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凯江和管向东共同主编的《重症医学--2017》一书设立十三个部分,共计百余篇文章,内容涉猎重症医学学科建设、重症心脏、重症呼吸、重症儿科、重症护理等主题。在确立选题方面,编写组经过反复推敲商讨,囊括国际国内*新指南、前沿研究、热点论题,严格人选题目;在内容书写方面,编写者围绕主题广纳国内外文献,旁征博引,力争客观科学;在审查稿件方面,审稿人秉灯夜烛,持中正之言,力求递呈精品佳作。
由于凯江和管向东共同主编的《重症医学--2017 》一书分为十三部分,具体包括:重病医学建设与管 理、血流动力学与重症心脏、重病呼吸与呼吸治疗、 重症肾脏与血液净化、重病感染、重症消化与营养治 疗等。
**部分 重症医学建设与管理
简介
1.跨专业合作与ICU安全
2.远程ICU的实施与局限性
3.重症医学科中的医患沟通——如何传递不良预后和进行临床决策
4.ICU床位紧缺与应对方案
5.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6.ICU信息化管理——现状与未来
第二部分 血流动力学与重症心脏
简介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1.“早期目标导向”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区别
2.如何监测前负荷储备
3.微循环功能障碍分型导向的血流动力学协调性评估
4.Pv-aCO2/Ca-vO2导向的实时氧代谢评估
5.临床常用的外周灌注评估方法
(二)血流动力学治疗
6.感染性休克的白蛋白复苏
7.V-A ECMO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8.感染性休克:微循环与细胞性缺氧新进展
9.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
(三)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
10.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患者应控制心率还是心律?
11.重症右心功能改变无处不在
12.左西孟旦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 重症呼吸与呼吸治疗
简介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ARDS诊疗理念与实践现状:Lung Safe研究的启示
2.病理生理学进步改变.ARDS的治疗策略
3.ARDS机械通气策略:关注右心保护
4.ARDS无创通气:头罩或面罩
5.能量负荷评估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综合参数
6.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7.负压性肺水肿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重症哮喘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激素/β受体激动剂/胆碱能阻滞剂三联疗法
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生物标志物
10.抗IL-5单克隆抗体治疗重症哮喘
(三)呼吸支持治疗
11.经食管肺超声在呼吸衰竭诊治中的应用
12.保守性氧疗降低ICU病死率
13.困难撤机的WIND分类
14.APRV预防ARDS新认识
15.拔管后高流量氧疗预防再次插管及呼吸衰竭
16.VAP预防集束化方案:并非都有益处
17.CRRT-CO2清除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 重症肾脏与血液净化
简介
(一)急性肾损伤
1.AKI流行病学:区域间存在差异
2.生理盐水增加AKI的发生吗?
3.他汀类药物不减少心脏围术期患者AKI的发生
4.警惕多黏菌素诱发AKI
5.多种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肝硬化急性肾损伤
6.抗凝相关性肾病:值得关注
7.AKI患者的远期结局与预测
8.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脏是否可以用于移植?
(二)肾脏替代治疗
9.AKI患者RRT时机仍需个体化考量
10.精准肾脏替代治疗—2016 ADQI专家共识概要
第五部分 重症感染
简介
(一)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诠释Sepsis 3.0
2.解读SSC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指南(2016)
3.qSOFA对脓毒症的预警价值
4.脓毒症免疫功能监测及临床意义
5.脓毒症的免疫抑制与预后
6.脓毒症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7.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8.脓毒症临床研究的缺陷
9.脓毒症治疗:个体化与精准化
(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10.2016年IDSA/ATS成人HAP和VAP指南*新概要
11.2016年IDSA念珠菌病诊治指南中与成人ICU相关的*新概要
12.ARDS患者下呼吸道微生态与疾病进程
13.重症患者是否需要经验性抗真菌治疗?——EMPIRICUS及CANTREAT研究启示
14.腹腔感染抗生素疗程:STOP-IT研究启示
15.腹腔真菌感染并不少见
(三)感染控制与新兴感染性疾病
16.2015年ESICM ICU鲍曼不动杆菌防控共识
17.mini-BAL及自动显微镜实现VAP快速诊断
18.重症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防控策略
19.ICU内耐药菌的防控——西班牙“Zero Resistarice”BUNDLE
20.寨卡病毒:临床特点与防控
第六部分 重症消化与营养治疗
简介
(一)急性重症胰腺炎
1.肠衰竭的分型与集束化治疗
2.重症急性胰腺炎:渐进式治疗策略的指征和时机
(二)重症营养治疗与代谢
3.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的改变
4.2016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介绍
5.间接测热法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第七部分 重症凝血功能障碍
简介
1.血小板活化与脓毒症
2.DVT的抗凝进展
第八部分 重症神经
简介
(一)重症神经系统疾病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2.量化脑电图监测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3.血脑屏障突破技术相关研究及进展
(二)镇静/镇痛与认知障碍
4.eCASH: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镇痛镇静概念
5.氯胺酮在重症镇静镇痛的新进展
6.ICU“后”康复治疗现状
第九部分 心肺脑复苏
简介
1.脑复苏低温治疗:病理生理与临床再评价
2.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用于顽固性心室颤动再评价
3.氙气吸入对院外心搏骤停复苏后持续昏迷患者脑白质损伤的作用
第十部分 重症创伤
简介
1.美国第4版重型颅脑损伤指南*新概要
2.欧洲第4版创伤后出血与凝血病指南概要
3.重症创伤与免疫
4.再议重型颅脑损伤的低温治疗
5.小儿创伤与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第十一部分 重症医学相关伦理问题及其他
简介
1.临终维持治疗的撤离:国度间的差异
2.器官捐献供体的脏器维护:重症医学新任务
3.心身耗竭综合征:如此靠近重症医学医务人员
4.美国中毒管理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十二部分 重症儿科
简介
1.儿童肺动脉高压——欧洲*新专家共识概要
2.儿童肠外营养:What’s new?
