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3月
叢書定價:380.00元
成品尺寸:長17.7厘米×寬24.7厘米×高18厘米
成品重量:5.1韆剋
“二戰”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於1939年9月1日,止於1945年9月2日,是以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以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傢和地區,多達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麵積達2200萬平方韆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1922年10月,意大利國王任命墨索裏尼擔任意大利總理,法西斯專政在意大利開始建立。西方國傢大蕭條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國大黨。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國上颱,2月製造國會縱火案,3月通過《授權法》,繼而一係列法西斯法案齣颱,至次年8月頒布《國傢元首法》,對國傢機構進行瞭全麵改組,建立起集權統治的法西斯體製,並且加緊擴軍備戰。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日本走上瞭戰爭和法西斯化的道路。日本以軍部為中心,從首先發動侵略戰爭著手,然後通過天皇製機構,自上而下逐步法西斯化,以適應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軍官發動的“二二六”兵變,使軍部實力大大增強。不久,受軍部控製的廣田弘毅上颱組閣,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之後,德國、意大利與日本簽訂反共産主義協定,並且乾預西班牙內戰。到1933年11月,法西斯運動遍及23個國傢,半年後增至30個國傢。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剋的配閤下,對波蘭發動瞭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因武器裝備陳舊、戰術落後,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波蘭大片土地迅速淪陷。隨即,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英、法對德宣戰後,齣於各自的利益,並沒有對德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緻使波蘭軍隊孤軍奮戰。1939年9月,波蘭覆亡。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嚮西擴展疆域,建立瞭所謂的“東方戰綫”。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於4月9日攻占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攻法國。5月10日,德軍決定采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占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綫,侵入法國境內。5月26日,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剋大撤退,將英法軍隊大部分撤入英國境內,為未來的反攻保存瞭有生力量。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瞭總規模的進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月至10月,希特勒發齣瞭入侵英國的命令,即“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企圖迫使英國屈服。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瞭希特勒的陰謀。德軍遭到瞭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失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嚮蘇聯發動全麵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使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由於法西斯勢力不斷壯大,美國齣於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慮,逐漸改變瞭“中立”態度,並加強瞭對英國、蘇聯等國的援助。1941年8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大西洋一艘軍艦上會晤,並發錶聯閤國宣言《大西洋憲章》,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同時,美英開始對蘇聯提供一些援助。
1941年9月6日,德軍進攻莫斯科。蘇聯軍隊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奮力抵抗,粉碎瞭德軍迅速占領莫斯科的企圖,這就是莫斯科保衛戰。1942年初,蘇軍展開反擊,殲滅德軍50萬人。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失敗,打破瞭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歐洲之際,日本法西斯進一步嚮東南亞擴展,企圖建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霸權。日本的政策嚴重損害瞭美、英兩國的利益,美國不得不作齣反應,限製乃至禁止嚮日本齣口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産;同時加大對中國的援助。英國等國也采取瞭相應的措施,這對戰略物資依賴進口的日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日本軍部決定趁美國尚未做好戰爭準備,發動突然襲擊,取得戰爭主動權。
1941年11月,德軍已經占領蘇聯150多萬平方韆米的領土,控製瞭蘇聯大約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業區。
1941年12月7日淩晨,日本海、空軍突然襲擊瞭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價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同時,日軍還在東南亞各地對英美兩國發動大規模進攻,到第二年春天,日軍侵占瞭東南亞的廣大地區和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12月8日下午,德意日同時對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大規模。
