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全新图解) 9787550230576

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全新图解) 97875502305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富论
  • 亚当·斯密
  • 经济学
  • 古典经济学
  • 财富
  • 经济思想
  • 图解
  • 商业
  • 投资
  • 国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创熠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0576
商品编码:1503638756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全新图解)

定价:68.00元

售价:45.6元,便宜22.4元,折扣67

作者: 亚当·斯密;《图解经典》编辑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50230576

字数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全新图解)》是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惊世之作,世界上流传很广,影响大的经济学圣典。
  错过《资本论》,你可能不懂社会主义,不读《国富论》,你不会了解市场经济。
  以现代手法解读西方经济学“圣经”,并对《国富论》中或隐或现的思想,化繁为简,解读更深入、更透彻,令艰涩的经济理论一目了然,为你扫清阅读中的一切障碍。
  1.实在没有时间看全文本的《国富论》,这本图解版的《国富论》,让我快速、便捷地了解了《国富论》的主要结构和思想,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2.经济很努力看过一些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但总是看到10%左右就看不下去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有趣、生动、形象地描述经济学。大量插图以及图表结构的形象表述,让你不会对经济学著作望而却步。
  3.这本图解版本的国富论,论述言简意赅,图解简明易懂,表格、提示和知识点等要素综合运用,没有生僻的用词,适合初步涉入和探究《国富论》的读者阅读。


内容提要

  《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全新图解)》是专门针对对经济学感兴趣及新入门的读者,为其全面细致地解读《国富论》中经典的经济术语,将艰深难懂的经济学理论,通过大量插图、图表形象地表述出来,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目录

1 编者序:带上《国富论》,一起跨入富国裕民的时代/10
2 本书阅读导航/18
章 一部著作的诞生
1.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富论》问世的年代/22
2.处于萌芽期的政治经济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6
3.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不同凡响的亚当斯密/28
4.《国富论》之前的铺垫:《道德情操论》与《法学讲稿》/32
5.形成体系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国富论》的全书架构/34

n


第二章 包罗万象的著作与难以解释的谜题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关系:亚当斯密的“自利原则”/38
2.支撑《国富论》各种论题的理论:自然权利与自由思想/40
3.外在的排他性权利:财产是一种权利/42
4.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与公利 /44
5.与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平等观念/50
6.《国富论》思想的两块相互依存的“基石”:自利与合作/52
7.《国富论》思想的精髓:“看不见的手”/56
8.《国富论》中的机构:集体主义抑或个人主义的机构理论/60

n


第三章 劳动与分工
1.本章核心:劳动力的提升及生产物的分配/66
2.分工: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原因/68
3.分工的起因: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换倾向/70
4.受限的交换能力: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72
5.货币的产生:分工造就的交换媒介/74
6.商品的价格: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76
7.商品价格的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80
8.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82
9.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判断:工资的标准/86
10.工资与国民财富的关系:不同国家的工资状况/88
11.二者变动带来的社会问题:工资与物价的关系/90
12.以利息率为参考:利润、利息和国民财富之间的关系/94
13.劳动和资本用途的不同: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同/100
14.3个条件:使劳动和资本不同用途的利与害均等/104
15.政策的不均等: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均等/106
16.使用土地的代价:地租的产生/112
17.食物的生产: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114
18.衣物、住宅及矿产: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118
19.地租产品价值比例的变动:基于白银价值变动历史的回顾/122
20.社会进步的影响:商品真实价格以及地租的变动/128

n


第四章 资本的流转与利用
1.本章核心:资本与财富增长/134
2.资产的分类:划时代的分类方法/136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发端/138
4.论3类资产的关系:带有时代烙印的大师智慧/140
5.货币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总收入和纯收入/142
6.货币:纸币功用的阐释/144
7.银行:信用经济的诞生/146
8.纸币的发行数量:劣币驱逐良币/148
9.纸币的面额:“保守”表象下的缜密逻辑/150
10.通向繁荣之门:金融风险控制/152
11.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资本积累的起点/154
12.国富、国穷之谜:年产品分配/156
13.节俭:资本积累之道/158
14.和妄为:亵渎神灵的行为/160
15.消费:个人选择与财富积累/162
16.借贷资本:贷出取息的资产/164
17.来源及决定性因素:利息/166
18.大师的高明之处:资本利润与利率/168
19.经济调节器:利率政策/170
20.资本的综述性说明:资本的运用/172
21.一种比较:资本运用与财富增进/174
22.探寻富强之路:国家层面的资本运用/176
23.商品流转的原动力:贸易中的资本运作/178
24.贸易政策:经济自由主义的真谛/180
25.一个悖论:农业是赚钱的行业吗/182

