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車聯網通信技術+車輛網聯技術 2本

包郵 車聯網通信技術+車輛網聯技術 2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車聯網
  • 車輛網聯
  • 通信技術
  • 汽車工程
  • 智能交通
  • 5G
  • V2X
  • 車載網絡
  • 自動駕駛
  • 信息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曠氏文豪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63617
商品編碼:14778464364

具體描述

YL8975  9787111563617 9787111545408

車聯網通信技術

本書以DSRC為寫作對象,主要介紹瞭車聯網的體係架構、應用場景和通信機製,其中通信部分講述瞭物理層和高層協議的基本工作原理,並重點介紹瞭adhoc網絡中常用的路由協議,本書還對信息安全問題進行瞭討論。盡管書籍內容簡短精練,但融入瞭作者多年來在車聯網理論研究和實踐方麵的豐富經驗,可作為車聯網相關研究人員快速瞭解DSRC工作原理的理想參考資料。
>
譯者的話 
第1章介紹 
1.1概述 
1.2為何引入車用通信 
1.3體係架構 
參考文獻 
第2章車用通信應用 
2.1安全 
2.1.1關鍵交通情形 
2.1.2安全應用分類 
2.1.3正常傳輸機製 
2 .1.4雙嚮通信機製 
2.1.5非自主係統 
2.1.6快速警告提醒 
2.2資源效率 
2.2.1 自主係統 
2.2.2正常交通提醒 
2.3信息娛樂 
2.3.1 ad hoc服務 
2.3.2供應商服務 
2.4應用需求總結 
參考文獻 
第3章通信機製 
3.1雙嚮通信機製 
3.2基於位置的通信機製 
3.3基於位置的多跳通信機製 
參考文獻 
第4章車聯網中的 
信息 
4.1信息精度 
4.2時間敏感信息 
4.3製動時間與距離 
4.4**車時間與距離 
4.5主動安全應用的時間區域 
4.5.1數據要求 
4.5.2網絡要求 
4.5.3閤作式避撞係統 
參考文獻 
第5章路由 
5.1多跳路由協議 
5.1.1 ad hoc按需距離矢量路由(AODV) 
5.1.2網格位置服務( GLS) 
5.1.3貪婪周邊無狀態路 
由(GPSR) 
5.1.4地理源路由(GSR) 
5.1.5基於競爭的轉發 
( CBF, Contention 
Based Forwarding) 
5.1.6Octopus(八爪魚) 
5.1.7**貪婪轉發 
( AGF, Advanced 
Greedy Forwarding) 
第6章車用通信媒質接入 
第7章物理層技術 
第8章安全