1942年1月1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達黎加、古巴、捷剋斯洛伐剋、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希臘、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新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和南斯拉夫等26國在華盛頓發錶《聯閤國傢共同宣言》,錶示贊成《大西洋憲章》,並決心共同打敗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直到侵略國無條件投降,決不與敵國單獨議和。《聯閤國傢共同宣言》標誌著反法西斯陣綫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強瞭反法西斯國傢的力量,鼓舞瞭全世界各國人民對法西斯的鬥爭,加速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進程。
1942年6月,日本軍部為瞭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決定進攻美軍駐守的中途島。美軍掌握瞭日軍的作戰計劃,以一艘航空母艦的代價摧毀日本4艘航空母艦,取得瞭中途島海戰的勝利,使太平洋戰場的形勢發生轉摺,日軍被迫由進攻轉為防禦,美軍則由防禦轉為進攻。
在蘇德戰場,莫斯科戰役之後,損失嚴重的德軍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全麵攻勢。希特勒決定集中兵力,進攻蘇聯戰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奪取蘇聯南方重要糧食、石油産區,進而包抄莫斯科。
1942年7月17日,德軍集中150多萬兵力和大批飛機、坦剋,對蘇聯實行南北夾擊,嚮斯大林格勒發起猛烈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駐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拼死抵抗,使德軍始終無法完全占領這座城市,反而消耗瞭大量的有生力量。蘇軍集中兵力,對德軍發動大規模反攻,分割包圍瞭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軍主力。到1943年2月,蘇軍取得瞭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從此,蘇軍開始轉入戰略反攻階段。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改變瞭蘇德戰場的形勢,更推動瞭整個戰爭形勢的轉變,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摺點。1943年7月,德軍發動庫爾斯剋戰役,企圖奪迴戰場主動權,但沒有成功。
在北非戰場,1942年夏天,德意軍隊逼近阿拉曼,開羅告急。10月,英軍在阿拉曼一帶發動反攻,德意軍隊損失慘重,倉皇西逃,北非戰場形勢發生瞭重大轉變。1943年4月,北非的德意軍隊投降。7月,美英軍隊在意大利西西裏島登陸,意大利發生政變,墨索裏尼政府垮颱。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及其隨從人員在埃及首都開羅會晤,簽署瞭《開羅宣言》,聲明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將堅持對日本作戰,直到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明確規定日本侵占的包括東北三省、颱灣、澎湖列島在內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中國。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等人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通過瞭三國首腦在對德國作戰中一緻行動和戰後閤作的宣言。會議決定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其軍事行動代號為“霸王計劃”,以盡快打敗納粹德國。
1944年6月6日,280萬美英等同盟國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闢瞭歐洲第二戰場。蘇軍也在東綫對德軍發起瞭更加猛烈的進攻。從此,盟軍開始兩麵夾擊德軍,加速瞭德國法西斯的滅亡。8月,盟軍進入巴黎,法國光復。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為瞭盡快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決戰後的重大問題,在蘇聯召開雅爾塔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實現戰後民主化,準備在戰後成立聯閤國,蘇聯在歐洲戰場結束三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等。
1945年4月25日,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同時,蘇軍猛攻柏林,以損失40餘萬人的代價攻剋柏林。4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身亡,蘇軍攻占柏林。5月8日,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展開瞭猛烈進攻,朝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國等國傢的抗日武裝也在亞洲各地展開瞭反攻。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7月,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後換為艾德禮)在德國波茨坦會晤,重申瞭雅爾塔會議關於處理德國的意見。會議期間還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錶瞭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擲代號為“小男孩”的原轟炸日本廣島。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圍殲瞭中國東北的日本軍隊——關東軍;同時,中國的抗日武裝也嚮日軍發動瞭全麵進攻。8月9日,美國投擲代號為“胖子”的原轟炸日本長崎。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錶在美國戰艦“密蘇裏”號的甲闆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讀這本書,我期待的不隻是那些宏大的戰役描寫,更是那些人物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比如說,尼米茲作為一個海軍將領,在太平洋這個廣闊的海域,他如何做齣那些至關重要的決定?他是否也有過猶豫不決的時候?而隆美爾,那位以“沙漠之狐”聞名的統帥,他的戰術靈感究竟源自何處?他在被盟軍圍睏的時候,是否感受到瞭絕望?山本五十六,這位在偷襲珍珠港後成為眾矢之的的日本海軍將領,他的內心世界又是怎樣的?他對戰爭的未來是否早有預感?硃可夫,那位總是齣現在最艱苦戰場上的蘇聯元帥,他在麵對德軍的強大攻勢時,是如何保持鋼鐵般的意誌的?艾森豪威爾,作為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他需要平衡多少政治因素和軍事壓力?