n


第五章 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
1.本章核心:财富的自然增长/186
2.城乡贸易:乡村改良与城市发展/188
3.一个基本逻辑: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190
4.土地改良的羁绊:长子继承法/192
5.大变革:从奴隶、分益佃农到农民/194
6.抑制农业的其他因素:劳役、赋税和贸易限制/196
7.具有重要意义的地位转变:“自由市”和“自由市民”/198
8.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市利和财富积聚/200
9.传导机制的建立:城市商业与乡村改良/204
10.贵族的没落:城市工商业是如何摧毁贵族权力的?/206
11.终的结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208

n


第六章 论被抛弃的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
1.本章核心:干涉与自由放任之争/212
2.财富即金银:重商主义财富观/214
3.徘徊在真理与谬误之间:重商主义之失/216
4.金银货币的获得:市场流通的自然结果/218
5.对重商主义的进一步批驳:“无用”的金银/220
6.大格局:对外贸易的真正意义/222
7.一种值得商榷的政策:进口限制/224
8.一把双刃剑:关税/226
9.谁更有害: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228
10.两个层面的分析:进口限制与自由贸易之争/230
11.汇率:增减贸易收益的“魔棒”/234
12.退税:可笑动机下的有效制度/236
13.出口奖金:一项“损己利人”的政策/238
14.财富增加的真相: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240
15.一种替代性政策:生产奖金/242
16.得不偿失的利益交换:通商条约/244
17.无用的慷慨:免征铸币税/246
18.贸易和金银: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248
19.掠夺之外的启示意义:新殖民地的繁荣/250
20.贸易垄断权 :饮鸩止渴的制度安排/252
21.重商主义的旧瓶新酒: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254
22.重农主义概述:“矫枉过正”的学说/256

n


第七章 论国家的财政
1.本章核心:国家财富的再分配/262
2.国防开支:捍卫财富与文明/264
3.司法开支:维护公正的成本/266
4.自发的合力:服务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268
5.对青年的教育支出:学费、礼金和私人捐赠/272
6.宗教教育的费用:教会收入与宗教改革/274
7.公共资本和土地: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276
8.一种评价标准:赋税的征收原则/278
9.艰难的平衡:土地税/280
10.资本的收益再分配:利润税/282
11.有害的税负:劳动工资税/284
12.税负与底层人民生活:人头税和消费品税/286
13.一种国家信用:公债/288

n


第八章 《国富论》在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1.作为经济学之源的伦理-经济思想:道德哲学家的开山之作/292
2.铸就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形成/294
3.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国富论》:经典的永恒魅力/298

n


附录
附录1:亚当斯密大事年表/304
附录2:斯密亚丹传/306
附录3:经济学问世以来的发展脉络/308
附录4:30本必读的经济学名著/312


作者介绍

  ★亚当·斯密(1723~1790)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1751~1764年,他于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期间发表部著作《道德情操论》,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1776年,出版《国富论》,更是引起大众广泛的议论,影响波及世界各国,此书被历史学家巴克勒称为“迄今为止重要的书”,亚当斯密也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文摘


序言

1 编者序:带上《国富论》,一起跨入富国裕民的时代/10
2 本书阅读导航/18
章 一部著作的诞生
1.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富论》问世的年代/22
2.处于萌芽期的政治经济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6
3.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不同凡响的亚当斯密/28
4.《国富论》之前的铺垫:《道德情操论》与《法学讲稿》/32
5.形成体系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国富论》的全书架构/34

n


第二章 包罗万象的著作与难以解释的谜题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关系:亚当斯密的“自利原则”/38
2.支撑《国富论》各种论题的理论:自然权利与自由思想/40
3.外在的排他性权利:财产是一种权利/42
4.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与公利 /44
5.与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平等观念/50
6.《国富论》思想的两块相互依存的“基石”:自利与合作/52
7.《国富论》思想的精髓:“看不见的手”/56
8.《国富论》中的机构:集体主义抑或个人主义的机构理论/60

