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音乐大师画传 | 作者 | 项筱波,王海峰,张律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ISBN | 9787544719490 | 出版日期 | 2014-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音乐大师画传》是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五位音乐大师的画传,书中再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音乐成就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们的影响。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图片以及一些手稿和乐谱片段,既是一部音乐奇才的成长史,也是一部18世纪欧洲的风情史。 |
| 作者简介 | |
| 项筱波,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王海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教育委员会理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张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淮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
| 目录 | |
| 与神摔跤——亨德尔 |
引子
阁楼上的秘密
查豪老师
柏林之行
哈雷大学
马提松
《阿尔米拉》
佛罗伦萨
罗马
从威尼斯到汉诺威
初到伦敦
《水上音乐》
德国之行
宁静的卡农斯
新官上任
针锋相对
走向衰落
垂死挣扎
欲罢不能
两败俱伤
死而复生
重返战场
清唱剧
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
《弥赛亚》
都柏林
《参孙》
《弥赛亚》的复活
“雅各”改名“以色列”
慈善家亨德尔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音乐之父——巴赫
引子
音乐家族
童年时代
奥尔德鲁夫
吕讷堡
魏玛
阿恩斯塔特
冲突
堂妹芭芭拉
米尔豪森
夹缝中间
重返魏玛
丰收的年代
误入宫廷斗争的旋涡
决斗
囚禁
克腾
孩子们
爱妻之死
闭门羹
第二次结婚
去意已决
恪尽职守的乐长
贫困
《马太受难曲》
格斯纳校长
磨难重重
从未成为时尚的巴赫过时了?
《音乐的奉献》
音乐逻辑的“百科全书”——《赋格的艺术》
上帝啊,如今我走向你的神坛
巴赫的复活
交响曲之父——海顿
引子
音乐启蒙
海因堡
唱诗班歌手
又用功又调皮的男孩子
险些成为男阉歌手
接连遇上好心人
初出茅庐
善交朋友的海顿
弦乐四重奏之父
婚姻
埃斯特哈齐乐队的副乐长
韦尔纳
埃斯特哈齐宫殿里的“海顿老爹”
《告别交响曲》
鲁姬亚·波尔切利
海顿作品千奇百怪的标题
《十架七言》
认识莫扎特
托斯托
喜从天降
旗开得胜
海顿在伦敦的几则逸事
普列耶尔
“亨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先师!”
海顿与贝多芬的交往
后六部交响曲
故乡行
六部弥撒曲
《创世记》
《神佑吾王弗兰兹》
《四季》
生命的后几年
弥留之际
成就与贡献
音乐之旅——莫扎特
引子
家有神童
一鸣惊人
富有想象力的计划
巴黎
伦敦
荷兰
返回萨尔茨堡
天花与歌剧
初访意大利
脾气暴躁的新雇主
年轻的囚徒
暂时的自由
曼海姆
阿萝西娅
伤心的巴黎
自投罗网
锋芒初露
冲出牢笼
《后宫诱逃》
结婚
共济会会员莫扎特
败家夫妻
“海顿老爹”
《费加罗的婚礼》
音乐顽童
《唐璜》
宫廷乐长
《女人心》
永别海顿
《魔笛》
《安魂曲》
简陋的葬礼
寻欢作乐——贝多芬
引子
故乡波恩
童年时光
几位老师
荷兰之行
内弗老师
初到维也纳
一家之主
与布勒宁一家交往
师从海顿
转折
义演
聋子情圣
海利根遗嘱
《英雄交响曲》
兄弟反目
未婚妻
《热情奏鸣曲》
《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
年金
会晤歌德
名声如日中天
争夺监护权
末路英雄
《第九(合唱)交响曲》
散步的贝多芬
又爱又恨
他病倒了
“喝彩吧,喜剧终于收场了……”
“造神运动”
亨德尔年表
巴赫年表
海顿年表
莫扎特年表
贝多芬年表
| 编辑推荐 | |
| 亨德尔 巴赫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通常阅读音乐评论或者学术论文来深入了解音乐,但最近我开始尝试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音乐家的伟大之处。《音乐大师画传》这本书,从书名上就传递了一种温暖而亲切的信号,仿佛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闲暇时翻阅、细细品味的读物。我设想它会以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展现这些音乐巨匠们作为“人”的一面,而非仅仅是高高在上的艺术符号。我希望能看到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持,甚至他们不为人知的爱好和习惯。例如,贝多芬晚年的失聪,我会好奇他是在怎样的心境下继续创作,这本书能否通过一些细节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力量?又或者,肖邦在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是否会在书中通过一些插画或文字得到体现?译林出版社的出版风格,往往注重内容的深度和文化内涵,这让我相信,即便是一本“画传”,其内在的解读也绝不会流于表面。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这些音乐大师产生更深切的共鸣,不仅仅是赞叹他们的才华,更能理解他们作为个体所经历的生命历程,从而更加珍视他们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强烈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音乐大师画传》这本书,虽然我尚未翻阅,但其“画传”的定位,立刻吸引了我。我期望它能够不仅仅是记录音乐家的个人生平,更能将他们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展现他们与时代、与社会思潮的互动。