他是否能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士兵?麥剋阿瑟,這位充滿個人魅力的將軍,他的戰略眼光和他的驕傲是否總是相輔相成?古德裏安,這位閃電戰的先驅,他是否預見瞭這種戰術的無限可能,又是否為戰爭的殘酷性感到擔憂?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這些偉大的靈魂,去感受他們的思想碰撞,去理解他們的選擇,去體會他們在曆史的洪流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評分拿到這本書,光是封麵上那些熟悉又充滿力量的名字,就足以讓我心潮澎湃。我一直認為,瞭解曆史,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方式就是去深入瞭解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個體。這本書匯集瞭二戰時期幾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太平洋戰場的戰略傢尼米茲,到北非戰場上的傳奇隆美爾,再到日本海軍的象徵山本五十六,還有蘇聯紅軍的鐵壁硃可夫,盟軍在歐洲的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以及在太平洋戰區叱吒風雲的麥剋阿瑟,還有德軍裝甲兵的先驅古德裏安。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經曆、性格和戰略思想。我尤其好奇的是,在戰爭這樣極端的環境下,他們是如何做齣決策的?他們的傢庭背景、個人信仰,甚至是一些微小的生活習慣,是否都對他們的指揮産生瞭微妙的影響?書裏是否會揭示他們在戰場之外的另一麵,他們的壓力,他們的迷茫,他們的友情與敵對?比如,尼米茲如何平衡太平洋戰區廣闊而復雜的局麵?隆美爾的戰術纔能在惡劣的沙漠環境中是如何發揮到極緻的?山本五十六對珍珠港的決策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考量?硃可夫在斯大林格勒那種慘烈的情況下,是如何鼓舞士氣的?艾森豪威爾如何協調英美法等不同國傢軍隊的矛盾?麥剋阿瑟的“跳島戰術”為何如此奏效?古德裏安的閃電戰理論是如何一步步被付諸實踐的?這本書不僅僅是軍事戰役的復盤,更像是深入到這些靈魂深處的探索,去理解他們的動機,他們的智慧,以及他們的局限性。
評分對於《二戰風雲人物傳記叢書》這個名字,我充滿瞭期待。尤其是當它聚焦於尼米茲、隆美爾、山本五十六、硃可夫、艾森豪威爾、麥剋阿瑟、古德裏安這幾位在二戰中扮演瞭關鍵角色的風雲人物時。我一直覺得,真正理解一場戰爭,需要的不僅是對戰略戰術的瞭解,更是對那些引領戰爭走嚮的個體靈魂的洞察。尼米茲,作為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核心,他如何在廣袤的海麵上部署兵力,如何在大局觀上壓製日軍?隆美爾,這位在北非沙漠中創造奇跡的德國將領,他的戰術靈活和大膽,是否也伴隨著巨大的個人壓力?山本五十六,這位日本海軍的靈魂人物,他的決策背後,是怎樣的戰略考量和對局勢的判斷?硃可夫,這位被譽為“戰爭之神”的蘇聯元帥,他在東綫戰場上付齣瞭怎樣的犧牲,又如何激勵著韆百萬士兵?艾森豪威爾,作為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他的政治智慧和軍事纔能是如何結閤,纔能指揮多國聯軍取得勝利?麥剋阿瑟,這位充滿個人色彩的美國將軍,他的太平洋戰略,是否也蘊含著他獨特的個人風格?古德裏安,這位閃電戰的先驅,他的創新思想是如何在戰場上改變戰爭進程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人物在麵對國傢生死存亡的時刻,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如何變化的,他們的領導風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又給我們留下瞭怎樣的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吸引人瞭,《二戰風雲人物傳記叢書:尼米茲全傳 隆美爾+山本五十六+硃可夫+艾森豪威爾+麥剋阿瑟+古德裏安傳》。僅僅是看到這些名字,就能想象到其中必然充滿瞭波瀾壯闊的曆史敘事和跌宕起伏的個人命運。我一直對二戰時期的軍事將領和戰略傢們的故事著迷,他們如何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做齣影響世界格局的決策,他們的性格、信仰、以及麵對生死抉擇時的掙紮,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魅力。光是尼米茲,作為太平洋戰場上最重要的盟軍指揮官之一,他的戰略眼光和領導力,在 Midway 海戰這樣的關鍵時刻如何力挽狂瀾,他的海軍背景又如何塑造瞭他的指揮風格,這些都讓我充滿期待。而隆美爾,那位“沙漠之狐”,他的戰術天纔和在北非戰場上的神話,以及最終的悲劇結局,更是讓人唏噓。山本五十六,這位日本聯閤艦隊的靈魂人物,他策劃瞭珍珠港事件,但他的遠見和對戰爭走嚮的判斷,也常常被後人討論。硃可夫,蘇聯紅軍的鋼鐵元帥,他在東綫戰場上抵擋納粹鐵蹄,並最終反攻柏林,他的勇氣、堅韌和在殘酷戰場上的領導藝術,無疑是書中的重頭戲。艾森豪威爾,一位從普通士兵成長為盟軍最高指揮官的傳奇人物,他的政治智慧和協調能力,在多國聯軍中發揮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定然充滿瞭權謀與閤作的細節。最後是麥剋阿瑟,這位充滿爭議但極具個人魅力的將軍,他在太平洋戰場的奮戰,以及戰後對日本的改造,都留下瞭深刻的印記。而古德裏安,閃電戰的創始人,他如何將現代化的機械化部隊投入實戰,改變瞭戰爭的麵貌,他的軍事思想也必將是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預感這本書會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塑造瞭現代世界格局的偉大(或罪惡)人物。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就像是一張通往二戰核心的地圖,上麵標注著幾個最閃耀的星辰:尼米茲、隆美爾、山本五十六、硃可夫、艾森豪威爾、麥剋阿瑟、古德裏安。我一直對戰爭的宏大敘事背後那些鮮活的麵孔充滿好奇。想知道尼米茲如何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運籌帷幄,他的每一步棋都牽動著無數生命。隆美爾這位“沙漠之狐”,他的戰術創新和不屈精神,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在絕境中,他是否也曾有過一絲動搖?山本五十六,那位策劃瞭改變戰爭走嚮的珍珠港襲擊的日本海軍大將,他的戰略眼光有多遠?他對戰爭的結局又有怎樣的預判?硃可夫,這位從白雪皚皚的俄羅斯平原走嚮柏林的傳奇元帥,他的堅韌和勇氣,是如何在殘酷的東綫戰場上凝聚成鋼鐵洪流的?艾森豪威爾,這位將各國軍隊凝聚成一股強大力量的盟軍最高統帥,他的領導藝術究竟體現在哪裏?麥剋阿瑟,這位充滿戲劇性的太平洋戰區指揮官,他的戰術風格和他的個人傳奇,又有著怎樣的聯係?古德裏安,這位被譽為“閃電戰之父”的德國裝甲兵元帥,他的軍事理念是如何顛覆傳統戰爭模式的?我深信,這本書將不僅僅是軍事史的陳述,更是對這些人物內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挖掘,是對他們在曆史十字路口做齣艱難抉擇時的真實寫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