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装包含:
《理想国》
《沉思录》
《人生的智慧》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理想国》:
全书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譬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沉思录》:
古罗马唯yi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一书是德国思想家叔本华以简单的语言,所写成的一部并不简单的书,这书为普通大众而写,阐述生活的本质,及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人生的智慧》,这书名本身就已经是够吸引人的了。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竭尽全力在生活中寻觅幸福的人类,面对伟大思想家这部深入浅出教导如何获得幸福的书,又有谁会不感兴趣呢?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又有点像圣者传一类的书,但这位圣者并不是宗教的圣者,而且本书并不像一般宗教书那样枯燥乏味,却是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散文诗。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古希腊z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师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后继承发展,承前启后,同时他也是另一位古希腊史上很重要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出身贵族,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以哲学为人生z高理想。他的学习能力和个人才华令古希腊人折服并称其为阿波罗之子。他对世界的贡献除了哲学思想,z有形的还要属雅典学院的创办。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德国哲学家,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
这套精选集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那本《理想国》,柏拉图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被世俗喧嚣蒙蔽的心灵。我常常在深夜里,伴着昏黄的灯光,沉浸在他的对话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雅典的街头,与苏格拉底一同探讨着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那种对至善的孜孜不倦的追寻,那种对理想城邦的构建,不仅仅是古代思想的碎片,更是对当下社会深刻的反思。每次读到关于“洞穴寓言”的部分,我都感到一阵战栗——我们难道不是都活在自己的影子和幻象之中吗?作者的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虽然有些概念初读起来略显晦涩,但一旦抓住其核心的“理念论”,便会豁然开朗。它强迫你跳出日常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那些宏大而永恒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提供一套质疑和审视世界的强大工具。对于任何想真正理解西方思想脉络的人来说,它都是绕不开的基石,值得反复揣摩,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领悟。
评分《沉思录》的魅力在于它的私密性和真诚。马可·奥勒留的文字,与其说是哲学著作,不如说是皇帝写给自己的日记,是他在戎马倥偬的间隙里,努力践行斯多葛主义的内心独白。这种“向内看”的姿态,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它没有高深的理论构建,只有朴素的、直击人心的劝诫:接受你无法改变的,专注于你能掌控的——你的判断和行为。面对死亡、失去和不公时,书中提供的应对策略是如此的稳健和富有韧性。我常常在感到焦虑或情绪失控时,随手翻开其中一页,总能找到一句恰到好处的提醒,瞬间将我的焦点拉回到“此时此刻”的责任上。这种不带任何伪装的自我剖析,让我感到极大的慰藉,仿佛跨越千年,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场心照不宣的对话。它教会我,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不动摇,是无论外界如何喧嚣,都能保持内心的秩序。
评分如果说叔本华是冷静的解剖者,那么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一场熊熊燃烧的火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极为独特,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论述,而更像是一部充满象征、诗歌和预言的史诗。查拉图斯特拉的形象,那种孤独地站在山巅,向人类宣告“超人”降临的姿态,极具震撼力。他的语言充满了力量感和音乐性,充满了对旧有道德和价值体系的蔑视与扬弃。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感觉血液在加速流动,仿佛被一股强大的意志力推搡着向前。它探讨的“永恒轮回”和“权力意志”,迫使你审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你是否成为了你自己?你是否在为他人而活?尼采的文字是激烈的,它要求读者必须是勇敢的,能够承受他那近乎傲慢的激情。对于那些渴望突破自我、追求极致生命力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精神上的“圣经”,能点燃你内心深处沉睡的野性与创造力。
评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简直像是一剂清醒剂,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生活背后的残酷真相,但奇怪的是,这种残酷反而带来了一种深刻的平静。他的文笔犀利、刻薄,充满了洞察人性的锐利感。书中那些关于痛苦、欲望与虚无的论述,初看或许令人沮丧,但细细品味,却从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挣扎和解的路径。他教导我们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安稳的内心世界,如何在不可避免的命运面前保持一份清醒的距离感。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中庸”和“自足”的推崇,这与当下社会鼓吹的无休止的竞争和外在的成功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源于减少痛苦,而不是盲目追求虚妄的快乐。读完之后,看待身边的人和事,都多了一层冷静的超然,不再轻易被外界的浮华所动摇。这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存智慧,是哲学家留给迷惘灵魂的指南针。
评分这套精选集的编排,虽然看似是四部风格迥异的巨著,但放在一起阅读,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话和张力。从柏拉图对完美秩序的构想,到尼采对既有秩序的颠覆;从奥勒留面对现实的平静接受,到叔本华对人类苦难的冷峻分析。它们共同勾勒出了西方思想界对“人如何存在”这一核心命题的探索轨迹。我尤其感受到,每一位思想家都在试图回答: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令人困惑的世界中,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尊严?这种跨越时代的思想碰撞,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哲学的魅力并非在于它给出了唯一的答案,而在于它持续不断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并提供不同的视角去解构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这四本书,就像是四位不同的导师,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对我进行了精神上的“重塑”工程,实为一套不可多得的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