例如,我想知道海顿作为“交响乐之父”,他的创作是否受到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勃拉姆斯生活的年代,正值德国民族主义兴起,他的音乐中是否也流露出这种民族情怀?译林出版社的出版物,往往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这让我相信,这本书在历史背景的梳理上,应该会做得相当到位。我希望它能通过丰富的视觉材料,例如那个时代的绘画、照片、甚至是当时的社会新闻插图,来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加立体和真实的音乐大师所处的时代图景。这样,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音乐是如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土壤中孕育和生长的,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音乐,对那个时代产生影响。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常常会去想象作曲家创作时的情境。《音乐大师画传》这本书,听起来就充满了画面感,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我设想这本书会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有些诗意的方式,来描绘那些音乐大师们创作的瞬间。也许会有一幅图,描绘巴赫在昏暗的烛光下,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整个人沉浸在神圣的音乐创作之中;又或者,会有另一幅,展现德彪西在法国南部,望着地中海的波光粼粼,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大海》这样充满意境的作品。译林出版社的书籍,通常在装帧设计上也非常考究,这让我对这本书的视觉呈现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图片与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能够通过精心的编排和富有感染力的文案,将音乐家的情感、思想以及创作的灵感,转化为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视觉语言。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家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创作时那份纯粹的热情和艺术的张力,让音乐在我的脑海中,不再仅仅是声音,而是有了色彩、有了形态、有了生命。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塑造了西方古典音乐历史的伟大作曲家们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在那些流传千古的乐谱背后,一定隐藏着他们不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创作灵感以及那个时代独特的艺术氛围。《音乐大师画传》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看到标题,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它承诺用“画传”的形式,这本身就比枯燥的文字叙述更能直观地展现大师们的生活点滴。想象一下,能看到贝多芬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时的激昂神情,或是莫扎特孩童时期在皇家宫廷演奏时的稚嫩模样,甚至是巴赫在教堂风琴前沉思的背影,这些画面一定会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深刻。译林出版社一直以来都以其严谨的出版态度和高质量的译著著称,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和翻译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仅是关于音乐本身,更包括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甚至是那些影响他们创作的逸闻趣事。毕竟,伟大的音乐作品往往源于生活,而生活的点滴,通过画面的呈现,会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音乐大师们心灵世界的窗口,让我不仅仅是听他们的音乐,更能“看见”他们的生命。
评分我对艺术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音乐无疑是艺术领域中最能触动灵魂的部分之一。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将音乐家的生平与视觉艺术巧妙结合的书籍,仿佛能够通过图像的力量,将那些遥远的时代和伟大的灵魂拉近。《音乐大师画传》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就承载了这样的期望。我预设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传记,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视觉艺术之旅。我期待它能通过精美的插图,重现那些音乐大师们生活过的时代风貌,比如他们居住的环境、当时流行的服饰、以及他们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家、文人的交往场景。这些视觉元素,我相信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对音乐家个人及其创作背景的理解。想象一下,看到拉威尔坐在他的钢琴前,周围是20世纪初巴黎的优雅氛围,这样的画面,会让他的音乐,如《波莱罗》那样充满异域情调的作品,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更立体的轮廓。译林出版社的名字,总能让人联想到厚重和品质,这让我相信,这本书在图片的选择和解读上,应该有着专业的把控。我渴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到音乐大师们的生平事迹,更能从视觉的角度,去感受他们所处的时代脉搏,以及艺术的传承与演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