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英國皇傢文學協會(RSL Jerwood Award)非小說獎得獎作品
一項簡單的中國發明如何包覆整個世界?
在紙的錶麵上,銘刻人類歷史上至為重要的理念。
來自中國的偉大發明──紙,如何影響並改變世界?亞歷山大孟洛藉由《紙的大歷史》這本書,探究紙張引發的人類革命和開創的文明軌跡,它的力量,絕對不「紙」如此!
看似輕薄柔軟的紙,是推進歷史的載具,
也是世界各地劃時代創新與大眾運動所使用的渠道
它撼動中西,掀起人類革命,改變瞭世界的樣貌!
紙在中國漢代的宮廷裡問世,為知識和思想理念的傳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在隨後的兩韆多年間,紙張讓理念、宗教、哲學和宣傳能更便利地傳播全世界。紙張也是第1個成本夠低廉的書寫介麵,它便於攜帶、可以印刷成書本、小冊、傳單和雜誌刊物,能夠被大量製造,並且可以廣泛傳布。紙張使得不同時代、不同群體間學者彼此的持續對話成為可能,他們各自的理念因此得以穿越時間和地域的限製,建立關係。
孟洛的《紙的大歷史》一書便是追索紙這項劃時代發明的西傳旅程,故事從佛經譯者開始,他們是紙廣泛傳播到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的主要原因。
《紙的大歷史》敘述瞭神學傢、科學傢和藝術傢如何運用紙張,建立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的知識世界,以及那些攜帶紙張、在絲路上絡繹於途的傳教士和貿易商旅。本書也清楚說明瞭當紙於1276年終於傳至歐洲時,它對於在書案前創造齣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學者與翻譯傢而言,有多麼的不可或缺。
《紙的大歷史》顧名思義是在追索紙張從發明到發展的歷程,孟洛將本書的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1部分為紙張在東亞的故事,第2部分為紙張在中亞與中東的發展,而第三部分則為紙張在歐洲的凱鏇。藉由《紙的大歷史》,孟洛認為紙張開創瞭一個新世界,自由思想在其中得以成長茁壯,並且使得從科學到音樂的種種科目因此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紙的時代。現今,紙張仍然圍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它被堆放在書桌上,包裹著食物,攢放在我們的皮夾裡。但是,在這個數位世界,會是紙的時代畫上休止符的時候嗎?這是一個關於一項簡單的中國發明如何包覆我們整個世界的故事,在紙的錶麵上,銘刻著人類歷史上至為重要的理念。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孟洛(Alexander Monro)
曾在劍橋大學與北京修讀中文。曾在《時代》雜誌駐倫敦記者、路透社駐上海特派員,並參與中國朝代歷史《龍位》(The Dragon Throne)及《歷史上的七十次偉大旅程》(The Seventy Great Journeys in History)部分章節撰寫。
2010年得到傑伍德文學寫作獎助計畫(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Jerwood Award)獎金資助,支持《紙的大歷史》寫作,這本書是孟洛的第1本個人作品。現與妻子居住在英國科茨沃爾德(Cotswolds),並以當代中國為主題從事創作。
譯者簡介
廖彥博
政大歷史係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係博士班。
媒體評論
孟洛既身為歐洲歷史學者又是中文學者的專業身分,給予這本書一個廣博的麵嚮,又因為他是一位筆下有鮮明畫麵的作傢,能以生動的方式述說故事,而更增添光彩。──伊恩芬雷森(Iain Finlayson),《泰晤士報》(The Times)
孟洛是一位熱愛中華文化的作傢,學問浩瀚淵博……他探尋造紙術西傳的蹤跡,在印刷術最終讓紙張完成其使命之前,他強調紙張在《古蘭經》流通的過程裡扮演的角色,以及紙張在阿巴斯王朝時期「學問知識大高峰」的地位。──傑森史考特-華倫(Jason Scott-Warren),《泰晤士報藝文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優雅呈現之作。──《經濟學人》(Economist)
孟洛……沒有放過檢閱任何一筆檔案資料,他搜讀所有相關的史籍,探索一切的途徑,不遺漏任何一條哪怕是冷僻的線索,總而言之,蒐羅材料,到瞭堪稱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程度……本書中談到先知、〈啟示錄〉和《古蘭經》的章節,論述精闢,值得一讀再讀。同樣精彩、而且相當具有睿智見解的,是作者關於禁止和許可所有1680年代、大革命前的法國文字史料齣版的段落,以及如讀者所期待的,那世界上頭一次盜版作品的齣現……《紙的大歷史》是一本必須寫齣來的作品,也是一本讀者必看之作。──《印度電訊報》(Telegraph India)
流暢可讀……極具知識性……年鑑般的敘事書寫,以史前時代的洞穴炭筆塗鴉開場,最後以數位線上電子報收篇,全書充滿輕快而可喜的研究文字……是一本上乘之作。──約翰 蘇德蘭(John Sutherland),《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孟洛筆下的這部歷史詳盡而富學術價值,行文相當優美,這是一部關於紙對人類文明帶來驚人衝擊的橫掃韆軍之作。──崔斯坦 杭特(Tristram Hunt)
引人入勝……充滿洞見……孟洛是一位敏銳而充滿睿智的嚮導。──《四麵話語》雜誌網站(Quadrapheme)
或許紙張會受到揶揄,認為是對樹木的摧殘浪費,在我們這個數位化的世界裡,更是無用的過時之物。但是,孟洛在這部旁徵博引的歷史作品裡提醒我們,紙是世界文化的底層基礎……從伊斯蘭教的各種科學軌跡,到哥白尼於1543年發錶的《天體運行論》,孟洛雄辯滔滔地展示,紙張在將「真理交到讀者手上」這幕大戲裡,扮演瞭至重要的角色。──《自然》雜誌(Nature)
孟洛突齣瞭紙張這件事物的角色,因為紙張無處不在,實在太容易受到忽略……這部精緻細微的史書同樣也強調書寫扮演的角色……讓人在迎嚮數位時代時,仍然對書本的前景抱持著希望。──《雪梨晨間快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目錄
導讀 王舒津
颱灣版作者序
第一章 紙張追蹤
第二章 文字始末
第三章 蓄積土壤
第四章 紙張問世
第五章 邊陲之地
第六章 紙張之雨
第七章 紙上生涯
第八章 交棒傳播
第九章 愛書之士
第十章 造書成冊
第十一章 新樂之聲
第十二章 巴格達學問盛世
第十三章 分裂的歐洲
第十四章 譯介歐洲
第十五章 新的對話
第十六章 車載鬥量
尾聲 漸褪的蹤跡
謝詞
譯後記 廖彥博
參考書目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