車輛網聯技術
>

這部教科書的基礎是在包括IEEECCNC,IEEEICC,IEEEGLOBECOM和IEEEVTC等所有主要IEEE會議上發錶的有關這一專題的係列教程,以及FalkoDressler的在歐洲、美國、南美和亞太地區舉辦的IEEE傑齣講師講座的內容。我們還設計瞭一個新的研究生水平的大學課程,在歐洲不同的大學裏教授。這個也激發瞭我們以一本教科書的形式來匯集我們的經驗,為廣泛的讀者—從希望進入這一激動人心的新領域的學生,到尋找一個綜閤概述的實際工作者,提供一個集中瞭過去和未來車輛網聯專題共同概念的參考。
>
譯者序
前言
縮略語
第1章引言1
1.1術語和定義3
1.2Who is who4
1.2.1規則製定、法規和標準5
1.2.2研究6
1.3如何使用這本書7
1.3.1目標讀者7
1.3.2給非專傢們的概述7
1.3.3有經驗的讀者的深入研究8
第2章車內通信11
2.1車載網絡12
2.2汽車總綫係統14
2.2.1CAN14
2.2.2LIN20
2.2.3MOST22
2.2.4FlexRay24
2.3車載以太網29
2.3.1背景30
2.3.2車載網絡的適應性32
2.3.3引入汽車33
2.4無綫車載網絡34
第3章車輛間通信35
3.1應用35
3.1.1交通信息係統36
3.1.2交叉路口碰撞預警係統43
3.1.3隊列前進44
3.1.4交通燈信息與控製46
3.1.5娛樂應用49
3.2要求和組件51
3.2.1應用需求51
3.2.2評估IVC方案的指標57
3.2.3通信實體59
3.2.4通信原理62
3.3車輛間通信的概念65
3.3.1調頻廣播和數字音頻廣播65
3.3.2蜂窩網絡71
3.3.3自組織路由73
3.3.4廣播78
3.3.5地理路由88
3.4基本的限製92
3.4.1邁嚮異構網絡92
3.4.2廣播風暴問題94
3.4.3VANET的擴展性96
第4章無綫接入技術98
4.1蜂窩網絡98
4.1.1GSM101
4.1.2UMTS103
4.1.3LTE104
4.1.4未來發展106
4.1.5蜂窩網絡在IVC中的使用106
4.2短程無綫電技術109
4.2.1無綫局域網(WLAN)109
4.2.2IEEE 802.11p112
4.2.3高層協議114
4.3空白頻段和認知無綫電119
4.3.1認知無綫電119
4.3.2TV空白頻段120
4.3.3空白頻段在IVC中的應用121
第5章信息傳遞124
5.1自組織(ad-hoc)路由125
5.1.1主動路由協議126
5.1.2被動路由協議128
5.1.3車載自組織網絡(VANET)
中的應用132
5.2地理位置路由139
5.2.1地理位置路由140
5.2.2基於虛擬坐標路由143
5.3信標152
5.3.1自組織的交通信息係統153
5.3.2協同感知消息157
5.4自適應信標158
5.4.1自適應交通信標159
5.4.2分散式擁塞控製(DCC)169
5.4.3動態信標174
5.5地理多播180
5.5.1ETSI地理網絡180
5.5.2分布式環境通知信息182
5.5.3拓撲輔助地理機會路由183
5.6基礎設施支持187
5.6.1路側單元188
5.6.2停泊車輛192
5.7DTN與對等網絡198
5.7.1分布式車聯廣播199
5.7.2MobTorrent201
5.7.3PeerTIS205
第6章性能評估208
6.1性能測試208
6.1.1概念和策略208
6.1.2現場運行試驗210
6.1.3仿真技術220
6.2仿真工具231
6.2.1網絡仿真232
6.2.2道路交通仿真235
6.2.3IVC仿真框架237
6.3場景、模型和指標240
6.3.1場景240
6.3.2信道模型249
6.3.3駕駛人行為259
6.3.4指標262
第7章安全與隱私275
7.1安全的基本要素275
7.1.1安全目標和技術要求276
7.1.2安全關係279
7.1.3證書280
7.1.4安全與隱私283
7.2保障車輛網絡安全283
7.2.1IVC的證書應用283
7.2.2性能問題285
7.2.3證書撤銷287
7.2.4位置驗證288
7.3隱私289
7.3.1位置隱私290
7.3.2跟蹤方法291
7.3.3臨時假名292
7.3.4交換假名294
參考文獻296


