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及其所用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上篇分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六卷,讲述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衣物原料的来源及加工方法,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谷物的加工,六种食盐的生产方法,种植甘蔗、制糖、养蜂的方法。中篇分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七卷,分论砖瓦陶瓷的制作、金属用品的铸造加工、船舶车辆的结构型式及制作、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石灰煤炭等的烧制技术、十六种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造纸的五个程式。下篇分五金、佳兵、丹青、麴蘖、珠玉五卷,叙述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武器的制造方法、墨和颜料的制作、做酒的方法、珠宝玉石的来源。
自序
天工开物目录
卷上
乃粒**
乃服第二
彰施第三
粹精第四
作咸第五
甘嗜第六
卷中
陶埏第七
冶铸第八
舟车第九
锤锻第十
燔石第十一
膏液第十二
杀青第十三
卷下
五第第十四
佳兵第十五
丹青第十六
麴蘖第十七
珠玉第十八
後序
对于《天工开物/古刻新韵》这本书,我只能用“惊为天人”来形容我的感受。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既有古籍的严谨与考究,又不失现代的流畅与易读。它就像一本精心调制的鸡尾酒,将传统文化的醇厚与现代审美的清雅完美融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具体工艺流程的描述,那种精细入微的刻画,仿佛让我亲身站在古人的身边,看着他们如何巧手生慧,将寻常的材料转化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我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本书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层面,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大道至简,万物有灵”的深刻体悟。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文化世界,也让我对“匠心”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个从小就对历史和手工技艺充满好奇的孩子,常常会缠着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天工开物/古刻新韵》这本书时,我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本书就像一本神奇的宝藏,里面藏着好多好多我从未听过的古老故事和神奇的技艺。书里的插图都画得好仔细,好像真的能看到那些古代的爷爷奶奶们是怎么做出那么漂亮的碗,那么结实的工具的。我最喜欢的是里面讲怎么做纸的部分,还有怎么用植物染色的地方,感觉特别神奇!虽然有些字我还不认识,但是书里有很多图,还有一些解释,我都能猜到大概的意思。这本书让我觉得,以前的人们真的好厉害,用那么简单的方法就能做出那么多有用的东西。读完这本书,我好像也变得聪明了好多,也想学着去尝试做一些小手工,传承那些古老的智慧。
评分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经常会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读物。《天工开物/古刻新韵》这本书,无疑是我的一个意外之喜。它的内容之丰富,细节之详实,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技术,而是将技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风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更立体地理解这些古老技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其中对于一些已经失传的技艺的详细描述,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今天能够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这些宝贵的遗产而感到庆幸。书中的插图更是点睛之笔,它们不仅是技艺的直观展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我常常会在课堂之外,主动翻阅这本书,将书中的内容与老师讲解的知识点相互印证,这极大地加深了我对中国古代历史和科技的理解,也激发了我更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评分这本《天工开物/古刻新韵》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一个古籍书店的角落里发现它的,当时就被它那古朴典雅的书名吸引住了。拿到手里,更是被它的装帧所惊艳,厚重而不失精致,纸张的触感温润如玉,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那是属于旧时光的味道,瞬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传统的眷恋。我是一个对历史、工艺和美学都颇有研究的爱好者,而这本书恰好契合了我所有的好奇心。我尤其喜欢它对那些早已被遗忘的古代匠人智慧的挖掘和呈现,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关于那些巧夺天工的技艺,关于那些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汇编,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得以窥见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博大。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充满创造力的年代,感受着先人的智慧与匠心。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的知识含量,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精神力量,那种对美的追求,对技艺的热爱,以及对传承的敬畏。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天工开物/古刻新韵》之前,我对于“古籍”这个词,总带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枯燥乏味,与我这个平日里更偏爱流行读物的读者来说,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初次翻阅,我被它的排版设计所吸引,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以及字体的选择,都透着一股沉静而有力量的美感。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古老技艺描述时所用的语言,既保留了古朴的韵味,又不至于让现代读者望而却步,反而能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律和节奏。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没有丝毫的强迫,而是用一种温和而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导我走进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我常常在深夜,伴着一盏孤灯,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仿佛能听到古老作坊的锤击声,闻到草木染料的清香。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许多现代书籍中都未曾有过的。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古籍”的魅力,也让我对那些曾经辉煌的传统工艺,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