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问史求信集
定价:58.00元
作者:阎长贵, 王广宇著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05117549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江清**任志职秘书,中央小组办事组组长,问信史研究。
内容提要
说中国有“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这只是问题即历史传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史学传统。司马迁著的《史记》共130篇,其中写西汉初年或重点是写这一时期的人和事的有66篇,占《史记》篇幅的一半多,这是就数量说;就质量说,班固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所以我说,司马迁不仅是“当代人修当代史”的突出代表,而且是代表,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其实,“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也早被中国人打破了。从网上看到《当代中国史料的若干问题》的文章说:“当代人不研究当代史的传统被打破,魏源等首开先河,研究本朝史。民国以后,社会自由度大大提高。李剑农的名著《辛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即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典范。”尽管如此,“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还仍这样或那样地禁锢着我们,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件怪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就是主张和实践“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在这方面他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著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法兰西内战》,都是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写出的。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时说:“突出地显示了作者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已初次表现出的惊人的才能,即在事变还在我们眼前展开或者刚刚终结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些事变的性质、意义及其必然后果。”又说:“5月28日,公社的后一批战士在贝尔维尔一带的坡地由于寡不敌众而殉难。只过了两天,即在5月30日,马克思就向总委员会宣读了自己的著作。这一著作揭示了巴黎公社的厉史意义,并且写得简洁有力而又那样尖锐鲜明,尤其是那样真实,是后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浩瀚文献都望尘莫及的。”我们没有马克思那样的天才,我们很难做到马克思那样,但马克思关心现实、追踪现实即为当代修史的精神和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考究,可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煽情的段落,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来构建宏大的历史图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在他的笔下却成为了解时代脉络的关键。我经常会在阅读时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文字,去体会其中的深意。这种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他用平和却充满力量的语言,引导你认识和理解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我敢说,能够写出这样水平的书籍,作者一定对那段历史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和极其敏锐的感知。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文革题材的书籍市面上已经不少了。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多么狭隘。这本书在选题的视角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它并没有仅仅关注政治运动本身,而是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层面去剖析。我从中看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触及过的角度,那些关于思想解放、文化变迁、人际关系的细致描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更加立体和丰富。这本书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历史的多彩和复杂,让人在惊叹之余,也不禁反思。我甚至觉得,它重新定义了我对这个历史时期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厚重感,封面上那泛黄的纸张纹理,仿佛承载着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拿到手里,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知识和历史的重量。翻开扉页,字体印刷清晰,纸质也相当考究,读起来触感温润。我特别留意了目录,篇章的划分逻辑清晰,从不同角度切入,似乎能够抽丝剥茧地展现那段复杂的岁月。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这初步的接触,就足以感受到作者在编纂这本书时倾注的心血。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从装帧到排版,都给人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我非常期待能够沉浸在这本书中,去探索那些曾经被掩埋、被遗忘的细节,去理解那些事件背后的逻辑和人性。
评分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我在阅读过程中,被作者那独特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他并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史写法,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鲜活的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幅精心勾勒的画卷,里面的人物有血有肉,他们的挣扎、他们的选择、他们的迷茫,都跃然纸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话题时所展现出的冷静和客观,他并没有简单地站在某一边去批判,而是努力还原事实的真相,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这种“存疑”的态度,在史学著作中尤为难得。它促使我不断思考,不断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我感觉,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呼吸。
评分这绝对是一部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合上书本,沉思良久。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更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他引导我走出惯性的思维模式,去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书中的论证过程严谨扎实,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充分的史料之上,让人信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人文关怀,他始终没有忘记历史的主体是人,是活生生的人在那个时代中的经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了,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这是一种能够涤荡心灵、启迪智慧的阅读体验。
评分少见的文革史研究读物
评分少见的文革史研究读物
评分挺好的
评分少见的文革史研究读物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挺好的
评分好书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有决议在,还是云里雾里说不清楚的,锅都是他人背了。聊作参考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