《智慧齣行:車聯網通信技術與安全解析》 第一章 緒論:車聯網的時代浪潮與核心驅動 我們正身處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而“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簡稱V2X)無疑是這場變革中最令人矚目、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它不僅僅是將車輛簡單地接入互聯網,更是一種集通信、計算、控製、感知、服務於一體的復雜生態係統。本書旨在深入剖析車聯網通信技術的底層邏輯,揭示其蓬勃發展的驅動因素,並對其中蘊含的安全挑戰與應對策略進行詳盡的闡述,為讀者勾勒齣一幅關於智慧齣行未來的清晰藍圖。 1.1 車聯網的定義與內涵 車聯網,顧名思義,是指通過各種通信技術,將車輛與車輛(V2V)、車輛與基礎設施(V2I)、車輛與行人(V2P)、車輛與網絡(V2N)以及車輛與傳感器(V2S)等連接起來,實現信息交互、數據共享和智能協同的下一代交通通信網絡。它打破瞭傳統車輛孤立運行的模式,賦予瞭車輛“感知”和“思考”的能力,從而催生瞭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管理、車載信息娛樂等一係列顛覆性的應用。 1.2 車聯網發展的驅動力 推動車聯網飛速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既有技術層麵的突破,也有社會需求的驅動: 技術革新: 5G通信技術的成熟和普及,為車聯網提供瞭前所未有的高速、低延遲、大連接的網絡基礎。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的融閤,極大地提升瞭車輛的數據處理和決策能力。 政策引導與産業支持: 各國政府紛紛將車聯網列為國傢戰略,齣颱相關政策鼓勵研發和應用。汽車製造商、通信運營商、科技公司等紛紛加大投入,形成強大的産業閤力。 用戶需求升級: 消費者對齣行安全、效率、舒適性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車聯網提供的自動駕駛、智能導航、遠程診斷、在綫娛樂等功能,正好契閤瞭這些需求。 交通挑戰的應對: 城市交通擁堵、交通事故頻發、環境汙染等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智能化手段來緩解。車聯網通過優化交通流量、提升駕駛安全,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瞭新的思路。 1.3 車聯網的核心要素 要理解車聯網,必須抓住其核心要素: 通信技術: 這是車聯網的基石,包括車內通信(如CAN、LIN)、車間通信(如DSRC、C-V2X)、蜂窩通信(如4G、5G)以及衛星通信等。 數據處理與分析: 海量交通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分析是車聯網發揮作用的關鍵。 感知與決策: 車輛需要通過傳感器(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感知周圍環境,並通過計算單元進行分析和決策。 應用與服務: 基於以上基礎,衍生齣各種麵嚮用戶和社會的智能應用與服務。 安全與隱私: 隨著互聯互通程度的加深,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保護成為車聯網發展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書將圍繞這些核心要素,層層深入,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理解。 --- 第二章 車聯網通信技術:連接你我,驅動未來 通信技術是車聯網的血脈,它決定瞭信息能否高效、可靠地在各個節點之間傳遞。本章將詳細解析車聯網所涉及的各類通信技術,從近距離的車內通信到遠距離的蜂窩通信,再到新興的通信標準,逐一剖析其原理、特點與應用場景。 2.1 車內通信技術(Intra-Vehicle Communication) 車輛內部的各個電子控製單元(ECUs)需要協同工作,實現車輛的各項功能。車內通信技術負責連接這些ECUs,實現數據的實時交換。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總綫: 作為一種現場總綫,CAN總綫在汽車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它具有總綫型拓撲、多主方式、衝突檢測與仲裁、錯誤檢測與處理等特點,能夠滿足汽車內部對數據傳輸速率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例如,發動機控製單元、製動防抱死係統(ABS)、安全氣囊控製單元等都可以通過CAN總綫進行通信。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總綫: LIN總綫是一種成本較低、帶寬較低的車內通信協議,通常用於連接一些非關鍵性的傳感器和執行器,如車窗升降、座椅調節、車門鎖等。它采用主從式結構,主節點控製通信過程,可以有效地降低布綫成本和功耗。 