n


第三章 劳动与分工
1.本章核心:劳动力的提升及生产物的分配/66
2.分工: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原因/68
3.分工的起因: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换倾向/70
4.受限的交换能力: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72
5.货币的产生:分工造就的交换媒介/74
6.商品的价格: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76
7.商品价格的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80
8.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82
9.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判断:工资的标准/86
10.工资与国民财富的关系:不同国家的工资状况/88
11.二者变动带来的社会问题:工资与物价的关系/90
12.以利息率为参考:利润、利息和国民财富之间的关系/94
13.劳动和资本用途的不同: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同/100
14.3个条件:使劳动和资本不同用途的利与害均等/104
15.政策的不均等: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均等/106
16.使用土地的代价:地租的产生/112
17.食物的生产: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114
18.衣物、住宅及矿产: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118
19.地租产品价值比例的变动:基于白银价值变动历史的回顾/122
20.社会进步的影响:商品真实价格以及地租的变动/128

n


第四章 资本的流转与利用
1.本章核心:资本与财富增长/134
2.资产的分类:划时代的分类方法/136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发端/138
4.论3类资产的关系:带有时代烙印的大师智慧/140
5.货币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总收入和纯收入/142
6.货币:纸币功用的阐释/144
7.银行:信用经济的诞生/146
8.纸币的发行数量:劣币驱逐良币/148
9.纸币的面额:“保守”表象下的缜密逻辑/150
10.通向繁荣之门:金融风险控制/152
11.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资本积累的起点/154
12.国富、国穷之谜:年产品分配/156
13.节俭:资本积累之道/158
14.和妄为:亵渎神灵的行为/160
15.消费:个人选择与财富积累/162
16.借贷资本:贷出取息的资产/164
17.来源及决定性因素:利息/166
18.大师的高明之处:资本利润与利率/168
19.经济调节器:利率政策/170
20.资本的综述性说明:资本的运用/172
21.一种比较:资本运用与财富增进/174
22.探寻富强之路:国家层面的资本运用/176
23.商品流转的原动力:贸易中的资本运作/178
24.贸易政策:经济自由主义的真谛/180
25.一个悖论:农业是赚钱的行业吗/182

n


第五章 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
1.本章核心:财富的自然增长/186
2.城乡贸易:乡村改良与城市发展/188
3.一个基本逻辑: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190
4.土地改良的羁绊:长子继承法/192
5.大变革:从奴隶、分益佃农到农民/194
6.抑制农业的其他因素:劳役、赋税和贸易限制/196
7.具有重要意义的地位转变:“自由市”和“自由市民”/198
8.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市利和财富积聚/200
9.传导机制的建立:城市商业与乡村改良/204
10.贵族的没落:城市工商业是如何摧毁贵族权力的?/206
11.终的结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208

n


第六章 论被抛弃的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
1.本章核心:干涉与自由放任之争/212
2.财富即金银:重商主义财富观/214
3.徘徊在真理与谬误之间:重商主义之失/216
4.金银货币的获得:市场流通的自然结果/218
5.对重商主义的进一步批驳:“无用”的金银/220
6.大格局:对外贸易的真正意义/222
7.一种值得商榷的政策:进口限制/224
8.一把双刃剑:关税/226
9.谁更有害: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228
10.两个层面的分析:进口限制与自由贸易之争/230
11.汇率:增减贸易收益的“魔棒”/234
12.退税:可笑动机下的有效制度/236
13.出口奖金:一项“损己利人”的政策/238
14.财富增加的真相: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240
15.一种替代性政策:生产奖金/242
16.得不偿失的利益交换:通商条约/244
17.无用的慷慨:免征铸币税/246
18.贸易和金银: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248
19.掠夺之外的启示意义:新殖民地的繁荣/250
20.贸易垄断权 :饮鸩止渴的制度安排/252
21.重商主义的旧瓶新酒: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254
22.重农主义概述:“矫枉过正”的学说/256

n


第七章 论国家的财政
1.本章核心:国家财富的再分配/262
2.国防开支:捍卫财富与文明/264
3.司法开支:维护公正的成本/266
4.自发的合力:服务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268
5.对青年的教育支出:学费、礼金和私人捐赠/272
6.宗教教育的费用:教会收入与宗教改革/274
7.公共资本和土地: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276
8.一种评价标准:赋税的征收原则/278
9.艰难的平衡:土地税/280
10.资本的收益再分配:利润税/282
11.有害的税负:劳动工资税/284
12.税负与底层人民生活:人头税和消费品税/286
13.一种国家信用:公债/288

n


第八章 《国富论》在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1.作为经济学之源的伦理-经济思想:道德哲学家的开山之作/292
2.铸就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形成/294
3.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国富论》:经典的永恒魅力/298

