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丛书定价:380.00元
成品尺寸:长17.7厘米×宽24.7厘米×高18厘米
成品重量:5.1千克
“二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9月1日,止于1945年9月2日,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以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多达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西方国家大萧条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国大党。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而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台,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机构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增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之后,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签订反共产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到1933年11月,法西斯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因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波兰大片土地迅速沦陷。随即,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对德宣战后,出于各自的利益,并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军队孤军奋战。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于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5月26日,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将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至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入侵英国的命令,即“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军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使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
由于法西斯势力不断壮大,美国出于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虑,逐渐改变了“中立”态度,并加强了对英国、苏联等国的援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国宣言《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
1941年9月6日,德军进攻莫斯科。苏联军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力抵抗,粉碎了德军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这就是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初,苏军展开反击,歼灭德军50万人。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展,企图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两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作出反应,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同时加大对中国的援助。英国等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
1941年11月,德军已经占领苏联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业区。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英美两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到第二年春天,日军侵占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12月8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大规模。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直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与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
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决定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以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摧毁日本4艘航空母舰,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则由防御转为进攻。
在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之后,损失严重的德军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
1942年7月17日,德军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对苏联实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起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拼死抵抗,使德军始终无法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军发动大规模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3年7月,德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在北非战场,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逼近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1943年4月,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首脑在对德国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其军事行动代号为“霸王计划”,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尽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洲战场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以损失40余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5月8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了猛烈进攻,朝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了反攻。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意见。会议期间还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轰炸日本广岛。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关东军;同时,中国的抗日武装也向日军发动了全面进攻。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轰炸日本长崎。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读这本书,我期待的不只是那些宏大的战役描写,更是那些人物背后隐藏的精彩故事。比如说,尼米兹作为一个海军将领,在太平洋这个广阔的海域,他如何做出那些至关重要的决定?他是否也有过犹豫不决的时候?而隆美尔,那位以“沙漠之狐”闻名的统帅,他的战术灵感究竟源自何处?他在被盟军围困的时候,是否感受到了绝望?山本五十六,这位在偷袭珍珠港后成为众矢之的的日本海军将领,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他对战争的未来是否早有预感?朱可夫,那位总是出现在最艰苦战场上的苏联元帅,他在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时,是如何保持钢铁般的意志的?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他需要平衡多少政治因素和军事压力?他是否能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士兵?麦克阿瑟,这位充满个人魅力的将军,他的战略眼光和他的骄傲是否总是相辅相成?古德里安,这位闪电战的先驱,他是否预见了这种战术的无限可能,又是否为战争的残酷性感到担忧?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这些伟大的灵魂,去感受他们的思想碰撞,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去体会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评分对于《二战风云人物传记丛书》这个名字,我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当它聚焦于尼米兹、隆美尔、山本五十六、朱可夫、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古德里安这几位在二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风云人物时。我一直觉得,真正理解一场战争,需要的不仅是对战略战术的了解,更是对那些引领战争走向的个体灵魂的洞察。尼米兹,作为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核心,他如何在广袤的海面上部署兵力,如何在大局观上压制日军?隆美尔,这位在北非沙漠中创造奇迹的德国将领,他的战术灵活和大胆,是否也伴随着巨大的个人压力?山本五十六,这位日本海军的灵魂人物,他的决策背后,是怎样的战略考量和对局势的判断?朱可夫,这位被誉为“战争之神”的苏联元帅,他在东线战场上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又如何激励着千百万士兵?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是如何结合,才能指挥多国联军取得胜利?麦克阿瑟,这位充满个人色彩的美国将军,他的太平洋战略,是否也蕴含着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古德里安,这位闪电战的先驱,他的创新思想是如何在战场上改变战争进程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人物在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变化的,他们的领导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像是一张通往二战核心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几个最闪耀的星辰:尼米兹、隆美尔、山本五十六、朱可夫、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古德里安。我一直对战争的宏大叙事背后那些鲜活的面孔充满好奇。想知道尼米兹如何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运筹帷幄,他的每一步棋都牵动着无数生命。隆美尔这位“沙漠之狐”,他的战术创新和不屈精神,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在绝境中,他是否也曾有过一丝动摇?山本五十六,那位策划了改变战争走向的珍珠港袭击的日本海军大将,他的战略眼光有多远?他对战争的结局又有怎样的预判?朱可夫,这位从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平原走向柏林的传奇元帅,他的坚韧和勇气,是如何在残酷的东线战场上凝聚成钢铁洪流的?艾森豪威尔,这位将各国军队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的盟军最高统帅,他的领导艺术究竟体现在哪里?麦克阿瑟,这位充满戏剧性的太平洋战区指挥官,他的战术风格和他的个人传奇,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古德里安,这位被誉为“闪电战之父”的德国装甲兵元帅,他的军事理念是如何颠覆传统战争模式的?我深信,这本书将不仅仅是军事史的陈述,更是对这些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挖掘,是对他们在历史十字路口做出艰难抉择时的真实写照。
评分拿到这本书,光是封面上那些熟悉又充满力量的名字,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方式就是去深入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个体。这本书汇集了二战时期几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家尼米兹,到北非战场上的传奇隆美尔,再到日本海军的象征山本五十六,还有苏联红军的铁壁朱可夫,盟军在欧洲的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以及在太平洋战区叱咤风云的麦克阿瑟,还有德军装甲兵的先驱古德里安。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性格和战略思想。我尤其好奇的是,在战争这样极端的环境下,他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他们的家庭背景、个人信仰,甚至是一些微小的生活习惯,是否都对他们的指挥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书里是否会揭示他们在战场之外的另一面,他们的压力,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友情与敌对?比如,尼米兹如何平衡太平洋战区广阔而复杂的局面?隆美尔的战术才能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是如何发挥到极致的?山本五十六对珍珠港的决策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那种惨烈的情况下,是如何鼓舞士气的?艾森豪威尔如何协调英美法等不同国家军队的矛盾?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为何如此奏效?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是如何一步步被付诸实践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军事战役的复盘,更像是深入到这些灵魂深处的探索,去理解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智慧,以及他们的局限性。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二战风云人物传记丛书:尼米兹全传 隆美尔+山本五十六+朱可夫+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古德里安传》。仅仅是看到这些名字,就能想象到其中必然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和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军事将领和战略家们的故事着迷,他们如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做出影响世界格局的决策,他们的性格、信仰、以及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挣扎,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光是尼米兹,作为太平洋战场上最重要的盟军指挥官之一,他的战略眼光和领导力,在 Midway 海战这样的关键时刻如何力挽狂澜,他的海军背景又如何塑造了他的指挥风格,这些都让我充满期待。而隆美尔,那位“沙漠之狐”,他的战术天才和在北非战场上的神话,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更是让人唏嘘。山本五十六,这位日本联合舰队的灵魂人物,他策划了珍珠港事件,但他的远见和对战争走向的判断,也常常被后人讨论。朱可夫,苏联红军的钢铁元帅,他在东线战场上抵挡纳粹铁蹄,并最终反攻柏林,他的勇气、坚韧和在残酷战场上的领导艺术,无疑是书中的重头戏。艾森豪威尔,一位从普通士兵成长为盟军最高指挥官的传奇人物,他的政治智慧和协调能力,在多国联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定然充满了权谋与合作的细节。最后是麦克阿瑟,这位充满争议但极具个人魅力的将军,他在太平洋战场的奋战,以及战后对日本的改造,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古德里安,闪电战的创始人,他如何将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投入实战,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他的军事思想也必将是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预感这本书会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塑造了现代世界格局的伟大(或罪恶)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