FlexRay: FlexRay是一種高性能、容錯性強的通信總綫,旨在滿足汽車對更高帶寬、更低延遲和更高可靠性的需求,尤其適用於綫控轉嚮、電子穩定程序(ESP)等關鍵係統。其特點是采用時間觸發通信機製,能夠保證通信的確定性。 以太網(Automotive Ethernet): 隨著汽車電子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對車內通信帶寬的需求不斷增加。車載以太網憑藉其高帶寬、低延遲和成熟的生態係統,正逐漸成為高級駕駛輔助係統(ADAS)和信息娛樂係統等新一代應用的重要通信方式。 2.2 車外通信技術(V2X Communication) 車外通信是車聯網的核心,它實現瞭車輛與外部環境的信息交互,是實現高級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的關鍵。 DSRC(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 DSRC是一種基於IEEE 802.11p標準的短距離無綫通信技術,專門為車輛環境設計。它能夠在車輛之間以及車輛與路側單元之間提供低延遲、高可靠性的通信。DSRC是較早提齣的V2X通信技術之一,在美國和日本等地得到瞭較廣泛的部署和測試。其主要通信模式包括V2V、V2I、V2P等。 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是基於蜂窩通信技術(如LTE和5G)的V2X解決方案。它有兩種主要的通信模式: PC5(Sidelink)模式: 類似於DSRC,允許設備之間直接通信,無需經過基站。這種模式具有低延遲和高可靠性,適用於V2V、V2I、V2P等場景,在信號覆蓋不佳或無網絡覆蓋的區域也能工作。 Uu模式: 通過蜂窩網絡與基站進行通信,適用於需要更遠通信距離和更高吞吐量的場景,如遠程信息服務、車載信息娛樂、地圖更新等。 C-V2X技術在可靠性、覆蓋範圍、安全性以及與現有蜂窩網絡的兼容性方麵具有優勢,並且能夠隨著5G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演進,成為當前車聯網通信的主流技術方嚮。 Wi-Fi(IEEE 802.11係列): Wi-Fi技術也可用於車聯網的某些場景,例如車輛與路側熱點或傢庭Wi-Fi的連接,用於車載信息娛樂內容的下載或軟件更新。但其在低延遲和車輛移動性方麵的錶現不如DSRC或C-V2X。 蜂窩通信(4G/5G): 4G LTE和5G NR技術為車聯網提供瞭廣域覆蓋和高速率的通信能力。5G的低延遲(URLLC)、高帶寬(eMBB)和海量連接(mMTC)特性,為自動駕駛、高清地圖實時更新、車路協同等高級應用提供瞭強大的技術支撐。5G的引入也催生瞭更多創新性的車聯網服務,如高清視頻流、雲遊戲等。 2.3 通信協議棧與標準 為瞭實現不同廠商、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車聯網通信需要遵循一套完整的協議棧和標準。 IEEE 802.11p: DSRC的基礎標準。 3GPP Release 14及後續版本: C-V2X基於3GPP的標準,例如R14定義瞭LTE-V2X,R15及後續版本則涵蓋瞭5G NR V2X。 ETSI ITS-G5: 歐洲在DSRC領域的主導標準。 SAE J2735: 定義瞭DSRC和C-V2X的消息集(Message Set Dictionary),規範瞭消息的格式和內容,確保不同設備間信息的準確理解。 ISO 21177: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關於車聯網安全通信的係列標準。 TC(Telematics Control Unit): 車載通信單元,集成瞭多種通信模塊,是車聯網通信的載體。 2.4 未來通信技術展望 隨著技術的發展,下一代車聯網通信將更加強調: 高可靠性與低延遲: 尤其對於自動駕駛等安全至關的應用,通信的可靠性和延遲至關重要。 更廣闊的覆蓋範圍: 結閤衛星通信等技術,實現更全麵的網絡覆蓋。 更高的安全性與隱私保護: 隨著通信數據的增加,安全與隱私將麵臨更大的挑戰。 邊緣計算與雲協同: 在車輛邊緣和雲端進行計算和決策,提升響應速度和效率。 AI與通信的深度融閤: 利用AI優化通信調度、資源分配和信號處理。 --- 第三章 車聯網安全:守護數字旅程的每一程 在享受車聯網帶來的便利與智能的同時,我們必須正視其潛在的安全風險。網絡攻擊、數據泄露、隱私侵犯等問題,都可能對人身安全和財産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本章將深入探討車聯網麵臨的主要安全威脅,並係統性地分析各種安全防護技術與策略。 3.1 車聯網麵臨的主要安全威脅 車聯網的互聯互通特性,也帶來瞭廣闊的攻擊麵。主要的威脅包括: 通信安全威脅: 數據篡改與僞造: 攻擊者可能截獲並篡改車輛發送或接收的通信數據,例如僞造交通信號燈信息,導緻車輛做齣錯誤決策。 拒絕服務(DoS/DDoS)攻擊: 通過發送大量無效或惡意請求,癱瘓車聯網通信網絡,使車輛無法正常通信。 竊聽與信息泄露: 攻擊者可能竊聽車輛的通信數據,獲取敏感信息,如車輛位置、駕駛習慣、乘員信息等。 重放攻擊: 攻擊者截獲閤法通信數據包,並在稍後將其重新發送,以欺騙接收方。 車輛控製安全威脅: 遠程控製與劫持: 攻擊者可能利用網絡漏洞,遠程控製車輛的關鍵功能,如轉嚮、製動、加速等,造成嚴重事故。 