n


附录
附录1:亚当斯密大事年表/304
附录2:斯密亚丹传/306
附录3:经济学问世以来的发展脉络/308
附录4:30本必读的经济学名著/312



揭秘人类文明的财富密码:一部深度剖析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著作 书名: 宏观经济的底层逻辑与国家兴衰的演进轨迹 ISBN: 978-7-5502-9988-5 (示例,仅为区分,不代表实际图书) 作者: 维克多·哈里斯 (Victor Harris) 页数: 680页 ---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一次对现代国家财富积累与衰退机制的深度手术刀式解剖。作者维克多·哈里斯,一位在宏观经济政策咨询领域深耕数十年的资深学者,以其独到的全球视野和严谨的实证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更具解释力的国家财富模型。全书围绕一个核心命题展开:是什么样的制度、结构与行为模式,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的、包容性的繁荣? 本书的叙事结构,摒弃了传统教科书式的线性推进,而是采取了“问题导向—理论建构—历史验证—政策推演”的复杂路径,引导读者亲历一场关于国家经济命运的思辨之旅。 第一部分:财富的源泉与错位的起点 (The Genesis and Misalignment of Wealth) 本部分首先挑战了“稀缺性是经济问题的唯一根源”这一传统观点。哈里斯提出,在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有效激励结构”和“信息传递的透明度”,才是区分富裕与贫困国家的关键变量。 第一章:看不见的手与失灵的机制: 深入剖析了亚当·斯密思想的现代局限性。重点探讨了“外部性”——特别是环境成本和社会信任资本的外部化——如何系统性地侵蚀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作者引入“社会折扣率”的概念,用以衡量一个社会对未来利益的当前估值,揭示了短期主义决策如何成为国家衰退的温床。 第二章:制度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 本章通过对欧洲早期重商主义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前夕的制度变迁进行比较研究,阐释了既得利益集团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将有利于其自身短期利益的规则固化为国家长期发展的枷锁。特别关注了产权的模糊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资本形成的不同影响。 第三章:土地、金融与权力的三角博弈: 探讨了在非均衡发展时期,土地所有权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如何受到政治权力结构的高度调制。作者引入“财富的金融化偏离指数(FDOI)”,量化了实体经济活动与金融资本增值速度之间的背离程度,并以二十世纪初的拉美国家和新兴亚洲经济体为例,展示了过度金融化如何加速结构性脆弱。 第二部分:增长的引擎与结构性张力 (Engines of Growth and Structural Tensions) 本部分聚焦于驱动国家进入高收入行列的核心要素:创新、人力资本与全球化参与。 第四章:知识溢出与创新的“临界质量”: 讨论了技术进步作为长期增长唯一驱动力的理论基础,但更侧重于解释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创新的“临界质量”。作者分析了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转化之间的“死亡之谷”,以及政府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中应扮演的角色,强调了风险资本的性质和监管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错配瘟疫”: 批判性地审视了单纯的教育普及率对经济绩效的预测力。核心论点是:教育的“量”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质”相匹配。本书细致分析了技能的过剩供给(学历通胀)和关键技术人才的短缺(结构性人才荒)如何共同抑制生产率的提升,并详细考察了移民政策、技术工人流动性对国家人力资本质量的影响。 第六章:全球价值链的“虹吸效应”: 这一章是全书最具国际视野的部分。作者不再将全球化视为必然的福利提升机制,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力量重组过程。通过对过去三十年间全球价值链(GVCs)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微笑曲线”两端(研发、品牌管理)与中间环节(制造业装配)之间利润分配的极端不平衡。重点分析了国家如何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设计中心”所需的战略性产业政策干预。 第三部分:繁荣的维护与衰落的轨迹 (Sustaining Prosperity and the Trajectory of Decline) 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了对成熟经济体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刻反思,旨在揭示“富裕国家是如何失去其竞争优势的”。 第七章:内部分化的成本:不平等与社会契约的瓦解: 收入不平等不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是严峻的经济问题。哈里斯认为,极端的财富集中通过政治游说和资本外流,系统性地扭曲了资源配置,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TFP)。本章结合了行为经济学的见解,论证了不平等如何损害社会凝聚力和公共品的供给意愿,从而侵蚀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第八章:债务、通胀与货币主权的隐性税收: 探讨了在后凯恩斯主义时代,政府如何依赖通胀和债务货币化来解决结构性失衡。作者对“主权债务陷阱”进行了跨国对比分析,尤其关注了长期低利率环境对储蓄、投资和风险承担行为的非预期影响,指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过度依赖,往往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病灶。 第九章:复杂性的悖论与治理的僵化: 随着国家经济体规模和技术复杂度的增加,政府的监管、税收和决策过程也随之膨胀。本书认为,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治理成本的增长速度可能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本章通过考察官僚体系的惰性、对新兴技术的反应迟缓(如数字经济的税收困境),论证了“结构性僵化”是现代发达国家难以实现再次飞跃的核心障碍。 结语:重塑面向未来的经济叙事 作者在结语中呼吁,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必须跳出短期选举周期和僵化的意识形态框架,建立一套能够容纳长期风险、鼓励代际公平、并能有效应对技术颠覆的“动态适应性治理体系”。本书最终提供了一套操作性的诊断框架,帮助决策者识别其国家经济体系中潜藏的“结构性熵增”,从而避免重蹈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却最终黯然失色的帝国的覆辙。 本书适合对象: 高级政策制定者及智库研究人员 经济学、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 致力于理解全球经济权力转移和国家长期竞争力构建的商业领袖。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国富论》,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又“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它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提出的关于“重商主义”的批评,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那个时代,各国为了积累黄金,不惜采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试图通过逆差来富国强兵。斯密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做法是短视且有害的,真正的财富并非源于金银的堆积,而是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商品的增多。他强调,一个国家真正的富裕,在于它能够生产出多少满足人民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这让我联想到当前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土产业而设下的贸易壁垒,这些措施短期内或许能赢得一些政治上的掌声,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损害整体经济的活力和消费者的福祉。他的论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那就是解放生产力,促进自由贸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深刻的洞察,即便跨越几个世纪,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借鉴。

