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草地学(第3版)
作者:韩建国
出版时间:2007-08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
奖项: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guo家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ISBN:9787109118492
丛书名: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36.50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草地生态学基础,草地植物生理学基础,牧草营养价值评价,牧草适口性,草地资源,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天然草地放牧利用,人工草地放牧利用,割草地利用,牧场管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草地生态学基础,草地植物生理学基础,牧草营养价值评价,牧草适口性,草地资源,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天然草地放牧利用,人工草地放牧利用,割草地利用,牧场管理。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绪论
一、草地的概念
二、草地资源及其重要性
三、草地的功能
四、草地学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特征
一、禾本科草类
二、豆科草类
三、莎草科草类
四、杂类草
第二节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繁殖
一、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二、植株的营养生长
三、牧草的生殖生长
四、牧草的营养繁殖
第三节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物质动态
一、生长季内牧草干物质的变化
二、牧草生长季内化学物质的动态变化
三、多年生草类的储藏物质
第四节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及再生性
一、多年生牧草的寿命
二、多年生牧草的再生
第二章草地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草地植物与环境
一、草地植物与光照“
二、草地植物与温度
三、草地植物与水分
四、草地植物与土壤
五、草地植物与地形
第二节草地植物的生活型
一、乔木
二、灌木
三、半灌木
四、多年生草类
五、一年生草类
六、苔藓类
七、地衣类
第三节草地植物群落与演替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
三、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四、草地植物群落演替
第四节草地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三、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五、生态系统平衡
六、草地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三章草地植物的饲用价值
第一节牧草的化学成分
一、概述
二、牧草化学成分的特点
三、牧草化学成分的评价方法
四、影响牧草化学成分的因素
第二节牧草的能量
一、概述
二、牧草能量价值指标的基本概念
三、影响牧草能值的因素
第三节牧草的消化率
一、概述
二、牧草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
第四章草地资源
第五章草地调查、监测和评价
第六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于管理
第七章草地的放牧利用
第八章牧草的生产与加工
第九章草地的退化与恢复
第十章草地牧场管理
第十一章草地法律法规
中拉植物名词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评价三: 我是一名农广专业的学生,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在我的课程体系中,草地学往往被放在一个比较次要的位置,教材内容也比较陈旧。但《草地学(第三版)》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注重实用性,比如在介绍饲料草的营养价值和调制技术时,他详细地阐述了不同收割时间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甚至给出了不同草种的最佳青贮配方比例。这对于我们未来投身农业生产一线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草地病虫害识别和综合防治的介绍,图片清晰,步骤明确,比起我们在田间地头遇到的问题,书里的解答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它教会我的不是“是什么”,而是“怎么办”,这种解决问题的导向,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找到的宝贵特质。
评分评价一: 这本《草地学(第三版)》简直是为我这种初入行的草地研究者量身定做的。我之前翻阅了好几本同类书籍,总觉得理论性太强,很多概念晦涩难懂,实践指导意义也不够。然而,韩建国教授的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植被管理等内容娓娓道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气候带草地的案例分析,详实而具体,让我这个身处北方半干旱地区的读者,找到了很多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实践方法。那些关于草地退化治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章节,不仅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更充满了作者多年一线工作的真知灼见,读起来让人茅塞顿开,仿佛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身边悉心指导。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现代草地管理技术时,那种既不盲目追捧新技术,又积极拥抱科学进步的严谨态度,让我对如何科学地管理好脚下的每一寸草地充满了信心。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我原本对“第三版”的提升抱持着一丝怀疑,毕竟前两版已经奠定了相当的学术地位。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意识到这次修订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对原有知识的简单更新,而是一次深刻的、与时俱进的重塑。书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适应性策略的探讨,以及引入的遥感技术在草地监测中的应用,都体现了编著者紧跟学科前沿的努力。我是一个主要关注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者,这本书中关于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种群结构影响的量化模型,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那些精密的图表和严谨的数据分析,让原本抽象的生态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相比于其他只停留在描述层面的教材,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指导我们如何用更科学、更精细化的手段去维护和提升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评分评价四: 从一个资深草地改良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厚度”与“广度”的完美平衡。很多专业书籍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注重应用,缺乏对基础科学的尊重。韩建国的这本著作却能驾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需求。我尤其欣赏它在讨论草地改良措施时,始终强调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例如,在介绍施肥策略时,它不仅给出了增产的潜力,更着重分析了过量施肥可能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这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结合也做得非常出色,那些复杂的生态过程图解,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非科班出身的管理者也能迅速领会其中的核心思想。
评分评价五: 阅读《草地学(第三版)》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对土地的重新认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饱含着对传统知识的尊重与对现代科技的敬畏。它不像某些新出版物那样,一味地强调“颠覆性”创新,而是将传统的游牧智慧与现代生态工程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草地防火与恢复的章节,其中不仅提到了现代的化学阻燃剂应用,还系统梳理了历史上不同地域的自然火管理经验。这种跨越时空的知识整合,让整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感到脚下的草地似乎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我不仅知道它们如何生长,更理解了它们为何如此存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其和谐共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