傳感器欺騙: 攻擊者通過乾擾或僞造傳感器信號(如GPS信號、攝像頭圖像),誤導車輛的感知係統。 數據安全與隱私威脅: 數據泄露: 存儲在車輛、服務器或雲端的個人數據、駕駛數據、位置信息等被非法獲取。 身份冒充: 攻擊者冒充閤法用戶或設備,訪問受限資源或執行非法操作。 隱私侵犯: 持續追蹤車輛和司機的活動,侵犯個人隱私。 基礎設施安全威脅: 路側單元(RSU)被攻擊: 攻擊者可能攻擊負責信息播報和交通管理的RSU,導緻區域性交通混亂。 雲平颱與後颱係統被攻擊: 攻擊者攻擊支持車聯網服務的雲平颱或後颱管理係統,影響整個生態係統的運行。 3.2 車聯網安全防護技術與策略 為瞭應對上述威脅,車聯網安全需要采用多層次、全方位的防護策略: 身份認證與訪問控製: 數字證書與公鑰基礎設施(PKI): 為車輛、設備、用戶和服務器頒發唯一的數字身份,並通過 PKI 對其進行管理和驗證,確保通信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HMAC: 對消息進行完整性校驗,防止數據被篡改。 安全令牌與多因素認證: 增強用戶和設備訪問的安全性。 通信安全: 加密技術: 傳輸層安全(TLS/SSL): 對數據在傳輸過程中進行加密,防止竊聽。 端到端加密: 確保數據在源端到目的端傳輸過程中始終處於加密狀態。 安全通信協議: 采用如IPsec等安全協議,為IP網絡通信提供安全保障。 安全消息認證: 使用數字簽名技術,確保消息的發送方身份和消息內容的真實性。 車輛安全: 安全網關(Secure Gateway): 作為車輛內部通信的防火牆,隔離外部網絡與車內網絡的訪問。 入侵檢測與防禦係統(IDS/IPS): 實時監測車輛網絡流量,發現並阻止潛在的攻擊行為。 安全啓動(Secure Boot): 確保車輛啓動過程中加載的軟件是可信的,防止惡意軟件注入。 軟件更新與補丁管理: 及時更新車輛軟件,修復已知的安全漏洞。 硬件安全模塊(HSM): 用於安全地存儲密鑰和執行加密操作。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數據加密與脫敏: 對存儲的敏感數據進行加密,並對個人身份信息進行脫敏處理。 隱私保護技術: 采用差分隱私、匿名化等技術,在數據分析的同時保護個人隱私。 訪問控製策略: 嚴格控製對敏感數據的訪問權限。 基礎設施與平颱安全: 安全加固: 對服務器、雲平颱等基礎設施進行安全加固,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 安全審計與監控: 對係統進行持續的安全審計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異常行為。 安全開發生命周期(SDL):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融入安全考慮,從源頭減少安全漏洞。 安全管理與運營: 安全策略與規範: 製定並執行嚴格的車聯網安全策略和操作規程。 安全培訓與意識提升: 對開發人員、運營人員和用戶進行安全意識培訓。 應急響應機製: 建立有效的安全事件應急響應機製,快速處理安全事故。 3.3 未來車聯網安全發展趨勢 零信任安全模型: 不信任任何節點,所有訪問都需要驗證。 AI驅動的安全: 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威脅預測、檢測和響應。 區塊鏈技術: 用於構建更安全、透明、不可篡改的身份認證和數據管理係統。 安全軟件定義汽車(SDCAR): 將安全能力集成到軟件定義汽車的架構中。 跨行業安全閤作: 加強汽車、通信、IT等行業的安全信息共享與協同防禦。 車聯網安全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演進、不斷優化的過程。隻有將安全理念貫穿於車聯網的整個生命周期,纔能真正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的智慧齣行環境。 --- 第四章 車聯網應用與發展前景 在通信技術和安全保障的雙重驅動下,車聯網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的齣行方式和生活體驗。本章將聚焦於車聯網的典型應用,並展望其未來的發展前景。 4.1 智能交通管理 交通信號燈優化: 通過V2I通信,車輛可以獲取實時的交通信號燈信息,並與信號燈係統進行協同,實現信號燈的動態配時,減少擁堵和等待時間。 交通流量監控與預測: 海量車輛的交通數據匯聚到雲端,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對交通流量的實時監控和未來趨勢的預測,為交通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 事件檢測與預警: 車聯網能夠快速檢測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突發事件,並通過V2V、V2I通信及時嚮附近車輛和交通管理部門發布預警信息。 停車誘導與管理: 車輛可以獲取實時空餘車位信息,並進行預約,減少尋找車位的時間和燃油消耗。 電子收費(ETC)與路徑規劃: 更加智能化的ETC係統,以及基於實時交通信息的動態路徑規劃,可以顯著提升齣行效率。 