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影响力大的佛陀传记
◆ 学佛入门
◆ 自从1991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
◆ 本书原名《故道白云》,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更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佛陀传》。
◆ 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自从1991年在美国第1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本书原名《故道白云》,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更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佛陀传》。
一行禅师,当今世上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被誉为当世首一大德。
1926年生于越南,16岁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支持,赴美国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法。一生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7年,一行禅师被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拒绝让他回到越南,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行禅师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作家,本书是他受推崇的代表作。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译者序 你可与佛陀近距离接触
上篇
1.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
2.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3.当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4.受伤的天鹅
5.饿晕后,佛陀放弃了苦行
6.当年佛陀出生时
7.少年时的佛陀
8.遇见未来的妻子--耶输陀罗
9.佛陀结婚了
10.生、老、病、死,一生都要面对
11.佛陀有了自己的儿子
12.为了寻找大道,只能不告而别
13.开始独自修行
14.生命无常,疾病、死亡总让人措手不及、追悔莫及
15.放弃苦修,放弃避世,回归自己
16.那一晚,耶输陀罗睡着了吗?
17.佛陀彻底开悟了
18.苦痛消失了,一切都不同了
19.对橘子的专注,是一种修行
20.你和我,或许曾存在于一个生命体之中
21.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法门
22.初转F轮
23.痛苦,是因为在用错误的方式生活
24.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5.回归当下这一刻,你才会觉醒
26.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
27.世法燃烧
28.佛陀僧团
29.十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
中篇
30.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1.我会在春天回去
32.谣言,迟早会自动止息
33.W一不会褪灭的美,是慈悲与解脱
34.重聚:佛陀回家了
35.佛陀说教四圣谛:苦、集、灭、道
36.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37.“我的家庭是众生,我的家乡是大地,我的身份是僧人。”
38.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39.“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
40.以黄金铺满地
41.爱里生苦
42.慈悲之爱,是没有执著与分别心
43.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44.父王安详离世
45.女子也可受戒出家
46.僧团分裂了
47.导致平和、喜悦和解脱,才是正法
48.制定七灭诤,调停内部纠纷
49.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
50.因为僧众们不停地犯错,才有了戒律
51.放开心怀,保护所有众生
52.功德田
53.终止内心的暴力
54.佛陀遭到诬陷
55.每个人都有觉醒的潜能
下篇
56.观呼吸
57.木筏不是彼岸
58.一把珍贵的泥土
59.听到讥讽、批评,不愤怒;听到称赞、欣赏,不享受
60.一个人牵挂越多,痛苦就越多
61.狮子吼
62.舍利弗之吼
63.过着虚伪的生活,是由内而外的腐烂
64.生死轮转,不要害怕
65.空的碗里,满是空气
66.生、老、病、死,犹如四座山
67.佛法如大海
68.三法印,三解脱门
69.佛陀死后会到哪里去?
70.CY这世间的生死
71.僧团彻底分裂了
72.默默反抗
73.有人要暗杀佛陀
74.三百多名离开的比丘,又回来了
75.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在与自由
76.佛陀也会变老
77.生死如幻象,不要停下脚步
78.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人可以CY佛陀的智慧
79.别再依赖他人和他物
80.佛陀入灭
81.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的脚下
自从1991年在美国一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觉悟】他凝望着星星,油然而生的慈悲使他感叹起来:“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种子,可惜我们多生多世都被淹没在生死的汪洋里!”他知道他已找到大道,达到了他的目的,所以他内心平和自在。他对自己承诺,要把他的发现与大众分享,以使他们从苦痛之中解脱出来。
(摘自本书第86、88页)
【弘法】佛陀说:“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W一去与生命重新接触的方法,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摘自本书第115页)
【乞食】佛陀散发着威严,又像被一环荣光围绕着。他手持乞钵,站在一间破陋的房屋前面。在他的平静专注中,乞食就是那一刻他生命里重要的事务。