评分

这本书的光辉,即便在多年后依旧耀眼,它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史诗。亚当·斯密以其精妙的笔触,将一个复杂的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他在论述“劳动分工”时所展现的智慧,那种对细节的观察和逻辑的推演,令人拍案叫绝。他通过那个简单的制针厂例子,将抽象的经济理论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仿佛亲眼看到工人们如何通过专业化分工,将一枚小小的针,以惊人的效率制造出来。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无疑是工业革命前夜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而他对“市场”这一概念的阐释,更是将经济学的核心推向了前台。他笔下的“看不见的手”,并非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无数个体的逐利行为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引导下的自然结果。这种机制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能在追求个体利益的同时,最大化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与我们当下许多人为干预的经济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我对自由市场和政府角色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经济现象的底层逻辑,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到事物运作的本质。

评分

阅读《国富论》,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思想的碰撞。他关于“国家干预”的论述,尤其是对“重商主义”的批判,让我对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社会免受外来侵略,维持司法公正,以及提供公共服务,例如修建基础设施等。除此之外,政府过度的干预,如设置贸易壁垒、垄断某些行业等,反而会损害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他对于“自由竞争”的推崇,并非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基于对人类理性经济行为的深刻认识。他相信,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最终会通过“看不见的手”导向社会整体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对自由市场的信心,以及对政府角色的审慎界定,构成了现代自由经济思想的基石。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繁荣社会的哲学指南,其思想的深远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评分

这部宏大的经济学巨著,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新。亚当·斯密对于“资本积累”的论述,是理解经济增长的关键。他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国民财富的增加”,而国民财富的增加,又依赖于“资本的积累”。这种积累并非简单地把钱存起来,而是将盈余用于扩大生产,购置工具,改进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每一次的资本投入,都可能催生出更高的产出和更多的财富。在书中,他细致地描绘了资本积累如何驱动社会进步,从农业到工业,再到商业,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动。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投资的重要性,以及为何一个国家需要鼓励储蓄和投资,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他对于“分工”与“市场范围”之间相互促进作用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场越大,分工就越精细,生产效率就越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又会进一步扩大市场,形成一个不断向上的螺旋。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理解现代经济运行逻辑的基石。

评分

《国富论》最让我着迷的部分,莫过于其对于“国民财富”的定义和衡量方式。在斯密之前,人们普遍将国家的富裕等同于金银的储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商主义”。然而,他以一种颠覆性的视角,将国民财富的真正源泉指向了“劳动”,并且强调了“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之所以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不是因为国家拥有多少金银,而是因为其劳动者能够生产出多少满足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这种观点,彻底改变了我对财富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财富并非抽象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和服务的供给。他对于“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区分,以及价格如何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分析,也极具启发性。他解释了价格波动并非偶然,而是市场机制在不断调节供需平衡的体现。这种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依旧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