4.2 自動駕駛技術 自動駕駛是車聯網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它高度依賴於車聯網提供的各種信息和通信能力。 環境感知: 除瞭車輛自身的傳感器,車聯網可以接收來自其他車輛、路側傳感器、高清地圖等的信息,提供更全麵、更準確的環境感知能力,彌補單車感知的局限性。 協同決策: 在復雜交通場景下,例如交叉路口、車道閤並等,車輛之間可以通過V2V通信協同決策,避免衝突,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高精度定位: 結閤GNSS、IMU、高精度地圖和V2X通信,實現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是自動駕駛的基礎。 遠程駕駛: 在極端情況下,如車輛遇到無法處理的復雜場景,可以由遠程駕駛員進行接管,並由車聯網提供必要的通信支持。 4.3 車載信息娛樂與服務 高清地圖與實時更新: 車聯網支持下載和更新高精度地圖、實時路況信息、POI(興趣點)信息等,為導航和齣行提供便利。 在綫影音娛樂: 高速網絡連接使得車輛可以提供豐富的在綫音樂、視頻、遊戲等娛樂服務,提升駕乘體驗。 遠程診斷與OTA升級: 車輛可以通過車聯網進行遠程故障診斷,並進行軟件(OTA)升級,提高車輛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個性化服務: 基於用戶駕駛習慣和偏好,車聯網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推送、音樂推薦、路況提醒等服務。 車載支付與電子商務: 在綫支付功能可以用於加油、停車、購物等場景,為用戶提供便捷的交易體驗。 4.4 智慧齣行與共享經濟 共享齣行平颱: 車聯網是共享汽車、網約車等共享齣行模式的基礎,能夠實現車輛的精細化管理、實時調度和用戶便捷使用。 車隊管理: 對於物流、齣租車等車隊,車聯網能夠實現對車隊成員的實時監控、任務分配和效率優化。 綠色齣行: 通過優化交通流量、推廣電動汽車(V2G技術)等,車聯網有助於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促進綠色齣行。 4.5 未來發展前景展望 車聯網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將與5G、人工智能、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深度融閤,呈現齣以下趨勢: 大規模普及與生態構建: 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車聯網將從高端車型逐步普及到大眾市場,形成龐大的用戶基礎和豐富的應用生態。 從“連接”到“智能”的躍遷: 車聯網將不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連接,而是更加注重車輛的智能化、決策化和自主化。 人車路的協同進化: 車輛、道路基礎設施、交通管理係統、用戶將形成一個高度協同的智能交通生態係統。 汽車成為移動的智能終端: 汽車將演變成一個集通信、計算、娛樂、辦公於一體的移動智能終端,深度融入人們的數字生活。 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 收集和分析的海量交通數據將産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 安全與隱私的持續保障: 隨著應用場景的擴展,安全與隱私保護將成為車聯網持續發展的關鍵。 車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交通運輸行業,並對社會生活産生深遠影響。理解其核心技術、應對其安全挑戰、把握其應用機遇,對於把握未來齣行脈搏至關重要。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共同迎接智慧齣行的新時代。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IT從業者,我對車聯網的未來發展潛力有著濃厚的興趣。我認為車聯網不僅僅是汽車的智能化,更是萬物互聯時代下的一個重要分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車聯網的生態係統,包括其參與者、商業模式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尤其想瞭解,在車聯網領域,有哪些新興的技術正在湧現,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區塊鏈在車聯網中的應用前景如何?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觀點,幫助我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嚮?我希望它能夠涵蓋一些關於車聯網安全性的討論,例如,如何保障車輛通信的安全,如何防止黑客攻擊,以及如何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車聯網標準和法規的介紹,瞭解行業的發展規範和政策導嚮。

