉睡在冰冷真空中的巨石”,难道是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天体遗迹?而那幅“非凡的星图”,又指向了何方?这些疑问,如同一团迷雾,笼罩在林教授的心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教授在一位已故历史学家生前的藏书中,发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日记。这本日记,记载了这位历史学家在二十世纪初,参与某个秘密研究项目时的片段。日记中,频繁出现了“远古回响”、“遗落之地”以及“穿越的界限”等词语。更关键的是,日记中有一处提到,他们曾获得一份“来自彼岸的启示”,这份启示,与一份“古老的飞行器设计图”息息相关。 林教授将这份日记与“星海秘语”信札中的内容进行比对,他惊奇地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关于“古老的飞行器设计图”的描述,与羊皮纸上的机械图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日记中还隐约透露,那位历史学家,曾试图寻找一个“坐标”,一个能够验证“远古回响”真实性的地点。 “坐标”?这个词触动了林教授的神经。他再次审视那幅羊皮纸上的星图。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比对,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突破点。星图上那些与现代星图不同的星座标注,并非是笔误,而是基于一个古老而独特的观测视角。一旦以这个视角来解读星图,那些陌生的符号和几何图形,便逐渐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它们似乎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天体位置,一个,在月球背面,一个,在人类尚未完全探索的区域。 结合信札中“月球的阴影”的描述,林教授大胆地推测,那所谓的“沉睡在冰冷真空中的巨石”,可能并非自然形成的天体,而是一处人工建造的遗迹,甚至,是某种史前文明遗留下来的,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工具。而那幅羊皮纸上的图景,正是关于这个“工具”的详尽设计。 林教授的思绪,已经从单纯的古籍研究,延展到了一个更加宏大而神秘的领域。他开始搜集一切与“月球背面”、“古代文明”、“失落的技术”相关的资料。他阅读了大量关于古代神话传说、未解之谜以及一些边缘科学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一群同样对这些未知领域充满好奇的研究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却有着共同的执念。 他们组建了一个非正式的研究小组,林教授将他所发现的信札、羊皮纸图景以及那本残缺的日记,分享给了小组成员。其中,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对羊皮纸图景中的能量传导和物质构成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认为图景中的某些结构,可能涉及到一种我们尚未掌握的,能够改变物质状态或空间维度的原理。 一位考古学家,则从信札的笔迹和所使用的纸张、墨水等细节入手,对信札的年代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推断,并开始寻找可能与信札作者相关的历史人物。他们推测,那位作者,可能是一位曾经接触过某种“异常现象”的学者,他将自己的发现,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记录下来,希望后人能够解读。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开始汇聚。他们发现,在一些古老文明的壁画、传说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与“飞天”相关的意象,以及一些神秘的符号。而这些符号,与羊皮纸上的某些标记,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他们甚至在一些关于古代炼金术的文献中,找到了关于“转化物质”和“超脱凡尘”的模糊记载,这与物理学家的猜想,不谋而合。 林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谜团之中。他们知道,自己所接触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那些信札,那些图景,那些传说,都指向着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性:在遥远的过去,人类(或者更古老的智慧生命)可能已经掌握了超越现代科技的飞行技术,并对宇宙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而月球,这个我们最熟悉的近邻,可能隐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关于“复活”的传说,一个关于“飞船”的秘密。 他们不知道,那些古老的信札,究竟是预言,还是记录?那些神秘的图景,是想象,还是真实的设计?他们唯一确定的,是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追寻未知之路,一条探寻人类起源、宇宙奥秘的艰难而迷人的旅程。这趟旅程,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希望,如同在浩瀚星海中,寻找那颗能指引方向的,古老而微弱的星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飘渺”的氛围。不是指故事内容空泛,而是那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充满诗意与想象力的感觉。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人在画中游”的错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由色彩、光影和声音构成的梦境。作者对于环境的描写,尤其细致入微,那些不为人知的星球,那些奇特的生态系统,那些在宇宙中漂浮的巨大建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听到远处传来的奇特鸟鸣,看到星辰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道绚丽的弧线。而故事中的角色,也如同精灵一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着一场关于探索、关于理解、关于重生的旅程。他们的对话,有时充满了哲思,有时又显得稚嫩而真诚,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中最纯粹的情感。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段落,它们并没有直接讲述情节,却通过意境的渲染,传递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和深刻的寓意。这本书就像是一首悠扬的乐曲,每一次翻页,都仿佛是奏响了一个新的乐章,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沉思了很久的书,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抛出一个问题:我们所认知的现实,是否就是唯一的真相?