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高流量鼻塞式氧疗治疗儿童低氧血症的疗效比较
4.高频振荡通气能否改善儿童急性肺损伤的预后?
5.儿童撤机困难:临床如何应对?
6.RNA标志物在发热患儿细菌及病毒感染中的鉴别作用
7.HPeV3型及4型病毒与儿童重症感染
第十三部分 重症护理
简介
1.ICU护士在早期识别脓毒症中的作用
2.谵妄预防集束化管理策略的应用
3.用药错误风险*小化与错误预防:2016欧盟实践新指南解读
重症医学2010-2016书目索引
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护士,我一直觉得重症监护领域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了,很多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重症医学——2017》的出现,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紧跟时代步伐,收录了2017年之前在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指南。我最喜欢的是它在处理各种危急重症病例时的思维导图式讲解,那种一步步抽丝剥茧分析问题的过程,让我对很多疑难杂症有了新的认识。书中对各种新型治疗方法的介绍,比如新的药物应用、新的体外支持技术等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它用了很多临床实例来佐证理论,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抢救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重症医学的挑战与魅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章节,它不仅详细阐述了MODS的发生机制,还给出了详细的液体管理、营养支持以及器官功能支持的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名重症监护的年轻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教科书上没有详细介绍或者更新的信息。《重症医学——2017》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或者“参考手册”。我经常会在遇到疑难病例时翻阅它,寻找灵感和解决方案。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时效性,收录了2017年之前的最新进展,这对于快速发展的重症医学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Sepsis(脓毒症)的最新诊疗指南,它详细介绍了新的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以及序贯治疗的策略,这对于提高脓毒症的救治成功率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机械通气撤机策略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详细分析了影响撤机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个性化的撤机方案,这对于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总之,这本书是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关于重症监护方面权威的中文参考资料,终于找到了《重症医学——2017》。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因为工作原因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所以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收到书后,我第一时间翻开,就被它严谨的结构和详实的内容所吸引。首先,它的目录划分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的疾病诊疗,再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几乎涵盖了重症医学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它在每一个章节开头都给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而且,书中的插图和表格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比如各种监护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还有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呼吸支持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通气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这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知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严密,内容深度与广度并存,即便作为一名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我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重症医学课程做准备。《重症医学——2017》这本书简直是我学习路上的“神助攻”!它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重症医学的知识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基础的生理病理,到各种高精尖的设备使用,再到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这本书几乎无所不包。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复杂技术时,附带的详细操作图示和注意事项。比如,关于中心静脉置管的无菌操作流程,书中的图解就非常生动,而且还强调了不同部位置管的风险和优势,这对于我们学习实践操作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一些常见重症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比如感染、应激性溃疡、深静脉血栓等,也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对重症医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充满了信心。这本书的优点是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图文并茂,而且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我们学生学习。
评分我是一名对医疗健康话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没有医学背景,但一直关注着医学的进步。《重症医学——2017》这本书,让我得以窥见重症监护领域的一角。它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介绍了重症医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治疗手段。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我不太理解,但书中大量的图片和表格,以及对一些经典案例的解析,让我对重症监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尤其被书中描述的那些与死神赛跑的场景所震撼,也为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所感动。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重症医学不仅仅是救治危重病人,更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和对医学智慧的考验。它让我对那些在ICU里努力奋斗的医护人员充满了敬意,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虽然有些内容对我来说过于专业,但我仍然从中汲取了不少关于医学进步和人类求生意志的积极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