佛陀说:“受穷苦人施予一个小小的马铃薯,与受帝王的美食供养是无异的。乞食并没有把我的尊严降低。它只是认同所有人的本有尊严而已。” (摘自本书第155、156页)
【暮年】阿难陀先替佛陀按摩上背,一边按摩,一边说道:“世尊,我记得你的肌肤,从前是透着健康的光泽的。但现在,你的皮上已有很多皱纹,而且脚上的肌肉,也都又松又软了。”
佛陀大笑起来:“你活得长久的话,也会变老。幸好我的眼睛耳朵都仍很灵。”
(摘自本书第360页)
初捧此书时,我本以为会是一部枯燥的宗教史料汇编,充斥着难以理解的术语和繁复的教义阐述。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笔触极其流畅,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说书人,娓娓道来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心灵的桥梁。它没有急于灌输教义,而是将佛陀的思想发展过程,巧妙地融入他与弟子们的互动、与外道的辩论,甚至是与普通民众的接触之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缘起性空”等核心概念的解析部分,它们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来阐释的,比如“水与波纹”、“火焰与燃料”的关系,这些比喻极大地降低了哲学的理解门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并非仅仅了解了一位历史人物,而是获得了一套观察和理解世界的全新透镜,这套透镜让我对周遭的一切都多了一层审慎的、带着慈悲的目光。
评分作为一本被誉为“影响力最大”的传记,它所承载的文化重量不言而喻。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陷入对宗教神性的过度渲染,反而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客观与人文关怀。作者在叙述佛陀事迹的同时,总是能将他的教诲置于人类共同的境遇之下探讨——关于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的普遍困境。这本书巧妙地将“救赎”的概念从超自然领域拉回到个体的心灵建设上来。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改变不是向外求索一个救世主,而是向内挖掘自身本具的觉性。书中对阿难、舍利弗等主要弟子性格特征的刻画也十分精彩,他们各有千秋,却共同构成了佛陀教化事业的坚实基础。这让我意识到,任何伟大的思想,都需要通过不同的人性载体去传播、去实践,才得以生根发芽,影响深远。这本书读完,更像是一次与一位跨越时空的智者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获益匪浅。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扎实的体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但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它对于“觉醒”那一瞬间的细腻刻画。多少哲学著作只是停留在对“真理是什么”的抽象讨论,而这本书却生动地描绘了觉者“如何”触及真理的全过程。从禅定中的定力积累,到面对“魔罗”的诱惑与恐惧,再到最终“彻见缘起”的那一刹那,作者用了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将那种精神上的突破描绘得惊心动魄。这种描绘并非夸张,而是精准地捕捉了人类精神力可以达到的巅峰状态。读到此处,我感到自己仿佛也参与了那场跨越生死的内心搏斗,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感。它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一种可以被想象、被憧憬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内心深处某种平静而坚定的力量在涌动。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实在令人赞叹。它不仅仅聚焦于佛陀的个人悟道,更宏大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印度的社会背景、婆罗门教的强势地位以及各种思潮的交锋。作者显然做了极为扎实的考据工作,引用的史料和对不同学派观点的梳理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然而,这些学术性的支撑却被包裹在极富感染力的叙事之下,丝毫没有让人感到阅读负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初转法轮”后,佛陀及其僧团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最初的社会结构和行为规范的描写。这不仅是宗教的诞生,更是一场社会实验的开始。它展示了如何在现世之中,建立一个以道德和智慧为基石的理想社群。这种从宏观历史背景到微观组织管理的描绘,让我领略到这项伟大事业背后的复杂运作机制,其影响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而是深思熟虑、循序渐进的结果。
评分这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条漫长而幽深的长廊,每一步都伴随着历史的低语和智慧的光芒。我原本对佛教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星的片段,总觉得它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非常人性化,它没有将佛陀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神祇,而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从一个尊贵的王子,到经历尘世的苦难与挣扎,最终觉悟成道的完整历程。那种将宏大的哲学思想融入具体生活场景的写法,让我这个现代读者也能感同身受。比如,书中对青年悉达多如何在宫廷的锦衣玉食中感受到“无常”的冲击,那种内心的巨大煎熬和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写得极其细腻和真实。读到他出家后的种种经历,比如苦行时的肉体折磨与精神的坚定,我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份超越常人的毅力。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宗教创始人的生平记录,更是一部探讨人性、苦难与解脱的史诗。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幸福”和“痛苦”的定义,那种触动是深刻而持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