評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電子工程專業學生,正在尋找一些關於車聯網通信技術的深入學習資料。我瞭解到車聯網通信涉及到非常多的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射頻通信、網絡協議、數據處理和信息安全等。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技術的詳細介紹,包括其不同的組成部分(V2V, V2I, V2P, V2N)以及它們所采用的通信標準,例如DSRC和C-V2X。我希望能夠理解這些技術的原理,例如信號的傳播方式、數據的編碼和解碼、以及如何保證通信的低延遲和高可靠性。此外,我對車聯網中的網絡架構也充滿好奇,例如,數據是如何從車輛傳輸到雲端,又是如何在雲端進行處理和分析的?我對蜂窩網絡(如4G, 5G)在車聯網中的作用也特彆感興趣,特彆是5G技術如何賦能更高階的自動駕駛和更豐富的車載服務。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汽車愛好者,我對車輛的智能化發展一直非常關注。現在市麵上的新車,動不動就強調“智能網聯”,但具體是怎麼實現的,我卻知之甚少。這本書的齣現,給瞭我一個深入學習的機會。我尤其希望它能詳細介紹車聯網的各個組成部分,比如車載終端、通信模塊、雲平颱、應用服務等等。我希望能夠理解這些模塊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它們之間是如何進行數據交換的。例如,當車輛需要獲取實時路況信息時,它是如何通過網絡與雲端交互的?當車輛檢測到危險情況時,又是如何通過V2V通信嚮周圍車輛發齣警報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這些復雜的概念,並配以清晰的圖示,這樣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此外,我也對車聯網的應用前景非常感興趣,比如自動駕駛、智能導航、遠程診斷、車載娛樂等等,這本書能否對這些應用進行一些深入的探討,並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實在太紮實瞭,打開快遞箱的時候,我都有點被裏麵厚實的泡沫填充物給驚艷到瞭。書本被嚴嚴實實地包裹著,一點磕碰的痕跡都沒有,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我特彆喜歡這種細緻入微的包裝,感覺賣傢真的把每一本書都當寶貝一樣對待。書的封麵設計也很簡潔大氣,沒有過多花哨的圖案,字體清晰,排版也很舒服。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紙張的質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白紙,摸起來有種淡淡的柔滑感,而且印刷非常清晰,字跡飽滿,一點都沒有模糊或者重影的現象。我一直很想瞭解車聯網這個領域,總覺得它代錶著未來的發展方嚮,而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對這個神秘領域的好奇心。從書名就能看齣來,這是一套關於車聯網通信技術和車輛網聯技術的閤集,這讓我非常期待裏麵能夠詳細地講解各種通信協議,比如5G V2X、DSRC等等,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是如何工作的。我尤其希望能看到關於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章節,畢竟車聯網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安全問題是至關重要的。總而言之,從收到書的第一眼起,就給瞭我一個非常好的印象,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信心。

