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般若呢,大緻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瞭解道、悟道、修證、瞭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就是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麵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
——南懷瑾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韆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前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
附錄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附錄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④。”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②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譯文]
“須菩提,比如說人身長大。”
須菩提說道:“世尊!如來說的人身長大,實則並不是大身,隻是名叫大身。”
“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如果菩薩這樣說,‘我應當滅度無量的眾生’,那他就不叫菩薩。為什麼?須菩提,因為實在是沒有一個法叫做菩薩。所以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如果菩薩這樣說,‘我應當莊嚴佛土’,那麼也不能叫做菩薩。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說莊嚴佛土,並非實有莊嚴,隻是名叫莊嚴。須菩提,如果菩薩通達瞭無我之法,如來說這纔叫做真菩薩。
《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般若呢,大緻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瞭解道、悟道、修證、瞭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就是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麵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
——南懷瑾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也讓人心情愉悅,這對於深度閱讀體驗至關重要。我們都知道,閱讀經典需要沉下心來,反復咀嚼。如果書拿在手裏手感不好,或者字體模糊,很容易就讓人分神。這本書的紙張選擇瞭恰到好處的米黃色,護眼又不失厚重感,字體排布疏朗有緻,即便是長時間對著文白對照的版麵,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它對“原文”和“譯文”采用瞭不同的字體樣式或字號,這種視覺上的區分,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的快速定位和切換思維焦點。這看似是細節,實則體現瞭齣版方對目標讀者的深度理解——他們知道我們渴望的是一種寜靜、專注且高效的閱讀環境,而不是一份匆忙拼湊齣來的資料匯編。這份對閱讀體驗的尊重,讓我的閱讀之旅充滿瞭儀式感。
評分說實話,我買瞭很多號稱“入門”的佛經書籍,但大多都讓我失望。要麼是注釋過於簡略,讀完後還是雲裏霧裏;要麼就是白話譯文過於口語化,失去瞭原文那種神聖的莊嚴感和節奏感。這本書卻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它的注釋部分,不隻是字麵意思的解釋,更融入瞭對經義背景和核心思想的提煉。當我讀到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巨大力量的偈語時,注釋會適時地跳齣來,點明這句經文在整個《金剛經》體係中的位置和作用。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綫性的、枯燥的,而是螺鏇上升的、充滿頓悟的體驗。我甚至發現,對照著白話文再迴看原文,那些原本晦澀的句子突然間有瞭音樂般的韻律感和穿透力。這套書的設計,已經超越瞭一般的“工具書”範疇,更像是一份私人訂製的“智慧導覽圖”。
評分作為一個對曆史文化脈絡有輕微強迫癥的讀者,我深知翻譯版本的重要性。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其地位在佛學界是毋庸置疑的,那是一種帶有時代烙印的、極其凝練和充滿韻律感的文字美。然而,古代的語言習慣和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存在天然的鴻溝。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完美地平衡瞭對原典的“尊重”與對讀者的“關懷”。它沒有為瞭追求流暢性而過度地“意譯”或“麯解”羅什大師的措辭,而是通過精準的注釋,將每一個關鍵的佛學術語——比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中的“應”和“其”在當時的用法——都做瞭細緻的考證和解釋。這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在讀一部經文,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理解那個時代高僧大德是如何用他們最精煉的語言來錶達最深奧的真理。這種對文本細節的考據,體現瞭編者的專業素養,讓我讀得格外踏實、安心。
評分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修辭”和“概念辨析”上的細膩處理。在《金剛經》的語境中,很多詞匯如“菩薩”、“法身”、“般若”都不是我們日常理解的簡單概念,它們承載著龐大的哲學體係。這本書的注釋不是簡單地給齣一個同義詞,而是會根據上下文,動態地解釋這些詞匯在特定語境下的精確含義。比如,對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中“相”的不同層次的解讀,它都給齣瞭清晰的辨析路徑。這讓我意識到,理解佛經,不能用現代語言的僵硬邏輯去套用,而需要進入它自己的語言體係。通過這本書,我仿佛得到瞭一個多維度的透鏡,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那些看似矛盾、實則圓融的東方智慧。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思維模式的引導者,讓我對傳統經典的現代應用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古籍心存敬畏又苦於文言晦澀的現代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佛經裏蘊含的智慧充滿瞭好奇,尤其是《金剛經》這種禪宗的代錶作,但每次翻開傳統的譯本,那些拗口的文言詞句就像一座座高山,讓我望而卻步。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撥開瞭曆史的迷霧,讓我得以窺見真諦。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那精妙的“文白對照”設計。它不是簡單地把原文和白話文放在一起,而是那種結構化的對照,讓你在閱讀古文時,可以即刻尋找到對應的現代解釋,這種學習的連貫性是其他版本無法比擬的。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地去破解密文,而是一位在專業嚮導帶領下探索古代思想寶庫的旅者。它的排版也很用心,注釋部分深入淺齣,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而是真正緻力於讓“人人可讀”。這本書讓我對佛教哲學中“空”與“有”的辯證關係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價值韆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