作者通过一些非常巧妙的设定,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质疑和反思。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哲学性的探讨,它们并非生硬地灌输,而是融入在情节之中,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的思考。例如,当书中角色们开始质疑自己所处的现实是否是真实的模拟,我忍不住思考,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是否也同样存在着更深层的“真实”?这种对宇宙本质的追问,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有些许不安。同时,书中对“时间”的理解也相当独特,它不再是线性的向前,而是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纠缠和可能性。我一直在试图梳理清楚书中关于时间线的描写,每一个细微的线索,都可能揭示出惊人的真相。这种解谜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欲罢不能。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挑战了我原有的认知,也拓展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

我总觉得,科幻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打开我们想象力的边界,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我们从未触及过的可能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世界观。我尤其对书中对于“能量”的描绘印象深刻,它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被赋予了具体形态和运作方式,甚至与生命体产生了微妙的联系。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场景:当主角们接触到某种奇特的能量场时,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能量场又是否与那个失落的文明有着直接的关联?作者在这方面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补空白。同时,故事中的冲突设计也相当精彩,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充满了现实的无奈和人性的复杂。我一直在思考,当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当旧有的信仰崩塌,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屈服?还是反抗?书中的人物并非完美,他们有缺点,有迷茫,正因如此,他们的挣扎才显得更加真实,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由衷感到欣慰。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让我觉得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未知而又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与他们一同经历着危险与成长。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复苏”这个主题情有独钟,无论是文明的复苏,还是某种被遗忘的记忆的复苏,都充满了神秘和引人入胜的力量。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个精髓,它描绘了一个沉寂了漫长岁月的庞大存在,如何在一次次的偶然与必然中,重新焕发生机。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曾经辉煌的建筑,在风雨侵蚀下,依然挺立着,等待着被重新点亮。而其中的“飞船”意象,更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承载着希望与过去的方舟。我脑海中不断勾勒出那艘飞船重现天日的景象,它的轮廓在星光下闪耀,它的引擎重新启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故事中的人物,也像是被这股复苏的力量所吸引,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他们的命运也因此与这个庞大的复苏过程紧密相连。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这种“无声的觉醒”的描绘,没有惊天动地的破坏,只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却有着足以撼动一切的力量。这种对力量的理解,让我感到既敬畏又着迷。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失落文明的遗迹,以及它如何在一个看似荒芜的星球上悄然复苏。我一直在想象,当那些沉睡了无数年的机械装置,在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下,重新焕发出生机时,会是怎样一幅景象?是蒸汽的嘶鸣?还是金属的低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感官描写,让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古老尘埃,触碰到冰冷坚硬的金属外壳,甚至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难以辨别的机械运转声。故事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令人屏息的悬念,也有温暖人心的细节。角色的成长线也尤为突出,他们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符号,而是有着复杂情感和深刻挣扎的个体。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角色,他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以及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科幻冒险的故事,更是一次对生命、记忆和遗忘的深刻探讨。它让我思考,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文明,它们的辉煌与失落,是否真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彻底消失?抑或,它们只是以另一种方式,融入了宇宙的脉络之中,等待着某个契机,再次绽放?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幽暗的星系中,点亮了一盏又一盏明灯,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新奇的发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