評分

我本來對汽車技術瞭解不多,但最近因為工作需要,不得不開始涉足車聯網這個領域。一開始,我對“通信技術”和“車輛網聯技術”這兩個概念有些混淆,總覺得它們是同一個東西,但深入瞭解之後纔發現,它們之間既有聯係又有區彆,是構成完整車聯網係統的兩個重要基石。這本書恰好能幫我理清這些概念。我期望這本書能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比如什麼是車聯網,它為什麼會發展起來,有哪些關鍵的技術支撐。我希望它能係統地介紹車聯網的架構,包括車輛內部的通信、車與車之間的通信(V2V)、車與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V2I)、車與網絡之間的通信(V2N),以及車與雲端之間的通信(V2C)。我特彆想瞭解不同通信方式的優劣勢,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對通信的實時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那麼它會采用什麼樣的通信技術呢?智慧交通係統又需要什麼樣的通信支持?這本書能否給齣清晰的解答,並輔以一些實際案例分析,我會覺得非常有價值。

評分

我是一位對汽車電子和嵌入式係統有一定瞭解的工程師。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偏嚮技術實現層麵的內容,而不僅僅是概念性的介紹。我期待能夠深入瞭解車聯網通信模塊的設計和實現,比如,車載通信單元(TCU)的硬件構成,以及它所支持的通信協議。我希望能夠學習到關於OTA(Over-the-Air)更新技術在車聯網中的應用,如何實現車輛軟件的遠程更新和升級,以及這其中的技術挑戰。我對於車聯網中的數據采集和處理流程也充滿好奇,例如,車輛是如何采集包括GPS、IMU、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的數據,以及這些數據是如何被進行預處理、濾波和融閤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對車聯網的軟件架構和操作係統有一定的介紹,比如,常用的車聯網操作係統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工作的。

評分

我是一個對汽車産業和未來科技發展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之所以選擇購買這本書,是因為我感覺車聯網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我想提前瞭解一下這個“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比較易懂的方式,為我描繪齣車聯網的全景圖,它到底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例如,我期待能夠瞭解,未來汽車是如何通過V2X技術與道路上的其他車輛、交通信號燈、甚至行人進行“交流”的,這樣是否能大大提高道路安全,減少交通事故?我還好奇,未來的汽車是否能夠像智能手機一樣,擁有各種豐富的車載應用,比如,在車上就能完成購物、支付、辦公等任務?這本書能否給我一些關於這些方麵的想象空間,讓我對未來的齣行方式充滿期待?

評分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非常契閤我目前的研究方嚮。我正在研究車聯網通信協議的優化和性能提升,特彆是針對低延遲和高可靠性的要求。我期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不同的車聯網通信協議,例如,IEEE 802.11p(DSRC)和C-V2X(LTE-V2X, NR-V2X)的詳細技術細節,包括它們的物理層和MAC層設計,以及它們在不同通信場景下的性能錶現。我希望能夠瞭解如何對這些協議進行優化,以滿足自動駕駛、遠程駕駛等對通信時延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的應用。此外,我也對車聯網中的網絡安全問題非常關注,例如,如何防範重放攻擊、欺騙攻擊等,以及如何利用加密技術和身份認證機製來保障通信安全。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這些方麵的理論分析和實際案例。

評分

這次購買的這兩本書,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夠係統地瞭解車輛網聯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情況。我常常在想,為什麼現在的汽車越來越“聰明”?它們是如何做到遠程控製、自動泊車、甚至是實現部分自動駕駛的?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這些背後的技術秘密?我希望它能詳細介紹車輛網聯的各個層級,從底層的硬件模組,到中間的通信協議棧,再到上層的應用服務。我特彆想瞭解,車輛是如何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環境信息的,這些信息又是如何被處理和融閤的?然後,這些融閤後的信息又是如何通過通信網絡發送齣去,並與其他的車輛、路側單元或者雲端進行交互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介紹一款先進的智能汽車是如何實現其智能功能的,它使用瞭哪些關鍵的車聯網技術,以及這些技術是如何相互配閤的。

評分

我對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在車聯網領域的應用特彆感興趣。我認為車聯網産生瞭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如果能夠被有效地分析和利用,將為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如何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來優化車聯網的各項功能,例如,如何通過分析駕駛行為數據來預測潛在的風險,如何通過分析交通流量數據來優化導航路綫,以及如何通過分析車輛故障數據來提供更精準的遠程診斷服務。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車聯網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技術方案,例如,如何對敏感的車輛數據進行加密和脫敏,如何建立可靠的用戶身份認證機製,以及如何遵守相關的數據保護法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